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29591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5.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文档格式.docx

《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文档格式.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文档格式.docx

1.听听声音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3.声音的变化

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5.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7、保护我们的听力

我们的身体

1.身体的结构

2.骨骼、关节和肌肉

3.跳动起来会怎样

(一)

4.跳动起来会怎样

(二)

5.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6、口腔里的变化

7、呵护我们的身体

第一单元 

天气单元

本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定位:

“天气”单元的重点是引起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并能像气象学家那样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

 

教材基本上是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象、如何记录展开的,“天气日历”是观察记录天气现象的文本工具。

对记录的统计和分析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处理数据方法,并建立对天气新的认识,这也是解释天气如何变化的依据。

期待学生经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对天气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研究的好奇和热情。

学生还会发现科学工具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延伸,并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二、单元设计特点及教学说明:

《天气》单元一共设计了7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第1课和第2课,学生认识到人们通常从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这几个方面来描述天气;

开始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如一个月)里收集天气信息,并把他们观察到的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

在每天跟踪观察和记录天气的过程中,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天气是在不断地改变着的,激发学生研究天气的兴趣。

第二阶段,第3-6课。

学生将分别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四种(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天气特征的数据。

最后,进入第7课的时候,学生已经做了近一个月的观察和记录,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天气的数据。

在这一课,他们将分析和总结已经收集到的数据,形成《天气》单元学习以来的对当地天气的概括性的认识。

三、教学建议:

1.要让学生真正走近天气现象,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获取天气特征的相关信息和记录数据。

本单元学到的新的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对天气的理解和应对天气对他们的影响。

2.由于本单元的教学活动有时需要在特定的天气环境下进行,如第4课《风向和风速》、第6课《云的观测》。

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天气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

3.本单元学生将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天气现象的过程,教师要对每天的观测和记录活动给以及时的指导、督促,更重要的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将是决定本单元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

4.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方的天气情况千差万别。

教师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使用教材。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学校的观测气象站,为学生的观察活动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

四、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

天气特征主要包括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

温度计、雨量器、风向标和风速仪是测量天气的工具;

气象学家是研究、观察和记录关于天气信息以及应用这些信息预报天气的科学家;

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2. 

过程与方法:

用感官观察天气;

讨论和记录关于天气特征的信息;

能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

能用简单工具估计风速、风向;

能用自制的简易雨量器测量降雨量;

观察各种云的不同,并能给它们分类;

能对天气数据进行总结和分析。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增强天气意识,提高观察和研究天气的兴趣;

意识到天气如何影响每天的生活的;

意识到测量和长期的记录有助于我们学习更多的关于天气的知识

1-1我们关心天气

探究活动分析: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来帮助学生明确常见的天气现象。

图上用各种天气符号和表示温度的数字,反映这一天全国各个地区的天气情况。

学生通过对这张图的观察,可以对常见的天气现象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2.图上的表示天气现象的符号可采用粘贴的形式,在符号下面应写上符号的名称,便于学生认识这些天气现象。

3.提问学生还知道那些天气现象,以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天气现象。

4.为每一组准备一套天气符号,让学生尝试着给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室外)观察、描述今天的天气现象--引导学生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

6.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回到教室后,将学生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交流。

7.引导学生思考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或提问学生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

使学生意识到天气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8.在学生的科学记录本上,描述今天的天气时,可能只是一些毫无联系的几个简单的词语或句子。

提示部分对学生描述天气的方法的指导--将天气特征与生活建立联系,提高学生对天气的认识水平。

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提示,并应用提示的方法对自己的记录进行改进,并把改进后的描述和同学交流。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

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

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

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

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4.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学活动过程:

一、认识天气现象

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

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

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

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

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

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示观察要求:

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

3.带上科学记录本和笔排队到操场上分组进行观察,教师巡视。

(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

4.回到教室进行交流:

请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观察到天气现象。

5.学生汇报,教师展示学生的记录。

6.提问:

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如不知如何回答可提问:

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

7.认识“网状图”的使用:

刚才同学们在汇报的时候想到一点说一点,有没有办法把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更直观地表示出来的方法呢?

