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订版首都师范大学大学生公寓9号楼脚手架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66074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25.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修订版首都师范大学大学生公寓9号楼脚手架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修订版首都师范大学大学生公寓9号楼脚手架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修订版首都师范大学大学生公寓9号楼脚手架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修订版首都师范大学大学生公寓9号楼脚手架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修订版首都师范大学大学生公寓9号楼脚手架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修订版首都师范大学大学生公寓9号楼脚手架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Word格式.docx

《修订版首都师范大学大学生公寓9号楼脚手架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修订版首都师范大学大学生公寓9号楼脚手架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Word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修订版首都师范大学大学生公寓9号楼脚手架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Word格式.docx

1.1.2《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1.1.3《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1.1.4《北京市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操作规程》(DBJ01-62-201x)

1.2参考手册

1.2.1《建筑施工手册》(缩印本第4版,201x.9)

1.2.2《简明施工计算手册》(201x.7)

1.2.3《实用建筑施工安全手册》(201x.7)

工程概况

2.1总体工程概况

工程位于西三环北路105号,首都师范大学本部南侧,由9A和9B两栋楼组成,总占地面积2244m2,总建筑面积33051m2,地上面积29988m2,地下面积3063m2,建筑高度45m。

9A地下1层,局部夹层,地上14层;

9B地下2层,地上14层。

结构形式为:

9A楼为框支-抗震墙体系,9B楼为抗震墙体系。

2.2脚手架工程概况屋顶层结构顶标高43.570m,脚手架高度按照48m考虑。

本工程基坑采用放坡的土钉墙支护,所以需要进行肥槽回填。

9B楼西侧脚手架落在地下室顶板上,需要对结构进行验算,不满足要求时应采取加固措施。

宿舍楼北侧有一层门头在结构封顶后施工,所以脚手架立杆需要穿楼板并且避开梁的位置。

外脚手架需要考虑到地下室土方回填时场地占用。

施工部署

3.1安全防护领导小组

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条件,是达到“杜绝死亡、重伤及消防、机械事故,年轻伤频率控制在5‰以内”安全生产目标的必然保障,也是我项目部创建“北京市安全文明工地”的根本要求。

为此项目经理部成立以现场经理为组长的安全防护领导小组,其机构组成、人员编制及责任分工如下:

组长:

刘长海(现场经理)——负责协调工作

副组长:

李照明(工程部经理)——现场施工总指挥

童思贤(技术部经理)——技术总指导

组员:

孙金德(现场木工责任师)——9A楼现场施工协调

苏利勇(现场混凝土责任师)——9B楼现场施工协调

杨志刚(安全总监)——现场施工质量总监督、质量验收

董景章(安全员)——现场施工指挥、质量检查

3.2设计总体思路结合本工程结构形式、实际施工特点,脚手架施工及使用划分为三个阶段:

地下室外墙及一层结构施工阶段:

依据基坑工作面情况决定使用单排还是双排脚手架,脚手架立杆距离结构墙面至少50cm,以确保在该阶段后施工地下室外墙防水。

地上2~4层结构施工阶段:

采用临时悬挑脚手架,脚手架挑杆从二层挑出,挑杆间距1500mm,挑脚手架内立杆距离阳台结构外沿350mm,立杆纵距1500mm,横距1100mm,步距1500mm。

挑架从一层按照间距1500mm设斜撑,脚手架外侧立杆按照3000mm间距双立杆落至地面。

采用临时悬挑脚手架的目的是方便地下室土方回填。

地上5~14层结构及装修施工阶段:

待地下防水和土方回填完毕后,拆除临时悬挑脚手架,沿建筑物四周搭设落地式、全高全封闭的扣件式双排钢管脚手架,用于结构和装修施工,同时兼作安全防护。

外双排脚手架高47m,局部53m。

其中下部12m采用双排双立杆。

外架立杆距离结构外沿或者阳台外沿0.35m,横距为1.05m,纵距为1.5m,大横杆步距1.80m。

构造要求及技术措施

4.1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构造要求及技术措施

4.1.1地基处理

肥槽回填土按照设计要求采用2∶8灰土分层夯实,压实系数0.94,分层取样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回填土。

