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技术设计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527315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2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量技术设计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测量技术设计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测量技术设计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测量技术设计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测量技术设计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测量技术设计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测量技术设计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技术设计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测量技术设计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城市测量规范》CJJ8-2011。

2、《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GJJ73—97。

3、《1:

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

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GB/T17160-1997)。

6、《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GB/T18316-2001)。

3.3测量精度要求

1.作业前对所用的各类仪器按要求进行检验,并做好检验记录。

2.地籍图采用50cm×

50cm正方形分幅,基本比例尺为1:

500。

图名以图幅内的地理名称取名;

图号注记为图廓西南角坐标值,以公里为单位,取小数点前两位和小数点后两位,X在前Y在后,中间加短线。

3.图根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大于图上0.1mm;

高程中误差不大于0.1m。

4.图上高程注记点相对于邻近高程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不超过±

0.15m;

高程注记点的密度为1点/dm2以上,不绘等高线。

3.4测量工作的主要步骤

1、制定工作计划,确定实施方案;

2、收集测区已有资料,并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地形测量技术设计书;

3、组织人员,成立项目部,设立技术组及质量检查组;

4、准备各类测绘仪器及器材,制作测量标志等;

5、进行控制测量;

包括一级导线测量,四等水准测量;

6、进行地形图野外数据采集,包括各地物点、地形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数据采集;

7、内业计算机数据处理,地形图的绘制及各种资料整理;

8、质量检查及验收工作。

4、已有资料的分析评价和利用

4.1平面控制资料

已收集到前一次测量的数据测量成果,作为此次测量的参考,部分控制点的坐标如下图所示:

点号

E

N

H

备注

J1

473912.202

4073473.946

13.393

国土车间路口

J2

473906.070

4073603.549

13.290

室内体育馆东南角

J3

473898.379

4073789.473

13.146

室内体育馆东北角

J4

473765。

068

4073776.996

13.488

南院北门

J5

473594.065

4073768.298

13.400

西湖东北角

J6

473605.787

4073576.753

13.478

西湖东南角路口

J7

473745.740

4073582.761

13.668

图书馆南门

K1

473725.098

4073877.175

13.254

北院南门

K2

473760.107

4073877.629

13.240

花园广场东南角

K3

473824.730

4073869.747

13.265

新宿舍楼西南角

K4

473814.586

4073979.935

13.297

新宿舍楼东北角

K5

473751.509

4073973.849

13.242

花园广场东北角

K6

473682.585

4073962.723

13.275

花园广场西北角

K7

473691.888

4073871.064

13.383

花园广场西南角

北院、南院影像图(2009年、2013年)、测区影像图2014年。

4.2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基本等高距

1、平面坐标系统:

1954年北京坐标系,中央子午线东经114°

2、高程坐标系统:

1956年黄海高程基准;

3、基本等高距:

1:

500地形图为0.5m。

5、控制测量

本次数字地形图测绘共分四个部分,即北院生活区、南院教学区、生态园区、种子基地区,共计约0.8km²

在测绘范围内,完成一级控制测量以及高程控制测量,完成1:

500数字地形图测绘。

5.1一级导线测量

5.1.1布网

在各等级GPS网(点)的基础上,布设城市一级光电测距导线,沿道路及测区边缘,以多结点网或附合路线的形式布设(详见附图三),不允许布设闭合导线。

结点导线网导线节长度一般不宜大于附合路线规定长度的0.7倍;

导线平均边长应控制在350m之内,长短边比不应超过1:

