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翠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37443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翠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学语文翠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学语文翠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学语文翠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学语文翠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翠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小学语文翠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翠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翠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小学语文翠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翠鸟》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5《翠鸟》

课时

2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翠鸟、苇秆、腹部、衬衫、透亮、又尖又长、清脆、一眨眼、泡泡、逃脱、饲养、渔翁、石壁、打消、念头”等词语,摘抄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特点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4.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以及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学习重

难点

1.了解翠鸟的外形特点。

2.语用训练,根据学到的写作方法写一写丹顶鹤和白头翁的外形特点。

学习流程

学习活动

助学设计

课前预学

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2.搜集有关翠鸟的资料,了解其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1.教师检查学生识字学词情况。

2.同桌,或小组内交流学生搜集的翠鸟图片,交流自己观察到的翠鸟外形特点和有关的生活习性。

 

课中导学

 

课中导学

 

课中导学

 

课中导学

一、导入新课

1、欣赏一组鸟儿的图片,引出本课要讲的“翠鸟”。

2、对比书写“翠”、“翁”。

 

3、出示本课易读错的生词,重点指导朗读和借助上下文、课文插图来理解词义。

二、探究学文

(一)整体感知

1.五位同学接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

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请几位同学回答: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老师归纳整理,在黑板上做简单的思维导图,理清课文脉络,更清晰的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二)探究翠鸟的外形特点

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划出能概括翠鸟外形的词语。

2.借助下文理解“鲜艳”,并用“鲜艳”造句加深理解。

3、拓展理解一下“翠鸟”为什么叫翠鸟?

4.对比这两段文字,你喜欢哪一段,为什么?

①它的颜色非常鲜艳。

头上的羽毛是橄榄色的,带有翠绿色的花纹。

背上的羽毛是浅绿色的。

腹部的羽毛是赤褐色的。

②它的颜色非常鲜艳。

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

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

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

5、再读你喜欢的这段文字,你从中发现了什么修辞手法?

分别是把什么比作什么?

6、细心的同学,还会发现小秘密,作者在写翠鸟羽毛的时候,是先写的头部,又写的的背部,最后写的腹部,你有什么发现?

 

7、出示丹顶鹤的一组自拍图,运用所学描写丹顶鹤的外形。

(给于充足的写作时间)

 

3、拓展延伸

出示一组白头翁的图片,请认真观察,根据学到的写作方法,写一写白头翁的外形特征。

一、课堂助学:

1、翠鸟是生活在水边的小鸟,又名“叼鱼郎”,是捕捉小鱼的能手。

2、对比“羽”在“翠”“翁”中的书写差异,学生观察书写两字注意的笔画,相互提醒。

练写,规定书写星级评价标准。

3、“苇秆”“陡峭”充分利用课文插图来理解。

“橄榄色”“赤褐色”等颜色结合课文配图翠鸟身上的羽毛来认识。

“鲜艳”一词,结合下文翠鸟身上丰富羽毛的颜色来理解。

 

1、在接读课文的过程中,重点倾听有没有读准字音。

读后纠正。

2、同学一:

第一段写了翠鸟的外形(静态美)

同学二:

第二三段写了翠鸟的活动(动态美)

同学三:

第四段写了翠鸟的家,第五段写了我们保护翠鸟的正确做法。

(作者从翠鸟的外形、行动、住处这三个方面来介绍翠鸟的。

 

1、通过朗读,

同学一:

我划的是:

颜色鲜艳。

同学二:

我还找到了:

小巧玲珑。

2、翠鸟身上的羽毛颜色丰富——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赤褐色,并且非常明亮。

3、因为“翠”字有绿色的意思,翠鸟因头上的羽毛是橄榄色——绿色的一种,而得名。

 

4、孩子们都说喜欢第二段文字。

 

5、孩子们异口同声的回答:

比喻。

同学一:

把头上的羽毛比喻成橄榄色的头巾。

同学二:

把背上的羽毛比喻成浅绿色的外衣。

同学三:

把腹部的羽毛比喻成赤褐色的衬衫。

 

6、同学一:

作者在写翠鸟的羽毛的时候,不是乱写的,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的。

(这位同学的具有一双火眼金睛,说得真好!

 

7、找几名学生说一说丹顶鹤的外形特征:

同学一:

丹顶鹤头上的羽毛像一块红色的宝石,身上的羽毛像天使的白衣……

同学二:

丹顶鹤的羽毛非常漂亮。

头上的羽毛像戴了一顶火红的帽子,脖子上的羽毛像挂着一条黑色的丝带,背上的羽毛像披着雪白的外套……

 

展台展示三位学生的作品,并分别找学生予以评价,老师相机指导。

板书设计

5、翠鸟

第一段外形

第二—三段活动

第四—五段住所

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0名,其中男生14名,女生26名。

本班大部分孩子学习习惯良好,有较好的班风和学风。

总体来看,语文综合能力较强,有较强的的听说读写能力。

但是,三年级在小学阶段是过渡年级,是孩子跨入中高年级的起始阶段,语文等各门学科有了许多新的要求。

同时,三年级是孩子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从可塑性强转向逐渐定型的重要过渡阶段。

处在这一时期的孩子更需要教师和家长关切的眼神、真诚的鼓励和热情的帮助,所以,需要教师能够正确的引导。

学生经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量,进行了一定量的阅读学习与训练。

三年级学生进入了心理发展的新阶段,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知识量的增多,他们的求知欲更强了,思维更活跃了。

教学要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方式的权利;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在自学实践中逐步提高理解能力。

