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学年上学期七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
《19学年上学期七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学年上学期七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莅临(lì
)看护(kà
n)
D.粗犷(kuǎng)贮蓄(zhù
)碣石(jié
)棱镜(lí
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发髻 呼朋引伴 花枝招展 喜出望外
B.瘫痪津津乐到梦寐以求德高望重
C.诀别反老还童抖擞精神翻来覆去
D.憔粹天气响晴咄咄逼人繁华嫩叶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他说话这样的不客气,真有点咄咄逼人。
B.经过努力,张军终于考上了梦寐以求的县中,心里异常兴奋。
C.下雪了,孩子们呼朋引伴,玩起了打雪仗。
D.毕业典礼那天,男女同学打扮得花枝招展,意气风发,灵动的青春在校园里尽情飞扬。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沿海各省要全面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和范围。
B.我们不能否认做一个真正幸福的人应该关注自身的精神生活,培养高雅的兴趣爱好。
C.一些家长没有意识到“手机综合征”是一种病,而是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阻止孩子不玩手机。
D.广受好评的电视节目《经典咏流传》不但提高了大众对经典诗词的鉴赏水平,而且唤起了人们对经典诗词的记忆。
5.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传统节日。
关于冬至有很多俗语,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写正确的选项。
( ▲ )
冬至日后,白昼逐渐变长,古人认为这是天地间阳气恢复的体现,所以有“”的说法;
我国民间对冬至很重视,大家围炉温酒,团聚闲话,把冬至当作一个重要节日,因此有“”的说法;
冬至日,温州民间有“”的说法,在这一天给孩子吃汤圆,教导孩子一切事情都要比去年做得更好。
①冬至大如年②过了冬至大一岁③冬至一阳生
A.①②③B.①③②
C.③②①D.③①②
6.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在考场上千万别慌,”老师再三叮嘱说:
“做题前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答题要完整。
”
B.对联——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通常用毛笔竖着写。
贴挂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C.挫折与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
D.上海迪斯尼乐园的设计方案,融入了海洋、森林、高山、沙漠等六大元素。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朱自清写的《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写了盼春、绘春、颂春三个内容,全文描绘了春回大地、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
B.《天净沙·
秋思》是一首小令,作者仅用了28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孤寂愁苦之情。
C.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
D.《济南的冬天》抓住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真挚热爱之情。
8.你的同学小明因学习方法不当,影响了学习成绩,你想劝他改变学习方法。
下面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
A.你只要改进改进学习方法,学习成绩肯定会提高。
B.你这次考试成绩有提高,因为你改进了学习方法,再继续改进一下学习方法,你的成绩一定会提高得更快。
C.改进学习方法能提高学习成绩,不信你试试。
D.你的学习方法一定得改一改,要不学习成绩上不去。
(二)非选择题。
(共20分)
9.古诗文默写与赏析
(1)诗句默写。
(10分,每空1分)
①▲ ,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朱自清《春》)
②兄女曰:
▲ 。
(《咏雪》)
③夜发清溪向三峡, ▲ 。
(李白《峨眉山月歌》)
④ ▲ ,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⑤沾衣欲湿杏花雨, ▲ 。
(志南和尚《绝句》)
⑥《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
▲ , ▲ 。
⑦“乡思”是古代文人墨客写作的一个重要主题,在许多诗词中都流露出作者的离愁别绪。
马致远在《天净沙·
秋思》中用“ ▲ ,
▲ ”(此两空为1分)两句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
唐朝诗人王湾也在《次北固山下》中用“▲ ?
▲ ”两句委婉地表达了这种情感。
(2)古诗赏析。
(10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①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里写了哪些景物?
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3分)
▲
②有人认为“闻道龙标过五溪”中的“闻”字用得很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2分) ▲
③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两句诗从修辞和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2分)▲
④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题目中的“左迁”指降职,李白听说好友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于是写了这首诗。
B.首句写“杨花落尽”和“子规啼”,点明时令,融情于景,为后面的抒情做了铺垫。
C.第二句中“过五溪”三字看似平淡,其实是写出了龙标的荒远和李白对友人的同情。
D.后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面对被贬的乐观积极态度的赞赏之情。
二、阅读与鉴赏(46分)
(一)比较阅读两个文段,然后答题。
(15分)
【甲】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明,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乙】再看水。
以量说,以质说,哪儿的水能比济南?
有泉——到处是泉——有河,有湖,这是由形式上分。
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么清,全是那么甜,哎呀,济南是“自然”的情人吧?
大明湖夏日的莲花,城河的绿柳,自然是好美的了。
可是看水,是要看秋水的。
济南有秋山,又有秋水,这个秋才算个秋,因为秋神在济南住家的。
先不说别的,只说水中的绿藻吧,那份儿绿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绿色,恐怕没有别的东西能比拟的,这种鲜绿全凭着水的清澄显露出来,好像美人借着镜子鉴赏自己的美。
是的,这些绿藻是自己享受那水的甜美呢,不是为谁看的,它们知道它们那点绿的心事,它们终年在那浮着水皮,做绿色的香梦。
淘气的鸭子,用黄金的脚掌碰它们一两下,浣女的影儿,吻它们的绿叶一两下。
只有这个,是它们香甜的烦恼,羡慕死诗人呀!
