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考前辅导资料汇总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54914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0.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考前辅导资料汇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考历史考前辅导资料汇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考历史考前辅导资料汇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考历史考前辅导资料汇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考历史考前辅导资料汇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考前辅导资料汇总Word文件下载.docx

《高考历史考前辅导资料汇总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考前辅导资料汇总Word文件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考前辅导资料汇总Word文件下载.docx

(4)、抗日战争时期--合作原因:

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抗战胜利,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5)、解放战争时期--分裂(对抗)原因:

蒋介石发动内战,实行独裁

祖国至今未能完全统一

(6)、通邮、通商,和缓;

努力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

①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提出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1981年叶剑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主张国共对等谈判,为解决台湾问题,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1982年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4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

②1980年以后,两岸民间交往的坚冰已经打破,两岸交流日益频繁。

③2005年4月底—5月初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

揭幕开了两党合作和两岸关系的新篇章。

④趋势:

“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海内外中国人共同心愿,祖国统一大业必将实现。

2、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规律与认识

(1)1924~1949年,国共两党关系呈现“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曲折发展历程。

(2)两党关系决定了中国政局,合作与分裂都对中国革命进程产生重大影响,和则有利于民族的兴旺和崛起,分则对中华民族来说是战争和灾难,两党为了民族利益,应当再次合作,为了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作出应有的贡献,这是我们从中得到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3)中共调整与国民党的关系说明,中共始终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武装斗争和统一战线方针,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找到了正确的道路。

4)从历史上看,国共两党或合作对抗,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

这表现为:

①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

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是统治阶级的代表;

中共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被统治阶级的代表。

阶级性质不同是国共关系矛盾、斗争直至分裂的根本原因。

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当民族矛盾上升为主工矛盾时,两党就有结束对抗走向合作的可能。

③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与国际环境的影响。

进步的国际政治势力和有利的国际环境就能促成两党之间的合作,反之,反动的国际政治势力插手,就会加速两党关系的破裂。

(二)、台湾问题关键词

(一)台湾自古是中国的领土。

台湾与大陆有着血肉不可分割的联系,无论历史文献记载、出土文物、民族语言、文化宗教、人伦道德、风俗习惯,以及两岸人民的亲缘关系等都证明台湾和大陆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从历史角度分析,有文献记载为证。

早在三国、隋朝时,内地与台湾就有了联系,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台湾正式成为中央管辖区。

清代前期,欧洲殖民国家荷兰侵占台湾,后被我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后来郑成功后代归顺清朝,清在台湾设府,直属福建行省。

近代以后,清政府鉴于台湾在国防上的重要地位,于中法战争结束后在台湾正式建立行省,这些都可以说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

但是后来日本挑起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台湾与大陆分离了半个世纪,直到1945年10月根据开罗宣言台湾回归祖国,置于中国主权之下。

1949年10月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的存在,从台湾作为中国的一个省的历史事实出发,理所当然地要对台湾省行使主权。

(二)、台湾问题的由来

台湾问题是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

由于退踞台湾的国民党当局一再阻挠和外来势力的干涉,造成台湾与大陆分裂的局面。

因此,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摆在全国各族人民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

(三)、台湾问题现状

1.为了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70年代末80年代初,邓小平代表中国政府提出尊重台湾现状,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和平统一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

这得到海峡两岸人民的赞同,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统一祖国创造了条件。

2.1988年,蒋介石之子蒋经国去世,李登辉上台。

90年代初,李登辉不顾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反对,相继抛出所谓“一中一台”,“两国论”。

并发表无耻谰言,宣称祖国大陆和台湾事实上就是两个国家,并要与祖国大陆建立所谓“国与国关系”。

此言论遭到世界人民的反对。

3.2000年,素有“台独”思想的陈水扁上台,变本加厉宣扬“两国论”,严重损害了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

也遭到国际上的一致反对。

4.为了将所谓的“两国论”合法化,陈水扁又导演了所谓的“全民公投”,妄国将“两国论”合法化,把台湾从祖国的怀抱中分裂出去。

2004年3月20日,在陈水扁,吕秀莲等“台独分子”的导演下,公投开始。

但遭到了绝大多数有良知的台湾人的抵制。

所谓的“3·

20公投”,遭到可耻的下场。

这再次表明台独势力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不得人心。

“一国两制”才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唯一正确途径。

★台湾当局的“两国论”的实质是分裂国家,破坏祖国统一。

“两国论”分裂国家主权、领土完整,违背了一个中国原则,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是根本对立的。

5.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

再次向全世界人民重申了中国人民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外来干涉的决心。

同时告诫那些妄图分裂中国、分裂中华民族的人。

6.2005年5月,台湾地区重要党派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相继来到祖国大陆。

两人都不约而同的重申了“一个中国”的立场。

这说明了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绝大部分中国人是认同“一个中国”的。

“台独”是不得人心的。

7、2005年4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两人的手紧紧握到一起。

这是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相隔60年的首次握手,是两党关系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标志。

试问在中国近现史上国共两党有过几次重大的合作?

