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综合材料写作的四个问题Word下载.docx
《漫谈综合材料写作的四个问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漫谈综合材料写作的四个问题Word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这就是讲道理。
接着说:
“事实表明,凡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好的地方,往往都聚集着这样一批能人。
浙江省的温州是这样,与我市相邻的长垣县也是这样。
”这就是摆事实。
再接着说:
“因此,我市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也必须重视能人,培养能人,发挥能人的作用。
”这样就过渡到提要求上来。
紧接着提出三个方面的具体要求:
“一要重视能人。
......。
二要帮助能人提高素质。
三要发挥能人的作用。
”这样一讲,这个问题就讲得比较全面、比较清楚了,既让与会者明白了道理,又知道了回去以后该怎么办。
摆事实、讲道理、提要求,这三个小点对于通篇中的某一段有针对性,对通篇来讲也很有针对性。
我们常开玩笑说,领导讲话三段论:
第一段,讲重要意义、讲重要性、讲责任感和紧迫感;
第二段,讲工作、讲重点;
第三段,讲加强领导。
实际上,就通篇来讲,第一段就是讲道理;
第二、第三段就是提要求。
需要说明的是,就通篇来讲,道理、事实一般不可少;
具体到篇中讲某项工作时,不一定都讲道理。
在《怎样写好综合材料》这本小册的第118页,有这样一段话:
“领导讲话(部署工作)写作中的“道理”部分,正如几何题中的定理。
一般是先提出定理,然后论证,写作也是如此,这是人们思考问题的基本思路。
但是,在领导讲话中,“定理”的部分往往省略掉,有时候是有一种无形的假定,即人们都知道这些道理。
”大家可结合工作实际,认真琢磨一下。
把握这些特点,对于代拟上级领导讲话稿最为适用。
比如市委要召开某项工作会议,由某个部门办公室代拟一份市委领导讲话稿,把握这些特点就很有用处。
可能就各个部门自身来说,更多的是写总结工作、部署工作的报告类讲话,对此,也是适用的,总结工作部分就是摆事实,只不过这种摆事实,需要归纳、提炼和概括。
二、整体思维与综合材料写作
曾经有年轻同志问我:
“你写材料是先列提纲呢,还是上去就下笔写呢?
”这确实是一个很意思的话题。
事实上,这两种方法都有人采用,但是究竟哪种方法好呢?
恐怕也是见仁见智。
列出详细提纲再下笔的方法,好处是明显的,不足是思维更多地受到了限制。
上去就下笔的方法,不足是比较盲目,好处是思维空间不受限制;
但是,这种方法只有对于那些材料高手来说,才适于采用。
我们的经验,姑且称作第三种方法,就是:
不一定先列出详细提纲,但一定得有个简略的布局,这样做的好处是有个大致方向,同时又保留相当大的活动地余,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
我们所采用的第三种方法,其实就是先见森林,后见树木的方法,就是整体思维的方法。
这种方法,类似古人所说的“望气术”的方法。
古人常说:
“夜观天象”,或者说望见什么地方有什么“剑气”,什么人有什么“才气”之类,虽说是迷信,但也有道理,就是一望而见其整体,发现整体的特点。
从前“看相”的人常说有一种格局,格局就是一种结构、一种模式,就是要从总体上把握“事物”的实质和特点。
这是从看“事物”的角度来讲的。
那么,对于构思来说,是不是也可以呢?
当然可以。
就是先有个总体构思、总体把握,然后进入局部分析;
就是按照头脑中已有的大致布局,动笔去写。
但是,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全局与局部的结合,就是“由全体观部分,由部分观全体”。
如果只知部分不知全体,就会陷于支离破碎;
如果只知全体不知部分,就会陷于空洞。
下面,讲个具体例子。
某省召开省委政协工作会议,工作人员要为一位省委领导同志起草一个在闭幕式上的总结讲话。
接到任务后,工作人员首先从总体上对这次会议的特点进行把握。
这次会议是省委召开的会议,实际上就是研究党委、政府如何更好地支持政协工作,同时对政协工作提出希望和要求。
也就是说,总结讲话要对两个方面来讲,一个是对各级党委、政府讲的,一个是对各级政协讲的。
这就是总体把握。
同时,工作人员还考虑了这位省委领导同志讲话的个人风格和特点,就是喜欢并列几个小观点,因为这样显得鲜明、凝练。
把握了这两个方面之后,于是工作人员就动手列了一个简单的提纲,一共6个小观点,前3个是对党委、政府讲的,后三个是对政协讲的。
六个小观点分别是:
一、对政协工作的认识要有新提高;
二、对政协工作的领导要有新加强;
三、对政协工作的支持要有新举措;
四、政协工作要有新思路;
五、政协履行职能要有新成效;
六、政协自身建设要有新进步。
这样从排列组合上,也显得均衡、匀称、美观。
列出六个小观点之后,动笔写,进展就很顺利。
从总体上把握好了,起草的材料就很容易被领导通过。
即便需要改动,也只是局部、细节问题,这就相对容易得多了。
顺便讲一下,既然整体思维对于综合材料写作如此重要,那么怎样培养和提高自己的整体思维能力呢?
