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编山香心理学笔记表格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91956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1.4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编山香心理学笔记表格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教师编山香心理学笔记表格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教师编山香心理学笔记表格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教师编山香心理学笔记表格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教师编山香心理学笔记表格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编山香心理学笔记表格版Word下载.docx

《教师编山香心理学笔记表格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编山香心理学笔记表格版Word下载.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编山香心理学笔记表格版Word下载.docx

(植物神经)

拮抗作用,支配内脏器官,与情绪有关。

一般不受意识支配(训练可稍条件)

分为:

交感神经(兴奋,调动能量)副交感神经(冷静,维持机能平衡)

中枢神经系统

脊髓

脊髓灰质、脊髓白质

延髓:

生命中枢

作用:

中枢神经系统最低级部位,传递消息,膝跳反射

脑干

(与脊髓连接,最古老)

中脑、桥脑、延脑、脑干网状结构

间脑

(脑干上,脑半球覆盖)

丘脑

除嗅觉外所有感觉的中枢

上丘脑

嗅觉和某些激素调节

下丘脑

自主神经系统在大脑皮层下的重要神经中枢,调节内脏系统活动

底丘脑

调节肌张力,使运动能够正常进行

小脑(延脑桥脑后)

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度

大脑(端脑)

胼胝体连接两半球

额叶(前回、运动)顶叶(后回、感觉)颞叶(听觉功能)枕叶(枕极、视觉)

大脑皮层的高度发达是人脑的主要特征。

发育缓慢为沟,较快为回。

7.

反射

无条件反射

先天、无意识本能行为

条件反射(信号反射)

后天经过学习,有意识学习得来的知识、技能、经验

大脑皮层的功能(巴普洛夫)

第一信号系统

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望梅生津、人和动物都有

第二信号系统

词语作为条件刺激,人类特有

8.

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

兴奋和抑制的扩散和集中

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

(同时性、继时性)

负诱导:

兴奋引起或加强抑制(通宵打游戏致第二天无精打采:

相继负诱导)

正诱导:

抑制引起或加强兴奋(睡眠到醒来:

相继正诱导)

9.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客观现实决定人的心理

狼孩表明社会存在是人的心理内容的决定部分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映

主观性:

人心不同

能动性:

主动

10.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历史背景

亚里士多德《论灵魂》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心理现象的著作

历史渊源

1理论基础:

近代哲学思潮,特别是唯理论和经验论

2试验方法:

来自于实验生理学

科学心理学诞生

1879年冯特德国莱比锡大学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心理学脱离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

心理学之父

研究原则

客观性、发展性、实践性原则

研究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

 

1.感知觉

定义: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最简单的心理现象。

认识的起点。

分类

适宜刺激

感受器官

视觉

380~780nm的电磁波

也叫光波

视网膜上视细胞

锥:

明视觉、细节颜色;

杆:

暗视觉、明暗轮廓

听觉

16~20000Hz的空气振动叫声波

1000-4000hz最敏感

内耳耳蜗

嗅觉

能挥发有气味的物质;

嗅觉是最古老的感觉

鼻腔上膜的嗅细胞

味觉

溶解有味道的物质

舌面、上颚的味蕾:

甜(舌尖)、酸(舌边后部)、苦(舌根)、咸(舌边前部)

皮肤感觉

触、压、振动、温、冷和皮肤痛觉

触感受器或压感受器等

平衡觉(静觉、姿势感觉)

内耳中的前庭

运动觉(动觉)

内脏感觉(机体觉)

内脏器官的壁上

痛觉

没有

遍布全身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观察是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是知觉的高级形式,又叫“思维的知觉”。

观察力是指人迅速、敏锐地发现事物细节和特征等方面的知觉能力,是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

知觉

对象

不同

大小知觉

与视象大小、距离、参照物有关

形状知觉

边界扫描提供动觉信息、触摸提供触觉信息

方位知觉

自身做参照物、双耳听觉的时间差和强度差为参照(正前和正后难判断)

深度知觉

肌肉运动线索(眼睛调节—肌让水晶体凸凹眼视轴辅合--对眼)

单眼线索(对象的重叠、线条的透视、空气的透视、明暗阴影、运动视差)、双眼线索(主要线索,立体电影)

时间知觉

对事物运动的速度、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判断准确度:

听觉>

触觉>

视觉生物钟24小时为单位

运动知觉

真正运动的知觉:

物体在空间位移产生的知觉

似动知觉:

动景运动(霓虹灯、电影,又称最佳运动或Phi运动),诱导运动(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静止物体运动月亮动云不动),自主运动(暗室烟头动),运动后效(注视像一个方向运动的物体后,静止物体向相反方向移动)

社会

是个体在生活实践中,对别人、对群体以及对自己的知觉,也叫社会认知。

包括对别人的知觉、自我知觉、人际知觉。

常见社会知觉偏差:

刻板印象、晕轮(光环)效应、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投射效应(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角色效应

错觉

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必然会产生的某种固有倾向的歪曲知觉,是不正确的知觉。

种类包括:

大小错觉、性状和方向错觉、时间错觉、倾斜错觉

感知觉的关系

感觉的规律

感受性

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敏感刺激)的感觉能力,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

