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招教考试学霸笔记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557198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招教考试学霸笔记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完整版招教考试学霸笔记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完整版招教考试学霸笔记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完整版招教考试学霸笔记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完整版招教考试学霸笔记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招教考试学霸笔记文档格式.docx

《完整版招教考试学霸笔记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招教考试学霸笔记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版招教考试学霸笔记文档格式.docx

4.痕迹消退说;

5.共同要素说。

四、终身教育之父保罗·

朗格朗

五、课程评价之父泰勒——同时也被成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当代教育评价之父”。

泰勒原理:

目标、内容、方法、评价

六、幼儿教育之父福禄贝尔——首创“幼儿园”的名称,也被称为幼儿园之父。

个人本位论的代表。

七、中国现代幼儿教育之父陈鹤琴

八、行为主义心理学之父华生:

最早使用“行为主义”一词。

华生的名言:

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

——外铄论教育思想的体现。

九、程序教学之父斯金纳——在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程序教学。

1.正强化、负强化、惩罚(回复“强化”,即可查看这几个知识点的讲解视频);

2.逃避条件作用、回避条件作用;

3.普雷马克原理。

十、俄国教育心理之父乌申斯基——也被成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他的著作:

《人是教育的对象》他的名言:

1.“儿童是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直观性教学原则的体现。

2.“复习是学习之母”——巩固性教学原则的体现

十一、智商之父推孟——他修订了比奈-西蒙量表,即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Stanford-BinetScale),提出智商概念。

智商的计算公式:

智商=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

十二、北大之父蔡元培——1916年担任北大校长,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

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被毛泽东成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教综中常考的文言名句

考试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题:

题干给出一串的文言文,让我们判断这句话(或这段话),反映的是哪个知识点、哪个原则or哪个方法之类的……好多同学对这些名言比较头大,我们今天就把这些常考的文言文总结下,方便大家备考。

一、《论语》

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性教学原则

2.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巩固性原则

3.“有教无类”——扩大教育的对象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学过程

5.“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疏导原则

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二、《学记》

1.“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启发教学

2.“学不躐(liè

)等”“不陵节而施”——循序渐进教学原则

3.“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育和政治的关系

4.“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臧息相辅”——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5.“教学相长”——新课程师生关系

6.“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关键期;

不均衡性

7.“长善救失”——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三、《孟子》

1.“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

2.“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性善论四、《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育,养子使作善也”——对教育的解释

五、《荀子》

1.“生而有好利焉”、“生而有疾恶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色焉”,“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纷乱理而归于暴”——性恶论

2.“化性起伪”——教育的作用

3.“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环境在人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六、汉•杨雄《法言.学行》

“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特点

七、韩愈《师说》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角色

八、《中庸》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教学过程

九、朱熹《朱子全书》》

“宽着期限,紧着课程”——最早把“课”“程”两字连用。

十、杜甫《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陶冶法

教综中常考的17个实验

1.同卵双生子爬楼实验格赛尔同卵双生子爬楼实验证明,人的身心发展受成熟机制的制约。

格赛尔也被视为内发论的代表人物。

2.视崖实验证明了人的深度知觉。

3.陆钦斯:

量杯实验证明了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对问题解决的影响有好,有坏。

4.邓克尔:

蜡烛实验证明了功能固着对问题解决的影响。

5.皮亚杰:

三山实验前运算阶段儿童的图式特征:

自我中心。

6.皮亚杰:

守恒实验前运算阶段儿童的图式特征:

单维思维,不能形成守恒观念。

7.巴普洛夫:

狗听铃声分泌唾液实验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获得、消退、泛化、分化。

8.桑代克:

迷箱实验联结派:

尝试-错误说。

三条学习律:

准备率、练习律、效果率。

9.斯金纳箱:

白鼠、鸽子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强化理论。

提出了系列概念:

正强化、负强化(逃避条件作用、回避条件作用)、正惩罚、付惩罚。

10.班杜拉:

儿童看电影学打人实验

班杜拉通过这一实验提出:

人的学习主要是替代性学习,也即观察学习——这在德育培养中,被视为社会模仿模式。

他还区分了三种强化的类型:

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

11.苛勒:

猩猩抓香蕉实验

格式塔学派通过这一实验证明:

学习不是桑代克所说的尝试错误,而是“顿悟”。

12.托尔曼:

白鼠走迷宫实验

托尔曼通过白鼠走迷宫的实验证明,学习不是在强化条件下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在大脑中形成情境的"

认知地图"

13.辐射问题实验

“指挥官如何顺利的让部队攻克敌人要塞”这一问题,启发了大学生解决“不同强度辐射如何摧毁肿瘤”这一问题,这即是学习迁移。

14.贾德:

