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64892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9.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x

《七年级语文上册《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语文上册《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x

七年级语文上册《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教学目的:

 

1.认识生活中的美和丑、真和假、善和恶。

 

2.了解童话想象和夸张的特点。

 

3.理解这篇童话的讽喻意义。

 

4.培养复述课文的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

(1)学习复述课文;

(2)赏析文章写作特色。

 

2.难点:

童话想象和夸张的特点。

 

教学方法:

讨论法

 

教具准备:

投影片2张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大家都知道,皇帝是九五至尊,万金之躯,可是有一个皇帝竟然在大庭广众之下,赤身裸体的举行什么游行大典。

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学了十九世纪丹麦著名的童话大师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就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

 

2.揭题。

 

二、走进作家、作品(出示投影)

 

三、初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

 

新装:

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穿新装、展新装、笑新装

 

(缘由)(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骗:

(皇帝受骗→→骗子行骗→→大臣助骗→→百姓传骗→→小孩揭骗)

 

四、阅读·思考·探究

 

1.围绕“新装”或者“骗”给文章理清情节。

 

2.这件似有实无的衣服,为什么皇帝、大臣、随员、百姓都不敢说真话?

〔揣摩人物性格〕文章为什么让一个孩子戳穿骗局?

 

3.骗子的诡计〔骗局〕为何得逞?

作者安排这么两个骗子的用意是什么?

 

4.皇权神圣威严,皇帝在丑剧----赤身裸体的游行大典结束后,回到皇宫,事情将会怎样呢?

张开你的想像的翅膀……

 

5.选择一点或两点进行赏析:

 

⑴本文想像运用很成功〔表现人物性格等〕

 

⑵本文对比运用很成功〔皇帝喜好的对比、成人与小孩的对比〕

 

⑶心理描写成功的刻画了皇帝的性格。

 

附板书设计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皇帝的新装》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教学目标】

1.深刻把握作品丰富的主题思想。

2.体会童话想象和夸张手法的精妙运用。

3.学习运用对比手法和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作品蕴藉的丰富主题。

2.对比手法和心理描写的恰当运用。

3.把握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走进安徒生的世界、亲近安徒生的童话)

一、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选择主题,收集资料

主题:

1.安徒生的生平;

2.安徒生的故事;

3.安徒生的主要作品;

4.安徒生作品的思想特点;

5.安徒生作品的艺术特征。

方式:

1.走进学校的图书馆、资料室。

(联系第三单元语文实践活动“走进图书馆”,充分运用已经掌握的方法,制作读书卡片。

2.上网冲浪。

(注意资料收集关键词的把握,注意对资料的筛选。

3.拜访校内外你熟悉的语文老师。

(注意与老师交流的用语和话题的设计。

二、阅读自己喜欢的安徒生童话故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安徒生这位丹麦著名童话作家我们并不陌生,在小学的时候我们或多或少对安徒生其人有所了解,也阅读过他的童话作品。

课前,我们通过多种方式对安徒生及其作品进行了多方了解,这一课我们来共同分享我们的成果。

(二)学习小组组内交流,整合所搜集的材料,形成组内相对统一的书面报告。

(三)举行“我所了解的安徒生”报告会——班内集中交流,分享成果。

(四)举行故事会,学习小组推荐代表讲演安徒生的童话故事。

推荐代表,共7人,组成评委会。

学生评委评出班级故事大王。

(故事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成分进行再创作,鼓励创新;讲述要求吐字清晰,声音响亮,声情并茂。

)最后由评委会对故事比赛做点评。

(五)归纳小结,肯定取得的成果。

第二课时

一、围绕文本,众口评说《皇帝的新装》

(一)读:

读故事原文。

不动笔墨不读书。

运用知识积累,结合安徒生童话思想特点、艺术特色,有圈有点。

(二)写:

写出自己的读后感受,不要求面面俱到,但要抓住一点,紧扣文本,自圆其说。

1.理清作品思路。

2.析精妙词句、语段。

3.评塑造人物的方法。

4.析人物形象。

5.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三)交流:

先小组交流,后班级集体交流。

(四)师生对话:

