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一模杨浦精校.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64386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一模杨浦精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初三化学一模杨浦精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初三化学一模杨浦精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初三化学一模杨浦精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初三化学一模杨浦精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一模杨浦精校.doc

《初三化学一模杨浦精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一模杨浦精校.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化学一模杨浦精校.doc

中小学个性化教育专家

杨浦区初三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

(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

90分钟)

可能用劲的相对原子量:

H-lC-12N-14O-16Na-23Cl-35.5Ag-108

注意:

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对应的方框内。

一、单项选择墨(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4小题.每题1分,共24分)

l.空气中供我们呼吸的气体是

A.氧气B.氮气C.水蒸气D.稀有气体

2.“伐薪烧炭南山中”是唐朝诗人白居易所弓的诗歌《卖炭翁》中的诗句。

这里“伐薪”和“烧炭”各指的变化是

A.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B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

C.两者都是物理变化D.两者都是化学变化

3.小强在家庭小实验中把下列物质分别放人适量水中充分搅拌,其中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A.酒精B.纯碱C.食盐D.植物油

4.实验室中运用诺贝尔化学奖的研究成果,可依据生物发光现象检测超微量钙的存在。

这里的“钙”是

A.原子B.元素C.分子D.单质

5.下列各组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表示同一物质的是

A.氢氧化钠纯碱Na2CO3B.氯化钠食盐NaCl

C.硫酸铜晶体胆矾CuSO4D.碳酸钙生石灰Ca(OH)2

6.次氯酸钠(NaClO)是某种家用消毒液的主要成分,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A.+5B.+3C.+lD.一l

7.生活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如下图,下列四种物质中酸碱性与众不同的是

A.肥皂水B.牙膏c.西瓜汁D.玉米粥

8.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B.读取液体体积C.稀释浓硫酸D.点燃酒精灯

9.下列物质能在空气中燃烧,且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A.木炭B.硫粉C.红磷D.铁丝

10.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括号中选用的试剂或方法,不合理的是

A.酒精和NaCl溶液(闻气味)B.蒸馏水和稀H2SO4(酚酞试液)

C.Ca(OH)2溶液和蒸馏水(二氧化碳)D.Cu(OH)2和大理石(观察颜色)

11.下列物质可以用作食品抗氧化剂的是

A.铁粉B.炭粉C.氯化钙D.生石灰

1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电解氯化钠的水溶液,不可能得到的生成物是

A.KNO3B.H2C.Cl2D.NaOH

13.右图表示的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物质之间的包含与不包含关系,若整个大圆代表纯净物,则①③所属的类别是

A.①单质、③氧化物B.①单质、③含氧化合物

C.①化合物、③氧化物D.①化合物、③含氧化合物

14.右图是水的电解实验。

教材中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

A.观察水分解的现象B.研究水分解产物的性质

C.探究水分解的条件D.验证水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

15.“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能量要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

二氧化碳的排放。

下列不属于“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A.多用电邮、QQ等即时通讯工具,少用传真打印机

B.乘地铁上下班

C.将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用石灰水吸收

D.吃天然食品、穿棉质服装

16.如图,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一会儿后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火,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

从着火燃烧的高层房间中逃离,下列方法中正确的是

A.用干毛巾捂住鼻子B.成站立姿势跑出

C.沿墙角匍匐身子迅速爬向门外D.打开窗户跳出

17.用酒精和水浸泡蝴蝶兰花可得到紫色溶液,该溶液遇酸溶液显红色,遇碱溶液显黄色。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蝴蝶兰花的溶液与酸作用显红色是物理变化

B.碱性溶液使蝴蝶兰花的溶液一定显黄色

C.氯化钠溶液滴入蝴蝶兰花的溶液后,溶液仍为紫色

D.蝴蝶兰花的溶液可用作酸碱指示剂

18.把分别盛有甲、乙、丙气体的试管倒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对甲、乙、丙气体的分析正确的是

A.甲、乙、内气体都易溶于水

B.乙气体比甲气体更易溶于水

C.可以采用排水集气方法收集丙气体

D.不可以用排空气方法收集甲气体

19.比较ImolH2O和lmolH2O2(过氧化氢),正确的是

A.质量相同B.分子数相同

C.含有氢分子数相同D.含有氧原子数相同

20.科学家最近在-100℃的低温下台成一种化合物X.此分子的模型如下图,其中每个●代表一个碳原子,每个O代表一个氧原子。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4

