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梳理专项部分句子人教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58599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梳理专项部分句子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梳理专项部分句子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梳理专项部分句子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梳理专项部分句子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梳理专项部分句子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梳理专项部分句子人教版.docx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梳理专项部分句子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梳理专项部分句子人教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梳理专项部分句子人教版.docx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梳理专项部分句子人教版

专项部分句子

第1课找春天

1、我们几个孩子,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

运用“脱掉”“冲出”“奔向”“寻找”几个描写动作的词语,形象地表现了孩子们怀着急切、向往和激动的心情去寻找春天。

2、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来写春天,把春天比喻成了小姑娘,形象、生动、可爱。

“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把春天写得具有人的动作和情态,巧妙地写出了春天的可爱,更加突出了春天的乐趣。

第2课古诗两首

《草》

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个字,并用叠字“离离”描写春草的茂盛。

“一岁一枯荣”,进而写出原野上的野草秋枯春荣,岁岁循环,生生不息的规律。

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一句写“枯”,一句写“荣”,是“枯荣”二字意思的发挥。

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宿新市徐公店》

1、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稀疏的篱笆旁边一条小路长长地伸向远方,树上的花落了,树叶长得还不够茂盛,未形成树阴。

运用几笔淡淡的素描,渲染了农村宁静、柔美的环境气氛。

2、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儿童匆匆忙忙地跑着追赶一只黄蝶,黄蝶飞入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急走追黄蝶”表现出儿童奔跑追逐蝴蝶时的喜悦心情,“无处寻”表现出儿童失望的心情和深远的意境。

第3课笋芽儿

1、春雨姑娘在绿色的叶丛中弹奏着乐曲,低声呼唤着沉睡的笋芽儿:

“笋芽儿,醒醒啊,春天来啦!

运用拟人的手法,“弹奏着”“低声呼唤着”把春雨写得具有人一样的动作和情感。

沉睡在土里的笋芽儿,不知道自己成长的好季节到了。

“笋芽儿,醒醒啊,春天来啦!

”是春雨姑娘叫醒了她,呼唤她钻出地面的。

2、笋芽儿扭动着身子,一个劲儿地向上钻。

“扭动”“一个劲儿”“钻”等形象地写出了笋芽儿在春雨的滋润下,不顾妈妈的唠叨,在漆黑的地底下扭动着身子,迅速成长的情况,表现出了她的勇敢、可爱。

第4课小鹿的玫瑰花

1、他常常去松土、浇水。

玫瑰慢慢地抽出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

写出了小鹿的勤劳,使玫瑰抽出了枝条,长出了叶子,说明了有付出才有收获的道理。

2、小鹿和弟弟一起数了数,总共有三十二个,他们高兴极了。

“数了数”“三十二”写出了小鹿的细心,体现了小鹿的高兴。

第5课泉水

1、泉水说:

“来吧,来吧!

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泉水当做人来写,通过语言表现了泉水乐于奉献的精神。

2、丁冬,丁冬,欢快的泉水弹着琴跑下山去。

跑呀,跑呀,一路上遇到了好多同伴。

他们互相问候:

你好!

你好!

他们互相约定:

大海里见!

大海里见!

运用拟人的手法,“泉水弹着琴跑下山去”把泉水当做人来写,“欢快的”“互相问候”“互相约定”“大海里见”等表现出泉水很团结,很快乐,总是勇往直前的精神。

第6课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1、小路说:

昨天,他曾路过这里,背着年迈的大娘,踏着路上的荆棘。

通过小路的话写出了雷锋叔叔帮助老大娘的事迹,“荆棘”一词突出了当时环境的恶劣,更好地表现出雷锋助人为乐的品质。

2、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这句话的表面含义是,雷锋叔叔时时处处都想着别人,雷锋叔叔把爱心洒遍了祖国各地。

联系全诗,我们也许还能发现在这句话里寄托着处处都有活雷锋存在的希望,奉献爱心成为我们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第7课我不是最弱小的

1、萨沙又问:

“这就是说,我是最弱小的了?

