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史复习资料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69421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5.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教育史复习资料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外教育史复习资料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外教育史复习资料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外教育史复习资料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外教育史复习资料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外教育史复习资料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中外教育史复习资料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教育史复习资料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外教育史复习资料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如不治而议论、自由辩论、学无常师等。

此外,在学生管理上,稷下学宫制定了历史上第一个学生守则《弟子职》,体现了教学的目的性、计划性和组织性。

稷下学宫前后历时150年之久,创造了一个出色的教育典范。

4、明人伦:

“明人伦”是孟子提出的学校教育的目的,所谓“明人伦”就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后世也称为“五伦”。

孟子着眼于处理好五种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其目的在于维护上下尊卑的社会秩序和道德观念。

5、虚壹而静:

荀子提出主张培养的学习态度,强调学习要专心有恒。

虚,即虚心,就是不要先入为主;

壹,即专心,不要一心二用,也不以已有的知识或见解排斥对新知识或见解的研究和掌握;

静,即静心,不能用胡思乱想或情感的冲动来扰乱人的理智和正常的思维活动。

6、豫时孙摩:

这是《学记》总结出的四条重要教学原则。

“豫”是预防性原则,要求事先估计到可能会产生的不良倾向,采取预防措施;

“时”是指及时施教原则,掌握学习的最佳时机,适时而学,适时而教:

“孙”是指循序渐进原则,教学要遵循一定的顺序进行;

“摩”是指学习观摩原则,学习中要相互观摩,取长补短。

7、教学相长:

这是《学记》总结出的教学原则,即教与学是教学过程的两个方面,两者相辅相成。

它说明了教师本身的学习及教学是两种不同形式的学习,它们相互推动,使教师不断进步,“学”因“教”而日进,“教”因“学”而益深。

8、三纲五常:

是西汉董仲舒提倡的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所谓“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所谓“五常”即“仁、义、礼、智、信”。

董仲舒把“三纲五常”及其相应的忠孝等封建道德,说成是上天赋予的,是违背不了的,旨在培养封建统治阶级的忠臣顺民。

9、九品中正制:

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施行的一种选士制度。

具体的实施办法大致是:

朝廷在州、郡设立大、小中正官,由他们负责考察士人的家世和德才表现,据此将士人评定为九个品级,然后逐级上报。

最后,朝廷选择前三个品级者授以官职,所以又称九品官人法。

这种制度施行之初,试图通过品评,客观、公正地考察人才,但是后来,中正官一职完全被世族把持,这种制度逐渐贵族化了,丧失了选举贤能的功能,影响了教育的发展。

九品中正制的实施,是选士制度发展史上一个不可或缺的过程,对选士制度的完善是有意义的。

10、监生历事:

是国子监的一项教学实习制度,是一项培养官吏的重要措施。

此制是明洪武五年(1372年)为满足当时官吏不足的需要创立的,规定凡在监10余年者,派到“六部诸司历练政事”,诸司教习政事,并考察其勤惰。

历练3个月,进行考核,勤谨者送吏部备案待选,仍令历事,遇到官缺,依次取用;

平常的再令历练:

下等的送还国子监读书。

监生历事制度,对提高官吏的治事能力有积极意义。

11、八股文取试:

明清科举考试的最大特点就是八股文取士,作文的题目只能出自《四书》、《五经》,并且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严格限定,不能作任何发挥。

八股文取士把经义考试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到极端,成为束缚士人思想的文化专制工具。

12、京师同文馆:

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校,由洋务派于1862年创建。

它最初是一所外国语专门学校,目的是培养清政府所需要的外事专业人才。

1867年以后陆续增设近代学科,包括算学、天文、地理、矿学等,才成为名副其实的近代学校。

1901年并入京师大学堂。

13、南洋公学:

是中国近代较早出现的新式学校,1897年由盛宣怀在上海筹办。

设有师范院、外院、中院和上院,分别为师范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和高等教育。

南洋公学是中国最早包含大、中、小学和师范教育的教育机构。

民国时改建成为上海交通大学。

14、京师大学堂:

京师大学堂是1898年戊戌变法时建立的全国最高学府。

大学堂除大学外,兼设中学堂、小学堂,分别班次,循级而升,同时附设师范斋(实建于1902年,为北京师范大学前身)。

大学堂中西兼学,课程分普通学和专门学两类。

建学目的是要作为全国学堂的表率,最初还兼有统辖各省学堂的职责。

辛亥革命后,改名为北京大学。

15、庚款兴学: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后向清政府索取了巨款的战争赔款,是为“庚子赔款”,后列强退还部分赔款,用于在中国兴办教育事业,史称“庚款兴学”。

退还庚款的总倡导者是美国,1908年,美国政府决定将应得的赔款的一半,作为派遣留学生赴美国的费用,并在北京创办了一所留美学校,即清华学堂(清华大学的前身)。

“庚款兴学”反映了列强对中国加强了精神和文化方面的影响渗透。

16、民国元年教育方针 

1912年9月,在蔡元培的主持下,教育部颁布实行新的教育宗旨,即“注得道德教育,以实利主义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这一宗旨体现了蔡元培关于四育并重、全面发展的教育观点,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原则和道德观念,较之清末教育宗旨具有本质的进步。

 

17、勤工俭学运动 

1915年,蔡元培等人创立了“勤工俭学会”,用勤工俭学的方法吸引有志青年到法国留学,目的是学习西方先进文明和科学技术,以此来富国强兵。

“五四”以后,勤工俭学运动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一批早期共产主义者参加了这项运动。

