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利率市场化.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35129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03.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什么是利率市场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什么是利率市场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什么是利率市场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什么是利率市场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什么是利率市场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什么是利率市场化.docx

《什么是利率市场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什么是利率市场化.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什么是利率市场化.docx

什么是利率市场化

什么是利率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

它是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

实际上,它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结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

现状如何?

通过十余年的努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特别是货币市场利率放开的进度比较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是逐步实现货币市场利率品种的市场化,包括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债券回购利率、票据市场转贴现利率、国债与政策性金融债的发行利率和二级市场利率等。

二是不断简化存贷款利率管理。

过去管理的利率品种很多,近年来,通过放开或取消管制,提高了商业银行管理利率的自主性。

三是先后三次扩大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利率浮动幅度,增强了银行贷款的风险管理能力,缓解了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

四是放开了对外币利率的管理。

目前,人民银行管理的外币利率品种已经很少了。

五是中资银行法人对中资保险公司法人试行大额定期存款业务,利率由双方协商确定。

总之,从制度方面看,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近中期目标已经基本实现

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日益受到重视,其市场化程度可以决定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

国际实践表明,在促进经济增长、保证金融资源优效配置和实现内外均衡等方面利率市场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我国不断深化改革的今天,利率市场化已然成为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我国商业银行也会因此受到重大影响。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起步较晚,一般认为,我国自1996年才开始利率市场化的进程,整体上而言,采用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批发后零售的渐进式利率市场化改革战略。

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明显加快。

自2004年1月1日起,央行宣布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

现阶段,利率市场化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期——人民币存款与贷款利率市场化开始走向全面放开阶段。

  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现状

  从国际金融发展现状与前景以及结合当前世界经济状况来看,我国商业银行业调整与改革还任重道远。

虽然我国的银行体系形成了形式多样、功能齐全、分工协作、互为补充的多层次机构体系,并且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相互并存的结构,但银行业的经营现状不容乐观。

  盈利能力方面。

与国外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还存在较大差距。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资本收益率只有5%左右,而且呈逐年下降趋势,而同期英美国家银行业的平均资本收益率都在20%以上,英国甚至达到了26%。

相比较而言,股份制商业银行较国有独资银行的盈利能力相对较强,但即便是我国的5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进入2000年世界1000家大银行榜,其平均资本收益率也仅仅只有11%,远远落后于国外银行。

  资产质量方面。

对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而言,截至2004年6月,不良贷款余额比年初下降4.82个百分点,但仍然高达1.52万亿元,不良贷款比率为15.59%。

截至同年9月,股份制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仅仅只有1689.4亿元,虽然较上年底增加72.4亿元。

不良贷款比率的变化说明了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日益提高,但也有少部分银行通过增加长期贷款数额或扩大贷款规模,亦即通过扩大分母的方式,以致降低不良贷款比率。

  资本金方面。

至2003年底,我国银行业(包括政策性银行在内)的平均资本充足率只有6.3%左右,而国有银行的平均资本充足率更低,仅仅为5%左右,这与国际规定的8%的警戒线尚有较大差距。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开始重视发展中间银行业务,如基金托管、代收代付、客户理财和委托理财等,并着重加快发展网上银行业务和电子银行,但就总体上而言,传统存、贷、汇业务仍然是大部分商业银行的主营业务,在金融创新领域,步伐也远远跟不上西方银行业的发展进程。

  利率市场化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导致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加剧、利润下降

  一般情况而言,银行在维持基本存贷利差条件下,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银行为了保证获取高利润,选择控制存、贷款利率上限和下限的方式已经得到广泛利用。

一旦利率管制放开,金融机构之间存款与贷款的竞争就会加剧,银行利润也会因此而下降,对于业务单一、以存贷利差收入为主要利润来源的商业银行来说,这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传统的业务结构和客户结构不能适应利率市场化的发展

  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是以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为核心,利息收入作为利润的主要来源,业务发展上过度依赖大中型公司客户,这导致商业银行客户结构、业务结构、信贷投向严重“同质化”。

在放开利率管制的情况下,银行生存的需求再也不能仅仅建立在单一存贷利差收入的基础上,商业银行必须在此基础上调整业务结构及经营战略,这会增加其面临的风险和压力。

  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将是利率风险

  所谓利率风险,指的是由于利率的变动导致资产价值与收益相对于负债成本和价值发生不对称的变化,而造成银行收入损失和资产损失的风险。

从我国银行业的现状来分析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由于利率市场化可能面临的利率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

利率结构风险、选择权风险、信用风险和收益曲线风险。

  利率结构风险。

不一致的存贷款利率波动会造成利率结构风险。

它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

第一,当长期存贷利差波动幅度与短期存贷利差波动幅度不一致时,银行资产负债结构会与这种长短期波动不一致产生不协调会减少净利息收入;第二,存贷款利率波动幅度不一致时,由于存贷款之间的利差会缩小,这也会减少银行净利息收入。

在我国外币市场,第一种形式的风险已有出现,它的主要原因是银行对大额外币存款采取自行定价的方式,同时利率高低水平有时会成为银行扩大资产规模和抢夺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这将会导致贷款利率上升幅度远低于存款利率上升幅度,利率结构风险逐步显现的问题。

  选择权风险。

由于客户拥有存贷款选择权,在利率波动的情况下,这会导致银行承担利率风险,这种风险称为选择权风险。

按照我国现有的利率政策,客户可随意决定是否提前偿还贷款、支取存款,利率上升会引导存款客户通过提前支取再投入的方式达到套取较高利率的目的;而利率下降会迫使贷款客户可以提前偿还该期以前高利率贷款以期低利率新贷款。

