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自我猜疑是多此一举的心灵杀手Word格式.docx
《调节自我猜疑是多此一举的心灵杀手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调节自我猜疑是多此一举的心灵杀手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中的猜疑就如同鸟中的蝙蝠,生活在阴暗的洞穴里,它可能会摧毁光明的信仰,毒伤美好的感情。
小镇上有一对孪生兄弟,从小感情就特别好。
这对孪生兄弟长大后,就留在爸爸经营的店里做事,直到爸爸去世,他们兄弟两个就共同接手并经营这家店。
生活一直都很平静,直到有一天一元美金丢失后,他们的关系开始发生变化:
哥哥将一元美金放进收银机之后,就与顾客外出去办事,当他办完事回到店里时,发现收银机里的钱不见了。
他便问弟弟:
“你是否看到收银机里面的钱了?
”
弟弟回答:
“我没看到。
但是哥哥却有些耿耿于怀,依然咄咄逼人地盘问弟弟,不肯罢休。
他对弟弟说:
“钱不可能自己长了腿跑掉,我想你一定看见了。
”语气中带有浓烈的质疑气味,怨恨也伴随着产生,由此,手足之情出现了隔阂。
开始两个人都不交谈,痛苦和敌意与日俱增,这样的气氛也渲染了他们的家庭和这个小区。
后来的一天,一个男子开着外地车牌的汽车,停在了哥哥的门外。
他走进店里问道:
“请问,您在这个店里多久了?
”哥哥告诉他一直都在这个店里工作。
这位男子说:
“我有必要告诉你一件事情:
20年前我还是一个无所事事的流浪汉,一天来到你们这个镇上,肚子已经饿了好几天了,我从后门偷偷溜进你们的店里,并且拿走了收银机里面的一美元。
虽然已经过去很久,但是心里一直无法忘怀。
一元钱尽管是个小数目,但是我的良心却一直深受谴责,我有必要回到这家店里来请求您的原谅。
说完这一切后,这位客人十分惊讶地发现店主眼里满是泪水,他用哽咽的音调恳求他:
“您是否也能去隔壁店里将故事再说一遍呢?
”当这位男子到隔壁把故事又说了一遍之后,他惊讶地发现两位相貌相似的中年男子,在商店的门口相拥而泣、失声痛哭。
20年的时间,怨恨终于得到化解,两兄弟之间的对立也因此而消失。
然而谁又晓得,20年的痛苦,竟缘于对区区一元美金的猜疑。
就是这一元美金的猜疑使亲兄弟反目成仇,手足之情竟抵不过猜疑造成的隔阂。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疑人者,人未必皆诈,己则先诈矣。
——〔中〕洪自诚
猜疑是人性的弱点,是卑鄙灵魂的伙伴。
一个人一旦陷入猜疑的陷阱,必定会事事捕风捉影,对周围的人心怀戒备、疑心重重,最后把自己包裹起来,对世界充满畏惧,对自己缺少信心。
李教授和张教授是一对再婚老年夫妻,他们都在痛苦中失去了亲人,所以非常珍惜这次晚来的幸福。
黄昏时候,两位老人总会牵着手漫步于江边,谈工作、谈生活、谈理想。
在生活上,他们相濡以沫、体贴入微,李教授为了让老伴集中精力搞好科研,他牺牲了不少娱乐和休息的时间,包揽了全部家务活。
因为他朋友多,社交广,信息也灵通,一有时间就帮助老伴的公司联系业务。
还常常趁出差的机会买些老伴最喜欢的绘画用品、绘画作品送给她。
两个人在事业上相扶相助,使各自的事业达到了人生的最高峰。
两个再婚的人,却能够生活得如此温馨,令他们的同事与朋友们都很羡慕。
可是当他们携手走过一段美好时光之后,家庭矛盾出现了。
家庭财产处理的不当及教子方式上的分歧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
有一次,邻居向李教授借了4000元钱急用,不久邻居还钱给李教授时,赶巧李教授不在家里,于是就把钱给了老伴张教授。
但是事后老伴忘记把还钱的事告诉李教授。
李教授便非常生气,认为与之相濡以沫的老伴在偷偷地隐匿家庭财产,一定另有企图,这是个很危险的警钟。
他开始猜疑起老伴来。
一旦夫妻之间失去信任,家庭矛盾也会越来越多,最终纠缠成为一个死结。
终于张教授拿走了家里的存折、现金、债券和户口,他们二人的婚姻走向了终点站。
两个人在财产分割上互不相让,以致反目成仇、对簿公堂。
结果一场没完没了的官司,让这对教授夫妇大伤精力,落得个两败俱伤的境地。
憔悴不堪的李教授悲痛万分地对人们说:
“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老伴。
事业上可以帮助我,日子也过得很滋润,现在却闹到这等地步,真是不值得啊!