勤工俭学运动造就了一批早期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教育家,并通过工读实践,为知识分子与工人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18、教育性教学:

是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的基本原则。

他认为教学是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指出任何教学过程都必须具有教育作用,认为没有教学也就没有教育。

认为教学和道德教育是手段和目的之间的关系,教师应当寓教育于教学。

19、骑士教育:

中世纪世俗教育的一种重要的形式之一,11~14世纪骑士制度盛行一时,骑士地位逐步提高,以骑士训练和培养为宗旨的骑士教育应运而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

20、自然后果法:

是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提出的一种道德教育方法。

基于儿童的理智尚处于“睡眠”状态的观点,卢梭反对对这一年龄时期的儿童进行说理教育,也反对对他们施以严酷的纪律和惩罚,主张让儿童通过体验其过失的不良后果去认识错误,吸取教训,学会服从“自然法则”,自行改正。

21、要素教育论:

是瑞士近代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寻求简化教学方法的结果。

在他看来,要素是构成事物最简单的基本单位,要素教育就是依据儿童先天能力的最初表现,寻求教学内容的最简单要素进行教学的方法体系。

22、消极教育:

卢梭自然教育的基本方法之一。

所谓“消极教育”就是指儿童发展早期阶段,避免不良环境和因素的影响,以保护儿童先天的善性和理智的自然发展,使儿童在无外来干扰的情况下,能够按照其本性健康的成长。

23、泛爱主义学校运动:

泛爱主义学校运动是在德国兴起的一种新型学校运动。

该运动是在巴西多建立的泛爱学校基础上演变而来。

所谓泛爱学校,是巴西多将卢梭的教育思想运用于实践的产物,这种学校反对封建经院教育,主张热爱儿童,让儿童得到自由发展,教学方式上以户外运动和游戏为主。

这种学校后来被推广到德国各地,从而形成了泛爱学校运动。

24、《教育漫话》:

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代表作,发表于1693年,书中从体育、德育、智育三个方面探讨了当时英国资产阶级最为关心的绅士教育和培养问题,提出许多重要主张。

是继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之后又一部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对英国乃至西方近代教育思想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简答题

1.夏朝学校的出现的条件:

进入了奴隶制社会;

金石并用的时代;

出现原始的文字。

巫人的出现。

.夏朝学校:

序、校、庠。

商代的学校:

序、庠、学、瞽宗。

夏朝的教育内容主要是祖先崇拜和祭祀,还重视政治伦理教育,军事教育。

注释:

(学校产生的条件有三个:

一是社会生产的发展,使一部分人可以脱离生产劳动成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二是社会事物日益复杂,需要培养专门人才进行管理;

三是文字的产生使学校条件更加便利、内容更加丰富。

2、商代官学的特点:

教育内容主要为祭祀礼乐及军事技术。

商代出现了中国古代官学的雏形,建立了由国家官吏担任教师,以学习宗教、伦理、军事知识为主的贵族学校教育制度。

3、西周官学的特点:

西周继承夏商的学校制度,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官师合一的奴隶制官学体系,并实施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出现了“学在官府”、“官守学业”的局面。

4、道家的教育主张有哪些?

(老子、庄子。

主张人性即自然,人性论是一种自然人性论,“无知无欲”、无识无情,一切听凭自然的安排,不加任何认为的东西。

即道法自然。

主张一切认为的东西都是错误的,教育是最大的人为,所以教育是最大的错误,取消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

仁义是用来对付老百姓的,对于权势者则不过是欺世盗名的工具。

要让人获得超现实的精神的自由)

5、产婆术——苏格拉底教学方面最大的贡献。

也称苏格拉底法,通过与学生对话来获得对事物的认识。

在教学生获得某种概念时,不是把这个概念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如果学生答错了,他也不直接纠正,而是提出另外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一步一步得出正确的结论。

它主要由讥讽、助产术、归纳、下定义四个步骤组成。

6、产婆术的优点。

发展学生的思维缺点:

受教育者需有探求真理的愿望和热情;

受教育者必须就所讨论的问题有一定的知识积累;

教育的对象更适合有一定推理能力的成年人。

7、试分析柏拉图的国家化教育思想。

理想国家的建立和稳定依赖于教育,依赖于国家对每个有公民身份的人的教育。

教育应由国家负责,国家应为公民举办学前教育、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国家的教育应由一个完整的体系教育从内容到形式都应当受到国家的严密控制。

其重要原因是,教育是建立理想社会、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工具。

8、夸美纽斯的提出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直观性原则。

“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感知开始的”。

他认为教学应从观察实际事物开始,而不应从记叙事物的文字开始,在不能进行直接观察时,可使用图片或模型。

他还建议学校的教室应“布满图画”、“要让教室的每一堵墙壁说话”,教学用书也要配有生动的插图。

系统性原则自觉性原则

巩固性原则

量力性原则:

教学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

9、简述孔丘在教育历史上的贡献?

答:

首先提出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重视教育;

创办规模较大的私学,开私人讲学之风,改变“学在官府”的局面,成为百家争鸣的先驱;

实行“有教无类”的方针,扩大受教育的范围,使文化教育下移到平民;

培养从政君子,提倡“学而优则仕”;

重视古代文化的继承和整理,编订“六经”,保存了中国古代文化;

首倡启发式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实行因材施教,造就各类人才;

重视道德教育;

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身作则;

等等。

10、简述孔子的教学方法?

答:

(1)学、思、行并重。

孔子在论述学习与思考的关系时说: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是基础,在有了知识材料的条件下,则需要进一步思考,才能使认识深入和提高,从而掌握事物的本质。

他还强调学习要学以致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其它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