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D的分类和显示原理文档格式.docx
《LCD的分类和显示原理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LCD的分类和显示原理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而TFT-LCD则采用与TN系列LCD截然不同的显示方式。
其具体工作原理见下:
1、TN型采用的是液晶显示器中最基本的显示技术,而之后其它种类的液晶显示器也是以TN型为基础来进行改良。
而且,它的运作原理也较其它技术来的简单。
请读者参照下方的图片。
图中所表示的是TN型液晶显示器的简易构造图,包括了垂直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偏光板,具有细纹沟槽的配向膜,液晶材料以及导电的玻璃基板。
---在不加电场的情况下,入射光经过偏光板后通过液晶层,偏光被分子扭转排列的液晶层旋转90度。
在离开液晶层时,其偏光方向恰与另一偏光板的方向一致,所以光线能顺利通过,使整个电极面呈光亮。
---当加入电场的情况时,每个液晶分子的光轴转向与电场方向一致。
液晶层也因此失去了旋光的能力,结果来自入射偏光片的偏光,其方向与另一偏光片的偏光方向成垂直的关系,并无法通过,这样电极面就呈现黑暗的状态。
TN型的显像原理是将液晶材料置于两片贴附光轴垂直偏光板的透明导电玻璃间,液晶分子会依附向膜的细沟槽方向,按序旋转排列。
如果电场未形成,光线就会顺利的从偏光板射入,液晶分子将其行进方向旋转,然后从另一边射出。
如果在两片导电玻璃通电之后,玻璃间就会造成电场,进而影响其间液晶分子的排列,使分子棒进行扭转,光线便无法穿透,进而遮住光源。
这样得到光暗对比的现象,就叫做扭转式向列场效应,简称TNFE(twistednematicfieldeffect)。
电子领域中所用的液晶显示器,几乎都是用扭转式向列场效应原理制成的。
2、STN型的显示原理与TN相类似。
不同的是,TN扭转式向列场效应的液晶分子是将入射光旋转90度,而STN超扭转式向列场效应是将入射光旋转180~270度。
必须在这里指出的是,单纯的TN液晶显示器本身只有明暗两种情形(或称黑白),并没有办法做到色彩的变化。
而STN液晶显示器由于液晶材料的关系,以及光线的干涉现象,因此显示的色调都以淡绿色与橘色为主。
但如果在传统单色STN液晶显示器加上一彩色滤光片(colorfilter),并将单色显示矩阵之任一像素(pixel)分成三个子像素(sub-pixel),分别通过彩色滤光片显示红、黄、蓝三原色,再经由三原色比例之调和,也可以显示出全彩模式的色彩。
另外,TN型的液晶显示器显示屏幕做的越大,其屏幕对比度就会显得较差,不过藉由STN的改良技术,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对比度不足的情况。
3、DSTN是通过双扫描方式来扫描扭曲向列型液晶显示屏,从而达到完成显示目的。
DSTN是由超扭曲向列型显示器(STN)发展而来的。
由于DSTN采用双扫描技术,因此显示效果相对STN来说,有大幅度提高。
笔记本电脑刚出现时主要是使用STN,其后是DSTN。
STN和DSTN的反应时间都较慢,一般约为300ms左右。
从液晶显示原理来看,STN的原理是通过电场改变原为180度以上扭曲的液晶分子的排列,达到改变旋光状态的目的。
外加电场则通过逐行扫描的方式改变电场,因此在电场反复改变电压的过程中,每一点的恢复过程都较慢,这样就会产生余辉现象。
用户能感觉到拖尾(余辉)现象,也就是一般俗称的“伪彩”。
由于DSTN显示屏上每个像素点的亮度和对比度都不能独立控制,造成其显示效果欠佳。
由这种液晶体所构成的液晶显示器对比度和亮度都比较差、屏幕观察范围也较小、色彩不够丰富,特别是反应速度慢,不适于高速全动图像、视频播放等应用。
一般只用于文字、表格和静态图像处理,但是它结构简单并且价格相对低廉,耗能也比TFT-LCD少,而视角小也可以通过防止窥视屏幕内容达到保密作用,结构简单也减小整机体积和重量。
因此,在少数笔记本电脑中仍采用它作为显示设备。
目前,DSTN液晶显示屏仍然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DSTN-LCD也不是真正的彩色显示器,它只能显示一定的颜色深度。
与CRT的颜色显示特性相距较远,因而又称为“伪彩显”。
DSTN的工作特点是这样的:
扫描屏幕被分为上下两部分,CPU同时并行对这两部分进行刷新(双扫描),这样的刷新频率虽然要比单扫描(STN)重绘整个屏幕快一倍,提高了占空率,改善了显示效果。
而且当DSTN分上下两屏同时扫描时,上下两部分就会出现刷新不同步的问题。
所以当内部电子元件的性能不佳时,显示屏中央可能会出现一条模糊的水平亮线。