同学提出自己的疑问,师生共同解决;教师补充学生没有涉及的问题,同时纠正学生理解中的偏颇现象。

二、再读文本,探究质疑

(一)学生再读课文,提出自己的疑问。

角度:

1.人物(典型性)。

2.情节(合理性)。

3.思想内容(多元性)。

4.其他。

(二)学生相互释疑解难,教师点拨纠偏。

(三)师生共同总结归纳所知所感所悟。

提示:

1.本文中想象和夸张手法的运用。

2.生动的人物形象(皇帝、大臣、骗子、小孩子)。

3.刻画人物手法的多样性;

4.主题思想的理解。

(结合现实,结合大臣和老百姓说假话、小孩子说真话等要素,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想象加以评说,深入理解作品的现实意义)

三、课后活动:

奇思妙想,改编剧本,自导自演

1.全班同学分成四大组,集体创作,改编课本剧,形成完整的剧本。

2.确定角色,自制道具,分工排演。

【资料宝藏】

1.《皇帝的新装》的艺术特色

《皇帝的新装》十分注意叙述的清晰性和完整性。

它所用的叙事方式,是儿童们最易接受的顺叙法,落笔就写主要人物,介绍皇帝爱穿新衣的“癖好”,然后引出骗子,接着写织布、做衣,最后写皇帝穿上“新衣”参加游行大典,在人们面前出尽洋相。

故事顺序展开,一环紧扣一环,逐步引向高潮,最后简短作结,且又留有想象余地。

这样的写法,既能适应少年儿童的智力水平,又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同时也有利于培养他们周密的思考能力、清晰的表达能力和丰富的想象能力。

《皇帝的新装》十分注意突出重点,对于关键性的情节和细节,运用多种手法,不断加以重复,反复进行交代。

这篇童话中,凡属重要的情节和细节,诸如皇帝爱穿新衣的“癖好”,骗子的阴谋诡计,他们吹嘘自己所织出的衣料的“特性”,他们在织布机上的“空忙”情况,大臣、官员和皇帝察看织布情况时的心理动态,皇帝穿“新衣”上街游行和被老百姓识破的过程等等,作者都用不同的方式,重复地加以叙述和描绘。

这种成年人可能会感到“琐”的描述方式却正符合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使他们觉得是在娓娓而谈,清楚明白,引人入胜。

《皇帝的新装》还十分注意叙述方式的多样化,使故事显得更加生动、活泼、有趣。

作者在叙述整个故事时,有时采用明白流畅的白描手法,有时通过精彩的对话,有时则细致地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

通过这样多种方式的相互交叉,灵活运用,大大增强了作品的生动性,有利于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随着故事情节的逐步展开,很自然地接受作品的内容,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摘自王维昌《〈皇帝的新装〉分析》)

2.《用童心写童话──谈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摘录(王秋荣)

《皇帝的新装》所具体描述的是什么人也看不见的、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的“美丽的新装”,深刻发掘的则是可以触摸得着的皇帝及大小官吏的丑恶的灵魂。

作者用夸张的浓墨极写新装的漂亮、贵重,显现出这批大小封建统治者的卑劣、愚蠢。

这个有声有色的故事,以骗开始,以骗结束,乍看起来,仿佛有点荒诞无稽;但细读以后,人们谁也不会去怀疑和谈论故事的真实性,而是深刻地思考品评皇帝、大臣、随员、骗子等相互欺骗的不同特点和内在联系,以及他们愚蠢、空虚的阶级本质。

作者自己曾经说过:

“最奇异的童话是从真实生活里产生出来的。

”(《安徒生童话全集》第四分册第166页,上海新文艺出版社1958年版)《皇帝的新装》正是在“真实生活”的基础上,把现实世界中偶然的现象和必然的因素统一了起来,把故事情节的曲折变化和人物性格的逻辑发展结合了起来,把并不存在的新装的“美”和处处可见的皇帝思想的“丑”凸现了出来,通过这一高超的艺术辩证法,无情地解剖现实的真相,深刻地揭露了社会的病态。

人们读过这篇童话而发出的笑声,正是对以皇帝为首的一伙丑类的讽刺。

值得注意的是,在《皇帝的新装》的结尾,在喧闹的人群中突然出现了一个小孩子的形象。

作者让他在谎言充塞、欺骗成风的世界里,喊出了“天真的声音”,增强了神奇的童话色彩和作品的现实意义,顿使故事情节发展到了最高潮。

安徒生设置这一奇特的镜头,是颇具匠心的。

请看,在“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

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

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的一片称赞声中,孩子发出的与众不同的声音所引起的强烈反应:

“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

”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

”爸爸说。

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自低声地传播开来。

“他并没穿什么衣服!