3。

主要技术指标按表1规定执行。

5.1.2选点、埋石

1、城市一级导线点位应选定于便于利用和能长久保存的位置。

相邻点之间通视应良好,便于观测及长期保存使用。

2、城市一级导线点应埋设标石,位于高层建筑物顶上的控制点,不得埋设于隔热层上。

中心标志(包括水泥、沥青路面)采用特制铸铁标志,测区内已有的埋石标志应尽量利用,避免重复埋石,以防后续使用错误,城乡接合部标石制作及埋设应按《规范》要求执行。

标石规格及埋设要求见附录一。

3、城市一级导线点点号以JMI再加流水编号,如JMI01、JMI02、……JMIn。

编号在导线节中应尽量做到顺序连号,不得有重号。

埋石后,测区检查人员必须对埋石情况予以检查,方可进行观测。

5.1.3水平角观测

1、水平角观测采用DJ2型全站仪按方向法观测。

观测前,所使用之仪器应按《规范》第2.3.1条要求进行检验。

记录可使用各种电子手簿或人工进行记录。

可不作度盘和测微器的位置分配。

2、一个测站观测方向数少于或等于三个方向时,可不归零。

3、在高级点设站时,应尽可能联测二个高级方向进行检查,观测值与原平差角之差应≤±

2(式中m1、m2为相应于新、旧成果等级规定的测角中误差)。

4、水平角观测成果的重测和取舍按《规范》第2.3.12条执行。

水平角观测技术要求按表1执行。

5.1.4导线边长测量

导线边长测量与测角同步进行,采用电子记录。

1、一级导线边长以经鉴定后的电子全站仪单程测定二测回(每测回二个读数记录,但在记录之前应先预测几次,边长稳定后再作记录),测距一测回内读数较差应<±

5mm,测回间较差应<7mm。

测距时温度气压只在测站读取,温度读至0.5℃,气压读至1Hpa。

仪器加乘常数,气象常数可直接置入全站仪自动改正。

2、导线边长改平,垂直角采用与测角测边同型号全站仪按中丝法与测边同向观测二测回,技术要求按表1执行。

3、测距仪器高、反光镜高直接量至0.001m。

所测边长经仪器常数、气象改正后应投影到城市高程面0m后,再归算到高斯平面,测区平均纬度为24°

35′46″,测区平均曲率半径R=6364245m。

6、高程控制测量

6、1四等水准测量

本测区高程基本控制,采用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建立。

四等水准路线应联测大部的一级导线点,并构成网状。

四等水准使用ZDS3型徕卡自动安平水准仪NA720,区格式木质双面水准尺进行观测。

6.1.1布网要求

本测区四等水准网,在原有三等以上水准网点基础上,沿平坦地区的D级GPS点及一级导线点采用附合路线或结点网形式进行布设,原有四等水准点不能作为四等水准的起算。

6.1.2测量仪器的检验

水准观测前水准仪和水准标尺应进行下列项目检验并记录。

水准仪检验项目:

1、检视水准仪及脚架的完好性;

2、圆水准器(概略整平用的水准器)安置正确性的检验。

3、视准轴与水平轴相互关系(交叉误差与i角)的检验。

水准标尺检验项目:

1、检验水准标尺是否牢固无损;

2、水准标尺水准器的检查及改正;

3、水准标尺分划面弯曲差(矢距)的测定;

4、水准标尺分划线每米分划间隔真长的测定;

5、一对标尺基辅分划及零点差测定。

6.1.3水准测量的限差要求

水准测量的观测限差要求如下图:

视线长度

(m)

前后视距差

任一站上前后视距累积差(m)

黑红面读数差(mm)

黑红面高差之差(mm)

≤100

≤3.0

≤10.0

3

5

6.2四等水准观测

1、本测区起始水准点引用前必须先进行已知点检测(附合路线可与路线观测一并进行);

作业开始后的一周内每天应对水准仪进行一次i角检测,i角不得大于20″,i角稳定后可每隔15天测定一次。

2、四等水准观测,以中丝测高法进行单程观测(附合路线)。

直接读取视距,观测顺序为后─后─前─前。

四等水准支线应进行往返观测。

每测段的测站数必须是偶数。

联测D级GPS点及一级导线点应为偶数站,但不作测段处理。

3、四等水准观测原始数据,可采用各种电子手簿进行记录,应输出各站观测数据及测段汇总,原始记录输入微机后应进行存盘备查,输出前所有数据不得更改或编辑,违者成果销毁重测,并追究责任。

6.2.1水准仪的观测程序及记录方法

(1)用圆水准器整平仪器,并使符合水准气泡影像的分离不大于1cm,然后测定前、后视的概略视距,并使之符合限差要求。

(2)照准后视标尺的黑面,旋转倾斜螺旋使符合水准器的气泡居中,先用下丝和上丝在标尺上读数,再用中丝读数,并将下、上、中三丝的读数分记于观测手簿表中的栏中。

(3)照准后视标尺的红面,按后视尺黑面读数的方法进行操作,并将中丝读数记于观测手簿的栏中。

(4)旋转照准部,照准前视标尺的黑面,旋转倾斜螺旋使符合水准器的气泡居中,先用中丝读数,再用下、上三丝的读数分记于观测手簿的栏中。

注意:

平差计算前,水准高差应进行尺长改正及正常水准面不平行改正(此项改正若不影响至0.001m,可免于计算,应先按最大纬差进行估算)。

6.2.2水准测量平差计算

观测数据的检查:

1、当采用电子手簿记录时,原始记录应如实输出,不得进行编辑;

2、平差计算前应对原始观测成果进行200%的检查,以确保成果的正确性。

平差计算:

四等水准高程计算,采用微机按NASWE95平差软件系统(迭代法,平差计算前边长投影计算,应采用该软件进行)进行平差计算。

平差结果应提供所有独立附合路线(闭合环路线)平面和高程闭合差。

7、野外数据采集

7.1碎部测量方法及要求

地形地物点数据测量采用全站仪,用极坐标法或坐标法测定。

作业中应经常检查仪器的各项指标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并应注意不同测站重合点的检核。

在测量碎部点的同时,应及时绘制好野外地形地物草图作为内业图形信息编辑的依据。

草图的点号和测量记录的点号应严格保持一致。

草图应能清楚地表明每个地物轮廓上地物点的连接关系和地物之间的大致位置。

有些不能在测站上直接测量的地物点,可根据已知点通过丈量距离计算其坐标。

(1)采集数据时,角度应读至秒,距离应读至毫米。

采集的数据应进行检查,删除错误数据,及时补测错漏数据,超限数据应重测。

(2)采用全站仪用极坐标方法采集数据,在通视良好、定向边较长的情况下,地形点测距最大长度为300m,地物点测距最大长度为200m。

地形点间距一般应为15m,图上每平方分米应有5~9个高程注记点。

(3)测量碎部点时,作业小组可不受图幅的限制,其作业范围可按照河流、道路等自然界线划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