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考纲高考系列《论语》分课梳理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25671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9.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考纲高考系列《论语》分课梳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新考纲高考系列《论语》分课梳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新考纲高考系列《论语》分课梳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新考纲高考系列《论语》分课梳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新考纲高考系列《论语》分课梳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考纲高考系列《论语》分课梳理Word文档格式.docx

《新考纲高考系列《论语》分课梳理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考纲高考系列《论语》分课梳理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考纲高考系列《论语》分课梳理Word文档格式.docx

▲学习与教育

《诲人不倦》:

孔子的教学智慧——因材施教,启发式教育,有教无类,述而不作等

教育原则、方法及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

《高山仰止》:

师生关系——高山仰止,用行舍藏,割鸡焉用牛刀,孔子的“围墙”。

《沂水春风》:

社会理想——子路、冉有、公西华、曾皙之志及性格,孔子的社会理

想,礼乐治国,孔子的形象。

▲哲学

《中庸之道》:

哲学思想——中庸之道,和而不同,“中庸”“和”的精神实质。

分块解读

《为政以德》

一、课文梳理(请从课文中找出对应章节,并概括主要内容)

1、为什么要为政以德:

2、如何为政以德:

(1)对治理者“素质”的要求:

(2)治理者的具体“措施”:

3、孔子“均无贫”主张的含义:

二、习题精练(仔细思考,联系本课知识点作答)

1、阅读《论语》选段,完成文后问题。

子曰: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5)

子适卫,冉有仆。

“庶矣哉!

”冉有曰:

“既庶矣,又何加焉?

”曰:

“富之。

“既富矣,又何加焉?

“教之。

”(13.9)

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

——江泽民

(1).甲段文字中体现了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的哪些基本手段?

(2分)

(2).结合甲乙两段文字,你觉得儒家的德治与我们今天所提倡的德治一样吗?

(3分)

2、阅读《论语》选段,完成文后问题。

①南宫适问于孔子曰:

“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

禹、稷躬稼而有天下。

”夫子不答。

南宫适出,子曰:

“君子哉若人!

尚德哉若人!

②樊迟请学稼。

“吾不如老农。

”请学为圃。

曰:

“吾不如老圃。

樊迟出。

“小人哉,樊须也!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

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

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请结合两则材料内容回答,为什么“禹、稷躬稼而有天下”而樊迟“学稼”却遭到了孔子的批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克己复礼》

1、孔子所推崇的“礼”的内涵:

2、为什么要回复“周礼”:

3、如何回复“周礼”:

4、“孝悌”的内涵;

如何做到“孝”:

5、“礼”“仁”“孝”三者的关系:

有子曰: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夏问孝。

“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1)有若认为实践“仁”的根本是什么?

(2)结合第二段文字,简要分析孔子对“孝”的主张。

材料一:

颜渊问仁。

“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日:

“请问其曰。

”子日: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

材料二:

孔子所处的年代,虽然周天子尚在,但礼乐已崩坏,政权已下移,已到了“陪臣执国命。

的地步。

所以孔子一直主张“克己复礼”,礼即周礼,讲求“忠臣不二君,贤女不二夫”。

(1).结合材料一,简要说明“克己复礼”的含义。

(2).材料二对孔子“克己复礼”思想的理解是否正确?

请简要说明理由。

《知其不可而为之》

1、孔子的社会实践精神“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内涵:

2、“避人之士”与“避世之士”(体现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精神):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章(18.5)——天下无道:

孔子避政不避“避世之士”:

接舆避世避“避人之士”: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章(18.7)——天下无道,孔子有悲天悯人之心

丈人避世避“避人之士”:

长沮、桀溺耦而耕章(18.6)——天下无道:

孔子乃“避人之士”,长沮、桀溺乃“避人之士”

坚持“知其不可而为之”:

3、孔子的理想(行道推仁)与现实(击磬于卫)的矛盾:

子击磬于卫章(14.39)——不被认可:

陷入困境:

产生动摇:

凤鸟不至章(9.9)——接受现实:

流露放弃:

1、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桀溺谓子路曰:

“子为谁?

“为仲由。

“子孔丘之徒与?

“然。

”桀溺曰:

“悠悠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且与其从辟人之士,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耰而不辍。

子路以告孔子,夫子怃然曰:

“鸟兽不可与同群。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1)曾子所说的“士”与桀溺所说的“辟人之士”的“士”在精神品格上是接近的,请问这样的“士”拥有怎样的志向?

(2)桀溺对子路的规劝,你是如何看待的?

请作简要评析。

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孔子同当时的隐士们一样,对当时的社会政治状况极为不满,以至于非常失望,但是他与隐士们不同的是,对当时的世界没有绝望:

隐士们避世无为,孔子却“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入世有为。

(1).上面这段文字对孔子和隐士们进行了比较,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简要说明理由。

《仁者爱人》

1、“仁”的内涵:

对己:

对人:

2、实践“仁”的途径——能近取譬(仁之方)

立志于仁:

言行求仁(实践仁的具体事例):

3、评价“仁”的标准(孔子的仁爱观):

1、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贡曰:

“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可谓仁乎?

”子曰:

“何事于仁!

必也圣乎!

尧舜其犹病诸!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1)孔子在这里把“圣”当作“仁”的至高境界,他指出的推广仁爱的重要方法是什么?

请结合原文,用自己的话作简要概括。

(2)试联系已学内容,说说你对孔子倡导的“仁爱观”的理解。

2、阅读下面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师冕见,及阶,子曰:

“阶也。

”及席,子曰:

“席也。

”皆坐,子告之曰:

“某在斯,某在斯。

”师冕出,子张问曰:

“与师言之道与(欤)?

“然,固相师之道也。

”⑴孔子相师体现了儒家仁道的什么原则?

⑵请简要分析孔子相师一事所反映的儒家思想中仁和礼的关系。

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3-24题。

子贡曰:

“管仲非仁者与?

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⑴孔子认为评价一个人的准则应该是(1分)

⑵孔子为什么不同意子贡对管仲的评价?

《君子之风》

1、君子之风:

君子的修养——

7.6:

15.18:

●“质”的具体体现

(1)15.9:

(2)4.16:

(3)6.11:

7.16:

7.19:

(4)6.23:

(5)8.7:

3、“文”与“质”的关系——

1、阅读甲、乙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⑴孔子为什么将富贵比作“浮云”?

请简析。

⑵常言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与孔子的观点是否一致?

为什么?

请结合上述语录及孔子关于“义”与“利”的看法加以阐述。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君子”与“小人”是经常出现的两个词,我们经常拿这两个词来评判一些人的思想和行为。

有人说:

君子对事不对人,好求同存异,提倡批评与自我批评;

而小人则对人不对事,好结党伐异,喜欢掩饰自己的过错。

(3).上述的文字是否符合孔子的思想?

2、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题目。

(5分)

子曰:

父母之于子也,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

此俱出父母之怀衽①,然男子受贺,女子杀之者,虑其后便,计之长利也。

故父母之于子也,犹用计算之心以相待,而况无父子之泽②乎?

(《韩非子》)

【注】①怀衽:

怀抱。

②泽:

恩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