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穿什么衣服呀!

“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

”最后所有的百姓都说。

为什么要让一个小孩子来揭开皇帝新装的奥秘,戳穿游行大典的骗局?

这是因为孩子天真活泼,感受真切,看见什么就说什么,自己怎样想就怎样说,无所顾忌,直言不讳。

而且,“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

”这句话,既天真又大胆,既率直又肯定,非常符合孩子的身份。

要是没有这“天真的声音”,必将减弱童话的艺术魅力;如果改由成人来说,反觉不真实。

其实,这“天真的声音”虽出自孩子之口,却代表了所有老百姓的意见,以至大家都重复着“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

”这句话,连皇帝也似乎觉得老百姓所讲的是真的,因此“有点发抖”。

“天真的声音”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具有千钧之力。

让孩子发出“天真的声音”,也是安徒生用童心写童话的具体表现。

他不是用成人的观点去描摹儿童的心理,把生硬的教诲刻上童话的印记,而传输给幼小的读者。

他从纯洁的童心出发,用孩子的眼光来感受、描绘,寓严肃的主题于诙谐的故事之中。

因此,他不愧为世界屈指可数的著名童话家。

根据安徒生的自述,《皇帝的新装》取材于14世纪西班牙作家曼纽埃尔的短篇《赤身裸体的国王》。

但它并不是这个短篇的复述,而是经过加工提炼,注入了新的思想和内容。

其一是把看不见“布”的人由一个普通的没有阶级属性的私生子,改为“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突出了人物的思想性格,深化了题材的社会意义,加强了童话的讽刺力量;其二是“天真的声音”原来由黑人讲述,改为小孩子脱口而出,使《皇帝的新装》更具有童话的特点和诗意。

由此可见,安徒生时时想到儿童,处处描写儿童,使人们在他童话的镜子里看到了真实的儿童世界。

安徒生用童心写童话,还表现在成功地运用儿童的口语来状物写景,叙事抒情,刻画心理,塑造形象。

丹麦一位著名的文艺批评家曾指出,安徒生“抱定决心为孩子们讲童话故事,他的真正目标就是要用随意交谈中自由而无拘束的语言来代替公认的书写语言,用孩子所使用和能够理解的表现形式来替换成年人的比较僵硬的表现形式。

他有着在书本里使用口语的大胆意图,他不是在写而是在说,而他也乐于像一个小学生那样地写,如果这样做他能够避免像书本一样地说话”。

(格奥尔格·勃兰戴斯《安徒生论》,《世界文学》1962年第11期)

的确,以《皇帝的新装》而言,作者在语言表达上,不是在写而是在说,通篇的叙述,没有华丽的词藻、雕琢的句子和书面语言的痕迹,完全符合口语化的要求。

而人物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更是简短、明白、自然,非常符合人物思想和性格的特征。

如“哎呀,真是美极了!

”“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

”夸口赞美布料和新装的谎言,在皇帝、大臣、随员等不同人物的口中一再重复,这就反映了他们虚伪、蠢笨的本质。

本文并没有像一般小说和童话那样,集中描写故事性较强的具体事件,而是通过带有强烈动作感的语言,来展开情节,唤起鲜明的形象,这是作者语言运用上的另一显著特点。

如“他们装作从织布机上取下布料,用两把大剪刀在空中裁了一阵子,同时用没有穿线的针缝了一通”,“皇帝把他所有的衣服都脱下来了。

两个骗子装作一件一件地把他们刚才缝好的新衣服交给他”,“那些托后裙的内臣都把手在地上东摸西摸,好像他们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