如果换个角度看,整体思维也就是理论思维、理论感的问题,也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抓要害的能力。
所以,要培养和提高整体思维能力,就不能不认真学习一点中国古典哲学特别是老子哲学、禅宗哲学,认真学习一点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个人有没有哲学素养,是否善于整体思维,写出的东西就会大不一样。
有哲学感、善于整体思维的人,写出的文章、材料,不但能抓住本质、要害,而且有思想、有韵味,它在说明问题的同时,而且富有暗示性,言有尽而意无穷,不是那种一泻无余。
大家读读毛主席的文章,看看会不会产生这种体验?
相反,有的人写的文章、材料里边似乎什么都有,就是没有思想,没有观点,让听者、读者感到厌倦。
前段时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套北大著名教授写的学问与人生系列丛书,我买了两本,一本是北大哲学系教授叶朗先生的《欲罢不能》,一本是北大中文系教授谢冕先生的《每一天都平常》。
按照刚才所说的衡量标准,叶先生的文章明显在谢先生之上,众所周知谢先生可是当代诗学大家啊!
当然,靠提高哲学素养来提高整体思维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也不可能等到整体思维能力达到某种程度以后,再来写综合材料。
那么,是不是还有其它窍门呢?
条条大道通罗马,也就是说实现同一目标的方法不止一个。
对于提高综合材料写作能力来说,还有哪种方法道可以采用呢?
那就是多读典范的综合材料,细心加以琢磨,结合工作需要进行模仿。
这一条对大多数人来说,也许更直接、更适用。
但是,需要说明的是,这样做仅仅能够做到应付工作,而不能成为材料高手。
要想成为材料高手,还得从根源上抓起。
当然,从根源上抓也不仅仅是学习哲学、提高整体思维能力,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需要掌握。
比如,需要练就过硬的语言文字功夫,需要掌握系统的经济学知识,需要了解本部门的工作情况等。
模仿的进一步就是借鉴。
借鉴,对于每个人来说,也是经常采用的。
关于借鉴的问题,著名学者张中行先生有过很好的论述。
他说:
“写作能力是在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书读得少,或者没有读通,写作能力就不可能提高。
读书对写作有两个借鉴作用。
一是写作内容上的。
任何一篇文章、一本著作都不可能是作者自己苦思冥想地想出来的,总要借鉴别人思考、研究、调查的成果。
我们读的书里的思想、观点和材料,都是他人心血的结晶,可以给我们以启发。
二是写作方法上的。
中国有几千年的文化史,前人在抒情状物等方面创造的形式可以说是千姿百态,丰富多彩,很多作品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
书读多了,这些表达形式都装在脑子里,哪种内容用哪种形式,有时想也不用想,一拿起笔自然就出来了。
所谓“千古文章一大抄”,就是这个意思。
当然,这并不是说不要个人的创新。
”
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个借鉴别人写作方法的实例。
温家宝总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第一段是这样写的:
“过去的一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重要而非同寻常的一年,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就的一年。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突如其来的非典型肺炎疫情和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级政府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迎难而上,顽强拼搏,奋力开拓创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迈出重要步伐。
——抗击非典取得重大胜利。
——经济快速发展。
——国家财力明显增强。
——对外贸易大幅增长。
——就业超过预期目标。
——居民收入增加。
——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
就是在总述性的导言之后,用破折号引出几个很简炼的小自然段,把一年来发生的显著变化具体而概括地罗列出来,非常鲜明,上去就把人们的注意力给吸引过来。
然后,总结说:
“这些成就,标志着我国综合国力又有新的提高,进一步增强了全国人民继续前进的信心和勇气。
”紧接着用一句话过渡到讲工作: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采取果断措施,集中力量抗击非典。
......
(二)适时适度调控,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三)注重统筹兼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四)关心群众生活,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
(五)推进体制创新,改革开放迈出重要步伐。
(六)加强法制建设,维护社会稳定。
某市委办公室的同志学习之后,感到这种写法很好,值得借鉴。
于是,就在一个总结近两年该市工作情况的材料中,运用了这种写法。
这个总结材料,在写了一个简单的总述性导语之后,用破折号引出四个小自然段,每个小自然段用3至5句话,把该市近两年发生的变化进行了分述性的总结概括,就是:
——发展思路更加完善。
——发展氛围更加浓厚。
——发展成效更加明显。
——发展后劲更加充足。
下面,另起一个自然段对四个方面的变化又进行了简要的评价,就是:
“这些变化标志着×
×
市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重要步伐。
”然后,用一句话过渡到讲工作:
“该市近两年来主要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三、综合材料的内容与形式
这个问题,实际上也是材料的创新、出新问题。
有时人们会议论,说现在的领导讲话不愿听。
为什么不愿听?
因为总是老生常谈,没有新意。
为什么没有新意,别人就不愿听呢?
因为喜新厌旧是人的天性。
所以,作为文秘人员代领导起草讲话稿,一定要有创新意识,力求每篇材料都有出新、出采的地方,以增强讲话的吸引力和实际效果。
那么,怎么样出新呢?
我看出新无非是三个方面,一是内容,二是形式,三是语言。
关于语言出新问题,《怎样写好综合材料》第19页已有论述,这里只谈谈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
内容与形式,是联系在一起的,不好可离。
黑格尔曾经说过:
“内容非它,形式之转化即为内容;
形式非它,内容之转化即为形式。
”因此,综合材料的出新,往往是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结合一起的。
根据多年的实践,我们把内容和形式的结合情况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