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教育习题及问题详解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475270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53.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教育习题及问题详解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中国古代教育习题及问题详解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中国古代教育习题及问题详解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中国古代教育习题及问题详解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中国古代教育习题及问题详解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教育习题及问题详解Word格式.docx

《中国古代教育习题及问题详解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教育习题及问题详解Word格式.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古代教育习题及问题详解Word格式.docx

A.辟雍B.泮宫C.瞽宗D.庠

8.关于西周时期的“六艺”,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指:

诗、书、礼、乐、易、春秋

B.是夏、商、西周时期教育的基本容

C.体现了文武兼备、诸育坚固的特点

D.反映了中华文明发展早期的辉煌

二、简答题

1.简要介绍西周时期的官学教育制度。

第二章私人讲学的兴起和传统思想的奠基

1.以下哪一项不是古代私学兴起的原因()

A.受教育的对象越来越多B.奴隶制的解体

C.学术文化下移D.养士之风盛行

2.诸子百家中被称为“显学”的是()

A.道家和法家B.儒家和道家C.道家和墨家D.儒家和墨家

3.稷下学宫是战国时代的一所著名学府,是战国百家争鸣的中心与缩影。

()

A.楚国B.燕国C.齐国D.国

4.对稷下学宫的性质描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A.由官方出资兴办的官学

B.以私人讲学为主,因而是私学性质

C.是在一种学术交流机构,而非学校的性质

D.是一所由官家操办而由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学校

5.孔子政治主的基本出发点是()

A.利B.仁C.德D.信

6.“性相近,习相远”是孔子对的概括。

A.教育对象B.教育目的C.教育作用D.教育任务

7.以下几项哪一个不属于孔子所确定的“六艺”。

A.礼B.乐C.数D.易

8.在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中,是最高的道德概念。

A.礼B.仁C.孝D.德

9.以下哪一项不是孔子的道德教育的原则。

A.持志养气B.立志乐道C.克己省D.改过迁善

10.被封为“亚圣”的是()

A.庄子B.老子C.荀子D.孟子

11.孟子教育思想的基础是()

A.性恶论B.性善论C.性三品D.素丝说

12.孟子认为人人天生都有的四个善端是()

A.仁、义、孝、礼B.信、爱、敬、惧

C.仁、义、孝、忠D.仁、义、礼、智

13.首先提出“明人伦”的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

14.“反求诸己”是由提出来的。

A.荀子B.孔子C.孟子D.非

15.“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这是对教学方法的总结。

A.孟子B.荀子C.孔子D.老子

16.第一个提出“化性起伪”的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

17.荀子提出的教育目标是()

A.大丈夫B.仕人C.鸿儒D.大儒

18.荀子将“六艺”改为“五经”,去掉了“六艺”中的()

A.《诗》B.《书》C.《易》D.《春秋》

19.自称其学说代表“农与工肆之人”的利益的是()

A.荀子B.墨子C.庄子D.孟子

20.“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这是提出的。

A.墨翟素丝说B.愈性三品

C.荀子素丝说D.非性三品

21.提出培养“兼士”的教育目的是哪个学派。

()

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

22.“三表法”是墨子提出的。

A.教学的三种方法B.判断言谈的三条标准

C.道德教育的三个层次的要求D.一种数学方法

23.在教育上主主动施教,“强说人”的学派是()

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

24.孔子主“述而不作”,墨家对此的态度是()

A.批评B.赞成C.不作回应D.默认

25.使道家真正成为一个学派的是()

A.非B.庄子C.老聃D.荀子

26.道家的教育主是()

A.“不言之教”B.“以法为教”C.“兴利除害”D.“化性起伪”

27.以下人物在人性论上的观点相似的一组是()

A.孔子荀子B.孟子荀子

C.荀子非D.非孟子

28.“以吏为师”是哪个派别的教育管理手段()

A.道家B.墨家C.儒家D.法家

29.以下教育论著不属于《礼记》的是()

A.《大学》B.《四书》C.《学记》D.《乐记》

30.“藏息相辅”是中的教育教学原则。

A.《大学》B.《中庸》C.《学记》D.《乐记》

二、辨析题

1.《学记》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三、简答题

1.简述私学兴起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2.分析稷下学宫的性质特点和历史地位。

3.孔子对教育作用是如何分析的?

4.孟子的教育目标是什么?

如何实现?

5.孟子提出了哪些教学原则?

6.《大学》里的三纲领、八条目是指什么?

