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理学试题与标准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667260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85.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地理学试题与标准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城市地理学试题与标准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城市地理学试题与标准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城市地理学试题与标准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城市地理学试题与标准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地理学试题与标准答案文档格式.docx

《城市地理学试题与标准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地理学试题与标准答案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市地理学试题与标准答案文档格式.docx

4.智能图

人们对现实世界的印象,包括:

结点、路径、边界、区域、标志

二、简答题(40分,每题10分)

1、划分城市基本与非基本活动的部分有哪些方法。

普查法、残差法、区位商、正常城市、最小需要量法

2.分析城市化的含义与基本内容,说明用城市人口比重指标衡量城市化水平的利弊。

城市化一词有四个含义:

①是城市对农村影响的传播过程;

②是全社会人口接受城市文化的过程;

③是人口集中的过程,包括集中点的增加和每个集中点的扩大;

④是城市人口占全社会人口比例提高的过程。

城市化Ⅰ:

包括人口和非农业活动在规模不同的城市环境中的地域集中过程、非城市型景观转化为城市型景观的地域推进过程;

城市化Ⅱ包括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的地域扩散过程。

城市化I是可见的物化了的或实体性的过程,城市化Ⅱ则是抽象的、精神上的过程。

用城市人口代表城市化水平比较简洁、方便,也反映主要的本质内容,但是也有很大的局限性。

首先,城市定义的不同,将直接影响城市人口数量的统计,进而影响城市化水平的计算和比较。

其次,城市人口的定义不同也将影响城市化水平的计算。

第三,以城市人口比重衡量城市化水平只是测度了城市化的数量,不能反应城市化的质量。

第四,城市化水平用城市人口比重表示,只能反映城市化发展的相对水平,不能反映城市化发展的总体规模。

3.公式Pi=P1r-q是城市规模分布的一般化模式,说明q值的不同取值,公式所表示的城市体系分布的特点。

Pi=P1·

Ri-q…=P1/Riq(6)

当q大于1,说明规模分布比较集中,越大越集中;

当q小于1,Pi较大,规模分布比较分散。

越小越分散;

当q等于1,捷夫模式;

当q趋向零,表明所有城市规模相等;

当q趋向无穷大,表明只有一个城市分布

4.边缘城市及其特点

边缘城市是美国社会的一种客观存在,它是人口郊区化、产业信息化、交通小汽车化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当今许多美国人的自然选择,是城市空间重组和功能重构的产物。

它反映了城市由单中心向多中心结构转变的趋势,在扩散中的又出现重新集聚。

边缘城市特点:

①、不存在高密度的高层建筑群。

建筑是以低层宽立面的形态分散在广阔的地域范围内。

②、停车设施完备的现代化办公楼分散于绿色自然环境之中。

各建筑之间通常由步行走廊或小巴士相连。

③、配备机场或高速公路,飞机和小汽车作为主要对外交通手段。

④、边缘城市的中心地带设有企业总部、大型商场、健身中心等设施。

⑤、大型标志性的建筑物通常位于城市的中心地带。

⑥、多数居民居住在由绿色草坪环绕的别墅型住宅中。

⑦、没有形成一般城市的行政区划

三、论述题(40分,每题20分)

1、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的基本内容

答案要点:

①理论假设:

这是一片没有明显起伏的、无边的大平原;

平原上的环境几乎一样,特别是土壤肥力和水份供应等方面;

平原上的初始人口分布是均匀的;

区域的运输条件完全一样,没有可供利用的水道,全部活动通过陆路,影响这种运输的唯一因素就是距离;

人们的活动都是有理智的。

对消费者来说,符合距离最小化原则;

对提供服务的经营者来说,他会寻找最佳位置,取得最大的市场,使其利润最大化。

这些条件概括起来就是均质平原和经济人两条。

②六边形网络与城镇等级体系:

构成市场原则的两个限制因素:

一是各级供应点必须达到最低数量以使商人的利润最大化;

二是一个地区的所有人口都应得到每一种货物的提供或服务。

为满足第一个条件,模式的概括中就必须采用货物的最大销售距离,因为这可以使供应点的数量达到最少化。

于是。

作为第一步,克里斯塔勒假设在理想地表上均匀分布着一系列的B级中心地,它们的最高级别货物的最大销售距离定为r。

这样,B级中心地之间的距离为2r,如将所有的B级中心地联接,则可得到一张有规则的等边三角形的网。

但是,这样的一个系统将不能满足第二个限制因素。

因为B级市场区都是圆形的,居住在三个圆形相切所形成的空角里的消费者将得不到供应。

因此,对上图必须作一些修改,这就是将所有的圆形市场区重叠起来。

重叠后,B级中心地仍按有规则的等边三角形网排列,只是间隔更紧凑,其距离为d。

此外,由于重叠区被分割,圆形的市场区被六边形的市场区所替代,其理由是消费者应按“最近中心地购物”的假设,选择距离自己最近的中心地去得到货物或服务。

一个中心地能提供多种货物。

由于克里斯塔勒采用的是B级中心地最高等级货物最大销售距离的概念,这就意味着B级中心地还提供一系列较低级别的货物或服务。

这些货物和服务组成一个连续的、递降的等级序列,自高级向低级,它们的最大销售距离分别为,r一1,r一2,r-3,…,但是,由于它们的最大销售距离均小于r,因此不能服务于B级中心地市场区的所有地方。