萨沙的问话很直接、简单,但从他的语言里可以看出他不相信自己是最弱小的心理。

2、萨沙掀起雨衣,轻轻地遮在蔷薇花上,问道:

“妈妈,现在我还是最弱小的吗?

“掀起雨衣”“轻轻地遮在”描写了萨沙用雨衣保护蔷薇的过程。

萨沙的问话,稍微带一点反问的语气,表现了他认为自己不是最弱小的、能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事物的心理。

第8课卡罗尔和她的小猫

1、卡罗尔一直想有一只小猫。

爸爸对卡罗尔说:

“那我们就在报上登个广告吧。

“卡罗尔一直想有一只小猫”交代故事的起因。

“那我们就在报上登个广告吧。

”因为她“一直想”,所以爸爸就给她出主意登广告要小猫。

2、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卡罗尔很伤心,整整一天,她都在和小猫告别。

当人们把小猫都拿走了时,喜欢小猫的卡罗尔非常伤心,“和小猫告别”也充分表现了卡罗尔对小猫的留恋和爱心。

第9课日月潭

1、它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

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交代了日月潭的位置,以及周围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名胜古迹,烘托了日月潭的秀美景色。

2、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

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叫光华岛。

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交代了日月潭的色泽和形状特点,介绍“日潭”“月潭”时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从而说明了日月潭名字的由来。

第10课葡萄沟

1、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

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描写了葡萄枝叶的茂密,把“茂密的枝叶”比做“绿色的凉棚”,描绘出了葡萄枝叶的颜色和旺盛。

2、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一大串一大串”“挂”从形态上说明了葡萄沟秋季的葡萄结得多,“红的、白的……”等词语从颜色等方面介绍了葡萄,“美丽极了”是发自内心的对葡萄沟的赞美。

第11课难忘的泼水节

1、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从四面八方赶来”充分说明了人们对周总理的热烈期盼和欢迎。

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比做“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串串花炮升上了天空”,形象生动地描写了人们隆重欢迎周总理的热闹场面。

2、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首先描写了周总理的衣着穿戴,表现出总理和蔼可亲的态度,以及对傣族人民风俗习惯的尊重,接着用“笑容满面”“来到人群中”来描写周总理的神态,以及与民同乐的品质。

第12课北京亮起来了

1、每当夜幕降临,北京就亮起来了。

整个北京城变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这几句总写了每当夜幕降临,北京就变成灯的海洋,光的世界,亮起来了,开篇点题。

2、长安街华灯高照,川流不息的汽车,灯光闪烁,像银河从天而降。

天安门城楼金碧辉煌,光彩夺目。

广场四周,彩灯勾画出一幢幢高大建筑物的雄伟轮廓。

“华灯高照”“川流不息”“灯光闪烁”描写了长安街像银河自天而降般美丽的夜景;“金碧辉煌”“彩灯勾画”则描写出了天安门城楼及广场四周的亮丽景色,让人流连忘返。

第13课动手做做看

1、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来。

她回到家里问妈妈。

妈妈说:

“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这些语句表明伊琳娜比那些孩子爱动脑筋,不盲从,不懂就问。

妈妈的话表明她是个很会教育孩子的妈妈,她没把答案直接告诉孩子,而是让孩子亲自实践,从实践中找到答案。

2、我不是哄骗你们。

我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朗志万的这些话告诉人们不能一味盲目地听信科学家,自己要多动手、多动脑。

第14课邮票齿孔的故事

1、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

他想:

要是有一台机器能给邮票打孔,不是很好吗?

“吸引”说明阿切尔是个有心之人,能细心观察。

“想”写的是他的心理活动,表现了他能用心思考,并且想出了用机器给邮票打孔的方法。

2、那个人想了想,从西服领带上取下一枚别针,在每枚邮票的连接处都刺上小孔,邮票便很容易地被撕开了,而且撕得很整齐。

“取下”“别针”“刺上小孔”详细地描写了那个人把邮票撕得很整齐的经过,“想了想”说明他遇事能动脑筋、想办法。

第15课画风

1、赵小艺眨眨眼睛,想了想,说:

“我能!

