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新教材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56745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8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新教材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部编新教材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部编新教材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部编新教材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部编新教材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新教材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doc

《部编新教材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新教材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doc(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新教材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doc

界牌中学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本大题9小题,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共41分)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凫水(fú)  屹立(yì)   欺侮(wǔ)大彻大悟

B.脑畔(pàn) 糜子(méi)  蓦然(mù)世外桃园

C.冗杂(rǒng) 晦暗(huì)  戛然(gā)人情事故

D.斡旋(wò)  悄怆(qiāo)  锵然(qiāng)叹为观只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括号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不像扑灯蛾,爱光明而至焚身,小孩子喜欢火,喜欢亮光,()仿佛是天性,放在暗屋子里就哭的宝儿,点亮了灯哭声就止住了。

岁梢寒夜,玩火玩灯,除夕燃滴滴金,放焰火,是孩子群里少有()的事。

A.即使 也 例外 B.虽 却 快活

C.即使 也 快活 D.虽 却 例外

3.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推进农村新型城镇化建设,关键是改进农民科技知识水平,加速农业现代化。

B.江边垂柳,随风轻轻摇曳,袅娜多姿,令许多游人不禁停下脚步驻足观赏。

C.随着对各区县的实地调查,使专家组对当地义务教育达标状况有了全面了解。

D.深受人们喜爱的中国京剧脸谱艺术,被公认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

4.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B.谈到怎样教育青少年一代?

这位教育家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

C.中医认为,荠菜味辛甘,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等袪病养生的功效。

D.一位文学家说:

“得意时,应准备一条退路;失意时,要寻找一条出路”。

 

5.下列对《蒹葭》的节选诗句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A.此诗以男女恋爱为题材,表现的是主人公追求恋人的热烈感情。

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采用的是《诗经》中常用的“赋”的手法,点明故事发生的季节在深秋,为诗歌创设了一个萧瑟的意境。

C.“溯洄从之”和“溯游从之”是通过连续匆匆的寻求行动,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焦急和痴迷。

D.选文没有直接抒情,没有叙述这位恋人对心上人如何思念,而是通过行动含蓄表现内心的情感。

6.下列对本册第三单元课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石潭记》作者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本文是他被贬官永州后,为排解愤懑之情,在寻山访水的过程中偶遇美景而兴致所至而写。

B.《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中人盛情款待渔人,是想将渔人留在桃花源,和他

一起生活。

C.《核舟记》如实地写出了核舟的全部人和物,是一篇说明文。

D.《核舟记》表现了我国古代工艺作品的精湛。

7.在综合性学习“倡导低碳生活”这个活动中,我们要搞一个主题宣传活动:

请为这个活动拟写一则标语(2分)

请再为这个活动安排几个步骤(8分)

步骤举例:

第一步:

搜集资料,了解什么是低碳生活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8.《傅雷家书》是苦心孤诣的教子篇。

在傅聪长大成材的道路上,作为父亲的傅雷,从哪些方面给予儿子悉心指导?

并请选择一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感想。

(5分)

9.请将下面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8分)

(1)关关雎鸠,      。

(2)     ,君子好逑 。

(3)微君之故,      。

(4)     ,悠悠我心。

(5)海内存知己,   。

(6)     ,儿女共沾巾。

(7)气蒸云梦泽,       。

(8)坐观垂钓者,        。

二、阅读理解(本大题共小题,每题3分,共9分)

(一)阅读《大自然的语言》中的节选文字,完成10—12小题。

(9分)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

“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③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

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10.第二段中“大自然语言”指的是()

A.劳动人民心中理解的话。

B.布谷鸟唱歌。

C.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

D.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等自然现象。

11.对第③段文字运用的说明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下定义、举例子,从古代到近代,从起源到发展,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及有关知识。

B.下定义、列数字,用数字说话,增强说服力,突出说明语言的准确。

C.作比较、举例子,把物候与物候学进行比较,突出了物候学由古代演变而来的历史。

D.列数字、作比较,说明了物候对农业的重要性,体现了作者严谨趵工作作风。

12.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第①段生动地勾画出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四季图”,形象地说明了花草鸟虫的变化和气候的关系。