指出两次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事件,并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国共合作的认识。

(A两次。

B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标志:

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标志:

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C认识:

“合则两利,分而两伤”。

D连战访问意义:

连战的访问开启了两岸对话的大门,推动了两岸关系的缓和。

期待国共两党的再次合作,盼望祖国早日实现统一。

(四)、目前防碍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的政治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

“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国际反华势力破坏干涉。

(五)、台湾问题对中美关系的发展有何影响?

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是中国的内政。

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妥善处理台湾问题,中美关系才能取得进一步发展。

(六)、对美日允许李登辉访问,售台高等级武器,支持台加入主权国家才能加入的世界卫生组织,<

美日安保条约>

划台入保护范围,发表反对中国通过《反分裂国家法》言论等行为谈看法?

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美日等国行为粗暴干涉中国内政,是对中国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的严重侵犯,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破坏了两国的友好关系,中国政府坚决反对。

(七).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具体方针是什么?

我国政府不承诺放弃武力解放台湾,其理由是什么?

(1)“一国两制、和平统一”,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2)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是主权范围内的事情,我国有权采取一切手段捍卫国家独立和领土完整,以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不放弃武力,主要是针对台湾独立和外国干涉而言。

(八).德、意统一运动和美国内战对中国统一大业的启示

二.区域历史与中部崛起

1.中部崛起中的中部:

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山西。

2.古代史上的中部北部地区的政治、经济地位

①河南和山西南部是我国古代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是华夏族的发源地,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②是夏、商的统治中心,西周的东都、东周首都所在地;

是东汉都城,三国魏都城,隋、唐东都所在地和五代四个政权及北宋都城所在地。

是战国时期韩、魏的中心。

战国时期的许多工商业中心,秦汉至唐朝的政治、经济中心。

③为什么中部北部古代曾长期成为我国政治、经济中心?

地处华北平原中部,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又有黄河等灌溉之地,农业文明兴起早,人口增殖较快;

地处我国中心地区,属四达之地,加之大量水利工程的兴修,运河的开凿,交通及为便利;

经济的繁荣对政治中心地位确立奠定了物质基础,政治中心地位又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繁荣。

3.古代后期北部的衰落和南部的发展

过度开发和几次长时期大规模战乱导致河南等地经济相对衰落,由此引起的人口大规模迁往两湖、江南,促进了湖北、湖南、江西和安徽南部地区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

汉口、景德镇、洪州等成为著名的工商业中心。

4.近代时期中部的发展

①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之一:

安庆军械所、汉阳铁厂、大冶铁矿、萍乡煤矿、湖北织布局、湖南的有色金属、武汉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集中地之一。

②近代交通事业的兴起之地:

平汉铁路、粤汉铁路。

③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中心:

兴起了许多革命团体(华兴会、文学社、共进会支部);

国民的发源地(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

④国民大革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中心:

“二七”罢工的发生地;

大革命时期,湖南、湖北、江西的工农运动高涨;

北伐时两湖是主战场,江西、安徽是重要战场;

武汉曾是国民政府所在地;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发生了南昌起义、黄麻起义等一系列起义;

是军旗升起的地方;

创立了井冈山、湘鄂赣、洪湖、湘鄂西、鄂豫皖根据地,是中央根据地的中心,闽浙赣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区域。

⑤人才辈出之地:

谭嗣同、黄兴、陈天华、蔡锷、宋教仁、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等。

5.新中国的重大建设成就:

武汉长江大桥、武汉钢铁公司、第二汽车制造厂、丹江口水库、葛洲坝水电站、京九铁路、湘黔铁路等;

三峡水库;

马鞍山钢铁公司等。

6.中部地区发展的优势条件:

①农业发达,农产丰富;

②交通发达;

③资源丰富,有较好的工业基础;

④教育比较发达,有一定的人才基础;

⑤旅游资源丰富:

红色旅游资源,自然、人文遗产;

⑥地处东、西、南、北过度地带,沿海珠三角、长三角的发展对中部有促进作用,西部开发也能促进中部发展。

7.注意武汉地区、成渝地区、环渤海区域、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西藏、新疆

8.红色旅游与革命精神

井冈山精神的主要内涵是:

坚定的革命信念,自力更生,英勇奋战,百折不挠,艰苦奋斗。

其中坚定的革命信念是这一精神的主题,体现了井冈山精神的最显著特征。

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是:

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

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

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

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延安精神的主要内涵是: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敢于胜利,艰苦创业。

其核心和主题就是江泽民同志在陕西视察时所讲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西柏坡精神的主要内涵是: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实事求是,艰苦奋斗,依靠群众,为民创业和守业。

三.中国的和平发展与睦邻外交

1、中美关系

中美关系是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上重要的主要国家双边关系之一,是当代国际关系史上极其重要的主要国家双边关系。

(1)追随英法,染指中国。

从十九世纪中期开始,美国追随英法加入侵略中国的行列。

向中国走私鸦片,强迫清政府签订《中美望厦条约》,以攫取侵华特权。

19世纪60年代觊觎我国领土台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