”只见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运用了神态描写的方法,表现了赵小艺爱动脑筋善于思考问题的精神;用“我能”的话,表现了她相信自己,敢于迎接挑战,善于解决问题的性格特点。

详细地介绍了她画风的方法。

2、宋涛想了想,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说:

“下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

宋涛敢想,善于提出问题,并能虚心向别人学习,修改自己的画,利用自己的方法画出了风。

第16课充气雨衣

1、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

得把雨衣改一改,不能再让雨水流到裤腿上了。

“躺在床上想”写出了小林在遇到困难时,能积极开动脑筋,连躺在床上还在想“得把雨衣改一改”。

2、他没心思游泳了,换好衣服就往家跑。

回到家里,小林剪下救生圈的气门儿,买了塑料膜,又请塑料加工店的叔叔帮忙压成一个气囊。

气囊吹起来,和充了气的自行车内胎差不多。

爸爸帮着小林把气囊粘在雨衣的下摆里面。

充气雨衣做好了。

交代了小林制作充气雨衣的经过。

小林因为一直在想,所以才能从吹气的救生圈上再次得到启示,没心思游泳而回家,在爸爸的帮助下,动手完善了雨衣。

表现了小林爱动脑筋和爱动手的好习惯。

第17课古诗两首

《望庐山瀑布》

1、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远望香炉峰,在阳光照耀下,峰顶烟雾袅绕升腾;瀑布飞流而下,像条大河在山前高挂。

“生紫烟”的“生”字,给人以动感,再有一道瀑布的照应,景象奇特非凡。

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两句诗描写了瀑布从山顶飞流而下的景象,在诗人看来这景象好像是银河从高高的天空飞落下来,描绘了庐山瀑布的雄伟气势。

《绝句》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写春光明媚,一对黄鹂欢唱于浓浓翠绿的柳枝上;水光云影,一行白鹭展翅飞翔于蓝蓝的天空。

诗中写了两种鸟、两个背景,鸟能给家园带来喜庆、祥和的气氛。

2、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写诗人从窗口望去,西山绵亘,白雪皑皑。

而在门前不远的江岸边,停靠着等待远航东吴的大船。

这两句,一写千年雪之山镶嵌在窗口,一写行万里之航船停泊在门前的江中。

第18课雷雨

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描写了雷雨来临前“乌云”的变化、树上的叶子和蝉的特点。

2、雨停了。

太阳出来了。

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蝉叫了。

蜘蛛又坐在网上。

池塘里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

通过写“太阳”“彩虹”“蝉”“蜘蛛”“水”“青蛙”,用“出来”“挂”“叫”“坐”“满”等动词,描绘了雷雨过后的景象。

第19课最大的“书”

1、你来看,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浪的足迹,叫波痕;还有这些闪光的、透明的,是矿物。

它们都是字呀!

地质勘探队员详细地给川川介绍了这本岩石“书”的主要内容,如雨痕、波痕和矿物等,回答了川川“这上面有字吗”的疑问。

2、“太好了,太好了!

”川川高兴地说,“等我长大了,也要读懂这本最大的‘书’!

运用语言描写表现了川川对地质勘探的喜爱,以及长大后要当一名地质勘探队员的愿望。

第20课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1、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它在天空给你指点方向:

中午的时候它在南边,地上的树影正指着北方。

介绍了根据太阳辨别方向的方法。

2、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可千万别慌张,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需要你细细观察,多多去想。

前三句与第一段的前三句相同,运用反复的手法特别告诉人们迷了路别慌张,只要细心观察、多动脑,就会辨清方向。

第21课画家和牧童

1、“画错啦,画错啦!

”一个牧童挤进来喊着。

这声音好像炸雷一样,大家一下子都呆住了。

小小一个牧童,面对地位尊崇的大画家出现的错误,竟然“挤进”了赞叹的人群大喊“画错啦”,说明了牧童的率真、不盲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