思品社会中考.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70018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品社会中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思品社会中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思品社会中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思品社会中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思品社会中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思品社会中考.doc

《思品社会中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品社会中考.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思品社会中考.doc

2010年思品社会中考分析说明题精简版

水资源与西南干旱类

初二社会及初三部分整合

民族团结

(1)自古以来,我国就十分重视对西部边疆地区的治理。

请你列举出在秦朝、西汉、元朝和清朝时期为治理西部地区分别采取的一项措施。

①秦修万里长城、派蒙恬北击匈奴;②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与西域各国的联系;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取得决定胜利;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管辖天山南北的西域事务,从此这一地区正式归入西汉版图。

③元朝设宣政院负责管辖藏族地区,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

④清朝平定了天山南路的回部叛乱(大小和卓叛乱);册封宗教领袖达赖与班禅,设立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2)根据上述的分析,你能得出哪些启示?

新疆、西藏自古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秦以来我国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民族团结是各民族之福,分裂动荡是各民族之祸。

(3)有历史资料表明,中国使者和商人曾经从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经过今甘肃、新疆等地到达中亚、西亚

洲地区。

该事件指的是什么事件?

有何重要意义?

西汉时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加强了西汉政府和西域各国之间的联系,西汉从此和西域各国建立友好关系,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沟通了亚欧两大洲,在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4)改鲜卑姓为汉姓”是哪一历史事件的举措?

除此之外,还有哪些类似举措?

分析该事件在当时所起的积极作用。

孝文帝改革。

说汉话,穿汉服,鼓励与汉族通婚,学习汉族的礼法等。

作用:

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大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

(5)民族融合到宋元时期有了进一步发展,试结合所学说明宋元时期哪些现象或举措有利于这一局面形成?

两宋时期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促进了农牧文化的交融;游牧民族吸引中原先进农耕文明;南宋时期南方相对和平,经济重心南移,促进了民族融合;元朝时建立行省制度,加强对全国的管理,民族融合迎来一个高潮,形成了新的民族:

回族。

(6)灿烂文明的创造需要稳定与和谐的社会环境,民族融合、国家统一一直是我国历史的主旋律。

请列举四件体现中国古代民族融合的史实及影响。

①北魏孝文帝改革,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②唐太宗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被称为“天可汗”,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增强汉藏人民的友好;③元朝:

中外人员往来和民族融合迎来一个高潮,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④清朝对少数民族主要是采取积极的“怀柔”德化政策,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及与内地的文化交流,奠定了今天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

(7)新疆、西藏等自治区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坚持党的领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实施了两大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坚持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民族原则,建立发展和巩固了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以及人民的支持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8)乌鲁木齐“7•5”事件说明了什么?

阶级矛盾由于国际国内因素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疆独藏独势力是破环祖国统一的因素之一。

(9)疆独、藏独分裂分子分裂祖国的目的能得逞吗?

请你简述理由。

不可能得逞。

因为①新疆、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②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是中华儿女的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③通过打砸抢烧进行疆独、藏独活动,损害了人民的根本利益,不得人心。

(10)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根据少数民族特点在新疆建立了怎样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这一制度的实行对新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起到了怎样积极的作用?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这一制度的实行,保证了新疆各少数民族人民更好地行使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促进了民族团结,推动了新疆地区经济社会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11)我国新型民族关系有何特点?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

并谈一谈为维护民族团结,我们应履行怎样的责任和义务?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①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宣传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团结;②自觉履行民族团结的义务,做到尊重各民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③发扬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与破坏民族团结、分裂国家的行为作斗争,长大后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建设。

(12)你认为维护民族团结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何重要意义?

只有维护民族团结,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有利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才能保证国家的统一和长治久安,才能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和共同富裕,才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3)从政治、法制、经济、生态角度谈谈如何打造和谐西藏、新疆?

