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35638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2.文学艺术

傣族长诗,截止到2013年傣族叙事长诗大约有五百五十部,这些作品都是数千行、数万行的宏篇巨著。

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学宝藏中一座绚丽多彩宝库。

傣族叙事长诗从题材上看,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英雄史诗,主要反映傣族氏族部落之间为掠夺土地、奴隶、财富和驯象爆发的残酷而激烈的兼并战争,所描绘的场面,波澜壮阔,气势恢弘,体现了当时傣族先民崇尚武力的社会特征。

二是阿銮故事,阿銮,即汉文佛经中的"

阿罗汉"

南传佛教认为:

阿銮托生转世自三十三代起是人首兽身,以后成为人,经历了从穷人到富人、到王子,最后成佛的漫长过程。

对古德玛(释迦牟尼)成佛前遭遇的各种磨难和奋斗经历的描写,就形成了庞大体系的"

阿蛮故事"

三是现实生活题材,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叙事长诗,与"

阿銮故事"

有明显的区别,主要特点是神话色彩完全消失,直接面对傣族人民的现实生活。

这类长诗以《娥并与桑洛》、《线绣》、《叶罕佐与冒弄养》为代表,被称为德宏傣族"

三大悲剧长诗"

发源于今德宏州盈江县。

在傣族民间说唱、动唱及民间歌舞的基础上,吸收了汉族皮影戏的表演形式,形成傣剧的雏形。

此后,大量吸收借鉴滇剧、川剧的表演形式,使傣剧在打击乐、道白、服装、化装等方面日趋完善。

截止到2013年德宏傣剧剧目共有三百多个,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移植剧,是根据汉族章回小说、演义和汉族戏剧翻译、改编而成的。

如《封神榜》、《陶禾生》、《汉光武》、《王昭君》、《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白蛇传》、《梁山伯》、《乾隆下江南》等,这类剧目计有190个。

二是传统剧,是根据佛经故事、民间叙事长诗、民间传说和故事创作改编的傣剧剧目。

如(阿銮相勐)等,计有69个。

三是新傣剧,是解放后移植的或新创作的以傣族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剧目,有50多个,被称为"

新傣剧"

如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产生的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刘介梅》等。

傣族音乐为五音阶,曲调比较平纯固定。

傣剧的曲调主要来自傣族民间丰富的民歌调,特别是表现剧中男女青年谈情说爱时,直接采用了傣族最熟悉的民间情歌对唱的调式。

在傣剧发源地盈江,最早的戏调有"

城子戏调"

和"

坝子戏调"

两种。

随着傣剧的传播,逐渐融人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傣族民歌调,使傣剧曲调不断得到丰富。

如盈江戏调传如芒市后,吸收了民间的"

喊半光"

(跟鼓调),形成"

芒市戏调"

形成初期,配乐非常简单,只有牛皮鼓、锣和镲等打击乐。

改革后的傣剧伴奏乐器主要有以下三类:

1、傣族民间乐器:

有象脚鼓、阶进、硭、牛皮短鼓、盒罗(即牛木铃)、吟板、葫芦丝、笋叶琴、牛脚琴、三弦、丁琴等。

其中,硭又分为小硭、中硭、大硭和排硭。

2、汉族民间乐器:

主要有竹笛、洋琴、胡琴、琵琶等。

3、西洋管弦乐:

主要有黑管、圆号、长号、双簧管、小号和大、小提琴等。

,傣语称"

喊麻"

,德宏地区的傣族山歌高亢洪亮,甜脆悦耳,句尾加虚词"

萨喽"

做衬。

各县市山歌有区域性的不同。

傣族与佛教关系密切,多用于装饰佛寺正殿的天花板、垂檐板壁、佛龛或佛陀的背景和土司衙门。

有的地区,群众也用来装饰自己的门窗,主要有壁画、连环画、布画、年画以及佛经、书的封面和插图等。

绘画人主要是在寺或还俗的僧侣。

奘房绘画内容多为宣传天堂、地狱、人间的轮回说,也有部分世俗题材,民间装饰不乏花鸟虫鱼等画家的爱物。

德宏傣族绘画(特别是佛寺绘画)画风单纯粗犷,色彩浓艳,对比强烈。

建国后,德宏傣族绘画有了较大发展,70年代梁河县芒东区傣族农民画在全省有一定影响。

70~90年代瑞丽多次在全省全国农民画展中获奖。

1989年瑞丽被国家文化局命名为"

