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市普通高中学生实验技能抽测考核演练化学部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484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55.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城市普通高中学生实验技能抽测考核演练化学部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白城市普通高中学生实验技能抽测考核演练化学部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白城市普通高中学生实验技能抽测考核演练化学部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白城市普通高中学生实验技能抽测考核演练化学部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白城市普通高中学生实验技能抽测考核演练化学部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白城市普通高中学生实验技能抽测考核演练化学部分.docx

《白城市普通高中学生实验技能抽测考核演练化学部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城市普通高中学生实验技能抽测考核演练化学部分.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白城市普通高中学生实验技能抽测考核演练化学部分.docx

白城市普通高中学生实验技能抽测考核演练化学部分

2020年白城市普通高中学生

实验技能抽测考核演练化学部分

姓名所在学校考试组别

A组:

1.向试管中加少量碳酸钠粉末,加水溶解,并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设计实验证明食盐中含有Na+和Cl-

具体过程如下:

1.向试管中加少量碳酸钠粉末,加水溶解,并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实验目的:

(1)碳酸钠粉末状固体药品的取用

(2)试管中碳酸钠固体药品的溶解

(3)用pH试纸检验碳酸钠溶液的酸碱性

实验原理:

CO32-+H2O

HCO3-+OH-

实验仪器:

小试管、药匙、纸槽、表面皿(白瓷板或玻璃片)、玻璃棒、滤纸、

试管架、洗瓶、烧杯

试剂:

碳酸钠粉末、pH试纸、蒸馏水

实验步骤:

1准备一支干燥洁净的试管放于试管架上待用

2由于本组实验涉及要用药匙分别取用碳酸钠粉末和氯化钠粉末,用同一药匙取不同的固体药品每次都需洗净擦干后放于洁净的滤纸上备用

3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碳酸钠粉末:

取用碳酸钠粉末前,应看清试剂瓶标签。

【如果瓶塞上端不是平顶而是扁平的,可用食指和中指将瓶塞夹住(或放在清洁的表面皿上),绝不可将它横置桌上以免玷污。

】不能用手接触化学试剂。

将盛放碳酸钠粉末的试剂瓶放在实验台的合适位置,打开试剂瓶塞,倒放在实验台面上,目的是为了防止瓶塞被污染后再污染试剂瓶中的碳酸钠药品。

取用广口瓶中的固体药品时,左手拿试剂瓶略倾斜,右手拿准备好的洁净的药匙盛取少量的碳酸钠粉末。

将药匙移出试剂瓶,取出药品后,将盛放碳酸钠的广口瓶放稳在实验台上,左手从试管架上取待用的洁净的试管【“三指握两指拳”:

即大拇指、食指、中指握住试管,无名指和小指握成拳,和拿毛笔写字有点相似。

手指握在试管中上部。

】并将试管横放,用药匙将碳酸钠粉末送入试管底部,再将试管慢慢直立,手指轻弹药匙柄或纸槽。

将药匙移出试管。

盛放碳酸钠的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取完试剂后,将瓶塞盖严,决不允许将瓶盖张冠李戴。

然后把试剂瓶放回原处,便于为了以后使用时寻找。

多取的药品,不能倒回原瓶,可放在指定容器中供他人使用或实验后统一处理。

将药匙清洗干净,放于滤纸上待用。

4溶解碳酸钠粉末:

取用蒸馏水前,应看清试剂瓶标签。

(不能使用自来水溶解,防止自来水中的化学物质对碳酸钠酸碱性的干扰)。

将盛放蒸馏水的试剂瓶放在实验台的合适位置,打开试剂瓶塞,倒放在实验台面上,目的是为了防止瓶塞被污染后再污染试剂瓶中的蒸馏水。

左手拿盛放碳酸钠粉末的试管略倾斜,右手拿盛放蒸馏水的试剂瓶,贴标签的一面向着手心,为了防止不慎流出的液体腐蚀标签。

试剂瓶口紧挨着试管口,让液体沿试管内壁慢慢地注入试管底部,避免试剂流到试管外,倾倒1~2mL【盛装的液体体积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1/3】后,然后用试剂瓶口轻刮一下试管口,防止试剂瓶口有液体残留。

倾倒液体后立即盖紧瓶塞,防止蒸馏水吸收空气中的某些成分。

放回原处,为了以后使用时便于寻找。

【若溶解所用容器为烧杯,可沿着玻璃棒将水注入烧杯中】振荡试管,手指应“三握两拳”,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持住试管的中上部,便于观察试管内部的实验现象,试管略倾斜,手腕用力摆动,手臂不摇,试管底部划弧线运动,使试管内溶液发生振荡,不可上下颠,以防液体溅出试管。

