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广东省高中历史学业水平复习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测试题三 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28055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91.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广东省高中历史学业水平复习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测试题三 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学年广东省高中历史学业水平复习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测试题三 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学年广东省高中历史学业水平复习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测试题三 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学年广东省高中历史学业水平复习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测试题三 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学年广东省高中历史学业水平复习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测试题三 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广东省高中历史学业水平复习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测试题三 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学年广东省高中历史学业水平复习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测试题三 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广东省高中历史学业水平复习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测试题三 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广东省高中历史学业水平复习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测试题三 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D是秦始皇时期设立制度。

2.毛泽东说:

“百代都行秦政制。

”这个“制”指

A.禅让制

B.宗法制

C.中央集权制

D.世袭制

【答案】C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所学,这里的“制”指的就是政治制度,也就是秦朝的政治制度。

内容就是指的中央集权制.所以本题选C。

考点: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集权制度

3.有的学者认为,《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是古罗马平民阶层的胜利。

该学者的主要理由应该是

A.法典的制定,奠定了罗马公民法的基础

B.法典规定了债务法规,改善了奴隶的处境

C.与习惯法相比,该法典内容有大量的扩充

D.法典明文公示,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

【答案】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十二铜表法》制定是罗马平民与贵族斗争胜利的结果,是古罗马成文法的开端。

它的出现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权力,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罗马平民权益不受贵族的损害,D符合题意。

ABC三项表述与上述特征不符合。

选D。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十二铜表法》

4.“英国也许因为温和渐进。

容易被人批评为不深刻。

但是,社会发展该做的事人家都做了,该跨的坎人家都跨了,该具备的观念也一一具备了,你还能说什么呢?

”从材料的观点来看,“容易被人批评为不深刻”的事件是

A.1688年的“光荣革命”

B.两党制度的形成

C.1832年议会选举改革

D.责任制内阁形成

由材料看,“容易被人批评为不深刻”是由于“温和渐进”,结合所学来看,英国光荣革命本来是该采用暴力的,但是最终却以和平的方式实现了,故选A;

BCD都属于革命之后的改革,本该就是渐进性的,故排除。

点睛:

这一题属于新情境式材料选择题,这类题在教材中有知识依托,但是题干中的材料是考生所不熟悉或者没有见过的,考生需要将材料阅读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再结合所学知识对所有选项进行推理和分析,才能够准确作答,所以这类题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而这又是高考特别注重考查的题型,所以建议考生多关注这类习题的训练和积累。

5.下列关于法国共和制与德国君主立宪制的对比,说法不正确的是

A.都属于资本主义政治体制

B.法国的总统和德国的皇帝都有权解散议会

C.法国的总统是由议会选举产生的,而德国的皇帝是世袭的

D.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B

【详解】法国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总统需对两院负责,虽然有权在参议院的同意下解散众议院,但无权解散参议院。

故B项表述不正确;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共和制与德国君主立宪制都属于资本主义政治体制。

故A项表述正确;

通过史实可知,法国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出,德国皇帝通过世袭进行继承。

故C项表述正确;

根据史实可知,法国实行共和制与德国实施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顺应了这种大势的表现。

由于实行资本主义政治体制,两国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故D项表述正确。

综合以上,答案为B,排除ACD三项。

6.巴黎公社起义在客观上体现了《共产党宣言》中的()

A.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社会主义社会取代的理论

B.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统治的理论

C.将一切生产资料集中在无产阶级国家手中的理论

D.资本主义所有制已经不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理论

找出《共产党宣言》内容和巴黎公社一致的部分,即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故选项为B

7.列宁在二月革命以后回到俄国,并发表了重要演说。

一位支持者在整理他的这一演说的内容时共列举了四条,其中错误的是

A.要坚决以革命的方式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B.无产阶级需要夺取政权

C.要实现社会主义革命

D.提出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二月革命已经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故A项错误,但是符合题意。

二月革命后,列宁回到俄国发表了《四月提纲》的演讲,指出当前俄国的特点是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政权应该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不要议会制共和国;

退出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必须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等,故BCD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

所以本题答案为A项。

8.下面漫画所提供的信息,主要揭示了《南京条约》的签订

A.是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而签订的

B.是英国侵略中国的不平等条约

C.清政府是一个卖国求荣的政权

D.使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详解】根据材料图片显示,在英国枪炮面前,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但图片上却打着“平等谈判”的招牌。

因此漫画表明了中英双方签订的条约,实质上是不平等的条约,故B符合题意;

