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整理心理学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696893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心整理心理学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精心整理心理学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精心整理心理学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精心整理心理学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精心整理心理学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心整理心理学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精心整理心理学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心整理心理学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心整理心理学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性的直接的,概括的反映。

9.动机:

动机被定义为激发和维持有机体产生活动,并指引该活动朝向特定目标的内在动力。

10.需要:

需要是有机体行为产生的原动力,是人们对客观条件《体内生理条件与外部社会条件》需求的一种主观反映。

11.人格:

人格是个人在各种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和相应行为模式的统一体。

12.能力:

能力普遍被认为是人们顺利完成或实现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心理条件,是个性心理特征的重要方面。

13.学习:

由经验引起的心里表征和行为的持久变化。

14.情绪:

情绪和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二、解答辨析

1、为什么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答:

1、科学是一个建立在可检验的解释和对客观事物的形式,组织等进行预测的有序的知识的系统,科学的三大特征:

客观、可重复、可验证是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条件。

心理学的研究的基本条件、心理学的研究符合上述特征,因此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2、心理学研究者首先是形成假设,然后设计实验,手机数据,最后仔细分析获得的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2、神经元的结构、分类、功能?

神经元是一类特化的细胞,由胞体、树突和轴突《二者合称为突起》三部分组成。

神经元分为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中间神经元

神经元根据其功能可以分为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感觉神经元又称

传入神经元,主要位于脑、脊神经节内,与感受器相连,其功能是接受刺激,将兴奋传向中枢。

运动神经元又称为传出神经元,主要位于脑、脊髓和植物性神经节内,与效应器相连,其功能是将兴奋传给肌肉、腺体等,中间神经元又称联络神经元,主要位于脑和脊髓内,其功能是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

3、感觉的概念及其意义?

概念:

意义:

首先,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

其次,感觉保证了个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

最后,感觉是一切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

4、感受性的变化规律

1.感觉适应;

感觉适应是指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例如受到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会使感受提高或降低,以适应周围环境刺激的变化。

2.感觉对比:

感觉对比是指对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例如,一朵红花,在万绿丛中显得特别耀眼,就是红色和绿色这两种颜色对比的结果。

3.感觉后像:

当刺激对感官的作用停止以后,我们对刺激的感觉并没有立即停止,而是继续持续一段很短的时间,这种现象叫感觉后像。

例如,凝视白色灯丝部分大约30秒,然后将视线投放在一张白纸上,你会看到黑色的灯泡亮起来了。

4.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是一种感觉道受到刺激而引起了另一种感受道产生感觉或感觉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例如,针刺某些穴位可以减轻某些病痛,闭眼可以更清楚地聆听,感冒鼻塞会影响味觉,等等。

5.感受性的发展:

感受性不仅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变化,而且还会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得到发展。

例如,染色专家能区分40-60中黑色色调,而常人只能看出2-3种。

5、知觉的基本特征

知觉的基本特征有:

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和知觉的恒常性。

(一)知觉的选择性

在一定时间内,我们不可能将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的所有客观事物作为自己的知觉对象,而只能选择少数事物。

(二)知觉的整体性

是指人们在知觉时,具体把事物的个别属性、个别部分综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知觉的特性。

(三)知觉的理解性

人们在感知当前客观事物时,总是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它们,并用词将它们标志出来,知觉的这种特性叫做知觉的理解性。

(四)知觉的恒常性

在客观事物本身不变的前提下,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了变化,而人的知觉映像仍然保持相对稳定性,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

6.知觉的恒常性的定义及表现

在客观事物本身不变的前提下,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了变化,而人的知觉映象

仍然保持相对稳定性,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

它是人们知觉客观事物的一个重要特性。

知觉的恒常性在视知觉领域内表现得最为明显、主要表现为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

亮度恒常性、颜色恒常性等。

7、影响遗忘的因素

1.材料的性质和数量;

不同性质的识记材料遗忘进程不同。

一般认为,熟练的动作,遗忘得最慢;

形象的材料,也比较容易长久记忆:

有意义的材料,特别是诗歌,比无意义的材料,遗忘要慢得多。

2.学习的程度:

一般认为,对材料的识记没有一次能达到准确无误背诵的学习,称为低度学习:

“过度学习”或“强额学习是指学习一种材料的次数,超过刚好能够回忆起识记材料的次数,即超过恰能成诵的程度的学习。

3.材料的系列位置;

人们发现在回忆系列材料时,回忆的顺序有一定的规律性。

4.学习动机;

识记者对实际材料的需要、兴趣等,对遗忘的快慢也有一定的影响。

合理设定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很感兴趣、较好的情绪体验都会激发个体强烈的学习动机,强烈的学习动机会使记忆保持效果变好,从而阻止遗忘。

5.时间:

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得很快,以后逐渐缓慢。

8、遗忘过程对教学的启示

(一)采用适当的复习方法,合理安排复习的时间

(二)避免记忆材料的相互干扰,不同性质材料交替学习记忆

(三)保持良好的情绪

(四)注重提取学习时的线索

(五)适当的过度学习

(六)明确识记目的,培养对记忆目标的兴趣和爱好

9、问题解决的策略

1.手段—目的分析;

手段—目的分析就是将需要达到的问题的目标状态分成若干子目标,通过实现一系列的子目标最终达到实现总目标。

从提出问题开始,经过中间的步骤到实现目标,手段—目的分析是一种不断减少当前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的差别而逐步前进的问题解决策略,是人们解决问题最常用的。

