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县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694816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74.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上饶县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江西省上饶县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江西省上饶县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江西省上饶县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江西省上饶县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上饶县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

《江西省上饶县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上饶县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上饶县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

A.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兵败后降周

B.乙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

C.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

D.丁同学做了西周的平民,才能、颜值、人品俱佳

4、春秋争霸战争的客观进步性表现在()

A.促进民族融合B.促进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C.国王权威下降D.诸侯国数目大减

5、秦实行郡县两级行政制度,福建地域上主要有闽中郡,当时福州属闽中郡管辖,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当时郡守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②郡守是闽中郡最高的行政长官

③闽中郡有权任免辖区内的县令

④福州是闽中郡郡守的封地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D.①④

6、秦始皇以官僚政制代替贵族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适应了专制统治的需要,是因为()

A.实现了选贤任能B.扩大了统治基础

C.君主掌握了用人权D.平民有了升迁的机会

7、《隋书·

杨尚希传》记载:

“当今郡县,倍多于古。

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

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

具僚以众,资费日多;

吏卒又倍,租调岁减;

清干良才,百分无二……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

”产生上述历史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滥设郡县等官僚机构

B.官吏的委任越制超编,官员数量越来越多

C.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和强化的必然产物

D.官民之比畸形发展,官多民少

8、假如你是中国秦朝的丞相,当你与同时代罗马元老院成员相遇,在治国原则上最大的分歧是(  )

A.“秦法”与“十二铜表法”B.“郡县制”与“元首制”

C.“皇权至上”与“政事共商”D.“三公九卿”与“公民大会”

9、秦朝的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中警卫,少府负责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宗正管皇室宗族事务。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

A.职责细化,各负其责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

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

10.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

“新朝代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

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

”这一做法:

()

A.造成地方势力威胁中央统治B.为后世完善地方行政制度提供了经验

C.加强了皇帝的君主专制权力D.正确吸取了前朝灭亡的历史教训

11.汉武帝时的《出界律》规定:

诸侯王只能在自己的封地活动,绝对不能私出国(诸侯国)界。

这一规定的根本目的是:

A.强化君主专制B.加强思想控制C.防止诸侯割据D.加强中央集权

12.“选举专重门第,不重才能,中正徇私舞弊,趋炎附势,贪图贿赂,定品不实,使得选举腐败,世风颓废”。

材料中描述的制度是:

A.世袭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13、对右图所示权力机构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分散了丞相权力,完善了中央机构B.调整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C.减少了决策失误,提高了行政效能D.进一步加强了皇帝的权力

14、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材料中所说的这项制度指的是()

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15.北宋对地方财政的管理措施,其产生的主要作用是()

A.保证中央的财政收入B.使地方丧失割据的物质基础

C.有利于避免地方官吏贪污、腐败D.使北宋有足够的“岁币”议和

16、据史料记载,洪武十七年(1384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八天内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

这些奏章有的讲一件事,有的讲两三件事,共计3291件事情,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

在这样的背景下,为有效处理政务,明朝的措施是(  )

A.设立参知政事B.设立丞相C.设立殿阁大学士D.设立军机处

17、明清君主专制制度与北宋相比,其最大的不同是(  ) 

A.明清进一步把权力集中于皇帝一人手中,皇权空前强大

B.三司分立,互相牵制,大权统归中央

C.把宰相的职权一分为三,皇帝总揽大权

D.设军机处,皇帝总揽军政大权

18、“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

A.西汉中朝制度B.唐朝三省六部制度

C.宋代二府三司制度D.明朝内阁制度

19、元朝赵天麟说:

“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

”材料表明元代设置行省是为了(  )

A.拓宽选官渠道,扩大统治区域B.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

C.管辖边疆地区,提高行政效率D.削弱地方割据,减少财政开支

20、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说:

“综观国史,政体演进,约得三级:

由封建而跻统一,一也;

由宗室、外戚、军人所组成之政府,渐变而为士人政府,二也;