ACD项与图片漫画讽刺的“平等谈判”含义不符,故排除。

9.在史诗大片《建党伟业》中,关于中共一大召开的情节是影片的高潮部分。

下列关于中共一大的叙述,符合实际的是

A.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农民运动

B.通过了与中国国民党合作的决定

C.决定进行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北伐战争

D.明确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奋斗目标

【详解】结合所学,1921年中共一大提出了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奋斗目标,故D项正确;

中共一大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排除A项;

中共三大通过了与中国国民党合作的决定,排除B项;

决定进行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北伐战争是在1924年,故排除C项。

10.有学者认为“抗日战争是中国确立世界大国地位的起点”。

这主要是因为抗日战争

A.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

B.加速了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

C.壮大了社会主义的力量

D.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贡献巨大

“抗日战争是中国确立世界大国地位的起点”是说抗日战争使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所以要把抗日战争放在国际反法西斯战争这一大背景下来分析,故选D;

AC不符合史实,B与题意不一致,故排除ABC。

11.中国第一部民主宪法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宪法》

C.《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中华民国临时宪法》是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的民主宪法,颁布于1912年,故A项正确;

《中华民国宪法》颁布于1946年,《共同纲领》颁布于1949年,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于1954年,排除BCD三项。

12.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实现国家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B.“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C.“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D.“和平共处,平等互利”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科学和文学艺术领域的方针,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政治协商制度的方针,故B项错误;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实现国家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故C项正确;

“和平共处,平等互利”是处理国际关系的原则,故D项错误。

故选C。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能够正确区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和平共处,平等互利”等概念说所属的不同领域,再扣住题干关键词“国家统一大业”,据此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13.美苏“冷战”格局结束以后,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主要是因为

A.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B.人们对和平的向往

C.联合国实力得到加强

D.若干政治力量的发展壮大

美苏“冷战”格局结束以后,欧盟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日本、俄罗斯和中国等多个政治力量也在不断地发展壮大,多极化趋势加快发展。

故答案为D项。

美苏两极格局已经结束,排除A项;

B、C项与多极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无关,均排除。

两极格局与多极化趋势之间的关系是:

(1)多极化趋势是在两极格局下出现的。

多极化趋势并不是在两极格局终结后才形成的,而是在两极格局下,出现了冲击当时国际格局的力量。

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它孕育于两极格局的演变之中。

(2)两极格局终结后多极格局尚未形成。

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终结。

但到目前为止,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目前的国际局势是处于由旧格局终结向未来将要形成的新格局的转变过程中。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仍然只是一个发展趋势。

多极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14.在1995年召开的某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受到与会各国代表的赞扬和拥护。

这次会议的地点是

A.中国北京

B.埃及开罗

C.印度新德里

D.印度尼西亚万隆

【详解】根据所学,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万隆位于印度尼西亚,故D项正确;

排除ABC三项。

15.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形势发生重大转变的关键在于

A.毛泽东提出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

B.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逐步缓和

D.中日邦交正常化

【详解】结合所学,中美关系正常化,是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突破的关键所在。

美国与中国关系缓和,一定程度上会带动其它国家与中国关系的转变,故C项正确;

A项是毛泽东提出的论断,并不是关键所在,故A项错误;

BD两项是70年代外交关系发展的表现,不是关键所在,故排除BD两项。

16.我国自古以来流行着“想要富,男子立田女织布”的说法。

它所体现的是

A.小农经济

B.重农抑商

C.商品经济

D.重男轻女

本题考查的是基础知识的掌握。

“男子立田女织布”体现的是小农经济中男耕女织的生活场景。

男耕女织是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之一。

题干体现不出抑商、商品经济和重男轻女的思想,排除BCD。

故答案选A。

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小农经济

【名师点睛】小农经济的局限性:

(1)分散性:

属于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

(2)封闭性: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相互之间缺少交往和合作。

(3)落后性:

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生产资料有限,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

(4)脆弱性:

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特别是封建王朝政策的影响。

17.世界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说,没有任何的西方人在青铜器铸造方面能超过古代中国人。

中国青铜器铸造的鼎盛时期是在

A.原始社会末期B.商周时期

C.秦汉时期D.隋唐时期

根据所学知识,夏代的青铜制造已有一定水平。

商周是青铜器的繁盛时代,青铜器的数量、种类之多都是空前绝后的,这是三代之所以称“青铜时代”的主要依据。

故选B。

古代中国的经济·

手工业的发展·

青铜器铸造。

18.棉布成为中国人的主要衣料开始于

A.唐朝后期

B.宋朝前期

C.元朝中期

D.明朝后期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明代棉花种植推广到闽越地区,棉花种植的推广及棉纺织技术的进步使棉布成为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