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讲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43579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25.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6讲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16讲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16讲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16讲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16讲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6讲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Word文件下载.docx

《第16讲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6讲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Word文件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16讲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Word文件下载.docx

商品种类迅速增加,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6)元朝:

交通发达,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

(7)明清:

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

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

2.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1)市的变迁:

时期

宋朝以前

宋朝

空间限制

县治以上的城市,一般都在特定的位置设市,与民居严格分开

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

“草市”更加普遍;

出现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四大商业名镇

时间限制

按时开市、闭市

经营时间限制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

政府监管

官府设市令、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

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2)城市的发展:

①原因:

丝绸之路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

②表现:

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等是著名的商业中心,扬州、成都等南方城市空前繁荣。

3.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1)概况:

①西汉:

开通了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

②唐朝:

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设有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

③两宋:

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至非洲的几十个国家进行贸易。

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

④元朝:

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⑤明清:

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由“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2)特点:

①目的:

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②形式:

以朝贡贸易为主,通过朝贡和赏赐完成交易。

③趋势:

由对外开放、外贸兴盛到明清时期渐趋萎缩。

[拓展提升]

城市中的“市”与“草市”“夜市”的区别

(1)城市中的“市”是指城市中集中贸易的地点和场所,有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同时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到宋朝时发生改变。

(2)“草市”主要是指在农村交通便利的地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冲破了“市”的地域限制。

(3)“夜市”则指城市中的“市”在时间上延长到夜间,冲破了“市”的时间限制。

二、古代的经济政策

1.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

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2)奴隶社会:

实行土地国有的井田制。

①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用,但不得转让和买卖。

②受封者要向国王缴纳贡赋。

③庶民和奴隶在贵族封地上耕种。

(3)封建社会:

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①过程:

公元前594年鲁国的税制改革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②弊端:

土地兼并。

原因

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

危害

造成社会的两极分化

抑制

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均田制;

明朝按照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收取赋税

2.“重农抑商”

(1)原因:

出现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建政权统治等问题。

(2)目的:

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3)演变:

阶段

内容

影响

产生

战国

国家鼓励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发展

西汉

汉武帝推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以及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政策

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

明清

固守重农抑商政策,实行专卖制度,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

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3.“海禁”与“闭关锁国”

(1)明朝“海禁”:

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

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2)清代“闭关锁国”:

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人民片板下海。

③危害:

不利于海外市场的开拓与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界隔绝,并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巧学助记]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经济政策

[知识体系构建]

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变化及其特点

1.发展变化

(1)商业活动场所的变化:

先在城市,后向农村集市发展;

先固定时间、地点,后打破界限。

(2)交易内容的变化:

先以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奢侈品为主,后来农副产品以及手工业品转向市场。

(3)交易媒介的变化:

开始是物物交换,后来出现一般等价物贝等货币,再后货币固定为金银。

北宋时还出现纸币——交子。

(4)商人组织的变化:

由最初的亲缘组织发展为地缘组织和行业组织。

(5)流通领域的变化:

由只局限于流通领域到逐渐与生产及自由的雇佣劳动相结合。

2.主要特点

(1)商业市场形式多样。

如城市中的市,乡村中的草市、夜市和晓市等形成和发展。

(2)城市商业经济发达。

各朝代都兴起不同数量和规模的商业大都市,到明清时期,兴起了一大批工商业市镇。

(3)对外贸易发达。

以丝绸之路和陶瓷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发达,并促使沿海港口城市兴盛。

(4)货币种类不断丰富。

如北宋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5)商人群体活跃。

明清时期,实力雄厚的区域性商人群体组成了商帮,如徽商、晋商等。

(6)商人地位低下。

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商人的社会地位较低。

[例1] (2012·

福建高考)《隋都城图》题记:

“畦分棋布,闾巷皆中绳墨,坊有墉(墙),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容足。

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

”由此可见,隋都城的设计重在(  )