中国农民绘画乡"

傣族群众喜爱的特有的装饰品,多用于做佛事时的奘房的装饰和喜庆节日时家堂和大门的装饰,图案多为花卉鸟兽。

 

图案丰富,常见的有动物和花卉图案,多以反映生活为主,有的也带有某种政治的色彩、宗教的意念和涵义。

色彩变化上,喜用黑色为底,色彩绚丽,构图严整规范,显得富丽堂皇。

多用于"

赕佛"

和"

筒帕"

(挎包)、被面、床单、妇女统裙和结婚礼服、顶头帕等生活用品。

[6] 

舞蹈音乐

傣族民间舞蹈的种类非常多,有农作模拟舞蹈、抒情舞蹈、故事舞蹈、祝谢舞蹈、道具舞蹈、武术舞蹈、祭祀舞蹈、宫廷舞蹈等等。

其中以拟兽舞蹈内容最为丰富,包括孔雀舞、白象舞、鱼舞、大鹏舞、马鹿舞、猴舞、龟舞等。

傣族的摸拟舞蹈有图腾崇拜的遗痕,但绝大部分与佛教的流传密切相关。

其中,孔雀舞是代表傣族民间舞蹈艺术的最高水平的舞蹈,它在漫长的历史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逐步形成一种独立于宗教之外的、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表演性舞蹈。

孔雀具有高贵优雅、温和从容的性情,与傣家人的民族性格相吻合,又是佛祖的使者,所以孔雀成为傣族心目中神圣吉祥、幸福美好的象征,凡节日喜庆都要跳孔雀舞。

有道具孔雀舞和徒手孔雀舞两大类。

过去只限男性跳,女性跳孔雀舞是解放以后才逐渐开始的。

道具孔雀舞,俗称"

架子孔雀舞"

舞者头戴王子金盔和王子面具,腰系用细竹、彩绸制作的、可以张合的孔雀翅膀和长长的孔雀尾。

这种装扮,与印度民间的孔雀舞非常相似。

道具孔雀舞有单人舞、双人舞和三人以上表演的有故事情节的孔雀舞。

嘎光 

以象脚鼓为伴奏的集体舞,在傣族民间最为盛行,男女老少都会跳。

人数少则几十,多则成百上千。

舞呈"

三道弯"

形,节奏舒缓,舞姿轻盈优美。

"

是傣族及南亚、东南亚许多民族特有的舞蹈造型。

这是原始人类采摘树上果实的再现,同时还表现出古代百越部族对鸟、蛇图腾崇拜的痕迹。

瑞丽、碗町一带"

傣德"

支系跳的嘎光,打击乐手站在舞场中央原地伴奏,众人围圆圈踏节拍而舞。

潞西、盈江、陇川、梁河"

傣勒"

支系跳嘎光时,打击乐手位于舞队之首,引导舞队进人舞场后,才到舞场中央伴奏。

舞蹈进人高潮时,懂武术的男子脱去上衣,露出文身,随鼓点在舞场中表演傣拳,众人齐声发出"

呀呀一呜一呜"

的欢呼声。

气氛热烈欢快,具有浓郁的民间艺术特色。

葫芦丝是德宏傣族群众最喜欢吹奏的传统乐器之一。

葫芦丝,傣语称"

筚朗道"

意为"

用葫芦做成的吹奏乐器"

民间吹奏葫芦丝,一是老年人自娱自乐,排遣孤独,内容多为叙事性的古调,音符悠长、苍凉、凄楚,是老年人怀古、排遣孤独感的方式之一;

二是年轻人谈情说爱时,吹奏葫芦丝传递情感,曲调优美、抒情、浪漫。

3.宗教信仰

德宏傣族信奉(即南传上座部佛教)。

分摆奘、朵列、摆润和左底4个教派。

佛教在傣族人民心中不仅仅是宗教信仰的问题,而且对人的生活起着支配作用。

婴儿降生,得请佛爷取名;

男孩长到七、八岁要进奘房学习。

结婚、建房、疾病、丧葬等,都得请佛爷诵经。

傣族在每年诸多的宗教节日里,得停止生产参加宗教活动。

摆奘、朵列、摆润和左底4个教派学说和教义相同,但戒律的宽严程度不同,因而各派教徒在生活方式上也不尽相同。

摆奘最基本的戒律是"

五戒"

