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备考 专题十古典诗词鉴赏一教师用卷.docx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备考 专题十古典诗词鉴赏一教师用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备考 专题十古典诗词鉴赏一教师用卷.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备考专题十古典诗词鉴赏一教师用卷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语文卷(十)
古典诗词鉴赏
(一)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猛 虎 行
曹叡
双桐生空井,枝叶自相加。
通泉浸其根,玄雨润其柯。
绿叶何蓩蓩,青条视曲阿。
上有双栖鸟,交颈鸣相和。
何意行路者,秉丸弹是窠。
蓩蓩:
盛貌。
(1)这首诗中的“双桐”有什么特点?
请简要概括。
答:
(2)这首诗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
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
答案:
(1)生长于空井;接受泉水、雨水的浸润;枝叶茂盛、交错,枝条屈曲。
(2)没料到有个行路的人,拿着弹弓打这个鸟巢。
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和谐的自然景象的喜爱之情和对行路人破坏这种和谐之景的不满。
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临行与故游夜别
何逊
历稔①共追随,一旦辞群匹②。
复如东注水,未有西归日。
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
相悲各罢酒,何时同促膝?
①历稔:
历年。
稔,年。
②群匹:
众友。
(1)请简要分析“一旦”一词的表达效果。
答:
(2)请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赏析“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两句。
答:
答案:
(1)“一旦”意为一天之间,突出时间短。
“一旦”与“历稔”形成对比,表现了作者巨大的情感落差,表达了作者离别友人时的沉痛心情。
(2)这两句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通过描写夜雨和晓灯,营造出寂静、凄清的氛围,表现友人们不忍离去,彻夜相聚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友人依依不舍的心情。
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董判官
高适
逢君说行迈,倚剑别交亲。
幕府为才子,将军作主人。
近关多雨雪,出塞有风尘。
长策须当用,男儿莫顾身。
送陈七赴西军
孟浩然
吾观非常者,碌碌在目前。
君负鸿鹄志,蹉跎书剑年。
一闻边烽动,万里忽争先。
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
(1)董判官和陈七的形象有哪些共同处?
请简要分析。
答:
(2)孟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
(1)①才能卓越。
董判官在将军帐下做事,是一员才子;陈七文武双全,才能非凡。
②有建功立业的志向和为国捐躯的决心。
董判官追随将军奔赴边关保家卫国;陈七身负鸿鹄之志,一听说边关有战事,便不远万里前往。
(2)①首联写诗人看到很多才能非凡之人现在碌碌无为,表达了诗人对这一现状的不满和遗憾。
②中间两联通过塑造陈七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敬佩、赞美之情。
③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建功立业的愿望。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夜泊寄所思
权德舆
客程殊未极,舣棹泊回塘。
水宿知寒早,愁眠觉夜长。
远钟和暗杵,曙月照晴霜。
此夕相思意,摇摇不暂忘。
摇摇即遥遥。
(1)颈联营造出怎样的意境?
请简要分析。
答:
(2)诗人为什么“觉夜长”?
请结合全诗分析。
答:
答案:
(1)颈联营造出空寂、清寒的意境。
夜晚寂静,能听到远处的钟声和隐隐约约的捣衣声相互应和。
拂晓时分,月光照着地上的白霜,令人感到清寒。
(2)①因羁旅之愁。
诗人漂泊在外,旅程遥远,内心愁苦。
②因相思之苦。
诗人望月思乡,难以入眠。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宵月下有怀
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1)如何理解“光彩露沾湿”的含意?
请简要说明。
答:
(2)颈联写景有怎样的特点?
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
(1)月光映上露珠,露珠晶莹剔透,好像月光被露水打湿了一样。
(或“露水受到明月照耀,显得晶莹剔透”)
(2)视听结合,动静结合。
“庭槐寒影疏”从视觉角度写庭院里槐树的影子疏疏落落,是写静景;“邻杵夜声急”从听觉的角度写急促的杵声,以动衬静。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乐游原①
杜牧
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
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②无树起秋风。
①乐游原:
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地。
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乐游原。
登上它可望长安城。
②五陵:
西汉高、惠、景、武、昭五位皇帝的陵墓,在长安附近,是汉时繁华之地。
(1)诗人登临乐游原,看到了哪些景象?
