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万吨松萝外销绿茶清洁化生产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563726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99.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万吨松萝外销绿茶清洁化生产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安徽省万吨松萝外销绿茶清洁化生产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安徽省万吨松萝外销绿茶清洁化生产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安徽省万吨松萝外销绿茶清洁化生产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安徽省万吨松萝外销绿茶清洁化生产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万吨松萝外销绿茶清洁化生产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

《安徽省万吨松萝外销绿茶清洁化生产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万吨松萝外销绿茶清洁化生产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万吨松萝外销绿茶清洁化生产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

1.1.1项目名称

1.1.2建设性质

改扩建

1.1.3项目申报单位、法人代表及其股份制形式

项目申报单位:

安徽省黄山市松萝有机茶叶开发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股份制形式:

有限责任公司

1.1.4建设地点、规模、期限及建设内容

建设地点:

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开发区

建设规模:

①按照清洁化生产要求,依据黄山茶区宜茶生态资源,分类改造低产低效茶园,新建良种生态茶园,最终建成一批优质高效、标准化、清洁化的出口茶叶种植基地6万亩,其中,无公害茶园面积3万亩,绿色食品茶园面积2万亩,有机茶园面积1万亩。

同时,该项目可直接带动黄山茶区近80万亩茶园的无害化、清洁化生产。

②新建外销绿茶清洁化、标准化茶叶初制加工厂10座,每座初制厂年加工能力达到100吨。

③新建年产外销绿茶精制加工流水线4条,扩建精制加工流水3条,最终年产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累计达到1.5万吨,并且全部产品都达到出口茶质量及卫生标准。

④建成出口绿茶自动小包装流水线2条,年加工各类绿茶小包装3000吨。

⑤建成茶叶质量安全检测中心一座,建立外销绿茶品质和质量安全监控体系,为黄山及周边茶区开展技术服务。

建设期限:

两年

建设内容:

①按照清洁化生产技术要求,对项目区茶园分类按照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的茶园管理技术规程进行改造,针对低产低效茶园,重点实施“四改”即改土、改树、改园、改种,建成年亩效益在2500元以上的高效出口绿茶种植基地茶园6万亩,推广无性系良种种植率达60%以上。

②通过在茶园中实施清洁化种植技术,重点围绕茶树病、虫、草害的测报与防治,控制茶园中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污染,并对茶园中潜在污染物实施植物修复新技术,净化茶园土壤的微环境,使6万亩示范基地的茶园中,20%达到有机茶生产要求,80%符合绿色食品茶生产要求。

③新建10座达到绿色食品茶加工环境的清洁化初制加工茶厂,每个初制茶厂生产车间500平方米,毛茶仓库300平方米,年加工能力达100吨。

④新建眉茶精制加工流水线4条,扩建精制加工流水线3条,改建和扩建清洁化精制车间6000平方米;

7条流水线累计年加工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累计达到1.5万吨,并且全部产品都达到出口茶质量及卫生标准。

⑤按照出口食品卫生注册要求,新建出口小包装车间1000平方米,建成自动小包装流水线2条,年加工各类小包装3000吨。

⑥新建原料仓库3000平方米,改扩建成品仓库3000平方米。

⑦购置茶叶生产、加工设备678台(套)。

⑧建成1个茶叶质量安全检测中心500平方米,购置分析仪器设备11台(套)。

1.1.5项目推荐单位及法人代表(或负责人)

项目推荐单位:

安徽省农业综合开发局

负责人:

罗建国

1.1.6投资规模及资金构成

项目投资规模:

3780万元,其中:

固定资产投资2780万元,全部流动资金1000万元。

项目资金构成:

(1)固定资产投资:

中央财政投资:

1200万元

省级财政投资:

600万元

企业自筹:

980万元

(2)流动资金投资:

银行贷款:

1000万元

1.1.7资金筹措

在项目建设资金投资中,申请中央财政参股投入1200万元,占项目建设资金43.17%;

省财政配套投入参股600.00万元,占建设投资21.58%;

企业自筹资金980.00万元,占建设投资35.25%。

省财政配套投入参股资金占中央财政投入参股资金50%,企业自筹资金占中央财政投入参股资金81.67%。

中央和省财政投入参股资金与企业自筹参股资金的比例为1:

0.5:

0.8。

项目流动资金向银行贷款1000万元。

1.1.8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项目达产年出口松萝绿茶1.5万吨,年产值达23500.00万元,可新增销售收入12000.00万元,计算期12年,年平均新增销售收入12000万元中,年均总成本10950.03万元,年均利润999.52万元,年均销售税金及附加530.4万元,全部投资利润率26.4%,财务现值指数后1.43%,内部收益率税后19.46%,财务净现值税前2686万元,税后1191万元,投资回收期(所得税前)4.67(含建设期2年)年,所得税后6.03年`。

1.1.9项目辐射范围及带动能力

安徽省黄山市是我国重点产茶区,休宁县在历史上是驰名中外“屯绿”的发源地和主产区,近20万茶农60%的经济收入来源于茶叶。

项目的实施可带动1万多户5万多茶农,人均增收300元,建成6万亩的标准化、清洁化茶园示范基地,直接增加就业1000人。

通过项目实施,还可辐射整个黄山市三区四县,推广应用茶叶清洁化生产技术,显著提高茶树种植、茶叶加工技术水平,做大做强茶业经济,把黄山建成华东地区绿色食品加工基地,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黄山市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

2.《关于印发农业产业化十大主导产业发展规划(2003-2007年)的通知》

3.安徽省“861”行业计划

4.《安徽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规划》

5.《黄山市2004-2010茶产业发展规划》

6.《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2006年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事宜的通知》

