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知识点整理89451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615661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知识点整理8945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知识点整理8945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知识点整理8945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知识点整理8945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知识点整理8945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知识点整理89451Word文档格式.docx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知识点整理89451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知识点整理89451Word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知识点整理89451Word文档格式.docx

气候

季风气候:

雨热同期

温带大陆性气候:

干旱少雨,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

高寒气候:

气温低、昼夜温差大、风力大、太阳辐射强

水文特征

外流河,雨水补给为主

流河,咸水湖,冰川融水补给为主

外流兼备,大头,咸水湖

土壤

森林和森林草原土壤

草原土、荒漠土(有机质少,盐分高)

原始土壤

植被

北寒温带针叶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南热带雨林、季雨林

西东

荒漠——荒漠草原——草原

东南西北

山地森林—高山草甸—高山草原—高山荒漠

山麓山顶

森林—草原—荒漠

主导因素

气温随纬度变化

降水随海陆位置变化

水热组合随海拔变化

农业

最重要农业区(种植业)

畜牧业、灌溉农业、绿洲农业

畜牧业、河谷农业

不利条件

人多地少,环境问题

水源不足、土地荒漠化和盐碱化

气温低、空气稀薄、风力大、水分不足、地势崎岖

影响程度

深刻微弱

经济文化

发达落后

交通

西南及青藏高原交通不便的原因:

西南地区(属东部季风区):

(1)喀斯特地貌广泛分布,地形崎岖

(2)多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地震)

青藏高寒区:

(1)地形崎岖

(2)高寒缺氧、冻土发育(3)地质灾害多发

4、东部季风区的部差异

(1)、南北差异

①分界线:

1月0℃等温线经过

岭—淮河800mm年等降水量线

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

湿润区与班湿润区分界线

冬季河流结冰与不结冰界线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于温带落叶阔叶林分界线

旱地与水田耕作方式分界线

②南北差异

自然环境

人类活动

河流

耕地

类型

农作物

水果

民居

方式

方言

矿产

工业

北方

平原

高原

温带

季风

结冰、水量少、含沙量大

旱地

小麦、甜菜、大豆、棉花、杂粮

苹果梨

缓坡顶

(马车)、铁路、公路、海运

较少

煤、石油天然气

重工业为主

南方

丘陵

低山

热带

亚热带季风

不结冰、水量大、含沙量小

水田

水稻、油菜、茶叶、蚕丝、甘蔗

柑橘

荔枝

斜顶

(船)、河航运、海运、铁路、公路

繁杂

磷、有色金属

轻工业为主

(2)四大亚区的差异

作物熟制

农业条件

东北

温带季风,温带湿润半湿润区

针叶、针阔混交林

黑土

一年一熟

春小麦、大豆、甜菜等

耕地广阔、人均耕地多,土壤肥沃,雨热同期,水源足,热量不足。

华北

落叶阔叶林

黄土

两年三熟、一年两熟

冬小麦、谷子、棉花等

耕地广阔,土壤疏松富含矿物质,雨热同期,

水源不足、干旱、风沙、土壤盐碱化。

华中华南

亚热带季风,亚热带湿润区

常绿阔叶林

红壤

一年两熟到三熟

水稻、油菜等

低山、丘陵多,耕地较少,平原土壤肥沃,水热组合好,灌溉水源充足。

华南

热带季风,热带湿润区

常绿阔叶雨林

砖红壤

一年三熟

水稻,甘蔗,橡胶、油棕等热带经济作物

补充

南方方言繁杂的原因:

交通不便,自然经济自给自足,战乱灾荒较少,人群在地域上相对稳定

二、中国三大经济地带

1、依据:

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补充:

“西部大开发”的西部围:

西部经济地带所包括省区+蒙+广西

2、差异

东部地带

中部地带

西部地带

省区

、、、、、、、、、、广西、

、、、、、、、、

、、、、、、、、、

地理区位

面向大海,具有开放性和便利的海运优势

距海较远,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交通不便

经济水平

高低

发展进度

快慢

特征

①能源、矿产缺乏

②对外贸易,海洋开发,新兴产业基地

①能源、矿产丰富②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商品粮、农林产品基地

①能源、矿产丰富②能源基地③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

一、区域

1、概念:

地球表面的空间单元,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2、特征:

层次性、整体性、差异性、可变性、开放性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

1、两地自然环境的异同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相同点

都是平原;