待碳酸钠粉末溶解后,将盛放碳酸钠溶液的试管放于试管架上待用。

5用干燥而洁净的镊子夹取一小块pH试纸放在洁净干燥的表面皿上。

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碳酸钠溶液滴到pH试纸上,把pH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碳酸钠溶液的pH,深蓝色对应的pH为11。

pH>7,溶液显碱性。

不能用pH试纸直接蘸取溶液,要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到pH试纸中部。

【污染试剂,改变被测物质的浓度】

6教材中的作用和地位:

碳酸钠碱性的检测首次出现在人教版教材必修1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中钠的重要化合物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探究,通过滴加酚酞验证性地研究两种钠盐溶液碱性强弱。

第二次出现在人教版选修四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的第三节《盐类的水解》探究盐溶液的酸碱性,测定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pH,定量地确定碱性强弱。

本实验在教材中的作用和地位就是使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学会主动的发现问题、寻找规律、分析原因。

在分析过程中,结合电离理论、水的电离平衡和平衡移动原理等知识揭示盐类水解的本质。

总结出盐类水解的类型和规律,为学生判断盐类能否水解及水解后溶液的酸碱性强弱要看组成盐的离子所对应的酸或碱的相对强弱提供实验依据。

学生通过实验分析,揭示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当碱用的真正原因。

总之,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而且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过程中也体会到了实验中相互合作的重要性,学会与他人合作。

2.设计实验证明食盐中含有Na+和Cl-

实验目的:

(1)用物理方法——焰色反应检测Na+

(2)用化学方法检测Cl-

实验原理:

(1)Na+的焰色反应为黄色

(2)Ag++Cl-=AgCl↓AgCl为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实验仪器:

小试管、药匙、纸槽、滤纸、试管架、洗瓶、烧杯、胶头滴管、

酒精灯、火柴、无锈的铁丝

试剂:

氯化钠粉末、蒸馏水、硝酸银溶液、稀硝酸、盐酸

实验步骤:

(1)取少量固体氯化钠放入烧杯中溶解。

拿一只烧杯放在实验台合适的位置。

取食盐前,应看清试剂瓶标签。

不能用手接触化学试剂。

将盛放食盐的试剂瓶放在烧杯附近,打开试剂瓶塞,倒放在实验台面上,目的是为了防止瓶塞被污染后再污染试剂瓶中的硫酸亚铁药品。

取用广口瓶中的固体药品时,左手拿试剂瓶倾斜,右手拿准备好的洁净的药匙盛取少量的食盐。

盛取1药匙氯化钠放入准备好的烧杯中。

取完试剂后,将瓶塞盖严,决不允许将瓶盖张冠李戴。

将盛放氯化钠的试剂瓶放回原处,便于为了以后使用时寻找。

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玻璃棒引流】,然后用玻璃棒搅拌【拿住玻璃棒一端的1/3处,玻璃棒另一端伸至烧杯内液体的中部或沿烧杯内壁,交替按顺时针或逆时针做圆周运动,速率不可太快,用力不可太大,玻璃棒不能碰撞烧杯内壁发生叮当之声。

(2)Na+的检验:

用焰色反应检测

1倾倒盐酸:

【不能直接将铁丝伸入盛有盐酸的试剂瓶,防止污染盐酸】取用盐酸前,应看清试剂瓶标签。

将盛放盐酸的试剂瓶放在实验台的合适位置,打开试剂瓶塞,倒放在实验台面上,目的是为了防止瓶塞被污染后再污染试剂瓶中的盐酸。

左手拿一支洁净的试管略倾斜,右手拿盛放盐酸的试剂瓶,贴标签的一面向着手心,是为了防止不慎流出的盐酸腐蚀标签。

瓶口紧挨着试管口,让盐酸沿试管内壁慢慢地注入试管底部,避免试剂流到试管外,倾倒1/3体积的盐酸【盛装的液体体积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1/3】后,然后用试剂瓶口轻刮一下试管口,防止试剂瓶口有盐酸残留。

倾倒盐酸后立即盖紧瓶塞,防止盐酸吸收空气中的某些成分和挥发。

放回原处,为了以后使用时便于寻找。

将盛盐酸的试管放于试管架上待用。

2点燃酒精灯:

先检查灯芯,并修整【灯芯不齐或烧焦】;添加酒精【加入酒精量为1/2~2/3灯壶】;用火柴点燃【不要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熄灭【盖灭不要吹灭】;加热【使用外焰加热;若要使灯焰平稳,并适当提高温度可以加金属网罩】。

酒精灯不用时,应盖上灯帽,防止酒精挥发。

火柴熄灭后,放在安全的位置。

3灼烧:

从试管架上取来盛有盐酸的试管,将光洁无锈的铁丝伸入盐酸的中,蘸取盐酸后,在火焰上灼烧【用外焰】至与原来火焰颜色相同。

将盐酸放回试管架上。

4蘸烧:

从试管架上取来盛放氯化钠的一支试管,蘸取一支试管内的氯化钠溶液,在外焰上灼烧,观察焰色,呈黄色。

证明氯化钠溶液中含有Na+。

将盛氯化钠的试管放回试管架。

5洗烧:

从试管架上拿取盛放盐酸的试管,用盐酸洗净无锈铁丝,并在火焰上灼烧至与原来灯焰火焰颜色相同,以备下次使用。

将盐酸放回试管架上。

熄灭酒精灯。

放回原位。

(3)Cl-的检验:

(注意排除碳酸根、亚硫酸根、硅酸根和硫酸根的干扰。

碳酸根遇稀硝酸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亚硫酸根遇硝酸产生无色气体后在试管口出出现红棕色,硅酸根遇硝酸产生白色沉淀,硫酸根先加稀硝酸,无现象,再加过量的硝酸钡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在滤液中加硝酸银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既有硫酸根又有氯离子,一般情况下不考虑硫酸根离子干扰,所以常采用先加稀硝酸,无现象,再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待测溶液中含有Cl-。

①将盛有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的试剂瓶放在实验台的合适位置。

②从试管架上取来另一支盛放氯化钠的试管【防止钠离子检测时引入氯离子】,先加稀硝酸,无现象,再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氯化钠溶液中含有Cl-。

把盛有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的试剂瓶放回原处,便于为了以后使用时寻找。

【胶头滴管的使用:

夹持时,用无名指和中指夹持在橡皮胶头和玻璃管的连接处,不能用拇指和食指(或中指)夹持,这样可防止胶头脱落。

吸液时,先用大拇指和食指挤压橡皮胶头,赶走滴管中的空气后,再将玻璃尖嘴伸入试剂液中,放开拇指和食指,液体试剂便被吸入,然后将滴管提起。

禁止在试剂内挤压胶头,以免试剂被空气污染而含杂质。

吸完液体后,胶头必须向上,不能平放,更不能使玻璃尖嘴的开口向上,以免胶头被腐蚀;也不能吸完液体后的滴管平放在实验桌上,以免玷污滴管。

滴液时,不能使尖嘴伸入容器内,滴管应垂直悬空。

滴瓶上的滴管要专管专用,用完后放回原试剂瓶。

(4)整理台面,清洗仪器。

将试管内的液体倒入废液缸,清洗好的试管放于试管架,用抹布擦净实验台面。

(5)教材中的作用和地位:

食盐是学生熟悉的盐,在初中教材中由它引出学生认识盐的组成,帮助学生形成盐的概念。

在人教版教材必修1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中蒸馏的方法除去自来水中含有的Cl-等杂质中,采用滴加稀硝酸和硝酸银来检测蒸馏得到的液体中是否含有Cl-.用化学方法检测物质。

第四章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关于Cl-的检验,为了说明自来水中含有Cl-,教科书除了选用稀盐酸、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外,还增加了自来水作为试剂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同时以蒸馏水与硝酸银溶液混合作为对比实验。

对使用硝酸银溶液检验Cl-时需要滴加稀硝酸酸化的理由,通过实验对比来解决,还可以以碳酸钠为例,对稀硝酸加在硝酸银溶液前和后有什么影响展开讨论。

最后得出结论,检验氯离子时,一般先加稀硝酸,以排除其他阴离子干扰,如碳酸根、亚硫酸根、硅酸根的对实验的干扰,硫酸根的干扰注意稀硝酸、硝酸钡和硝酸银试剂滴加顺序。

在通常情况下,关于Cl-的检验,其说法是“加入酸化的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实际上这种说法不确切,因为若有碳酸根(或其他干扰离子)较多时,只靠酸化的稀硝酸不一定把碳酸根反应完。

若原待测液中含有硅酸根,则加入稀硝酸,产生沉淀,滤去沉淀,再在滤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进行检测才行。

同理硫酸根干扰。

在人教版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介绍了采用焰色反应可以检验用高中阶段化学方法不能检测的Na+。

使学生知道不仅可以用化学方法检测物质中的离子,也可以利用物理方法——焰色反应来检验物质中含有的金属元素(Na+)。

 

B组:

1.用实验证明一瓶无色溶液是碳酸钠溶液

2.组装溶液过滤装置并用试管盛取适量的氯化钠溶液进行过滤操作

具体过程如下:

1.用实验证明一瓶无色溶液是碳酸钠溶液

实验目的:

(1)证明无色溶液中含有Na+

(2)证明无色溶液中含有CO32-

实验原理:

(1)Na+的焰色反应为黄色

(2)CO32-的检测:

CO32-+2H+=H2O+CO2↑

Ca2++CO32-=CaCO3↓

实验仪器:

酒精灯、火柴、无锈的铁丝、小试管、试管架、洗瓶

试剂:

无色溶液碳酸钠、盐酸、氯化钙溶液、

实验步骤:

(1)Na+的检验:

用焰色反应检测

①倾倒盐酸:

【不能直接将铁丝伸入盛有盐酸的试剂瓶,防止污染盐酸】取用盐酸前,应看清试剂瓶标签。

将盛放盐酸的试剂瓶放在实验台的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