请结合诗歌说明。
答:
(2)这首诗咏史抒怀,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答:
答案:
(1)辽阔的天空,一只孤鸟越飞越远,渐渐消失;五陵已变为荒野,没有随风摇摆的树木。
(2)诗歌登临乐游原,见到五陵的衰败景象,感叹汉朝的兴衰,表达了盛衰无常、废兴有时的感慨和对国运的担忧。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官舍早梅
张谓
阶下双梅树,春来画不成。
晚时花未落,阴处叶难生。
摘子防人到,攀枝畏鸟惊。
风光先占得,桃李莫相轻。
(1)诗歌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表现梅树。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
(2)这首诗歌的语言别有特色,请简要赏析。
答:
答案:
(1)欲扬先抑。
先写梅树“画不成”,只剩残花,叶子还未长出,梅子尚小,然后表明梅树最先占得春光,这样一抑一扬,突出了诗人对梅树高洁品格的赞叹与对桃李轻视梅树的委婉批判。
(2)语言平实如话,幽默诙谐。
“春来画不成”“桃李莫相轻”等句具有口语化的特点,轻松明快。
颈联描写欲摘梅子、攀梅树者的心理活动,使诗歌显出幽默风趣的特点。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闻 歌
许浑
新秋弦管清,时转遏云声。
曲尽不知处,月高风满城。
(1)前两句表现了歌曲怎样的特点?
请简要分析。
答:
(2)后两句是怎样表现歌曲的?
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
(1)①“弦管清”写乐器声音清越动听。
②“时转遏云声”写歌曲抑扬变化,高亢处响遏行云。
(2)诗人陶醉在歌曲中,曲终时,诗人不知自己身在何处,而时间已是夜间。
通过写诗人听歌曲的情况,侧面衬托出歌曲之优美动听。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安客感
雍陶
日过千万家,一家非所依。
不及行尘影,犹随马蹄归。
(1)诗歌前两句塑造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请简要分析。
答:
(2)诗歌后两句是什么意思?
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答:
答案:
(1)诗人旅程漫长,每天经过很多人家,但没有一户人家可以依靠。
诗句塑造了诗人行色匆匆、劳碌奔波、孤独无依的旅人形象。
(2)诗人自感尚不如途中扬起的尘埃,尘埃还能随着马蹄“回家”,而自己羁旅在外,有家难归。
表达了诗人对家深深的思念之情。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晚 晴①
杜甫
村晚惊风度,庭幽过雨沾。
夕阳薰细草,江色映疏帘。
书乱谁能帙②,杯干可自添。
时闻有余论,未怪老夫潜。
①本诗作于诗人隐居成都草堂时。
②帙:
整理。
(1)颔联中的“薰”“映”二字非常传神,请简要赏析其表达效果。
答:
(2)诗歌的颈联和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生活和思想状况?