不过,现在采用DSTN-LCD的电脑因CPU和RAM速率高且性能稳定,这种不同步现象已经很少碰见到了。
另外,由于DSTN显示屏上的像素信息是由屏幕左右两侧的一整行晶体管控制下的像素来显示,而且每个像素点不能自身发光,是无源像点。
所以反应速度不快,屏幕刷新后更可能留下幻影,其对比度和亮度也比较低,看到的图像要比CRT显示器里的暗得多。
而HPA则被称为高性能定址或快速DSTN。
它是DSTN的改良型,能提供比DSTN更快的反应时间、更高的对比度和更大的视角。
再加上它具有与DSTN相近的成本,因此在低端笔记本电脑市场具有一定的优势。
液晶屏幕的驱动方式
---单纯矩阵驱动方式是由垂直与水平方向的电极所构成。
选择要驱动的部份,是由水平方向的电压来控制。
而垂直方向的电极则负责驱动液晶分子。
TN与STN型液晶显示器所使用的是单纯驱动电极方式,都是采用X、Y轴的交叉方式来驱动,如下图所示。
因此如果显示部份越做越大的话,那么中心部份的电极反应时间可能就会比较长。
而为了让屏幕显示一致,整体显示速度就会变慢。
讲的简单一点,就好象是当CRT显示器的屏幕更新频率不够快时,使用者就会感到屏幕闪烁、跳动;
或着是当需要快速显示3D动画时,显示器的显示速度却无法跟上,显示出来的要果可能就会有延迟的现象。
所以,早期的液晶显示器在尺寸上有一定的限制,而且并不适合用来看电影、玩3D游戏。
---主动式矩阵的驱动方式是让每个画素都对应一个组电极,它的构造有点像DRAM的回路方式,电压通过扫描(或称作一定时间充电)方式,来表示每个画素的状态。
为了改善此前出现的问题,后来液晶显示技术大多采用主动式矩阵(active-matrixaddressing)的方式来驱动。
这也是目前达到高资料密度液晶显示效果的理想装置,而且分辨率极高。
方法是利用薄膜技术所做成的硅晶体管电极,通过扫描法来选择任意一个显示点(pixel)的开与关。
这其实就是利用容易控制薄膜式晶体管的非线性功能,来取代不易控制的液晶非线性功能。
在TFT型液晶显器导电玻璃上细小的网状线路中,,电极是由薄膜式晶体管所排列而成的矩阵开关,在每个线路相交的地方都有着相应的控制匣。
虽然驱动讯号快速地在各显示点扫瞄而过,但只有电极上晶体管矩阵中被选择的显示点,才能得到足以驱动液晶分子的电压。
这样就使得液晶分子轴转向,并形成「亮」的对比,而不被选择的显示点自然就是「暗」的对比。
这也避免了显示功能对液晶电场效应能力的依靠。
4、TFT型液晶显示器的运作原理
TFT型的液晶显示器较为复杂,主要是由:
萤光管、导光板、偏光板、滤光板、玻璃基板、配向膜、液晶材料、薄模式晶体管等等构成。
首先,液晶显示器必须先利用背光源,也就是萤光灯管投射出光源,这些光源会先经过一个偏光板然后再经过液晶。
这时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就会改变穿透液晶的光线角度,然后这些光线还必须经过前方的彩色的滤光膜与另一块偏光板。
因此我们只要改变刺激液晶的电压值就可以控制最后出现的光线强度与色彩,这样就能在液晶面板上变化出有不同色调的颜色组合了。
TFT-LCD的每个像素点都是由集成在自身上的TFT来控制的,它们是有源像素点。
因此,不但反应时间可以极大地加快,起码可以到80ms左右;
对比度和亮度也大大提高了;
同时分辨率也得到了空前的提升。
因为它具有更高的对比度和更丰富的色彩,荧屏更新频率也更快,所以我们称之为“真彩”。
目前市面上的LCD液晶显示器主要有两类:
DSTN(dual-scantwistednematic,双扫描交错液晶显示)和TFT(thinfilm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显示),也就是被动矩阵(无源矩阵)和主动矩阵(有源矩阵)两种。
与DSTN相比,TFT的主要特点是在每个像素配置一个半导体开关器件,其加工工艺类似于大规模集成电路。
由于每个像素都可通过点脉冲直接控制,使得每个节点相对独立,并可以连续控制。
这样不仅提高了反应时间,同时在灰度控制上也可以做到非常精确,这就是TFT色彩较DSTN更为逼真的原因。
TFT-LCD是目前最好的LCD彩色显示设备之一,TFT-LCD具有屏幕反应速度快、对比度和亮度都较高、屏幕可视角度大、色彩丰富、分辨率高等等特点,克服了两者的原有的许多缺点,是目前桌面型LCD显示器和笔记本电脑LCD显示屏的主流显示设备。
在色彩显示性能方面与CRT显示器相当,凡CRT显示器所能显示的各种信息都能同样显示,其显示效果已经接近CRT显示器。
在有源矩阵LCD中,除了TFT-LCD外,还有一种黑矩阵LCD。
它是当前的高品质显示技术产品。
它的原理是将有源矩阵技术与特殊镀膜技术相结合,既可以充分利用LCD的源显示特点,又可以利用特殊镀膜技术,在减少背景光泄漏、增加屏幕黑度、提高对比度的作用,并可以同时减小在日常明亮工作环境下的眩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