B.“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用具体的物候变化表现了一年四季的景色变化。

C.“年年如是,周而复始”,既点明了四季变化的自然现象是有规律的,又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D.杏花“传语”、桃花“暗示”、布谷鸟“唱歌”,运用拟人手法具体形象地说明大自然的语言。

(二)阅读《桃花源记》,回答13~16题。

(12分,3分/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

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3.下面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便要还家          要:

通“邀”,邀请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

毫无出路的境地

C.便扶向路          扶:

沿,顺着

D.寻病终           寻:

随即,不久

1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

渔人甚异之

A.忘路之远近B.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C.操蛇之神闻之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15.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写了发现桃源、小住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的经过。

B.村中人发现渔人之后非常吃惊,是因为在此以前没有“外人”来过。

C.作者描绘了一个虚拟的世界,表达了他对环境优美、民风纯朴的社会的向往之情。

D.太守遣人去寻找桃花源,说明太守也对现实社会充满厌恶,想过桃源中人的生活。

16.翻译句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分)

(三)阅读文言文,回答17~18题(共4分)

 上①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

上诘之,对曰:

“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上曰:

“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古之致治②者,岂借才于异代乎?

正③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德彝惭而退。

【注释】①上:

唐太宗。

②致治:

治理国家到达大治。

③正:

只。

17.解释加点字词(4分)

(1)上诘之 

(2)安可诬一世之人

18.翻译句子:

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3分)

(四)阅读《芦苇》,回答19-22题。

(16分)

芦 苇

乔洪涛

①那些草从黑色的泥地里长出来,它们和地下的根一样,也是一节一节的,它们有着竹子一样修长的叶子,但是我的祖先却叫它们芦苇。

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父亲告诉我,芦苇到秋天的时候,就开一大团一大团的白花,冬天的时候死去,第二年春天再活过来;而竹子不开花,竹子一开花就永远地死去了,再活不过来。

②我的故乡遍布这种叫芦苇的植物,它们成片成片地生长在村庄的周围,跟着一条叫蒲苇河的河流曲折蜿蜒,长成一大片茂密的芦苇荡。

③这些植物的年纪比我祖父的祖父还大,我的祖先还没有来的时候它们就已经在这儿生长了,一年死一次,一年生一次。

它们把根深深地扎进黑色的泥土里,向四周肆意扩展,你拿一把铁锨随便找个地方挖下去,都会切着它们纤细的根。

父亲犁地的时候就常常翻出来一两棵脆脆的白生生的苇根。

那可是一块种了多少年的熟地啊。

它们藏在地下,一有机会就冒出尖尖的头来,并且趁你不留神工夫就迅速地生长成一棵挺拔的芦苇。

这些根在土里就像千万只飞鸟在空中一样任意飞翔,占领着空间和泥土,织成一张巨大的网。

我们整个的蒲苇桥村庄就坐落在这张大网上。

这里到处都长满了芦苇和蒲草,我们的村庄就是以它们命名的。

父亲说,实际上我们都是蒲苇桥一棵一棵活着的芦苇,我们的根像芦苇一样深深地扎在大地上,我们永远离不开这黑色的泥土。

父亲说这话的时候,我还只是一个懵懂的少年,但是我隐约地觉出父亲是一位乡村哲学家,除他之外我还没听谁说过人是一棵芦苇。

④地面是一个界点,芦苇在两个空间里生活。

根向底下使劲扩展,死死地抓住泥土;茎则直直向上,抢占着地上的位置,芦苇是一种特殊的植物,它一节一节地长着,就像我们进行一次长途的旅行,总要走一走歇一歇一样,每歇一次,它就挑起一把叶子做绿伞。

我觉得芦苇更像一个人,抑或是人在冥冥之中学了芦苇。

但人和芦苇是不一样的。

一位哲人说:

“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芦苇”,会思想是人比芦苇高明。

但会思想也使许多人长得歪了,不能像芦苇一样正直地生长。

人群中有歪心斜术之人,但谁见过一棵弯着生长的芦苇?

⑤芦苇一路直直地长下去,慢慢高过我们的头顶,我拨开苇丛走进去,后面的芦苇复又合拢,苇荡把我淹没了。

这些细细的苇叶组织成了翠绿的空间。

它们像一叶叶小舟,又像一队队纤柔的少女,这让我想起那首古老的诗谣: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这些长腿细腰的美人儿可就是我二十年中夜夜梦见的伊人?

我顺手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