唉,都是猜疑害了我们。
夫妻之间都可以因猜疑而各自分飞,更何况同事与朋友呢!
猜疑常常是缺乏明显事实依据地起疑心,在很多时候也缺少逻辑思维。
有很强猜疑心理的人常常只凭借个人的主观猜测,以自己的主观想象来猜度他人。
他们常常戴着有色眼镜看人,看到的人性是虚伪的、丑恶的。
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他们会处处小心别人,提防别人,戒备心很强,有时还会口是心非。
有猜疑心理的人很敏感,他会因别人的扬眉而说是看不起他,会把别人的撇嘴说成是讨厌他,别人一句不经意的话,经他一说就会矛盾重重,别人在说自己的悄悄话,他非认为是在说他的坏话。
总之,认为别人的一举一动都是对自己的侵犯,对别人的一言一行都耿耿于怀。
有很强猜疑心理的人,精神经常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因为他总是凭自己的好恶和想象来理解周围的一切人和事,于是,无中生有、捕风捉影、吹毛求疵,扭曲了人际交往的正常状况。
猜疑心理最终伤害的还是自己,那些人活得很累的。
他既要对付被自己夸大的“敌意”,又要安抚自己内心由此而导致的痛苦,身心上受到很大的消耗与折磨。
而且,由于经常疑神疑鬼,对朋友,会破坏纯真的友谊;
对家人,会妨碍感情的发展;
对夫妻,会促使矛盾的积累;
对同事,会降低工作效率。
总之,一旦你有了猜疑心理,你就会为自己的生活设下一个又一个的陷阱,使自己深陷其中却无法安身立命。
猜疑让你错失良机
要知道,在猜疑别人的同时,也是在怀疑自己。
因为猜疑,我们犹豫,不能果断地处理任何问题,也因此而使我们错失良机。
一个刚刚大学毕业的求职者,被一个骗子骗走了2000元钱。
于是好心人提醒他:
“小心呀,现在社会上到处都是小偷、骗子和无赖,任何人都不能轻易相信啊!
”于是他接受了好心人的劝告,从此以后,他变成了一个多疑的人。
他尽管知识丰富、身材健美、多才多艺,可是却一直没有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他每天奔波于各家公司,为寻求一份满意的工作而忙碌不停。
一天,他的身材被一位中年女画家所看重,要以高薪聘请他当她的业余模特儿。
要知道,这位中年女画家给出的价钱足够他十年吃喝玩乐。
“30万,如何?
小伙子,做我的业余模特儿。
平时你可以做你自己的事情。
他先是一阵惊喜,接下来便心生猜疑:
“哪有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儿?
一定是骗局!
”于是他朝女画家冷冷地看了一眼,就走了。
因而他失掉了一次可以净赚30万的机会。
又过了一段时间,他去一家公司应聘。
面试过后,老总因为他一口流利的英语而看中了他,便对他说:
“从今晚起你就正式开始工作,因为今晚有一个很重要的宴会,需要你出面做翻译。
“可是……我的家怎么办?
”他担心自己的家无人照看。
“家就不必管了。
开始上班吧。
”说完,老总就去忙别的事情去了。
而他却想:
“不让我回家,难道是一家骗子公司?
随便编个理由留住我,然后再叫人把我家偷个一无所剩?
况且,三万元的月薪,可能这么高吗?
