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VII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59421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9.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VII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VII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VII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VII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VII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VII文档格式.docx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VII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VII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VII文档格式.docx

D.④创作了我国最早抒情长诗《离骚》

4.柏杨称商鞅变法是在黄金大时代的一次惊心动魄的大魔术。

这次变法使秦国

A.出现迁徙与择业的相对宽松环境B.私人工商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C.士人阶层冲破束缚出现思想争鸣D.创建新权力结构实现富国强兵

5.有学者认为秦始皇三十一年颁令“使黔首自实田”中的“实”为充实、充满之意。

该学者认为秦始皇的政策是

A.民众要向国家呈报田地实数B.延续了鼓励民众垦荒的政策

C.使流民享有政府分配的土地D.首次承认私有土地的合法化

6.秦朝的郡县制比西周的分封制更能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主要原因是

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B.郡县是地方行政的管理机构

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君臣关系D.郡守县令由中央和皇帝任免

7.在平定七国之乱以后,汉景帝在原来吴国、楚国、赵国、齐国四国旧地,陆续分封皇子13人为诸侯王。

对此措施的评论,正确的是

A.形成了郡国并行的行政体制B.使王国领地缩小,亲缘更近

C.以宗室子弟取代异姓诸侯王D.扩大王国的辖区,巩固皇权

8.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

这一举措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

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D.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

9.史书记载,北魏统治初期“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

北魏政府针对上述问题采取的改革措施有

①户增调帛三匹,谷二斛九斗,以为官之禄

②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

③男子十五岁以上,授给露田四十亩,桑田二十亩

④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土为万物之元,宜改姓元氏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10.《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下列说法与它同时期的是

A.灌钢法应用于冶铁业B.曲辕犁在江东地区出现

C.交子应用于商业贸易D.用彩色套印技术印刷书籍

11.下图为中国古代一部科技著作的目录的部分内容。

该著作

A.是中国最早的医学理论著作

B.奠定了古代中医学的理论基础

C.创造性地提出辩证施治的方法

D.系统地总结了古代药物学成就

12.天宝年间,吐蕃在西北地区生乱事,有4000胡客不能归国而滞留长安,中央政府拨款50万缗(货币单位)以供给养。

后来此4000胡客无一人愿归国,均留华任职兵马使或掌管仪仗侍卫的官职,仍需依靠中国政府给养的只余十余胡人。

这说明

①唐代的对外贸易发达②唐代国力强盛极具吸引力

③唐代中央政府财政富足④唐代具有很强的包容气象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④D.②③④

13.有唐诗云:

“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

”这则材料反映了

①唐初经济发展状况②唐代已有饮茶之风

③唐朝政府征收茶税④“日中为市”的传统已被突破

A.①②B.②④C.①④D.③④

14.下图为《送子天王图》又名《释迦降生图》的局部示意图。

描绘释迦牟尼降生后,其父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抱着他去向诸神礼拜。

对上述图文所蕴含信息归纳准确、完整的是

①佛诞题材是文化交融的产物

②人物形象是佛教本土化见证

③该画是风俗画中的典型代表

④注重意境表达文人内心修养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5.《通鉴纪事本末》记载某朝皇帝说:

“朕即位之始,览前王令典,睹五代弊端,乃革故鼎新,别作朝廷法度。

”下列史实与此相符的是

A.“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B.“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

C.“知州掌郡国之政令,通判为之贰”

D.“大学士之职,惟出入侍从备顾问而已”

16.《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

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

唐朝开了皇帝观看《起居注》的先例。

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

这一历程最能说明

A.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B.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C.宋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D.《起居注》不够真实

17.日本学者认为中国官制的一个特色是“天子个人左右的微臣逐渐获得权力,压倒了政府的大臣,终于取而代之。

”以下官职的设置符合这一特色的是

A.秦朝的三公九卿B.汉朝的“中朝”

C.隋唐的三省六部D.宋朝的枢密院

18.在文化史家的眼中,宋诗是一个思虑精微的宇宙。

在这个宇宙中,宋人忘象得意,以意索理,冷静地对外在物象展开概念化思考,进而从凝思中省悟到人生和宇宙的底蕴。

宋诗的这一特色

A.受到了程朱理学的深刻影响B.表现了中国文人的精神气节

C.反映了宋加强专制集权统治D.满足了市民阶层的精神需求

19.北宋画家论及山水画的创作,提出“春山烟云绵联,人欣欣;

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

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

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

”该认识反映的中国山水画的特征是

A.注重对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

B.强调以花鸟为主要描绘内容

C.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

D.强调人物为核心的布局构图

20.日本所藏中国宋代提举两浙路市舶司“公凭”(官方文书)记载:

