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考试中心历年命题揭秘专题四 古代西方的政治与思想解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53282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7.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部考试中心历年命题揭秘专题四 古代西方的政治与思想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教育部考试中心历年命题揭秘专题四 古代西方的政治与思想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教育部考试中心历年命题揭秘专题四 古代西方的政治与思想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教育部考试中心历年命题揭秘专题四 古代西方的政治与思想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教育部考试中心历年命题揭秘专题四 古代西方的政治与思想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部考试中心历年命题揭秘专题四 古代西方的政治与思想解析版.docx

《教育部考试中心历年命题揭秘专题四 古代西方的政治与思想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部考试中心历年命题揭秘专题四 古代西方的政治与思想解析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部考试中心历年命题揭秘专题四 古代西方的政治与思想解析版.docx

教育部考试中心历年命题揭秘专题四古代西方的政治与思想解析版

专题四古代西方的政治与思想

命题规律

从考查角度看,主要考查对雅典民主政治、罗马法发展过程及内涵、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从试题分布看,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考查量最大,其次是罗马法,再次是人文主义思想;从考查方式度看,集中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对相关材料进行解读的能力。

复习建议

1.结合当时希腊、罗马的特殊历史条件,并把它们置于整个古代世界的视野之中,与同时期其他文明的政治法律制度相比较,深刻认识希腊、罗马这两种政治法律制度存在的历史意义和社会价值,并从中得出有益的启示。

2.将雅典民主政治和人文主义思想相联系,认识两者的因果关系,加深对政治与文化关系的理解。

3.大量练习全国卷真题和模拟题,加深对全国卷的感性和理性认识,适应其命题特点。

试题大观

选择题

考点一雅典民主政治

1.(2018年全国文综Ⅲ卷32)公元前5世纪,雅典公民获得更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公民的成功“依赖于在大型公共集会上谈话、论辩与说服的能力”。

据此可知,在当时雅典()

A.公民必须能言善辩B.参政议政十分活跃

C.民主政治出现危机D.内乱引发思想纷争

解析:

本题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展现了民主政治的一般特征。

因为自身素质等客观因素制约,不可能所有的雅典公民都能够能言善辩,因此A项不选。

依据题干信息,雅典公民有更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在大型集会上能够展开比较充分的讨论,因此B项正确。

题干体现的公民得以积极参与政治活动的情况正是民主政治发展的表现,而非出现危机,因此C项不选。

题干中没有反映内论和思想纷争,因此D项不选。

答案:

B。

2.(2017年全国文综Ⅱ卷32)在梭伦改革之后的雅典,有的执政官是未经正当选举上台的,被称为僭主。

他们一般出身贵族,政绩斐然,重视平民利益,但最终受到流放等惩罚。

这种现象表明,在当时的雅典()

A.贵族垄断国家政权B.政治生活缺乏法制基础

C.平民没有政治权利D.民主政治已是人心所向

解析:

自梭伦改革后,雅典建立了定期选举执政官的共和民主制度,但有时也有人通过暴力或其他违反正当程序的手段夺取政权上台执政,这些人虽然出身贵族,但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基础,一般都比较重视占人口多数的平民的利益,但无论如何也无法改变他们的权力来源的不合法性,故而在希腊人心目中,他们都是僭取政权的僭主。

这一现象说明,贵族阶层在法律上并没有垄断国家政权,否则僭主们就无须采用非正当手段了,故而A项可以排除。

僭主现象在当时虽非个案,但毕竟是少数,并非普遍存在,这说明通过法定程序民主选举执政官已是雅典政治生活的正常方式,故而B项是错误项。

梭伦改革后,平民获得了选举国家官员和参与政府决策的政治权利,而且,僭主们能够攫取执政权都是通过争取平民的支持而实现的,这恰恰说明了平民享有了基本政治权利的历史事实,故而C项也是错误项。

但凡权力来源不合法,则被普遍视为僭主,并给予流放等形式的相应惩罚,而不存在古代中国那种成王败寇的现象与理念,这说明在那时的雅典,选举产生执政者的民主政治已经是人心所向,故而D项是唯一的正确项。

答案:

D。

3.(2017年全国文综Ⅲ卷32)在古代雅典,官员就职前须宣誓保证依法履行职责,陪审员须宣誓保证公正审判,年满18岁的青年男子须参加成人宣誓仪式才拥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这些宣誓旨在()

