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代文化常识测试50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568759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测试50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测试50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测试50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测试50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测试50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测试50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测试50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古代文化常识测试50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测试50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如“鄙人才疏学浅”。

C.卑,出身低下,自称时使用,谦称自己身份低微。

如“卑职知罪”

D.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实际上就是承认对方地位比自己高。

3.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朕、孤家(小国之君)、寡人(少德之人)、不穀(不善)。

B.古代文武官吏的自谦词有微臣、老臣、下官、末官、末将、小吏、哀家、足下等。

C.古代读书人自谦小生、晚生、晚学、晚辈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

D.古代读书人常称自己为不才、不佞、不肖,也表示自谦,说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4.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

B.“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

C.古代女子对别人说话时,往往自称妾、臣妾、贱妾、奴婢、拙荆等。

D.中国人含蓄内敛,出家之人亦不例外。

老和尚自称“老衲”,尼姑自称“贫尼”,道士自称“贫道”。

5.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平民或官吏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殿下等。

B.麾下,这是一个书面语词汇,原意为将帅的部下之意,或者是对将帅本人的敬称。

 

C.丈人,古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唐朝以后,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

D.称帝王的母亲为太后、皇太后。

一般人称自己的祖父为大(太)父,称祖母为大(太)母。

6.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庙号是皇帝死后,朝廷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如汉高祖、唐太宗、元世祖等。

B.年号是纪年的名称,亦是帝王用的,如“贞观”就是李世民的年号。

“洪武”就是朱元璋的年号。

C.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为“改元”,皇帝在位活着时不可以改元。

D.“尊号”和“徽号”都是对尊者加上的号,以表示尊崇褒美的意思。

7.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对老百姓的称呼,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B.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刎颈之交”。

如战国时廉颇蔺相如和好后,结为“刎颈之交”。

C.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

不受年龄限制结成的朋友叫“忘年交”。

D.不因地位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

8.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发垂髫,“垂髫”是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黄发”指老年人。

B.豆蔻原是一种植物,花朵鲜艳娇嫩,后来用“豆蔻年华”指十三四岁的少年。

C.笄年,古代特指女子十五岁可以盘发插笄的年龄,即成年。

又叫“及笄”。

D.古人对整岁数有特定称谓。

如三十叫而立,四十叫不惑,五十叫半百,60岁叫花甲,70岁为古稀。

9.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

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

B.古代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老师的简称。

C.尚书是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

在清朝,六部和理藩院等部门的主官称为尚书。

比如刑部尚书就是现如今的司法部、公安部、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的首脑。

D.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

如渑池之会后的蔺相如,被赵王“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10.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将军是先秦、西汉时是将军的最高称号。

B.参知政事简称“参政”。

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框密副使合称“宰执”。

C.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任职者不可以兼任。

D.御史本为史官,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子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

11.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清代军机大臣往往被尊称为“枢密”。

B.左徒,战国时楚国的官名,与后世左右拾遗相当。

主要职责是规谏皇帝、举荐人才。

C.大司马,是元代以前的官职名称。

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汉代称太尉。

D.参军,是“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

12.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大夫,是先秦官名,比卿高一等。

B.各个朝代的“大夫”所指的内容不尽相同,有时可指中央机关的要职,如御史大夫、谏议大夫等。

C.士大夫,是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

D.冏卿,是太仆寺卿的别称,掌管皇帝车马、牲畜之事。

13.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史,西周、春秋时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兼管典籍、历法、祭祀等事。

秦汉以后设太史令,其职掌范围渐小,其地位渐低。

如司马迁,就是汉武帝时的“太史令”。

B.长史,秦时为丞相属官,相当于丞相的秘书长。

两汉以后成为将军属官,是幕僚之长。

C.侍郎,初为宫廷近侍。

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

D.郎中,本是帝王侍从官的通称。

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

战国始有,后世遂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

郎中作为医生的称呼始自唐朝。

14.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节度使,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

后内地也遍设,造成割据局面,因此世称“藩镇”。

B.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不能称为太守。

C.太守,又称“郡守”,州郡最高行政长官。

D.都督,军事长官或领兵将帅的官名,有的朝代地方最高长官亦称“都督”,相当于节度使或州郡刺史。

15.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校尉是两汉时期次于将军的官职。

B.教头是宋代军中教练武艺的军官,《水浒传》中的林冲就是京城八十万禁军的枪棒教头。

C.提辖是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训练军队、督捕盗贼等事务。

如《水浒传》中的宋江。

D.从事是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又称“从事员”。

16.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吏部,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

B.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或送礼等。

C.兵部,管军事,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

D.刑部,管司法刑狱,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

17.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致仕,是仕途已经结束了,即被贬或流放。

B.左除、左降、左转均表示降职。

C.乞骸骨,是古代官吏请求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归葬故乡。

D.选,是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18.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

即东官苍龙;

北官玄武;

西官白虎;

南官朱雀。

B.昴mǎo宿是西方白虎七宿的第四宿,由七颗星组成,又称旄头(旗头的意思)。

C.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七月的流火,是说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渐西降,表明七月正是炎热的时候。

D.白虹贯日是天气将要变化的预兆,可是古人却把这种自然现象视作人间将要发生异常事情的预兆。

19.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曲星,旧时迷信说法,是主管仕途的星宿,文章写得好而被朝廷录用为大官的人是文曲星下凡。

B.年号,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并开始以此纪年。

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C.中国,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D.中华,上古时期华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黄河流域一带,故称“中华”,后常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20.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逐鹿中原,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

B.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如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古代文章中,一般而言,“江”即专指长江,“河”则专指黄河。

D.江左即长江以西。

古人以东为右,以西为左。

所以我们现在认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1.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关东,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

B.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

C.朔漠,指北方的沙漠,也可单称“朔”,泛指北方。

如杜甫写昭君出塞“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D.五岳,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黄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如李白形容天姥山“势拔五岳掩赤城”。

22.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察举,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

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荐举。

如李密《陈情表》中“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B.征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

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

C.孝廉,是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

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

D.科举,是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录取时是不分科的。

23.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童生试也叫“童试”;

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又叫入学考试。

B.乡试,是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

C.乡试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

D.会试,又称春闱。

会试中考中的叫进士,第一名叫状元。

24.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探花,第三名称榜眼。

B.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

C.殿试的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D.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凡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被称为“连中三元”。

25.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鼎甲指殿试一甲三名:

状元、榜眼、探花,如一鼎之三足,故称鼎甲。

状元居鼎甲之首,因而别称鼎元。

B.参加乡试而被录取的称举人。

举人可授州牧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的市长一职。

C.生员即秀才,通过院试(童试)的可称为生员或秀才,相当于现在的高中毕业。

D.古代科举制度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而称黄甲、金榜。

“金榜题名”就源于此。

26.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秦学校分为两大类:

国学和乡学。

孟子文章“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中的“庠序”就是地方上的学校。

B.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是国子监,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

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或两者同时设立,均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

C.书院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