7.简要介绍《学记》里的教育思想。

四、分析论述题

1.评述孔子的教育思想。

2.试比较孟子与荀子教育思想的异同。

3.试述墨家的教育思想。

第三章儒学独尊与读书做官教育模式的形成

1.“立五经博士”是哪一位统治者的决策()

A.汉武帝B.始皇C.周文王D.唐太宗

2.汉代著名文献《对贤良策》的作者是()

A.王充B.董仲舒C.贾谊D.玄

3.“太学”这一官办教育机构是在哪个朝代出现的()

A.唐代B.汉代C.代D.周代

4.汉代首先提出“独尊儒术”思想的是()

A.王充B.董仲舒C.贾谊D.玄

5.以下哪一个不是太学的法定教材()

A.《诗》B.《礼》C.《乐》D.《易》

6.我国读书做官的教育模式是在形成的。

A.西周B.唐代C.朝D.汉代

7.察举制是时期得以确立的。

A.西周B.唐太宗C.汉文帝D.汉武帝

8.是一种专门学校,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学艺术专门学校。

A.四门学B.太学C.鸿都门学D.国子监

9.董仲舒流传下来的代表作是()

A.《师说》B.《劝学》C.《春秋繁露》D.《聊斋志异》

10.董仲舒的人性论属于()

A.性三品B.性善论C.性恶论D.素丝说

11.以下教学方法不是由董仲舒提出的是()

A.强免学问B.节博合宜C.兼程中衡D.专一虚静

12.《论衡》是哪位思想家的代表作()

A.王充B.王阳明C.愈D.董仲舒

13.王充的思想中,与儒家神学明显对立的论点不包括()

A.天道自然B.性有善恶C.万物自生、万物一元D.人死神灭

14.以下几位,在人性论上的观点与其他几位区别最大的是()

A.愈B.董仲舒C.王充D.孟子

15.王充把人才分为四等,其中最理想的一类人是()

A.鸿儒B.文人C.通人D.儒生

16.王充所提倡的教育容是()

A.四书B.五经C.六艺D.博通百家

17.在处理与教师的关系问题上,王充提出的观点是()

A.师云亦云B.问难与距师C.师道尊严D.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1.简述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

2.试分析董仲舒的“性三品”学说及其教育作用。

3.简述王充的教育思想的主要容。

第四章封建国家教育体制的完善

1.“重振儒术,兼融佛、道”是什么时期的文教政策?

A.汉代B.隋唐C.宋代D.晋

2.我国古代首次设立的中央教育行政机构是()

A.国子监B.太学C.教育部D.文部省

3.我国历史上教育成为独立的部门是始于()

A.西周B.汉代C.隋唐D.北宋

4.以下唐朝的学校中,不属于国子监管辖的是()

A.太学B.广文馆C.律学D.医学

5.唐朝府学的性质是()

A.中央官学B.儒学C.私学D.地方官学

6.唐朝各类学校中,属于东宫管辖的是()

A.弘文馆B.崇文馆C.广文馆D.国子学

7.唐朝五月份放的长假称为()

A.旬假B.田假C.授衣假D.月假

8.隋朝科的设立,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产生。

A.进士B.秀才C.明经D.明法

9.科举生源中,由中央、地方官学经过规定的学业考试合格,选送到尚书省应试的,称为()

A.乡贡B.举人C.进士D.生徒

10.唐代科举考试的时间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11.隋唐科举中最高、最难考的一科是()

12.隋唐科举考试中,由考官任揭经书的某一页,将其左右两边遮住,露出中间一行,再裁纸为帖,贴盖其中的数字,令应试者填出来,这种方法是()

A.帖经B.墨义C.策问D.诗赋

13.设题指事,由被试者做文章,是针对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问题,发表评论,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考试方法是()

14.以下哪一向不属于科举制度的合理性()

A.明确了学校教育的目的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使选士与育士结合D.使选拔人才较为公正客观

15.中外文化交流中以中国输入为主的是()

A.中日B.中朝C.中突D.中印

16.中日文化交流中,肩负着外交和学习双重任务的是()

A.留学生B.学问僧C.遣唐使D.观光客

17.唐代被称为“振兴儒学的卫道者”的思想家是()

A.柳宗元B.愈C.王安石D.王充

18.愈在人性论上主()

A.性善轮B.性恶论C.素丝说D.性三品

19.从性三品出发,愈认为不可教,须施以刑罚的是()

A.上品之人B.中品之人C.下品之人D.都不可教

20.愈的代表作是()

A.《劝学》B.《师说》C.《论衡》D.《春秋繁露》

1.试述科举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影响。

2.分析愈的性三品说及其教育作用观。

3.简述愈《师说》中的教育思想。

第五章理学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1.宋朝科举考试的地位提高的表现不包括()

A.罢察举,重科举B.取士名额增加C.增加恩科D.增加考试方法

2.宋朝科举废除帖经、墨义、诗赋等传统科目,改试()

A.策问B.经义C.口试D.殿试

3.北宋仲淹主持的兴学称为()

A.庆历兴学B.崇宁兴学C.熙宁兴学D.庚款兴学

4.熙宁兴学是由主持的。

A.仲淹B.蔡京C.王安石D.胡瑗

5.北宋第一次兴学期间,胡瑗用于太学的教学制度称为()

A.湖教学法B.三舍法C.朱子读书法D.实学教学法

6.“三舍法”是北宋兴学期间,用于太学的教学改革方法。

A.第一次B.第二次C.第三次D.第四次

7.崇宁兴学时期的是中国古代唯一举办过的专门美术学校。

A.书学B.美学C.画学D.国学

8.《三经新义》中的“三经”是指()

A.诗、书、乐B.礼、乐、易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