A.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   B.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

C.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D.促进城市的商业活动

[解析] 从材料信息“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可以看出从管理的角度来设计都城,A项是在宋代,B项在材料中没有涉及,D项与史实不符。

[答案] C

[例2] (2012·

江苏高考)以下关于“市”的材料中,最符合右图场景的是(  )

A.“……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

B.“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

C.“千竹夜市喧”“蛮声喧夜市”。

D.“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

[解析] 《清明上河图》创作于北宋,反映了都城东京沿街商业的繁盛景象。

西汉时设九市,市坊之间有严格限制,至宋代,市坊界限被打破,排除A项;

草市是指乡村和城郊集市,排除B项;

图片中没有反映出夜市的情境,排除C项。

[答案] D

[命题解读]

已考角度

1.考查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表现,如例1

2.考查中国古代城市的变迁,如例2

预测角度

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代表了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方向,与当今商品经济相联系,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考查角度主要有:

(1)引用史料、诗词等考查古代商业发展的表现以及城市变迁的规律

(2)重点考查隋唐、两宋、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阶段特征

(3)从社会史观的角度解读商业与政治、经济、思想以及生活观念等方面的联系

1.(2012·

南京二模)唐代元稹《估客乐》:

“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

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

……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

城中东西市,闻客次第迎。

”诗中反映出当时(  )

①商帮的活动范围很广  ②长安城是重要的商贸城市

③市场设置不受地点限制 ④民族间经济交往频繁

A.①②        B.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

选B 商帮出现在明朝时期,排除①;

由诗句中“城中东西市,闻客次第迎”可知②正确;

唐朝时期,市场有严格的地点限制,排除③;

从诗句中“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可知中原地域与少数民族经济交往活跃,故④正确。

因此选B。

2.(2012·

吉林二模)宋史专家赵宝珠认为,“……是宋代以前商品经济发展形势下出现的一种新事物,它扎根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变为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而后把与城市相连的部分变为城市的重要市区,使宋代城市达到一个新的历史水平,创出了中国古代城市……的新道路”。

材料论述的是宋代出现的(  )

A.街市B.坊市

C.夜市D.草市

选D “草市”是在离城镇稍远,交通便利的一些地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

宋代以前已经出现,说明商业得到了发展。

古代的“街市”“坊市”指的是城市的集市;

而“夜市”也仅仅在政治中心和商业繁华的大都会城市中出现。

结合题干中的“扎根于农村商品经济”,因此D项是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3.(2012·

江南十校联考)右图是南宋李嵩绘制的《市担婴戏图》,作品以细腻的笔法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场景:

货郎挑着货担走村串巷,货担上商品琳琅满目,货郎正在招揽生意,一位哺乳的妇女在一群孩童的簇拥下涌向货担。

从这幅图景中可以得出的认识是(  )

①宋代商业环境较为宽松 ②民俗开始成为绘画题材

③货郎群体深受百姓喜爱 ④体现理学的家庭人伦观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选B 民俗作为绘画题材在北宋就很盛行,该图为南宋时期作品,②说法错误,应排除;

从货郎“走街串巷”可以看出宋代商业环境比较宽松,①正确;

货郎受到百姓喜爱可以从图片和文字描述中看出,③正确;

图中儿童簇拥哺乳妇女的情景可以反映出理学敦和睦、明教化的家庭人伦观,④正确。

重农抑商政策与闭关政策的比较

比较项

重农抑商政策

闭关政策

实施时期

实施于战国时期,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

封建社会衰落的明清时期

目的

维护封建统治

压制商人势力,维护封建统治基础,保护小农经济

防御外来殖民势力,维护封建体制

压制商品经济的发展

严格控制国内市场和商业活动

禁止国人出海贸易,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前期对古代农业的发展有利,后来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来侵略,维护了国家主权;

严重限制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例3] (2012·

新课标全国高考)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

这表明(  )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的原因是“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田宅逾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