土方回填完后表面用C10混凝土进行硬化,厚度为5cm,注意控制垫层顶标高不超过-0.880m。

基础上、底座下设置通长脚手板垫板,长度不少于两跨,厚度不小于50mm,布设必须平稳,不得悬空。

并在四周距脚手架外立杆50cm处设排水沟和积水坑,排水沟用砂浆硬化。

4.1.2立杆除双排整体式落地脚手架下部12m采用双立杆外,其余全部采用单立杆,立杆顶端高出结构栏杆至少1.5m。

立杆接头除顶层顶步外,其余各层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立杆与大横杆采用直角扣件连接。

接头交错布置,两个相邻立柱接头避免出现在同步同跨内,并且在高度方向至少错开50cm;

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步距的1/3(本工程取60cm)。

立杆在顶部搭接时,搭接长度不小于1m,必须等间距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搭接纵向水平杆杆端的距离不小于100mm。

4.1.3大横杆大横杆置于小横杆之下,立柱的内侧,用直角扣件与立杆扣紧,采用至少6m且同一步大横杆四周要交圈。

大横杆采用对接扣件连接,其接头交错布置,不在同步同跨内;

相邻接头水平距离不小于50cm,各接头距立柱距离不大于纵距的1/3(本工程不大于50cm),大横杆在同一步架内纵向水平高差不超过全长的1/300(本工程不超过50cm),局部高差不超过5cm。

4.1.4小横杆

每一立杆与大横杆相交处(主节点)都必须设置一根小横杆,并采用直角扣件扣紧在大横杆上,该杆轴线偏离主节点不大于15cm。

小横杆间距与立杆纵距相同,且根据作业层脚手板搭设的需要,在两立柱之间等距离设置1根小横杆,最大间距不超过75cm。

小横杆伸出外排大横杆边缘距离不小于10cm,伸出里排大横杆距离结构外边缘15cm。

上下层小横杆在立杆处错开布置,同层的相邻小横杆在立杆处相向布置,具体详见附图-15:

外脚手架节点详图一⑤。

4.1.5纵、横向扫地杆

纵向扫地杆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离底座上皮201x的立柱上,横向扫地杆则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柱上。

对于立杆存在较大高低差时,扫地杆错开,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底处延长两跨与立柱固定,详见附图-15:

外脚手架节点图一⑥。

4.1.6剪刀撑

本工程双排落地脚手架采用剪刀撑与横向斜撑相结合的方式,随立柱、纵横向水平杆同步搭设,用通长剪刀撑沿架高连续布置,全部采用单杆通长剪刀撑。

剪刀撑每6步4跨设置一道,斜杆与地面的夹角在45°

~60°

之间(本工程全部在50°

左右)。

斜杆相交点处于同一条直线上,并沿架高连续布置,剪刀撑的一根斜杆扣在立杆上,另一根扣在小横杆伸出的端头上,两端分别用旋转扣件固定,在其中间增加2~4个扣节点。

所有固定点距主节点距离不大于15cm。

最下端的剪刀撑的底部要插到垫板处。

为保证剪刀的顺直,同时充分考虑剪刀的安全作用,剪刀撑采用对接扣件连接(保证钢管和对接扣件的质量和必要日常检查)。

本工程除在每一拐角处设置横向斜撑外,中间每隔6跨设置一道。

横向斜撑在同一节间,由底至顶层呈之字形连续布置,斜杆采用通长杜件,使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立杆或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上。

剪刀撑的具体设置详见附图-7:

7A楼外双排脚手架东、西立面图;

附图-8:

9A楼外双排脚手架北立面图;

附图-9:

9A楼外双排脚手架南立面图;

附图-10:

9B楼外双排脚手架东、西立面图;

附图-11:

9B楼外双排脚手架北立面图;

附图-12:

9B楼外双排脚手架南立面图。

4.1.7脚手板

立杆底座垫木平行于墙面放置,采用4000mm长硬木板。

作业层脚手板采用松木,厚度不小于5cm,宽23~25cm,长度不小于3.5m的硬木板,两端设直径为4mm的镀锌钢丝箍两道。

在作业层下部加设一道水平兜网,随作业层上升,同时作业层不超过两层。

首层满铺一层脚手板,以上每隔层也需要满铺一层脚手板,并设置安全网及防护栏杆。

4.1.8连墙件

连墙件采用刚性连接,垂直间距为3.60m,水平间距为4.5m(连墙杆水平布置详见脚手架平面布置图)。

连墙件用φ48×

3.5的钢管,其与脚手架的连接采用直角扣件,连墙件通过预先埋设的φ50穿墙套管穿过结构外墙,在结构墙体内外各用一根通长架管锁紧,具体做法详见附图-15:

外脚手架节点图一④,门窗洞口处做法详见附图-15:

外脚手架节点图一③。

第一道连墙件从2.9201x标高开始设置,连墙件尽量靠近主节点,偏离主节点不大于300mm。

连墙件中的连墙杆尽量呈水平设置,当不能水平设置时,与脚手架连接的一端应下斜连接,不得采用上斜连接;

当脚手架暂时不能设置连墙件时可搭设抛撑,抛撑采用通长杆与脚手架可靠连接,与地面成45°

~60°

夹角。

4.1.9防护设施

脚手架满挂全封闭密目安全网,密目网采用1.8m×

6.0m规格,用网绳绑扎在大横杆外立杆内侧。

作业层安全网应高于平台1.2m,并在作业层下部挂一道水平兜网,在架内高度3.0m左右设首层平网,往上每隔6步设隔层平网,施工层随层设网。

作业层脚手架立杆于0.6m和1.2m处设两道防护栏杆,底部侧面设18cm高的挡脚板。

4.2转料平台具体做法详见《转料平台施工方案》。

4.3脚手架出入口的构造

9A楼出入口设在A-9~A-10/A-A外,9B楼出入口设在B-2~B-3/B-A外,挑空两根立杆,跨越两步三跨,大小为4.5m×

4.0m(宽×

高)。

出入口再搭设3.0m×

4.5m×

4.5m(长×

宽×

高)的防护棚,上铺50mm厚的双层脚手板。

在出入口两侧的内、外排立杆处分别增设一根立杆,并高于门洞口2步,立杆用短管斜撑相互联系,上方悬空立杆处增加一根斜杆,斜杆与各主节点相交处用旋转扣件固定。

洞口上方增设两道横向支撑,应伸出斜腹杆的端部,以保证立柱悬空处的整体性。

门洞两侧分别增加两根斜腹杆,并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小横杆的伸出端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在15cm以内。

当斜腹杆在一跨内跨越两个步距时,应在相交的大横杆处增设一根小横杆,将斜腹杆固定在其伸出端上。

斜腹杆采用通长杆件,接长采用对接扣件。

出入口具体做法详见附图-16:

外脚手架节点图二①、②。

施工电梯出口处设置4.5m×

3.6m×

6m(长×

高)出入口,顶部铺50mm厚的双层脚手板,具体做法详见附图-14:

施工电梯与外脚手架关系图。

安全防护措施

5.1电梯井洞口防护措施

电梯井口设置不低于1.2m高的自闭式防护门,用φ12的螺纹钢筋,按照水平间距15cm,竖向间距201x焊制而成,并在防护门上刷红油漆、挂牌。

防护门制作及安装详见附图-16:

外脚手架节点图二③。

电梯井筒内每隔一层在入口处设置一个用φ25螺纹钢筋、钢管及木板搭设的平台,中间一层用钢筋支托安全网一道,网上及平台上均不得存有杂物。

电梯井内不准做垂直运输通道或垃圾通道。

5.2结构临边防护措施

在结构出入阳台的门窗洞口处设置封闭式防护栏杆,使用材料采用φ48×

3.5钢管。

其高度不低于1.2m,立杆间距不大于1.5m,竖向每隔

0.6m设一道通长大横杆,每隔一根立杆设一道三脚架。

沿钢管长度方向刷红白间隔的油漆、挂醒目标志牌;

护身栏杆满挂密目安全网,白天设警示牌、夜间设红色标志灯。

5.3楼梯间防护措施

楼梯的侧边利用脚手架做安全防护,架子立管从楼梯井内搭设,侧边沿楼梯坡度方向做一道1.2m高的护身栏,侧边底部设18cm高的挡脚板。

5.4防雷避电措施本工程脚手架接地、避雷措施执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标准。

工程采用避雷针与大横杆连通、接地线与整栋建筑物楼层内避雷系统连成一体的措施。

每栋楼各设置4根避雷针,避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