都位于季风区,雨热同期

不同点

地理位置

位于30°

N附近,东部沿海中部,长江入

位于43°

N——48°

N,地处东北地区的中部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较好

温带季风气候,大陆性稍强

土地条件

水稻土、水田、人均耕地少

黑土、旱地、人均耕地多

矿产资源

贫乏

石油资源丰富

2、地理环境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耕作方式

水田耕作业为主

旱地耕作业为主

主要粮食作物

水稻为主

春小麦、玉米为主

主要经济作物

油菜、棉花

甜菜、大豆

一年两熟或三熟

备注

水产业较发达

西部适宜发展畜牧业

综合性工业基地

重化工业基地

商业

商业贸易发达

沿边商业贸易较为发达

人口和城市

人口稠密,城市众多

相对地广人稀,城市较少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

1、开发早期—水土条件限制区域农业发展

2、农业社会—科技的发展使原来的制约性因素被克服,甚至成为有利条件,长江中下游平原成为主要粮食产地和桑蚕、棉花产地

3、工业社会—长江中下游平原人均耕地少,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低,粮仓地位和棉花生产地位下降。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一、地理信息技术

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

2、类型:

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

二、遥感(RS)

人们在航空器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2、组成:

遥感平台、传感器、信息传输、处理设备

3、应用:

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

三、全球定位系统(GPS)

利用卫星,在全球围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

空间部分、地面控制部分、用户设备部分

3、特点:

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

4、作用:

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定位、测速、导航、授时)

四、地理信息系统(GIS)

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用于所有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

2、应用:

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

五、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

1、3“S”之间的关系:

遥感(RS)获取信息,全球定位系统(GPS)信息的空间定位;

地理信息系统(GIS)处理信息,分析表达结果

2、数字地球:

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中得到应用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一、荒漠化概述

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2、表现:

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

3、基本过程:

植被遭破坏—地面裸露—风沙侵蚀或水土流失—土壤水分和养分流失—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荒漠化景观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西北地区概况

(1)位置围:

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

在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北部和大部;

(2)地形特征:

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3)主要景观:

干旱是最显著的自然特征。

形成草原、荒漠主的景观。

(4)部分异:

以贺兰山为界,以东为半干旱草原带,以西为干旱和极端干旱地区。

2、荒漠化的自然原因

(1)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少雨(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温差大,降水少)

(2)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3)动力条件——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大风日数多

(4)主要自然因素——气候异常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在荒漠化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1)根本原因:

人口激增对环境的压力;

人类活动不当,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2)直接原因:

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工矿交通建设不注意环保。

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三项容:

(1)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2)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3)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2、两条原则:

(1)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2)坚持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

3、一个重点:

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

4、五条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推广节水农业(喷灌、滴灌技术);

牧区减少水井数量,以免牲畜无序增长;

干旱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保护。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绿洲外围封沙育草,绿洲前沿营造防沙林带,绿洲部建立农田防护林。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退耕还林还草,调整农业结构。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兴建沼气池,营造薪炭林等。

(5)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5、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现状——中卫沙坡头草方格沙障(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

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利于植被存活)

六、石质荒漠化

是指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和岩溶极其发育的背景下,受人为活动的干扰,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坏,导致土壤严重流失,溶岩大面积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

是岩溶地区土地退化的极端形式。

2、石质荒漠化可以简称石漠化,在我国主要发生在南方石灰岩地貌发育典型的地区,如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省等。

3、原因:

石灰岩地貌(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南方夏季高温多雨,,自然植被不断遭到破坏,大面积的陡坡开荒。

七、次生盐渍化

1、次生盐渍化又称“次生盐碱化”,指由于不合理的耕作灌溉而引起的土壤盐渍化过程。

主要发生我国的华北平原、松辽平原、河套平原、渭河平原等。

2、原因:

(1)受人为不合理措施的影响,使地下水抬升,在当地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条件下,使土壤表层盐分增加,引起土壤盐化;

(2)超采地下水或河流枯水期,导致海水倒灌。

3、防治:

健全灌排系统,采取合理灌溉等农业技术措施,防止地下水位抬升和土壤返盐。

八、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指“地表土壤及母质、岩石受到水力、风力、重力和冻融等外力的作用,使之受到各种破坏和移动、堆积过程以及水本身的损失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