随着货物级别的降低,较低级货物市场区的范围与B级中心地市场区的范围的差距将越来越大。

③市场原则、行政原则、交通原则下的中心地空间结构

市场区的等级巢状系统是由以下的系列构成:

1,3,9,27,81,243,·

·

不同规模中心地出现的等级序列是:

1,2,6,18,…

交通原则市场区数量的等级序列是:

1,4,16,64,·

次级市场区的数量以4倍的速度递增。

中心地数量的等级序列是:

1,3.12,48,·

根据行政原则形成的中心地体系,每七个低级中心地有一个高级中心地,任何等级的中心地数目为较高等级的7倍(最高等级除外),即:

1,6,42,294,·

市场区的等级序列则是:

1,7,49,343,·

2、请分析美国郊区化的过程及发生机制;

若从美国郊区化的含义来看中国,请问中国的大城市目前是否出现了郊区化,并论述理由。

二战后,若干发达国家从乡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逐渐退居次要地位,人口的主要流向是城市中上阶层人口移居市郊或外围地带,一个全新的规模庞大的城乡人口流动的逆过程开始出现。

过程:

①住宅郊区化。

②紧随住宅迁往郊区的是商业服务部门。

③在商业服务部门外迁的同时,工厂也向郊区迁移。

④在商业服务部门之后外迁的是办公事务部门。

机制:

①政治因素:

战后大量复员军人返乡导致的人口剧增是郊区化的客观前提。

②土地因素:

市中心区房租地价的迅速上涨是引起郊区化的直接原因之一。

③社会因素:

中产阶级的郊迁带动整个社会的郊区化发展。

④经济因素:

经济结构变化和经济高速增长是郊区化发生的根本原因。

⑤交通因素:

交通工具的机动化为郊区化的兴起创造必要条件。

⑥政策因素:

政府对郊区建设的干预政策是郊区化的重要保证。

⑦科技因素:

新的通讯技术引发城市空间结构的改变,进一步促进郊区化发展。

按照美国的郊区化,中国少数特大城市的郊区化应该刚刚开始。

理由:

①小汽车逐渐走入家庭。

②人口从市中心外迁的不明显;

③中国的城市化还在进行。

1、城市性质与城市职能的关系(10分)。

•城市性质和城市职能联系:

•①城市性质是城市主要职能的概括,指一个城市在全国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代表了城市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方向。

②确定城市性质一定要进行城市职能分析。

•区别:

城市性质并不等同于城市职能。

•①城市职能分析一般利用城市的现状资料,得到的是现状职能,城市性质一般是表示城市规划期里希望达到的目标或方向;

②城市职能可能有好几个,职能强度和影响的范围各不相同,而城市性质关注的是最主要、最本质的职能;

③城市职能是客观存在的,可能合理,也可能不合理,而城市性质在认识客观存在的前提下,揉进了人的主观意念,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

2、土地利用的多核心模式

•模式假设城市内部结构除主要经济胞体(economiccells)——即中心商业区(CBD)外,尚有次要经济胞体散布在整个体系内。

这些胞体包括未形成城市前,中心地系统内各低级中心地和在形成城市过程中的其它成长点。

这些中心地和成长点皆随着整个城市的运输网、工业区或各种专业服务业,如大学、研究中心等的发展而发展。

其中交通位置最优越的最后成为中心商业区,其它中心则分别发展成次级或外围商业中心和重工业区。

哈里斯及厄尔曼还考虑到,易达性所吸引的商业、工业或贫民,本身便有排斥高级住宅的倾向。

因为后者的区位因素之一便是要远离这些有碍环境的土地利用。

介于两者之间的是中级住宅区。

3.分析城市化的含义与基本内容,说明用城市人口比重指标衡量城市化水平的利弊。

4、用经济发展阶段观点解释城市规模分布特点

埃尔。

莎科斯(E。

Shaks)于1972年提出了一个经济发展城市规模分布的动态模式,试图将城市规模分布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联系起来。

他认为位序-规模分布是与社会均衡发展相联系,这种均衡是在经济发展起飞前和发展后产生的。

首位分布是社会不均衡发展造成的,这种不均衡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按此模式,-个国家或区域,在经济起飞前是属均衡状态,是位序规模分布,在经济大发展过程中,均衡状态被集中发展几个经过选择的大城市所动摇,城市规模呈首位分布。

随着时间推移,经济发展渐渐从大城市转向中小城市,城市系统的均衡状态又逐渐恢复,在新的基础上,再现位序规模分布。

三、论述题(60分,每题30分)

1、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的六边行网络是怎样形成的

克氏对理想形态提出如下假设条件:

①这是一片没有明显起伏的、无边的大平原;

②平原上的环境几乎一样,特别是土壤肥力和水份供应等方面;

③平原上的初始人口分布是均匀的;

④区域的运输条件完全一样,没有可供利用的水道,全部活动通过陆路,影响这种运输的唯一因素就是距离;

⑤人们的活动都是有理智的。

对消费者来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