A.限制权力滥用B.防止官员腐败

C.培育权利观念D.增强责任意识

解析:

本题考查通过三种不同形式的宣誓理解雅典民主的本质特点。

雅典开创了民主制度的先河,但由于时代的局限,与现代民主相比,不可避免地存在若干不足。

如过分强调城邦利益高于一切的国家中心主义,对公民个体的义务要求明确严格,而对个人的利益要求重视不够,这主要表现在只要多数公民决定的事,个人必须无条件服从。

贯穿材料中三种宣誓的理念是,无论担任官员或陪审员的公民,还是取得公民资格的成年人,在享有公民权利的同时,必须牢记和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责任,故而D项是唯一能够覆盖三种宣誓的正确项。

至于如何保证官员依法履行职权和陪审员公正审判,主要依靠的是定期民主选举制度以及相应的法律监督制度,宣誓虽然也能发挥些许制约作用,但仅限于道德诚信范畴,效力有限,所以,限制权力滥用和防止官员腐败并非是宣誓的主要目的,故而A项和B项都可以排除。

青年男子的成人宣誓虽是获得公民权利的起点,但权利意识属于人之本能,无须培养,更何况成人宣誓主要目的在于教育公民牢记自己的义务,故而C项也是错误项。

答案:

C。

4.(2016年全国文综Ⅱ卷32)公元前5世纪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时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公民大会。

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

这反映出在当时的雅典()

A.公民大会形同虚设B.民众失去政治热情

C.参政是公民的义务D.政府丧失民众信任

解析:

在古代希腊,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从未流于形式,故A是错项。

公民大会就是民众会议,多数民众保持政治热情,故B项是错项。

政府特别是公民大会都由民众组成,民众不可能自己不信任自己,故D项是错项。

(题干信息体现的是个别和有时候的民众失去政治热情,迫使政府采取强制手段,因此B项和D项都是以偏概全。

)驱赶少数消极参政的公民前去参加公民大会体现了那时参政议政不仅是公民的权利,而且是公民义不容辞的义务,故C项是正确项。

该题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理解程度,并弥补教材的不足。

答案:

C。

5.(2014年全国文综课标Ⅰ卷32)古代雅典法律规定:

如果公民试图自杀,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

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A.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B.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

C.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D.自杀有违崇尚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

解析:

本题引导学生在肯定雅典民主正面价值的同时,也要认识到那个时代的民主是及其原始粗糙的,其一大明显缺陷是过分强调城邦集体利益,忽视了个人自由的保护。

题干的意思表明,古代雅典公民自杀权不是完全属于自己的,公民自杀必须得到批准。

否则是违法行为,因此是受到的限制的。

因此以自杀权为代表的公民个人自由是受到严格限制的。

因此正确选项是C。

题干没有体现雅典方方面面的法律体系,因此A项错误。

题干强调的是政府权威高于个人自由,而并没有表明政府为了尊重生命而禁止个人自杀,题干也没有给于政府拒批或批准个人自杀是依据尊重生命价值的考量,因此B项错误。

同样的道理,题干没有揭示当时法律限制公民自杀权利的原因,更没有表明法律这么规定是从自然法思想和理性精神考虑的,所以D项不选。

答案:

C。

6.(2013年全国文综课标I卷26)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语”。

这一现象是雅典()

A.民主政治的产物B.社会矛盾缓和的反映

C.频繁改革的结果D.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

解析:

在雅典的直接民主制度下,一个人要想成为政治领袖,必须通过演说让雅典公民了解自己的主张,争取选票,才能登上城邦政府领导岗位,这也是一切民主制度的一个共同特点。

答案:

A。

7.(2013年全国文综课标Ⅱ卷3)公元前340年,雅典一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按法律当处死。

辩护人用动情的言辞质问:

“难道你们忍心让这位阿芙罗狄特(古希腊美丽女神)的弟子香消玉殒吗?