B.该分子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93.75%

C.该分子的分子式为C5H4

D.等质量的该物质与甲烷相比,燃烧时消耗的氧气更多

21.下列各组物质既有可燃性和还原性,又能被氧化成同一产物的是

A.一氧化碳和氢气B.木炭和一氧化碳

C.木炭和氢气D.氢气和氧气

22.向l00g水中不断加入固体A或改变温度,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资料:

A的溶解度

温度/℃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37.2

41.4

45.8

50.4

55.2

A.②中A的质量分数最大

B.③⑤中A的质量分数相等

C.②④⑤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D.①③④⑤中没有固体存在

23、为判断某化合物是否含碳、氢、氧三种元素,取一定质量该化合物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接下来还需进行的实验有

①用死水硫酸铜检验是否有水生成②用澄清石灰水检验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

③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④测定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⑨④D.①②③④

24,为解决日益加剧的温室效应问题,科学家正在研究建立如下图所示的CO2新循环体系:

上述关系图能反映的化学观点或化学思想有

①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是守恒的

②燃烧时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和光能

③无机物和有机物可以相互转化

④二氧化碳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A.②⑨B.①⑦⑨C.①④D.①②③④

二、填空题(本题共41分)

25.从Ca、C、S、H、O、N六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或由其组成的物质,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符号:

①二个氢分子____:

②属于金属的元素____;

(2)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的化学式:

①化石燃料“天然气”主要成分是____;②石灰石的主要成分_______;③维持生命所必需的氧化物____;④璀璨夺目的钻石____;⑤最轻的气体____。

26.生活离不开水,净化水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用纱网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便于饮用,其应用的分离力+法在化学上称为______

(2)要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常在自制净水器中加入____________。

(3)自来水厂用一二氧化氯消毒杀菌,二氧化氯的化学式为____。

27.运用溶解度表与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B是____的溶解度曲线。

(2)60℃时,l00g水中加入l00g硝酸钾,所得溶液是____(r填“饱和”或“不饱和”)

溶液,当60℃的该溶液降温到30℃时,析出晶体的质量为_______g,在30℃时,该

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

28.碳-60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还有石墨和________(写名称),它们互为____。

碳-60的化学式为C60,C60的摩尔质量为____,0.5molC60的质量为______g,2molC60含分子个数为___个。

活性炭是一种高效的气体净化剂,能吸附有害气体NO2。

如下图装置,A瓶中充满了红棕色NO2气体,向A瓶中加入活性炭并充分振荡,再将a与b连接,打开T处弹簧夹,装置A与B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1)A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某学习小组将“从空气中制取氮气”作为研究课题,以下是他们的实验方案:

方案一:

(1)利用图1进行研究,图1中装置B的作用是____,装置C中发生了2Cu+O22CuO化学反应,此化学反应属于____类型,可能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装置C的作用是____。

方案二:

(2)将空气通过图1中A、B装置后,收集于图2的广口瓶中,用图2装置代替装置C进行实验。

实验中用红磷而不用木炭的原因是____;

(3)此法得到的氮气不纯,请你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

(4)在工业上,分离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是利用它们____的不同。

30.海水中有大量可以利用的化学资源,例如氯化镁、氯化钠、溴化钾等。

综合利用海水制备金属镁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1)贝壳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是CaCO3,其主要成分属于____(酸、碱、盐)。

(2)操作a的名称是____,在实验室中进行此项操作,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

(3)工业冶炼镁常用电解MgCl2的方法,反应为:

MgCl2Mg+____。

(4)写出第①、②两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

3l.我们可按下列流程步骤对某牙膏进行探究。

已知牙膏中常用氢氧化铝、碳酸钙等一种或几种物质做摩擦剂。

(1)步骤①中所需的玻璃仪器除了烧杯、玻璃棒外,还需下图仪器中的__________,玻璃棒在步骤①中的一种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②中可选用的X是____。

A.石蕊溶液B.酚酞溶液C.pH试纸

(3)通过探究,你认为牙膏的pH范围比较合理的是____。

A.5~6B.8~9C.12~13

(4)从步骤③的探究结果看,我们可得出摩擦剂中一定存在____,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本题共29分)

32.以下是气体制取与性质验证的组合实验。

如果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后,A中出现大量气泡,B中白磷燃烧,C中液面下降,稀盐酸逐渐进入D中。

请看图回答问题:

(1)B中白磷能够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