泉州客商李充“自己船一只”“往日本国”,随船货物有……生绢十匹、白绫二十匹及大量瓷器。

该史料反映了宋代

A.商贸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监管

B.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的繁荣

C.“朝贡”贸易体制尚未发展起来

D.“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情况

21.依据相关知识判断:

六部最高首长的官阶由正三品提高到正二品,六部成为平行的帝国最高行政管理机关应发生在

A.秦朝“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B.唐设官分职,实现政务机构多元化

C.明裁撤中书分庶务,“君相合一”

D.清代内阁之外别设军机处掌理政务

22.廷寄是清代的一种官方文书。

到了雍正年间,皇帝的上谕先由军机处撰拟,再交给兵部捷报处寄往外省的总督和巡抚。

廷寄的内容大多是告诫臣工、核查政事、责问刑罚失当等。

封函的表面通常标注“某处某官开拆”的字样。

上述资料可以说明廷寄

A.不易保密,且办事效率较低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是清朝政情传达的唯一方式D.与内阁分别掌管文武决策

23.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

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

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24.1787年,陕西巡抚在奏折中称西藏达赖喇嘛的使者为“夷使”,乾隆帝斥责:

“‘夷使’字样,甚属错谬。

国家中外一家,况卫藏(今西藏地区)久隶版图,非若俄罗斯之……以外夷目之者可比。

”这说明乾隆皇帝

A.对大臣的思想严密控制B.强调对西藏的主权管辖

C.通过外交解决中俄争端D.“华夷之辩”的观念消失

25.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下列表述,能反映古代政治家重视发展民族关系的是

A.秦王赢政招揽各国贤士B.唐太宗提出“示存异方之教”方针

C.王安石变法施行保马法D.康熙帝在多伦与内外蒙古首领会盟

26.“康乾盛世”被称为中国传统社会末期的“百年之治”,此后清朝很快衰落。

它给今人留下的最深刻历史教训是,为政者应

A.勤于政事,善始善终B.轻徭薄赋,发展社会经济

C.选贤任能,惩治贪污腐败D.顺应时代潮流,避免虚骄自大

27.古代某学者主张“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为知”,“知是行的主义,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此种主张

A.奠定了理学形成的思想基础B.提倡“存天理”和“格物致知”

C.推动了佛教思想理论的中国化D.提倡“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28.一位历史学家评价某制度是“现代分权制度的雏形”。

这一制度最有可能是

A.秦朝的郡县制B.西汉中朝制度

C.唐朝三省六部制D.清朝军机处

29.明清文化具有新的时代特征,其主要表现是

A.古典小说蓬勃发展B.传统科技处于世界前列

C.士大夫的文人画兴起D.反对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产生

30.下列科技文化成就出现于明清时期的是:

①《农书》②《本草纲目》③《农政全书》

④《女史箴图》⑤《西游记》⑥京剧

A.①②③④B.②③⑤⑥C.①③⑤⑥D.①③④⑥

31.鸦片战争爆发前,林则徐说“只要断绝了对西方人茶叶和大黄的供应,他们就会因为消化不良而死”。

这反映了

A.中国人对西方的正确认识B.长期闭关锁国导致的愚昧

C.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D.部分爱国官员的开明思想

32.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座的第一幅浮雕是虎门销烟,镌刻这一历史事件的主要目的应该是

A.指明中国近代史的开端B.纪念林则徐“开眼看世界”

C.铭记中华民族反侵略的精神传统D.明示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33.晚清官员卞宝第认为,“武夷北苑,夙著茶名。

乃自各国通商之初,番舶云集,商民偶沾其利,遂至争相慕效,满山遍野,愈种愈多。

……等良田于硗确(把良田当成用于种茶的山地),置耕织为缓图。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西方对华经济侵略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B.外商操纵市场使中国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C.洋商收购茶叶引起当地农业生产结构变化

D.中国传统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已基本瓦解

34.下列言论可以用来解释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原因的是

A.“自光绪十四年后,并未添购一船。

B.“(内地将兵)皆睹面接仗,……彼此不见面而接仗者,未之前闻。

C.“没有好的革命军,中国革命永远还是要失败。

D.“枪不如人,炮不如人,教育训练不如人,机器不如人,工厂不如人。

35.两次鸦片战争时期,清政府①允许外国公使进京、②开放上海为通商口岸、③增开天津为商埠,分别对应的不平等条约是

A.《天津条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

B.《北京条约》《南京条约》《天津条约》

C.《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天津条约》

D.《北京条约》《天津条约》《南京条约》

36.鸦片战争后,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新思想的含义是

A.变革政治制度以求民主平等B.学习西方技术以抵抗外来侵略

C.学习西方之体以同中国之用D.宣传西方政治学说启国民之智

37.下列四项为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考题,其中最有可能被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学堂采用的是

A.“蒸汽有力可用,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