7.《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投资参股经营试点管理暂行办法》

8.《2006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投资参股经营项目申报指南》

1.3综合评价和论证结论

1.3.1综合评价

茶叶是休宁县茶农主要经济命脉,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项目的建设对茶农增收、当地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要意义。

休宁县作为我国传统的外销绿茶生产区,国家级有机茶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和“三绿工程”茶叶示范县,拥有丰富的茶叶资源。

而黄山市松萝有机茶叶开发有限公司作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安徽省规模最大之一的茶叶生产加工企业,拥有一定的创新研发能力。

先进的制茶技术,熟练的制茶工人,稳定的销售渠道和销售队伍,加上财政部门的大力扶持,各级政府的支持,为项目实施提供了保障。

我国出口绿茶优质品质是其他国家和地区不能比拟的,绿茶加工技术是国内所独有的,是属保密技术。

清洁化茶叶生产不仅能冲破国际市场的“绿色壁垒”制约,而且先进的生产技术可以减少茶农的生产资料成本投入,改变土地受污染的现状,解决了清洁化茶叶生产瓶颈问题,也为茶农增收、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提供条件。

1.3.2论证结论

黄山市休宁县是我国茶叶重点产区,项目的建设不仅有利于休宁县茶产业健康发展、茶农增收和有利于农村经济稳步发展,还有利于企业科技创新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该项目针对《安徽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规划》,符合国家《清洁化生产法》和省“861”行动计划中关于建设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及生态工程的发展思路,也应对了黄山市“443”行动计划中关于打造华东绿色食品加工基地的要求。

针对外销绿茶生产中存在问题和技术需求,开展外销绿茶清洁化生产过程控制技术的建设,能解决茶叶出口中的“绿色壁垒”,有着提高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对整个黄山茶区乃至周边省市茶区示范辐射作用,项目具有较强的科技发展和产业化前景,目的明确,技术创新,方案切实可行,符合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投资参股经营项目申报要求。

1.4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1.4.1存在的问题:

清洁化茶叶区域同全国大部分老茶区一样,茶园基础薄弱,老茶园多,茶树品种退化,以及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的小农经济生产模式,质量、品牌意识淡薄,茶叶初制厂加工卫生条件差,硬件设施跟不上。

民营企业发展期相对比较短,原始积累较少,投资能力受多方因素影响,对于企业再上一个台阶,自我投资更新改造,企业规模做大做强形成阻碍。

1.4.2建议:

在这一个生态优越、资源丰富,技术力量雄厚,而资金不足,产业分散的重点产茶区,只有通过政府财政投资参股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建立规范的产业化、清洁化外销绿茶生产基地,对加快外销绿茶清洁化生产的全面发展,从而做大茶产业,发展农村经济,带动茶农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切实可行的。

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只有通过国家的扶持、地方的支持,龙头企业自身创业,才能把企业做大。

同时只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强做大,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带动,才能保持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因此我们申请国家财政投资参股支持企业经营,共同建设高标准外销绿茶清洁化生产基地、清洁化初制加工厂和清洁化精制加工厂,推广生态农业生产技术,对于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服务茶农,开拓国际市场,创出自主品牌,发展茶业经济,为茶农增收,农业增效,提升国际形象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制定了一系列鼓励、扶持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确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明确了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立足现有农产品加工能力的改组、改造,加快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运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开发,加强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扶持,进一步提高我国农产品加工水平,促进农产品加工业跨越式发展。

在我省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也是安徽省861行动计划实施内容之一。

而外销绿茶作为我省传统优势农产品,解决出口中的“绿色壁垒”及卫生质量问题,是增加出口茶叶的附加值,形成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从而壮大企业实力,增加茶农收入的紧迫问题。

同时农产品的加工品及制成品要多样化、营养化、方便化、安全化和优质化也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黄山市休宁县是我国重点产茶大县,是我国出口绿茶---眉茶的主要产区。

按照《安徽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规划》,在“十五”期未和“十一五”期间,要发展优质茶叶2万吨;

开发以茶叶为原料的健康食品、保健品;

培育1—10个5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由21万户增加到35万户,来自主导产业收入由950元增加到1270元。

黄山市作为重要产茶区,无疑是这一规划的首要承担者。

茶叶作为黄山市农村主要经济作物和农民重要经济收入,茶叶产业的发展,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2项目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状

茶叶是休宁县的支柱产业,全县28万人口有20万茶农,收入60%来自茶叶,茶业经济牵动全县所有乡镇。

近年来休宁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发展茶业经济,始终坚持把茶叶作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来抓,紧紧围绕这个中心,实施生态经济发展战略,狠抓有机茶、无公害茶叶开发,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并取得明显成效。

休宁县被农业部确定“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示范县”、“全国有机茶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全国“三绿工程”茶叶示范县。

截止目前,基本形成以骨干企业为龙头、协会(合作社)为桥梁、基地农户为基础的茶叶产业集群雏形。

全县茶园面积20.3万亩,茶叶初制加工厂1800家,精制加工企业35家。

其中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获得国家外经贸部批准的茶叶自营出口权企业2家,4家企业获得国家商标局批准的注册商标,6家企业被列为有机茶标准化生产示范企业,2家企业2400亩茶园获得首批农产品出口基地免检证书;

茶叶协会、有机茶合作社3个;

在12个乡镇建立了28处有机茶示范基地,国际、国内颁证机构颁证的有机茶园面积达1.5万亩,无公害茶园面积达4.1万亩。

其中黄山市松萝有机茶叶开发有限公司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公司为依托创办的松萝茶业合作社,现有茶园基地近8万亩,有机茶、无公害茶园基地82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