一定是个阴谋。
”他离开了,不辞而别。
在回家的路上,他还在庆幸:
“幸好我警惕性高,要不然……”
进了家门,看到家里一切完好无缺,他高兴地笑了。
人总是被多此一举的猜疑心理折磨得烦恼丛生:
因为多疑,失去了很多发展的机会;
因为多疑,失去了朋友的理解与帮助;
因为多疑,自己的性格变得离奇古怪,最终还是被身边的人所抛弃。
《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曹操刺杀董卓败露后,与陈宫一起逃至吕伯奢家。
曹吕两家是世交。
吕伯奢一见曹操到来,本想杀一头猪款待他,可是曹操因听到磨刀之声,又听说要“缚而杀之”,便大起疑心,以为要杀自己,于是不问青红皂白,拔剑误杀无辜。
这是一出由猜疑心理导致的悲剧。
猜疑是人性的弱点之一,历来是害人害己的祸根,是卑鄙灵魂的伙伴。
一个人一旦掉进猜疑的陷阱,必定处处神经过敏,事事捕风捉影,对他人失去信任,对自己也同样心生疑窦,损害正常的人际关系,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
猜疑会滋生许多痛苦的细胞,让我们彻夜难眠。
因此,化解猜疑的最好方法就是相信别人,相信自己。
青少年正是身体和思想成长的好时候,千万不要让猜疑的细胞遍布你身体的每一寸肌肤和每一个思想的领地。
因为,我们对春天产生猜疑,就会错过秋天丰收的果实。
放弃猜疑,别再多此一举
生活中我们常会碰到一些猜疑心很重的人,他们整天疑心重重、无中生有,认为人人都不可信、不可交。
如有的人见到几个同学背着他讲话,就会怀疑是在讲他的坏话;
老师有时对他态度冷淡一些,又会觉得老师对自己有了看法;
等等。
他们总觉得别人在背后说自己坏话,或给自己使坏。
具有猜疑心理的人特别注意留心外界和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别人脱口而出的一句话很可能琢磨半天,努力发现其中的“潜台词”,这样便不能轻松自然地与人交往,久而久之不仅自己心情不好,也影响到人际关系。
这种人心有疑惑,不愿公开,也少交心,整天闷闷不乐、郁郁寡欢。
由于自我封闭,阻隔了外界信息的输入和人间真情的流露,便由怀疑别人发展到怀疑自己、怀疑自己的能力,失去信心,变得自卑、怯懦、消极、被动。
造成猜疑心理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作茧自缚的封闭思路
猜疑心理一般总是从某一假想目标开始,最后又回到假想目标,就像一个圆圈一样,越画越粗,越画越圆。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疑人偷斧”的故事,现实生活中猜疑心理的产生和发展,几乎都与这种封闭性思路主宰了正常思维密切相关。
二、对环境、对他人、对自己缺乏信任
古人说:
“长相知,不相疑。
”反之,不相知,就必定会长相疑。
然而,“他信”的缺乏,往往又同“自信”的不足相联系。
疑神疑鬼的人,看似在怀疑别人,实际上也是对自己有怀疑,至少是自信心不足。
有些人自认为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因而总感觉别人在议论自己,鄙视自己,算计自己。
一个人越是有十足的自信心,越是容易信任别人,就越是不易产生猜疑心理。
三、对交往挫折的自我防卫
有些人以前由于轻信别人,在交往中受过骗,吃过亏,蒙受了巨大的精神损失和情感挫折,结果万念俱灰,对任何人都不再相信。
有猜疑心理的人通常过于敏感。
敏感并不一定是缺点,对事物敏感的人往往很有灵气,有创造力,但是如果过于敏感,尤其是与人交往时过于敏感,就需要想办法加以控制了。
具体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学会用理智力量克制冲动情绪的发生
当发现自己开始怀疑别人时,就要立即寻找产生怀疑的原因,在没有形成思维之前,引进正反两个方面的信息。
现实生活中许多猜疑,戳穿了是很可笑的,但在戳穿之前,由于猜疑者的头脑被封闭性思路所主宰,会觉得他的猜疑顺理成章。
此时,冷静思考显然是非常必要的。
二、要培养自信心
每个人都应当看到自己的长处,培养起自信心,相信自己会与周围处理好人际关系,会给别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这样,当我们充满信心地进行工作和生活时,就不用担心自己的行为,也不会随便怀疑别人是否会挑剔、为难自己了。
三、要学会自我安慰
一个人在生活中,遭到别人的非议和流言,与他人产生误会,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在一些生活细节上不必斤斤计较,糊涂一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