,即不、不淫乱、不妄言、不偷盗、不饮酒该教派信徒占全州南传佛教信徒总数的50%以上;

朵列的教规、教义与左底教派基本相同,分"

苏探玛"

睡晋"

两派,信徒约占全州南传佛教信徒总数的33%;

摆润又称"

耿润"

,分为"

润罢"

、"

润顺"

两派,与临沧、西双版纳傣族信奉的耿润同为一个教派,其教义、教规基本与摆奘相同,全州摆润信徒约占全州南传佛教信徒总数的12%;

左底"

僧侣在日常生活中有极严格的戒律,信徒仅占全州南传佛教信徒总数的3%。

佛寺建在远离村寨的僻静处,僧侣四方云游。

出行只携带一把油纸伞,披一件黄红色袈裟,睡觉不用被褥,不随意进他人家。

凡信仰左抵派的村寨,除耕牛外,不得养牲畜和家禽,禁狩猎、捕鱼,见到"

召闷"

召吉"

,行跪拜大礼,"

左抵"

派还明确规定信徒不准种植和吸食鸦片,严禁饮酒。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

的戒律已有所宽松,信徒家中普遍养猪、养鸡、养鸭。

德宏傣族地区现有五百多座奘房,其建筑形式分为三种,即傣式、傣汉式和汉式。

傣式奘房主要分布于农村,傣汉式和汉式奘房多出现于城镇、交通沿线或较大的村寨。

傣汉式奘房一般出现在交通沿线,是德宏特有的一种文化景观。

由于德宏位于华夏黄河文明与印度恒河文明的交汇之地,傣汉式奘房便是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以及傣族传统文化相互揉和的产物。

这些奘房的大门,往往有门神把守,门神关公、秦琼,是汉族家喻户晓的传奇性历史人物;

大殿内端坐着佛祖释迦牟尼,却是印度恒河文明的代表;

而奘房的建筑又保留着傣族的传统风格。

汉式奘房完全借用汉族建筑风格建造的,从基础、墙体、屋顶到梁柱、等都表现出汉族宗教建筑的特点。

这种奘房的数量不多,以芒市五云寺、佛光寺和瑞丽芒约佛寺为代表。

五云寺因门前有五棵大青树,树上常年栖息着许多白鹭,远看犹如五朵白云,五云寺因此得名。

傣族称为"

奘罕"

,意为"

金寺"

始建于清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是芒市坝现存建立最早的奘房。

德宏著名的佛塔主要有盈江允燕佛塔、景坎佛台佛塔、瑞丽姐勒金塔芒市树包塔潞西丰平佛塔、瑞丽弄安鸭塔等。

在德宏傣族地区,男孩到了7岁,就可送奘房做"

嘎比"

(意为学僧)。

经奘房长老同意,为男孩剃度,便开始学习傣文和佛教基本知识,并做一些扫地、挑水、拾柴之类的杂务,穿俗服,食宿在奘房。

经过一年左右的学习,"

将面临两种选择:

要么回家务农,要么留在奘房当和尚。

如果选择了后者,就要择日举行晋升"

召尚"

的仪式。

奘房中的僧侣,一般分为召尚、召长、召几、召崩几四个等级。

其中,召几、召崩属于奘房里的,被尊称为"

大佛爷"

如果是结过婚的人出家,水平再高也不能升为大佛爷。

做摆,流行于德宏地区的一种宗教盛典,傣语叫做"

摆帕拉"

,意思是为通往佛国天堂做准备。

傣族一生节衣缩食,稍有储蓄,就要做摆。

他们认为:

做摆"

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一方面做摆是对佛的最大功德,表示对佛的虔诚;

另一方面做摆是积蓄福禄财宝,死后可享受,家人可入佛国;

再一方面做摆后自己得以"

帕嘎"

称呼(即"

无限忠于佛主的佛门弟子荣誉称号"

)提高了自身的社会地位,获得人们的尊重与羡慕。

4.民族节日

【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历新年;

也是佛教节日,即浴佛节或佛诞节;

是从印度的“洒红节”和到圣河沐浴的习俗衍变而来。

泼水节有浴佛、过年、祈雨、迎春耕、祝愿人畜兴旺和五谷丰登之意,在巴利语系佛教文化圈内,它是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

节期是傣历十二月三十一日至一月二日,约在清明后7至10天后举行,一般欢庆3至7天。

1983年4月9日,德宏州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