”这打动了陪审团。

经投票,陪审法庭判其无罪。

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A.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B.妇女享有广泛政治权利

C.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D.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古代雅典,平民利益虽然得到一定程度的关注,但是从未占据主导地位,妇女被排除于公民范畴之外,没有政治权利。

根据题中给出的时间和人物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排除了B项和C项。

同时,在案件审判过程中,从这名妇女被控犯罪,通过民主方式产生陪审员、组成陪审法庭,到辩护人辩护、陪审团通过民主投票判其无罪,整个司法过程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故排除了D项。

同时,自始至终贯彻了民主原则,所以正确选项是A。

答案:

A。

8.(2008年宁夏文综28)实行民主制的雅典国家被称作“男性公民的俱乐部”,这意味雅典国家的主人是()

A.全体奴隶主B.除奴隶之外的全体成年的男性

C.除奴隶和外邦人之外的成年男性D.从事工商业的成年男性

解析:

依据题干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雅典国家掌握政权的是除奴隶和外邦人之外的本城邦血统的成年男性。

A项全体奴隶主必然包含女性,与题干信息中的“男性公民俱乐部”不符合。

居住在雅典的外邦人也不享有雅典的公民权,因此B项排除。

在雅典,国家主人并不是按照从事行业决定的,因此D项排除。

答案:

B。

9.(2007年宁夏文综25)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说,雅典议事会的成员由400人改为500人,每(地区)部落出50人,而在以前,每(血缘)部落则出100人。

上述变化发生于()

A.梭伦改革前B.梭伦改革时期

C.克利斯提尼改革时期D.伯利克里任首席将军期间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克利斯提尼改革变四百人会议为五百人会议,部落由以前的按血缘划分改为按地区划分,从而进一步打击了贵族特权,确立了民主政治。

答案:

C。

10.(2017年海南历史14)公元前427年,希腊小城邦密提林背叛了雅典,投靠斯巴达。

雅典民情激愤,公民大会迅速作出决议,将密提林成年男子全部处死,妇女儿童罚作奴隶。

第二天,民众情绪趋于平静,公民大会撤销了原决议。

据此可知,在古代()

A.希腊小邦缺乏政治自主权B.公民决定雅典城邦重大决策

C.大邦争霸阻碍了希腊统一D.雅典公民大会有时违背民意

解析:

考查考生通过前后两天雅典公民大会分别作出两个不同决议的历史事件,认识雅典直接民主制的特点,亦即作为城邦最高权力机关的公民大会,无论决策正确与否,都具有至高无上的法律效力,换言之,多数公民的意志直接决定城邦重大决策,故而B项是正确项。

既然公民大会由公民组成,公民大会的任何决策都是民意的体现,不可能发生公民大会违背民意的事情,即使是第二天被否决的惩罚密提林的最初的决议,也是民意的花和尚呢过,所以D项排除。

希腊时期小国寡民,各邦独立自主。

A项和C项都不是题中主要说明的问题,而且题干信息不能充分说明,所以不选。

答案:

B。

11.(2016海南历史10)公元前406年,雅典取得阿基纽西海战胜利,但也造成了数千士兵因船破沉没溺水身亡。

在随后的公民大会上,指挥这次战役的6位将军被指控救援不力。

在没有听取6位将军个人申辩的情况下,就将他们判处死刑。

这反映了当时雅典()

A.公民大会掌握城邦司法权B.公民大会的决定具有至上权威

C.被告人没有法庭申辩权利D军队与公民大会之间存在冲突

解析:

在古代希腊,权力分立观念虽尚未产生,但实践上存在一定的划分。

立法决策权属于公民大会,司法权属于陪审法庭,尽管从材料来看,公民大会有权将一个人处死或流放,貌似公民大会拥有司法权,但这是采用“多数决”程序的政治行为,而非司法行为,所以A项是错误项。

陪审法庭审案允许诉讼双方当面相互辩论,即被告人有自我申辩权利,故C项是错误项。

那时雅典实行兵民合一制度,全民皆兵,军队和公民大会以及公民全体是不分的,所以D项无从谈起,是错误项。

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可以通过多数通过的决定,制定和废除任何法律,流放或处死任何人,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所以B项是正确项。

答案:

B。

12.(2013年海南历史9)在梭伦上台前,雅典全邦分成不同派别。

山区的人多主张采行极端民主制;平原地区的人多主张极端寡头制;海滨的人多主张“中间性的混合制”。

这反映了当时雅典()

A.平民与贵族的政治对立不可调和B.工商业者的政治要求最为激进

C.公民的经济生活影响政治意愿D.公民的政治诉求未能充分表达

解析:

根据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