由士族门第再变而为科举竞选,三也。

”这三级完成的时间段分别是()

A.西周、隋唐、两宋B.秦汉、东汉、隋唐

C.秦汉、隋唐、北宋D.西周、秦汉、北宋

21、法国学者布罗代尔这样写道:

“当雅典西端的普尼克斯山顶上升起通知召开人民议会的黑烟时,城邦农民便拄起拐杖,徒步走向邻近的雅典城去履行自己的公民职责。

”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  )

A.雅典公民参政的意识强B.民主政治参政纪律严明

C.雅典公民强调轮流执政D.雅典民主是一种直接民主

22、古代雅典教育发达的主要原因是()

A.民主政治发展和完善的必然结果B.国家有足够的发展教育的物质力量

C.公民接受教育的意识强烈D.统治阶级高度重视教育事业

23、伯里克利执政时代是希腊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下列属于伯里克利时代民主政治的进步之处有()

①按每年收入将公民分为四个等级②除十将军外,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

③颁布《十二铜表法》取代习惯法④公民大会成为事实上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4、古罗马《民法大全》载:

“世代相传的习俗应受到尊重和服从,但其有效性不应凌驾于理性或法律之上。

……不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这些法规()

①强调法律的最高权威②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③提倡法律面前公平平等④强调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5、西塞罗在《论共和国》中对法治的核心民主作了阐述:

“国家的精神目的就是维护正义,物质目的就是保护私有财产。

国家是人民为了正义和保护私有财产,通过协议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

”下列《十二铜表法》的规定能为这一论断提供佐证的是()

①家属终身处在家长权的支配下

②用人为的方法变更自然水流,以致他人财产遭受损害时,受害人得诉诸赔偿

③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

④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

⑤禁止平民和贵族通婚

A.①②B.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26、“万民法”取代“公民法”是为了适应(  )

①版图的扩展②国际交往扩大

③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④封建主统治的需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7、恩格斯指出,“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权关系”,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

材料所要表明的观点是()

A.罗马法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法典B.罗马法是罗马帝国统治的有力支柱

C.罗马法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D.罗马法是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基础

28、把“光荣革命”作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标准,主要依据是(  )

A.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从此结束B.确立了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

C.责任内阁制从此形成D.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从此稳定下来

29、1832年议会改革的结果,使英国的选民人数从48.8万人增加到88.8万人。

有选举权的人口占了当时英国总人口比例也从大约2%增加到3.3%。

这说明了议会改革(  )

A.人民群众大量获得普选权  B.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参政权

C.使民主范围有所扩大    D.结束了不平等的选举制度

30、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一个镜头:

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议出兵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的拨款,维多利亚女王同意对华宣战。

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B.英国的国王没有对外宣战的权力

C.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只对英王负责D.首相是国家最高决策者和领导

二、材料解析题。

(共三大题,31题16分,32题12分,33题12分,共40分)

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6分)

材料一(楚庄王)十六年(公元前598年),伐陈,杀夏征舒。

征舒弑其君,故诛之也。

已破陈,即县之。

——《史记·

楚世家》

(桓惠王十年,公元前263年)我上党郡守以上党郡降赵。

韩世家》

材料二秦荡灭古法,窃自号为皇帝,而子弟为匹夫,内亡骨肉本根之辅,外亡尺土藩翼之卫。

——《汉书·

诸侯王表第二》

材料三其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

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不必备。

皆以省官出领其事。

其丞相皆以宰执行处省事系衔。

其后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

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此由中央政府常派重臣镇压地方之上,实为一种变相之封建。

而汉、唐州郡地方政府之地位,渺不再得。

——钱穆《国史大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地方行政制度的特点。

(2分)

(2)材料二中认为秦亡的原因是什么?

对此,西汉初年的补救措施是什么?

并对补救措施进行评价。

(8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所述制度的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

(6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一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的人的。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

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段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

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公元前5世纪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精彩演说

材料二

材料三(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

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不是有王芴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术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

——苏格拉底

(1)依据材料一归纳伯利克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