但有时,人们为了达到目的,还会扩大目标状态与初始状态的差异,以便最终达到目标。

2.顺向推理与逆向推理:

在目的—手段分析中,为了实现各子目标,缩小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差异,常常需要采用某些搜索策略。

按照解决问题的搜索方向,可以分为顺向推理和逆向推理。

顺向推理也称顺向工作,是指从问题的已知条件出发,通过逐步扩展已有的信息直到问题解决的一种策略。

逆向推理也称逆向工作,是指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出发,按照子目标组成的逻辑顺序逐级向当前状态递归的问题解决策略。

其主要特点是将问题解决的目标分解成者干子目标,直至使子目标按逆推途径与给定的条件建立直接联系或等同起来,即目标—子目标—子目标—现有条件。

10、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刺激模式:

问题本身的模式会影响问题的解决,包括各种已知条件出现的空间特点和时间顺序以及已知条件之间的关系等。

2.定势:

定势又称心向,是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它使人按照某种固定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3.动机和情绪状态:

问题解决常常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个体必须具备相应的需要和动机,问题解决的需要和动机使人对问题的解决持积极的态度,并使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4.知识经验和个性特征:

个体已有的有关问题的知识经验对问题的解决有重大的影响,一般来说,知识经验越丰富,越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这就要求个体必须储备丰富的知识经验,努力扩宽个体的知识面,不断从事社会实践活动,丰富自己的经验。

11、情绪调节的策略

(一)情境选择策略

调节。

情境选择策略是一种常用策略在面临尬尴.1情境选择锁略又明回避和接近策略,通过选择有对情境回是不利情境来实现对博殊的冲突、愤怒、恐惧等情绪时,运用这种策路报有效研究指出,儿敢在开始爬行或走路时就能采取接近或回避等方式调节情绪。

(二)控制和修正策略

控制和修正是通过改变情境中各种不利的情绪事件来实现的,是一种更为积极的策略。

两岁左右的孩子就会表现出试图通过控制情境米调节情绪,如给哭叫的小弟弟、小妹妹玩具等。

(三)注意转换策略

注意转换策略包括分心和专注两种。

分心是将注意集中于与情绪无关的方面,或者将注意从目前的情境中转移;

专注是将注意长时间集中于情境中的某个方面。

六个月左右的婴儿,可以通过转移对陌生人的注意、对母亲的注视等方式来降低对陌生人的恐惧害怕。

(四)认知重评策略

认知重评是从认知上改变个体对情绪事件的理解,从而改变情绪体验,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换个角度看问题。

两岁以上的幼儿身上开始出现通过认知改变进行情绪调节的现象。

(五)表达抑制策略

表达抑制是指对将要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情绪表达进行抑制,我们常说的“忍”就是表达抑制的情绪调节策略。

(六)合理表达策略

合理表达是情绪调节最关键的策略,它有利于个体的幸福和人

人际亲密。

12、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任务难度之间的关系

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的关系还会受到任务难度的影响,他们发现,不同难度的任务有着不同的、有利于任务完成的最佳动机水平,在动机低于最佳动机水平之前,工作效率随动机强度增强而提高,动机超过最佳动机水平之后,工作效率随动机强度的增强而降低。

最佳动机水平面随任务难度的增加有逐步降低的趋势,具体为:

容易的任务,其最佳动机水平为动机较高的程度;

中等难度的任务,最佳动机水平为中等偏上的动机强度:

而对于较困难的任务,较低的动机强度反倒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这一规律被称为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

13、自我归因论

归因就是对他人或自己行为的原因给予解释的心理过程。

但一些心理学家也认识到人们也会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归因,而且这种归因会影响今后同类行为的动机,所以也可以用归因论来解释动机。

韦纳结合前人的观点,将这六方面的因素归纳为三个两两相对的维度分别是;

1.内在与外在;

根据六项因素与当事人的关系,可将它们分为内在的与外在的因素。

能力、努力、身心

状况属于内在因素:

工作难度、运气、他人因家属于外在因素。

2.可控与不可控

在以上六方面的因素中:

一些因素是个体可以自己控制的,如努力程度,而更

多的因素是不由自己控制的,如能力、工作难度、运气、身心状态、他人作用等。

3.稳定与不稳定

影响工作成败的因素,从性质上有稳定和不稳定之分。

能力和工作难度是稳定的;

努力、运气、身心状况和他大作用却是不稳定的,可能随着情境的变化而变化。

14、需要层次理论

代表人物:

人文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

人类需要是由以下五个层次构成的;

(1)生理需要;

人对食物、水、空气、睡眠以及性的需要等。

(2)安全需要:

人们对稳定、安全、受保护、有秩序、免除恐惧和焦虑的折磨等方面的

需要。

(3)归属和爱的需要;

个人要求与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被所在

的群体接纳、获得他人的关心、爱护和支持等。

(4)尊重的需要:

包括自尊和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

自尊是个体对于实力、成就、胜任,

面对世界时的自信、独立和自由的需要;

他人的尊重主要是对于地位、声望、荣誉、支配、赞赏等方面的需要。

(5)自我实现需要:

是个体追求充分实现自己的潜能的需要。

需要的关系;

1.人类的需要可分为低级需要和高级需要

2.需要层次越低,力量越强。

只有满足低级需要的基础上,才出现高级需要《早期》高级需要与低级需要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