本节课为第一课时,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对课文内容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课的任务是在夯实识字的基础上,了解翠鸟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并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按照一定的顺序构文。

注重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效果分析:

  《翠鸟》这篇课文形象、生动地介绍了一种生活在水边的小鸟──翠鸟。

翠鸟颜色鲜艳、小巧玲珑、叫声清脆,捕捉小鱼时动作迅速、敏捷,十分惹人喜爱。

孩子们也喜欢这样可爱的小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但在老渔翁的开导下,孩子们打消了自己的念头,把翠鸟看作了朋友。

本课在夯实识字的任务后,通过思考课文主要内容,导入各个自然段。

老师归纳整理,在黑板上做简单的思维导图,理清课文脉络,更清晰的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注重指导学法,助力学生学习。

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是本课在表达上的独特之处。

作者在介绍翠鸟时,紧紧抓住了它在外形和动作上的特征,表达方法不是简单的平铺直叙,而是采用了拟人、比喻、对比等多种方式。

通过对课文的理解,迁移当堂课写作“丹顶鹤”的外形特点,并运用本课所学习到的写作方法,孩子们的表现让我欣慰,有的能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写,有的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有的同学的作品中的某个词还可以“借助上下文来理解”,真可谓“一课一得”。

 通过这堂课,我感觉要相信学生的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

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重在引导。

相信学生能把课文读好,一次没有读出来没关系,让他们继续读,直到能读出来为止。

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本课在孩子们理解掌握了《翠鸟》的写作方法后,迁移运用,通过语用训练来积累语言,达到活学活用的效果。

新世纪,人们疾呼,要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文课。

什么是真正的语文课呢?

我想,能够让学生体会到一种生活的乐趣,能够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能够让学生的潜能得以发展,能够让学生获得一定的学习方法,也算是一种真正的语文课吧。

这也正是我在这节课中努力追求的。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形象、生动地介绍了一种生活在水边的小鸟——翠鸟。

翠鸟颜色鲜艳、小巧玲珑、叫声清脆,捕捉小鱼时动作迅速、敏捷,十分惹人喜爱。

孩子们也喜欢这样可爱的小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但在老渔翁的开导下,孩子们打消了自己的念头,把翠鸟看作了朋友。

这篇课文在展示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的同时,呼吁人类要与动物和谐相处。

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是本课在表达上的独特之处。

作者在介绍翠鸟时,紧紧抓住了它在外形和动作上的特征,表达方法不是简单的平铺直叙,而是采用了拟人、比喻、对比等多种方式。

比如,“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中的“喜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中的“等待”,无不反映了作者为翠鸟赋予的人性化的色彩;“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翠鸟的速度之快。

作者在描写翠鸟机灵、敏捷的动作特点时,是把它和小鱼做了一番对比的。

小鱼“悄悄”地吹了个泡泡,“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

学习这篇课文,一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二是培养学生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翠鸟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是体会翠鸟的外形特点与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透过具体的语句感受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

 

《翠鸟》(三下)课堂练习及作业设计

本课为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共安排2课时,分别为“基础夯实”“课堂助学”。

练习层次

内容

出处

设计意图

1、夯实字词基础

1.根据本课生字条,把本课带有生字条中生字的词语和容易读错的词语出示,集中识字,并引导学生发现一类字的识记规律。

2.重点指导学生易读错的字词。

3.借助课文插图理解“苇秆”、“陡峭”,充分利用课本插图。

4.指导书写“翠”“翁”,学生自主观察,发现“羽”的书写差异和书写二字所需注意的地方,相互提醒。

老师规范评价标准,生生互评。

 

2、朗读课文

1.五位学生接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

2.老师烘托氛围,抓住翠鸟的特点,有感情美读。

 

三、语用训练

1、重点抓住翠鸟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进行助学。

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进行课堂片段的写作,描写丹顶鹤的外形特点。

 

2、积累语言:

翠鸟苇秆锐利饲养陡峭尽管衬衫腹部透亮清脆

击飞泡泡逃脱渔翁石壁打消念头一眨眼又尖又长

橄榄色翠绿色赤褐色浅绿色

3、理解“鲜艳”一词。

“鲜艳”,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并在课本中圈画出来。

四、激发兴趣

文中还有许多优美的词句,把最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自编

 

自编

 

自编

 

自编

 

一、练习写字,规范学生书写;相互纠错,培养合作意识;巩固本课字词,夯实字词基础。

充分利用课文资源——插图,来理解生词。

二、读通课文,完成预习要求;小组读文正字音,帮助学困生完成预习任务。

三、1.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运用所学到的抓住事物的特点并按照一定的顺序,运用修辞手法进行片段的写作。

2.积累语言材料。

 

四、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注重积累。

1、完成写字练习。

2、在理解课文基础上,美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学以致用,描写“丹顶鹤”的外形。

自编

进一步夯实字词基础,读通读顺课文,理清课文内容。

学以致用,课堂小练笔。

四、查找翠鸟的资料,进一步了解翠鸟的得名——因为头上有绿色的羽毛。

课下运用生动、形象、活泼的语言描写“白头翁”的外形特点,用上本节课所学——抓住事物的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运用修辞手法。

自编

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注重学以致用、一课一得。

《翠鸟》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描写了翠鸟的外形、活动和居住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是本课值得学习的地方。

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颜色鲜艳,身材小巧玲珑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一动不动”地“等待”,“贴着水面疾飞”,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

作者的观察顺序和描述方法:

关于翠鸟羽毛的颜色,自上而下分别写了头部、背部、腹部的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