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2016年中考物理真题试题(无答案)(新).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68936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青岛市2016年中考物理真题试题(无答案)(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山东省青岛市2016年中考物理真题试题(无答案)(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山东省青岛市2016年中考物理真题试题(无答案)(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山东省青岛市2016年中考物理真题试题(无答案)(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山东省青岛市2016年中考物理真题试题(无答案)(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青岛市2016年中考物理真题试题(无答案)(新).doc

《山东省青岛市2016年中考物理真题试题(无答案)(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青岛市2016年中考物理真题试题(无答案)(新).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青岛市2016年中考物理真题试题(无答案)(新).doc

青岛市二〇一六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物理试题

(本试题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

90分钟)

叶子姐姐提示:

亲爱的同学,欢迎你参加本次考试,祝你答题成功!

本试题分两卷。

第I卷共两个大题,13个小题;第II卷共六个专题,14个小题。

所有答案均写在答题卡对应位置上,在试题上作答无效。

第(I)卷现象·概念·结构·方法(本卷满分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满分18分,共9个小题,每小题2分):

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选出并将答题卡的对应项涂黑。

1.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在公共场所吸烟B.在山上用放大镜会聚太阳光点燃枯草

C.用拉长的橡皮筋弹射同学D.用磁铁收集散落在地上的小铁钉

2.历史上最早测出大气压强值的科学家是:

A.托里拆利B.阿基米德C.牛顿D.焦耳

3.下列实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A.坦克装有履带B.铁路的钢轨铺在枕木上

C.用较大的力劈开木柴D.取出一些书的书包背起来更舒服

A.匀速直线运动B.非晶体的凝固C.晶体的熔化D.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G

O

m

t温

O

t时

s

O

t

O

t温

t时

4.下列图象中,正确的是:

A.动力F1的力臂B.静止物体的受力分析C.平面镜成像D.磁体的磁场

F1

l1

O

O

FN

G

Ff

A

B

A'

B'

S

N

5.下列作图中,错误的是:

A.磁体的磁场B.平面镜成像C.动力F1的力臂D.物体A的受力示意图

N

S

G

A

F压

FN

o

l1

F1

O

A

B

A′

B′

A.磁体的磁场B.平面镜成像C.动力F1的力臂D.物体A的受力示意图

A

B

A′

B′

N

S

G

A

F压

FN

o

l1

F1

O

A.磁体的磁场B.平面镜成像C.动力F1的力臂D.物体A的受力示意图

A

B

A′

B′

N

S

G

A

F压

FN

o

l1

F1

O

A.磁体的磁场B.平面镜成像C.动力F1的力臂D.物体A的受力示意图

A

B

A′

B′

N

S

G

A

F压

FN

o

l1

F1

O

6.下列由日常生活联想到的物理知识中,正确的是:

A.雪橇从山坡上滑下越来越快,是因为它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B.打开放有樟脑丸的箱子闻到樟脑的气味,是因为发生了扩散现象

C.窗外有风时窗帘飘到窗外,是因为流体中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大

D.放在桌面上的书处于静止状态,是因为书受到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相互平衡

7.假如小雨乘坐“蛟龙号”潜水器下潜到水下3000m深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小雨可以用电灯照明B.潜水器下潜过程中受到的液体压强逐渐增大

C.小雨可以用干冰冷藏食物D.潜水器上浮过程中受到的浮力逐渐增大

8.通过一根电阻丝的电流为2A,通电1min产生了2.64×104J的热量,它的电阻是:

A.66ΩB.6600ΩC.110ΩD.220Ω

9.下列运用科学方法的实例中,正确的是:

A.由功率的定义得出其定义式,运用了等效法

B.研究固体的微观结构时,把分子比作座位上的同学,运用了拟人类比法

C.由于重力方向竖直向下,重物下落时会砸伤人,据此制成重垂线,运用了缺点列举法

D.研究牛顿第一定律时,在斜面小车实验基础上,通过理想化推理得到结论,运用了模型法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满分12分,共4个小题):

每小题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选出并将答题卡的对应项涂黑(每小题全选对得3分,漏选得1分,错选或不选得0分)。

10.下列关于物理概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无关

B.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和的倒数

C.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导体中一定产生电流

D.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温度的乘积之比,

叫做该物质的比热容

11.下列知识结构中,正确的是:

A.

受力情况

运动形式

运动状态

B.

电路

电流

路径

有无节点

各用电器是否相互影响

不受力

匀速直线运动

不变

受力

平衡力

串联

一条

相互影响

非平衡力

变速直线运动

改变

并联

多条

互不影响

C.

方法

内能变化

实质

D.