即便有协议规定贷款不能提前收回或还款,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当利率下调时,优势客户经常会为了获得较低利率再贷款,从而要求提前还款。

这种情况尤其在近年来我国利率连续下调情况下较为多见,客户提前还款更是司空见惯。

放开利率管制以后,由于利率波动频繁,这意味着我国商业银行将面临着很大的选择权风险。

  信用风险。

在发展中国家,金融抑制(即政府限制和管制实际利率,这导致实际利率经常处于较低的水平甚至经常为负值)的现象普遍存在,在利率市场化的情况下,被压抑的实际利率水平由于利率管制放松而上升,由于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普遍存在,通常实际利率上升会导致信贷市场的逆向选择和逆向激励,从而会加大银行业整体信用风险。

  收益曲线风险。

收益变动风险来源于商业银行负债期限结构与其自身资产不匹配引发的收益的不确定性。

当利率敏感性负债少于利率敏感性资产,由于利率上浮,银行会因此增加收益;反之,当利率敏感性负债大于利率敏感性资产,银行收益会利率下调而增加,随着利率上浮而减少。

这说明利率波动引发利率风险是现实可能的,在相应风险管理缺乏而利率又频繁波动的情况下,这可能会导致银行面临巨大风险,以致重大的损失。

特别当资金剩余状态(自然有“惜贷”的原因)为我国商业银行的常态,这些存差资金大部分都投放到国债或上存到央行,利率一旦上升,必将导致银行的国债投资大幅贬值。

因此这可能给我国商业银行造成巨大的损失。

  国际经验借鉴

  美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及特点

  美国利率市场化是从自由到管制,再到自由的一个过程。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美国“金融脱媒”和中介中断现象屡屡发生,并且程度越来越大,因此提出了解除利率管制和废除Q条例的想法。

一直到1980年3月份,美国政府出台了《存款机构放松管制的货币控制法》,正式取消Q条例。

进而1982年制定了《加恩-圣杰曼存款机构法》,列示了利率市场化的相关条例。

80年代的一系列措施相继执行,最后在90年代初,Q条例完全终结,利率市场化得以全面实行。

  美国利率市场化的特点如下:

第一,利率市场化的过程及其漫长艰辛,前面一共用了16年时间。

在此过程中,美国政府起到了巨大的积极作用。

第二,利率市场化在提高金融机构竞争力和促进增长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脱媒”现象程度减弱,市场形成良性竞争的环境,银行信贷能力增强。

第三,利率市场化淘汰了一批能力弱小的银行。

公平竞争导致实力弱小的银行无法生存,总计造成损失4000亿美元。

第四,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缺乏有力的监管机构。

恶性竞争,盲目无序的市场时常导致金融危机的发生。

  日本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及特点

  存贷款业务的下降,直接导致日本实行利率市场化。

存款方面:

相继引进利率市场连动型定期存款(MMC)、市场利率连动型定期存款(小额MMC)、流动性存款,最终完成了存款方面的市场化(不包括活期存款)。

贷款方面:

短期贷款利率由平均融资利率决定、长期贷款利率由短期贷款利率加上一定的利差形成,实质上,这种贷款利率已经是市场化的贷款利率了。

从1985~1991年,日本政府用极短的时间完成了上述过程,展示了极高的效率。

  日本利率市场化的特点如下:

第一,利率市场化并不完全。

日本的存款利率,各个金融机构并不能够独立决定,而是要受到货币当局的限制。

第二,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对中小金融机构进行了必要的保护。

利率的变动都控制在中小金融机构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使其能够正常的过度。

第三,利率市场化的过程循序渐进,整个利率市场化的过程是一个有计划、有目的逐渐实施的过程。

第四,贷款利率方式的创新,例如日本银行采取了新型的短期贷款利率办法。

第五,日本利率市场化的过程是国际社会推动的结果。

日本的经济实力在世界上举足轻重,因此在国际社会的一致推动下,其改革过程才能够如此迅速。

  韩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及特点

  从1981~1989年韩国完成了利率市场化的过程。

韩国是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的需要,而开始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

1981年开放商业票据的利率管制是利率市场化的开端,一直到1989年结束。

但是由于此过程的盲目性,而导致通货膨胀、经济停滞、劳资纠纷加大等等恶劣后果,韩国央行迫不得已从新实行利率管制。

韩国的利率市场化以失败告终。

  韩国利率市场化的特点如下:

第一,选择利率市场化的时机不当。

在此阶段,世界经济政治形势动荡,同时韩国内部还有结构性的压力。

第二,金融监管力度不够,监管标准混乱,主管部门不明确。

中央银行并不独立,权利受到限制。

第三,存贷款利率改革不协调。

韩国是采取的先贷款利率市场化,再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政策,这是不恰当的。

第四,国有银行改革不彻底,破坏了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我国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对策建议

  采取新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式,重点以控制利率风险为主。

历史经验表明,管理好利率风险有助于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银行本身的发展越是平稳,其经济总值必然越大。

因此,实行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我国商业银行应把首要任务放在建立以控制利率风险为目的的管理体制上,确立控制利率风险的核心地位。

这种新资产负债管理模式的建立,符合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有利于商业银行迎接利率市场化的到来,有利于商业银行抵御系统性的风险。

  建立高效合理的定价体系。

利率市场化要求商业银行对新的金融产品进行开发定价,同时也要求调整传统金融产品的定价,在商业银行的运作步骤之中,金融产品的定价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

在定价过程中,必须全面考虑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益,并且要从客户的角度思考问题,提高服务质量。

商业银行的收益评价体系,主要依靠客户信用、贷款期限、派生业务等等。

其实,金融产品的定价对综合收益的影响很大,因此应建立高效合理的定价体系。

  加大中间业务的发展。

我国商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