10.【乙】文,作者从不同角度展开了描摹。
水是从 ▲ 来写的,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它们知道它们的那点绿的心事”一句,两个“它们”都是指代 ▲ 。
(2分)
11.两文都是写济南的水,从时令上看,甲文写的是的, ▲ 的水,乙文写的是 ▲ 的水。
甲文中水的特点是, ▲ ,乙文中水的特点是, ▲ 。
(4分)
12.同出一位作家之手,自然写作风格也一样,写水都用了拟人的手法,从【乙】文中举一例。
(1分)
13.理解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
②济南是“自然”的情人吧?
▲ 14.是什么“羡慕死诗人”啊?
15.比较①②句,那种说法好?
①哪儿的水能比济南?
②哪儿的水都比不上济南。
(二)阅读课外散文,答题(16分)
好雨随风乔忠延
①画家说,春雨是春天的颜色。
②诗人说,春雨是春天的歌声。
③小时候我则认为,春雨是春天的奶水。
春雨比奶水更甜美,更养人。
它飘落到哪儿,哪儿就滋润了,鲜嫩了,翠生了,就活活泛泛显出了生机。
④春节过后,人们就眼巴巴地盼望春雨,春雨却总是不来。
天不再像年前那样灰蒙蒙的,变得蓝蓝的,空空的,那么高,那么远,不见一线云丝丝。
看看风,还是西北风,虽然稀少了,劲小了,却仍然硬硬的,干干的。
⑤太阳暖暖地照着,照得地上也暖了。
冬日僵硬的地皮早软了,踩上去面团似的,河边、泉边更是软得淌水,水渍渍的,走过去会粘住鞋子。
⑥没几日,地皮不再软了,像往常一样瓷实,不粘鞋子,不陷车子了。
风依然吹着,太阳依然晒着,暖和多了。
又过了几日,路上裂开些小缝缝,人来车往,表面上的那层土就离了地皮,土越积越厚,越碾越细,踩上去和冒烟的一样,裤腿上溅得花花点点的,都是尘土。
⑦田里的麦苗早渴了,泛黄了,没有了先前的精神头。
浇地的人多了,水流进田里,“滋——滋——”地响,还咕咕咚咚地冒泡。
看着溪里的水不少,淙淙地流着,进了田却慢慢地爬,比日头爬得还要慢。
田浇过了,人们仍然盼着落雨。
说是浇过的地,土会变硬,下些雨土才会酥些,麦苗长得才起劲。
⑧雨来了,突然间就下起来了。
是夜里来的。
待人们知道下雨的时候,雨早淅淅沥沥的了,唱小曲似的。
有人从被窝里撑起身子,趴在窗台上,掀起窗帘的一角,朝外瞅瞅,院里的地上白白地泛亮。
于是,忽然想起昨日后晌太阳落在了云里,风也是东南风,还潮潮的。
接着又倒头睡下,梦里也就多了几分甜蜜,不睡到吃早饭不会起来。
⑨雨来得快,天晴得也快。
一大早,天上还满是乌黑的云团。
端上碗吃早饭,云变得丝丝蔓蔓的,天有些亮了。
吃完饭擦嘴时,云就散了,太阳露了脸,鲜亮鲜亮的。
天空如刚擦过的镜子,没有一点尘色;
地上如刚落笔的图画,到处洇①着水色。
人们的心里也像刚冲洗过的一样清爽,脸上笑成了花。
⑩田里泥了,无法干活,仍有人踩着泥到田头去,看看嫩嫩的禾苗,心更喜了,喜滋滋地唱出声来。
(选自《中国散文选》,有删改)
【注释】①洇(yīn):
向四处散开或渗透。
16.作者写“雨来了”之前,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的笔墨写人们“眼巴巴地盼望春雨”?
▲ 17.作者笔下的春雨有什么特点?
▲ 18.请赏析第⑦、⑨段中画线的句子,写出它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
▲ 19.细读全文,结合下面的两则材料,简要阐述三位作家在描写春雨时,表达了怎样一种共同的情怀。
【材料一】有如天降甘露。
在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有的方正有的歪斜的麦田里,每一个叶片都仿佛张开了小嘴,尽情地吮吸着甜甜的雨滴,本来有点黄萎的,现在变青了。
本来是青的,现在更青了。
宇宙间凭空添了一片温馨,一片祥和。
(季羡林《听雨》)
【材料二】
(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
还有地里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的。
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
(三)文言文阅读(15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课文《陈太丘与友期》)
【乙】郭伋(jí
)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jì
)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
伋问:
“儿曹何自远来?
”对曰:
“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
”伋辞谢之。
及事讫(qì
),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
伋请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
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