物距u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应用

做功

对物体做功,其内能增大;物体对外做功,其内能减小

内能和其它形式的能相互转化

u>2f

缩小、倒立、实像

照相机

u=2f

等大、倒立、实像

2f>u>f

放大、正立、实像

投影仪

热传递

物体吸热,内能增大;物体放热,内能减小

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u=f

不能成像

u<f

放大、正立、虚像

放大镜

A

12.如图,薄壁容器的底面积为S,物体A的体积为V,轻质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容器底部,另一端与A连接。

当容器中的水深为h时,弹簧的长度恰好等于原长,此时物体A有一半的体积浸在水中。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ρ水ghS

B.物体A的密度ρA的求解思路是

ρA=→mA=→GA=F浮→F浮=ρ水gV排→V排=V

C.若在A上加放重为GB的物体B,A恰好浸没。

此时弹簧对A的支持力

FN=GA+GB-F浮'=F浮+GB-ρ水gV=ρ水gV+GB-ρ水gV=GB-ρ水gV

D.若向容器中缓慢加水直到A完全浸没

V排→F浮=ρ水gV排→弹簧对A的拉力F=mAg-F浮

13.根据表格中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车型

在平直高速公路上安全行驶的最高速度/(km∙h-1)

夏利

100

捷达

120

桑塔纳

120

表一表二

物质

密度/(kg∙m-3)

长1m、横截面积1mm2的导线在20℃时的电阻值/Ω

8.9×103

0.017

7.9×103

0.096

2.7×103

0.027

A.将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铜块分别放在已调好的天平左、右托盘中,指针偏向分度盘右侧

W

O

h

a

b

B.匀速提升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拉力所做的功W与提升高度h

的关系图象如右图,则图线a表示的是铁块

C.横截面积相同的铜线和铝线,在电阻相等时铝线较长

D.在平直高速公路上,夏利和捷达轿车按照表二中的速度匀速行驶相

同的时间,若牵引力的功率之比为2∶3,则牵引力之比为4∶5

第(Ⅱ)卷实验·应用·探究·创造(本卷满分70分)

专题一:

光与热(本专题满分12分,共2个小题,第1小题7分,第2小题5分)

1.回顾实验和探究(请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1)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表格

结论

水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方法

实验中通过来说明水吸收热量的多少,运用的科学方法是转换法。

问题讨论

实验次数

1

2

3

再增加烧杯、红墨水和滴管,可验证“热运动和温度的关系”:

分别在质量相等的30℃、50℃、80℃的水中滴入等量红墨水,观察水的颜色变化快慢。

设计记录表格:

(2)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过程

方法

E

O

E

O

NF

N

F

平面镜

平面镜

F

如图,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EO射到O点,把纸板NOF向后折,在NOF面上(填“能”或“不能”)观察到反射光线。

这说明:

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运用的科学方法是法。

问题讨论

a

b

如图,a、b是两只相同的蜡烛,当b与a的像完全重合时,移去b换上光屏,光屏上观察不到像,说明a的像是(填“实像”或“虚像”)。

2.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叉鱼时要瞄准鱼的下方,因为水中的鱼反射的光在水面发生折射,折射光线法线,人逆着折射光线看到水中鱼的虚像在其(填“上方”或“下方”)。

F

F

O

(2)请画出图中经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10

5

15

20

t/℃

t/min

-10

0

10

A

B

C

D

(3)如图是200g冰的熔化图象,它在CD段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请写出计算过程)

专题二:

力与运动(本专题满分17分,共2个小题,第3小题11分,第4小题6分)

3.回顾实验和探究(请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1)探究密度概念的建构:

表格

图象

请利用表格中的数据,用描点法画出铝块的m-V图象。

铝块

m/g

V/cm3

1

27.0

10

2

40.5

15

3

81.0

30

结论

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的。

问题讨论

小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饮料的密度,运用的科学方法是法。

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0;②用量筒测出饮料的体积V;③把饮料从量筒倒入空烧杯,测出烧杯和饮料的总质量m1;④代入公式ρ==求出饮料的密度。

测出的饮料密度值比真实值(填“偏大”或“偏小”)。

(2)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猜想

小雨猜想:

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速度大小有关。

过程

叶子姐姐认为小雨的猜想不对,于是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如图甲,用弹簧测力计以速度v1匀速拉动木块使它沿水平木板滑动,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1。

v1

v1

v2

②如图乙,在木块上加放砝码,以速度v1重做上述实验,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2。

③如图丙,改变拉动速度,

以速度v2重做上述实验,弹簧

测力计示数为F3。

发现:

F1

说明:

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与速度大小。

这就证明小雨的猜想是。

程序

提出问题————实验反驳——得出结论。

作图

画出图甲中木块在水平方向上所受力的示意图。

问题讨论

把一个钢笔帽竖放在静止的木块上,突然向右拉动木块,发现钢笔帽倾倒(填“向右”或“向左”),这说明物体具有惯性。

4.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A

B

C

D

B

A

(1)如图,轮船由下游经过船闸驶往上游。

船进入闸室后,先关闭阀门B和闸门D,再打开阀门,当闸室中水位与上游水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