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
(1)“薰”字准确地描画出夕阳照射细草湿气升腾的景象,“映”字突出了雨后的江景清新明丽的特点。
以这两字写景,突出了晚晴景色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晚晴美景的喜爱。
(2)①书乱了没有人帮助整理,杯中酒喝完了只能靠自己斟。
颈联表现了诗人孤独、闲散的生活状况。
②诗人隐居村野,时常听到人们关于世俗人情的谈论,他庆幸人们没有责怪自己这一老潜夫。
尾联表面表现了诗人超脱尘世的释然,实则寄寓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苦闷。
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风
杜甫
秋风淅淅吹巫山,上牢下牢修水关①。
吴樯楚柁牵百丈,暖向神都②寒未还。
要路何日罢长戟,战自青羌连百蛮。
中巴③不曾消息好,暝传戍鼓长云间。
①上牢下牢:
上牢指巫峡,下牢指夷陵。
古有“上牢下牢,楚蜀分珍”之说。
修水关:
修堤防。
②神都:
指东都洛阳。
③中巴:
指巴州。
(1)这首诗层次清晰,转承自然。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
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
(1)诗歌托秋风起兴,自然引出“修水关”之事;又由“修水关”联想到走水路去东都的吴楚商船还未回还;紧接着交代商船未回的原因。
整首诗歌层次清晰,转承自然。
(2)①诗人牵挂去东都却未按时返回的商船,表达了对战争影响百姓生活的担忧。
②诗人感叹“要路何日罢长戟”,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③诗人写巴州战事不利,表达了对国事的担忧。
12.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癸酉冬赴部除夜宿信州客舍
方翥
隔屋青灯一点明,卧听檐雨落三更。
无因作得还乡梦,门外儿童爆竹声。
夜宿浙江亭
曹既明
夜半潮声撼客床,卧听柔橹闹空江。
惊回倦枕乡关梦,海日烘山上晓窗。
无因:
没有机会。
(1)曹诗的前两句有两字用得极妙,请指出并分析表达效果。
答:
(2)两首诗的结尾一句都用了同一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并分别分析表达效果。
答:
答案:
(1)“撼”和“闹”。
“撼”为“摇撼”之意,“撼”字形象地表现出潮水气势之盛,力量之大。
“闹”为“搅扰”之意,本是江水晃动船橹,这里偏说船橹搅扰江面,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2)以乐景衬哀情(衬托)。
方诗结尾句写除夕夜儿童燃放爆竹的热闹景象,衬托出诗人羁旅在外的愁苦。
曹诗结尾句写窗外暖暖的太阳已升到了山上这一温暖的景象,衬托出诗人的内心的凄寒。
13.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自责》二首
朱淑真
其一
女子弄文诚可罪,那堪咏月更吟风。
磨穿铁砚非吾事,绣折金针却有功。
其二
闷无消遣只看诗,不见诗中话别离。
添得情怀转萧索,始知伶俐不如痴。
(1)从第二首诗看,“看诗”对诗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请简要分析。
答:
(2)这两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是怎样表明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答:
答案:
(1)丰富了她的生活和思想情感。
烦闷时看诗,能充实她的生活;在诗中,她感受到诸多离愁别恨,自己的情感世界也变得丰富。
(2)第一问:
表达了诗人对独立自由的人格的追求,对现实社会限制女性自由,扼杀女子才学的不满。
第二问:
诗人在诗中多用反语,正话反说,表面是“自责”,实则是讽刺封建理学的不合理性,表明自己的追求。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乡张氏园亭①
石延年
亭馆连城敌谢家,四时园色斗明霞。
窗迎西渭封侯竹②,地接东陵隐士瓜③。
乐意相关禽对语,生香不断树交花。
纵游会约无留事,醉待参横月落斜。
①石延年33岁那年任金乡令,游张氏园,给园主人题赠了这首七律。
②西渭封侯竹:
《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渭川千亩竹……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
③东陵隐士瓜:
秦末东陵侯召平,秦亡后为隐士,种瓜长安东门外,瓜味甜美,俗称“东陵瓜”。
(1)首联中哪两个字用得极妙?
请指出并简要赏析。
答:
(2)请从情与景的角度对颈联进行赏析。
答:
答案:
(1)“敌”“斗”。
“敌”意为“比得上”。
用一“敌”字,将张氏园亭与谢家园亭作比,突出了张氏园亭规模之盛。
“斗”意为“争芳斗艳”。
用一“斗”字,将花草拟人化,突出了园中花草色彩艳丽、生机勃勃的特点。
(2)颈联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通过描写禽鸟款款对语,互诉心曲,枝头花儿竞放,香气弥漫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金乡张氏园亭美景的喜爱以及游乐其中的愉悦心情。
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对月思故山
朱熹
沉沉新秋夜,凉月满荆扉。
露泫凝余彩,川明澄素晖。
中林竹树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