打开书本第45页,看看书本上向我们介绍了怎样的一个好方法?

8.带读提示语。

9.看明白了吗?

有不明白的请提问。

10.请你学着书本上的方法,在科学记录本上为今天的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作一张“网状图”。

三、总结

刚才我们观察的是今天的天气,那么明天又会天气怎样呢?

后天呢?

一个月内我们杭州的天气又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请大家每天都能把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能了解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这里的天气变化是这样的。

教学反思:

我们关心天气”除了书上的全国天气情况图,增加了从网络了解天气信息的内容,打开新浪的“天气”看当天全国天气情况图,打开QQ上的天气标志,了解近三天当地的天气,及城市指数。

贴近实际生活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全国的天气是不同的,天气不断地在变化,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我们可以根据天气情况调节我们的生活。

网络呈现的头脑风暴式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我们关心天气》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

我们关心天气>

是教科版<

科学>

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天气>

里的第四课时,是研究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天气和对天气认识的感知,并知道天气预报是通过卫星云图来传播的,以及生物预告天气的本能,让学生根据不同的天气把现代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也更好的关注人们的生活.

学生分析:

本学年段的学生已接触科学学习有一年了,对科学学习的方式基本的方法已经掌握的较好,学习科学的兴趣教浓,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都能做简要的回答,但对天气没有正真的去了解,去关心过.而且在语言的表达上稍欠缺一点.

教学设计:

天气是日常生活常见的,但学生并没有认真的仔细的去研究过其中的奥密,而本节课是让学生通过这一常见的现象进行感知,从同学们的交流中收集到各种信息.教材分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

不同的天气.这部分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交流的形式了解自然界中的各种天气,感知不同天气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感受;

第二部分:

生物预告天气.让学生了解很多生物比我们人类更早的了解天气的变化;

第三部分:

预测未来的天气.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明天的天气情况;

第四部分:

了解天气预报中的内容:

这部分是让学生了解现在除了天气预报的播报以外,还增加了许多新的补充内容,让人们感受天气是以人们为中心的;

教材处理:

按教参要求,本课分了四个部分要求一课时完成.但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用一课时完成是难度很大的,我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将本课做了修改,将本课该为了二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学习前三个内容,将看卫星云图做为第一课时的拓展,因为看卫星云图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难道教大,大人们看这图都有点吃力,何况是四年级的学生,所以让学生把这个做为课外作业带回去,让他们去查找资料,这样对下节可看卫星云图分析卫星云图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设计简单的符号记录天气状况

(2)激励学生去观察动物和植物的变化与天气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了解天气有晴、阴、雨、雪等变化,天气的变化与人的生产、生活有密切的关系。

(2)了解预测未来天气的途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观察能力。

(2)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不断变化的,培养学生认真细致 

有持久性等科学态度.

教学实录:

(片段)

一情景导入:

出示课件:

放一段播报天气预报的音乐

师:

同学们,请你们仔细听听,这段音乐你们熟悉吗?

经常在那听过?

生:

学生仔细听

谁来说说?

这是天气预报的声音

这是播报天气预报的声音

说的真不错

这是每天7:

30播报的天气预报的声音

这位同学说的真完整

看来大家都特别的关心天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这课

板书<

二认识不同的天气,了解不同天气的标志

老师这儿收集了一些有关天气的图片,请你们看看都有些什么样的天气?

不同的天气

观察图片,小组议论

谁先来说说?

我认为第2副图是多云,因为云把蓝天遮了一大半

说的很好.那用什么图片来表示呢?

用 

这个图标表示(学生上台粘贴土标……以后依次)

你真会观察,其他同学继续

第1幅图是晴天,蓝蓝的天空,晴空万里,还有蜘鸟在叫,晴天用 

太阳表示

说的真好,还用上了形容词

第4副图是雨,用 

这个图标表示

第5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