感觉阈限

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度量感受性,与感受性成反比

绝对感觉阈限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绝对阈限;

绝对感受性

差别感觉阈限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又叫差别阈限、最小可觉差,缩写j.n.d;

差别感受性

感觉的相互作用规律:

同一感觉中

感觉适应

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变化的现象

视觉:

明适应(5分钟)、暗适应(半小时)

听觉适应不明显

嗅觉: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痛觉适应很难

感觉对比

同时对比

继时对比

感觉后效

(感觉后像、感受后效)

视觉后像:

正后像(后像与刺激在品质上相同)、负后像

不同感觉中

对某一感受器的微弱刺激能提高其他感受器的感受性

对某一感受器的强烈刺激能降低其他感受器的感受性

感觉的补偿

联觉

红色热烈

知觉的规律

选择性——选为知觉内容的事物称为对象,衬托对象的事物称为背景。

对象知觉的格外清晰,而背景则知觉的比较模糊。

转换条件:

客观事物发生变化;

知觉者的经验、目的、兴趣等

影响因素:

(1)客观方面:

刺激物的绝对强度;

差异律;

活动律;

新颖性;

组合律

(2)主观方面:

知觉有无目的和任务;

个体已有知识经验的丰富程度;

个人的动机、需要、兴趣、定势、情绪状态等

理解性——用过去的经验对知觉到的外在物体讲行解释,并用词揭示出来。

整体性——把物体的各部分和各种属性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

(1)知觉对象的特点

(2)对象各组成部分的强度关系(人的面部特征)(3)知觉对象各部分之间的结构关系(4)依赖于知觉者本身的主观状态,知识和经验

恒常性——条件发生变化,但知觉的映像却保持相对稳定不变,包括大小、形状、颜色、明度、声音等。

2.感知觉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1.遵循感知规律,开展直观教学

2.学生观察力的发展和培养

观察的品质:

目的性、精确性、全面性、深刻性

学生观察力的发展:

小学生:

观察的目的性较差;

缺乏精确性;

缺乏顺序性;

缺乏深刻性

高中生:

具有明确目的性;

持久性明显发展;

精确性提高;

概括性增强

培养:

3.学生感知觉的发展:

6岁后出现颜色爱好的性别差异;

中学生视觉敏感发展到一生中最高水平。

4.记忆

定义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

是人的心理过程在时间上的持续。

是一种积极的、能动的活动。

品质

指记忆能力的好坏

敏捷性:

速度、效率

持久性:

保持

准确性:

正确、精确

准备性:

提取和应用

根据信息从输入到提取所经过的时间、信息编码方式和记忆阶段

瞬时记忆(感觉记忆或感觉登记):

1秒内,容量较大,事物形象

短时记忆:

1分内,7±

2,听觉,形象记忆

长时记忆:

1分钟以上,无限,语义或形象

根据记忆的内容和经验的对象

形象记忆(表象形式;

视觉记忆、听觉记忆为主)、情景记忆、情绪记忆、语义记忆(语词一逻辑记忆)、动作记忆(运动记忆)

根据记忆时意识参与的程度

外显记忆

内隐记忆

根据信息加工和储存的内容不同

陈述性记忆

程序性记忆

过程

识记

根据有无目的性:

无意识记(没有目的、不需意志努力)、有意识记(有目的、需要意志努力)

根据识记材料的性质和识记方法不同

机械识记:

根据材料的外在联系、多次重复、死记硬背

必要性

意义识记(理解记忆、逻辑记忆):

根据材料的内在联系、运用已有知识经验

(谐音记忆Π)意义识记的效果在全面性、准确性、巩固性或速度方法都由于机械识记

规律

(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

识记的目的与任务;

识记的态度和情绪状态;

活动任务的性质;

材料的数量和性质;

识记的方法(根据对识记材料的组织方式不同,分为整体识记和部分识记【综合识记效果更理想】;

根据识记的时间安排,分为集中识记和分散识记【分散识记效果优于集中识记】)

保持的规律:

量:

(1)遗忘

(2)记忆恢复(记忆回涨):

儿童和不完全学习

质:

(1)不重要的细节消失,主要内容和显著特征保持

(2)某些特点和线索被有选择地保留,并加工为更易理解的事物

遗忘

不能回忆或再认、错误的回忆或再认;

不说信息完全丧失,而是提取不出或提取错误(信息加工理论)

【德】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遗忘是有规律的,即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呈负加速,且到一定程度就不再遗忘了

(1)有意义材料比无意义材料遗忘慢

(2)数量多的材料遗忘快(3)两种相似材料,前后间隔时间短,容易相互干扰造成遗忘(4)学习程度不够的材料易遗忘

影响因素

1学习材料的性质(材料的种类、长度、难度、意义性)2系列位置效应(前摄抑制、倒摄抑制)3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过度学习;

150%)4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5识记的方法6时间因素7情绪和动机

原因

1消退说:

得不到强化致消退

2干扰说:

前摄抑制、倒摄抑制

3压抑(动机)说:

弗洛伊德情绪紧张引起遗忘(考试)

4提取失败说:

舌尖现象、话到嘴边现象

5同化说(认知结构说)奥苏贝尔遗忘是知识的组织和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积极/消极的遗忘

复习

1及时复习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