水下打靶实验

水下打靶实验证明:

两种学习活动之间存在共同要素是知识产生迁移的必要条件,而迁移产生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通过概括形成了能够泛化的共同原理。

这被称为概括化理论或经验类化说。

15.苛勒:

小鸡觅食实验

作为桑代克的冤家和对头,格式塔学派用小鸡觅食(也成小鸡啄米)实验证明:

迁移的关键不在于共同要素,而在于学习者对情境中关系的顿悟与理解。

这也被称为关系转化理论。

16.科尔伯格:

道德两难故事实验

科尔伯格在皮亚杰道德研究的基础上,改进了对偶故事法,使用道德两难故事法,把人的道德发展分成了三水平六阶段。

其中大部分人都能达到习俗水平,少部分人可以达到后习俗水平。

17.罗森塔尔实验

罗森塔尔通过实验证明了教师期望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学生会顺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他引用希腊神话中的故事,将其命名为皮哥马利翁效应。

后人也将其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教综中常考的那些“关键”

1.迁移是习得的知识、技能与行为规范向能力与品德转化的关键环节。

2.练习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

3.道德意志是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关键

4.克服困难以实现所作出的决定是意志行动的关键环节

5.识记是保持和回忆的前提,保持是记忆的关键,再认或回忆是对识记和保持结果的表现

6.有效地复习是提高记忆效果的关键

7.提高学生对知识的间接兴趣是保持有意注意的关键

8.提出假设是问题解决的关键步骤

9.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

10.教育平等是教育民主化的关键

11.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上好课

12.道德行为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关键和重要标志

13.操作的熟练是技能形成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操作技能转化为能力的关键环节

14.品德的结构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

15.“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

16.读书指导法中学生读书是核心和基础,教师指导是关键和前提

心理学中的“首次”和“第一”

1.奥尔波特于1937年首次提出了人格特质理论。

2.1908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是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

3.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4.在教育科学的发展史上,裴斯泰洛齐首次提出了“教育心理学化”的设想。

5.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现代科学心理学的先河。

6.程序教学是20世纪第一个具有全球影响的教学改革运动。

7.教育心理学史上的第一个系统的学习理论是桑代克的试误说。

8.桑代克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个用动物研究学习的人

9.识记是记忆过程的第一个基本环节

10.知识的获得是知识学习的第一个阶段

11.法国心理学家比内和他的助手西蒙于1905年编制了世界上第一个用来测量儿童智力水平的量表,即著名的比内一西蒙量表(B-C量表)

12.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个从理论上论证和谐发展教育的思想家

13.华生于1913年首先打出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旗帜,是美国第一个将巴甫洛夫的研究结果作为学习理论基础的人。

14.托尔曼首次提出了中介变量(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中介变量:

认知因素)的概念。

15.皮亚杰是第一个系统研究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心理学家。

16.构造主义心理学是心理学史上的第一个学派

17.桑代克是第一个用刺激-反应联结理论来解释学习实质的心理学家

18.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第一个以多因素论来解释智力

19.感知运动阶段儿童在认知发展上的第一个成就是发展客体永恒性

20.第一个著名的解决问题的过程模式是由哲学家杜威于1910年提出的

心理学中的“最早”总结

1.最早的认知学习理论——完形顿悟说

2.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班杜拉

3.最早对遗忘发展进程进行系统研究——艾宾浩斯

4.对心智技能最早进行系统研究——加里培林

5.最早研究心理动力——勒温

6.人类文明史上关于心理现象的最早论著——亚里士多德《轮灵魂》

7.最早的智力测验——比纳西蒙智力测验

8.对学习迁移现象最早的系统解释——形式训练说

9.最早提出归因理论——海德

10.元认知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被最早提出——弗拉维尔

11.最早用精确的实验对条件反射进行研究——巴普洛夫

12.最早用动物实验来研究学习规律的心理学家——桑代克

13.最早提出认知失调理论——费斯廷格

14.最早提出动机性遗忘理论——弗洛伊德

15.最早研究人的一生发展的心理学家——埃里克森

16.最早的有关气质的学说——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的“体液理论”

17.最早提出行动研究——勒温

18.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来命名的一部教育心理学著作——卡普捷列夫《教育心理学》

19.教育心理学家进行最早也是最多的一项研究内容——学习过程

20.最早提出场独立和场依存的认知方式的心理学家——威特金

21.最早尝试把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著作——《普通教育学》

22.最早就问题解决进行实验研究的学者——桑代克

23.最早对教师期望进行研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

教综重点:

34道简答题

教育学17题

1人身心发展的规律1.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性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2.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关键期】4.身心发展的互补性5.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2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1.遗传及其作用2.环境及作用3.学校教育及作用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3我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