政治:

继续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切实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法制:

要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依法惩处破坏民族团结、分裂国家的行为,维护民族团结;经济:

因地制宜、优势互补,帮助发展经济,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生态:

加大投入和帮扶力度,加快交通等建设,注重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实现可持续发展。

西学东渐

(1)分析鸦片战争后,中国新思想萌发、西学东渐的局面开始出现的原因,并举2例“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原因:

民族危机和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鸦片战争清政府的惨败。

新思想如:

洋务运动主张从技术上学习西方“自强、求富”;维新变法主张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通过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等等。

材料:

粱启超《西学书目表》(1896年)

上卷:

“西学”诸书

算学、重学、电学、化学、声学、光学、施学、全体学、动植物学、医学、图学。

中卷:

“西政”

史志、官制、学制、法律、农政、矿政、工政、商政、兵政、船政。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卷”诸书的传播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并举一例说明。

促进了近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

严复翻译《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观点。

(3)材料中“中卷”诸书的翻译出版反映出当时“西学东渐”有何新的发展?

这一发展方向对中国社会有何影响?

不仅学习技术,还学习政治制度和思想。

由此中国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

(6)针对这种西学东渐现象你是如何看待的?

对于外来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盲目照搬照抄西方模式,应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道路。

(7)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伴随着近代化的进程,中国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社会变革。

请概括“近代化探索”历程中的四次重大事件在推动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进步意义。

洋务运动:

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有一定的抵制作用。

戊戌变法: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宣传了资产阶级思想,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辛亥革命:

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新文化运动:

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它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三个三十年(1919年至2009年)

(1)第一个30年起于什么事件?

有何意义?

1919年的五四运动。

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中国工人阶级从此登上政治舞台,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这个30年属于什么革命?

为什么会取得革命的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制定了彻底的革命纲领;探索出正确的革命道路;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国民党统治腐朽;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等。

(3)第二个30年起于什么事件?

有何意义?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开始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时期。

(4)从新中国成立到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过程中,中国人民经历了怎样的“艰难险阻”?

产生了怎样的后果?

对此你有何认识?

①“艰难险阻”: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②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损害了群众利益,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违背了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造成重大损失。

文化大革命使中国传统文化遭严重破坏,广大干部知识分子深受其害,民主法制遭践踏。

③认识:

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从基本国情出发,走符合国情的道路;必须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必须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反对个人崇拜。

(5)第三个30年起于什么事件?

为什么称该事件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点?

有何意义?

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

①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路线;②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③邓小平成为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

意义:

是中国历史伟大转折;从此中国进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

(6)后30年具有一个最显著的时代特点是什么?

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

并指出当时对外开放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改革开放;必要性:

①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闭关自守必然导致封闭落后;②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实行对外开放符合当今时代特征、经济全球化要求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③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是我国必须坚持的基本国策。

在沿海设立经济特区。

(7)对外开放过程中必须注意哪些问题?

①全方位对外开放,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我国发展的根本基点;②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③既要积极敞开国门又要维护自身安全;既要借鉴、吸收一切先进的东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

(8)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取得巨大成就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

并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是什么?

最根本原因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9)我党开辟过两条道路,请指出这两条道路及开辟人物和主要事件,并指出两条道路的共同点(启示)。

①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毛泽东,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②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道路,邓小平,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启示:

立足国情、实事求是,把马列主义原理同中国实践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道路。

(10)展望未来,在建国100周年时我国要实现怎样的目标?

2050年建国100周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1)你认为我们今后应该怎样再创爆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

①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②坚持党的领导、党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③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两大战略和基本国策。

④团结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发扬民族精神等。

(12)为了祖国明天更辉煌,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①树立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积极宣传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争做改革开放事业的拥护者、参与者和推动者;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本领,立志成才,全面提高自身素质;③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承担社会责任,增强忧患意识,自立自强,勇敢面对挫折,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热心公益、服务社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等等。

上海世博

(1)1851年伦敦举办了首届展览会,首届展览会为什么能在英国举办?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具备的相关条件。

因为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当时世界上唯一的工业国。

新航路开辟后,英国抢占的殖民地最多,世界市场扩大,具备了市场条件;英国较早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具备了制度条件;英国通过殖民掠夺,积累了资本。

(2)1876年在美国费城举办的世博会上,打字机、电话、双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