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考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模拟演练附解析共11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12200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版高考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模拟演练附解析共11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岳麓版高考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模拟演练附解析共11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岳麓版高考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模拟演练附解析共11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岳麓版高考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模拟演练附解析共11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岳麓版高考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模拟演练附解析共11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岳麓版高考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模拟演练附解析共11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岳麓版高考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模拟演练附解析共11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高考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模拟演练附解析共11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岳麓版高考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模拟演练附解析共11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解析]材料意为:

有在当今赞美尧舜禹和商周之道的人会被新的圣人耻笑,说明这一思想家认为,历史是发展的,后世一定会优于前世,属于法家思想,A项正确;

本题与人性本恶无关,排除B项;

小国寡民社会是老子的主张,与本题无关,排除C项;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是孔子为政以德思想主张的体现,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

3.王敬川在《儒学的现代走向》一文中说,孔孟在处处“碰壁”后曾有如下的言论:

(孔子)“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

三年有成。

”(孟子)“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

”这反映了当时(A)

A.儒者具有经世济民的担当精神B.儒学低下的社会地位

C.儒者抱有重构伦理道德的愿望D.社会转型的必然趋势

[解析]材料中“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

”,反映出孔子希望统治者任用自己,来实现社会繁荣、百姓安居的政治抱负,体现出儒者经世济民的担当精神,故A项正确;

儒家思想虽然在统治者那里“碰壁”,但在民间却蔚然大宗,故B项错误;

材料没有反映出儒者的伦理道德重构,故C项错误;

材料没有反映出春秋时期向封建社会过渡的社会转型,故D项错误。

4.《论语·

尧曰》表达了孔子对尧舜言论的认同,战国时期,“孟子言性善,言必称尧舜”,荀子也称赞“尧舜者天下之善教化者也”。

这说明(D)

A.尧舜提出了早期的儒家学说B.儒学理论不适应现实的需要

C.儒家学者以复古为政治目标D.儒家借助历史宣扬伦理思想

[解析]孔子创立儒家学说,材料中“孔子对尧舜言论的认同”不等于尧舜提出了儒家,故A项错误;

儒学是中国古代主流文化,儒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成为显学,与题中“不适应现实”不符,故B项错误;

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称赞“尧舜者天下之善教化者也”,是希望统治者实现仁政、德治,实现儒学的治国理念,这表明了儒家理想化的政治诉求,而不是希望恢复先代的政治制度,故C项错误;

“孟子言性善,言必称尧舜”,荀子也称赞“尧舜者天下之善教化者也”,可知儒学家要求统治者向古代圣贤一样以完美的道德治国,体现的是一种理想化的政治要求,故D项正确。

5.(2018·

衡水金卷)韩非子提出君主要善于用法来管理官吏,还要做到“使法择人,不自举也”。

这一主张(C)

A.要求君主熟悉法律B.体现王在法下

C.是对贵族政治的否定D.突出依法治国

[解析]韩非子选拔官吏的主张是依靠法律选择人,而不是依靠人来选拔,这是对传统贵族世袭制度的否定,故C项正确;

材料中说明君主是用法选拔官吏,不是熟悉法律,故A项错误;

封建社会仍然是王在法之上,故B项错误;

古代封建社会仍然是人治社会,不是依法治国,故D项错误。

6.(2018·

衡水金卷二调)儒家崇尚知仁行义的谦谦“君子”;

墨家推崇分人以财、助人以力的“兼士”;

法家则以循名责实、公正无私的“铁腕”实行家为道德极峰。

这说明先秦士子(B)

A.提倡政治参与意识B.注重个人道德修养

C.主张规范伦理道德D.讲究胸怀宽容博大

[解析]无论是儒家、墨家还是法家,都要求人具有良好的品德,因此本题选择B项;

A项材料没有体现这一点;

C项错误,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伦理道德是儒家思想的体现,故排除;

D项材料没有体现,故排除。

必修三第一单元第46讲

1.(2016·

全国卷Ⅰ·

2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C)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解析]据材料,汉代崇尚儒学,而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这说明儒学注重历史传统,并不“迷信”孔子个人,“五经”也不是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的,故C项正确,A项错误;

汉代儒学并没有背离孔子的儒学思想,而是强调寻根溯源,B项错误;

儒学并没有因秦始皇焚书而断绝,它于西汉时重新兴起,故D项错误。

衡水一调)《论语》载: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成书于战国末期的《管子》中写道:

“天子出令于天下,诸侯受令于天子,大夫受令于君。

”这些言论共同体现了(D)

A.宗族伦理观念B.“天人感应”学说

C.君主专制理论D.“大一统”思想

[解析]材料“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大致意思是:

世道清明,那么制作礼乐和发令征伐的权力都出自天子,强调大一统的重要性;

材料“天子出令于天下,诸侯受令于天子,大夫受令于君”强调的是制度上的大一统,故D项正确;

A项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

B项是西汉董仲舒提出,故排除;

C项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

3.(2018·

衡水金卷二调)汉代君主尊儒习经后,制诏诰令中征引儒经之风渐盛。

据粗略统计,《汉书》诸帝纪中保存西汉诏书约180篇,这些诏书共征引经文35次;

《后汉书》诸帝纪保存东汉诏书约120篇,征引经文约50次。

这说明汉代(A)

A.儒家治国之道与君主政治相结合B.君主的政治举措皆发自经典本义

C.君主施政拘泥于儒学的基本原则D.儒学对专制皇权形成了制衡机制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汉代君主尊儒习经后,制诏诰令中征引儒经之风渐盛”,即通过儒学思想巩固君主专制;

说明汉代将儒家治国之道与君主政治相结合,故答案为A项。

B项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

C、D两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4.(2017·

衡水中学期中)有学者认为,后世的经学大师片面强调董仲舒思想中阳对阴的主导作用,忽视了他所强调的“臣兼功于君,子兼功于父,妻兼功于夫”。

这表明董仲舒的观点(C)

A.重点维护君权的合法性B.继承了儒家的民本思想

C.蕴含了一定的辩证意识D.导致社会道德水平滑坡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董仲舒的儒学思想。

由材料“臣兼功于君”可知“重点维护君权的合法性”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民本思想是指重视人民,顺应民心,以民为本,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

结合材料“臣兼功于君,子兼功于父,妻兼功于夫”可知董仲舒的思想具有一定的辩证意识,故C项正确;

材料强调君臣、父子、夫妻关系,这不会导致社会道德水平滑坡,排除D项。

衡水金卷二调)下表是正史中的孝义传所记载的“义门”(累世同居的大家族)代表人物粗略统计表。

该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D)

正史名称

人数

《南史》

13

《北史》

12

新旧《唐书》

38

《宋史》

50

A.经济发展助推伦理规范B.宗法制度的范围扩大

C.政治统一促进思想统一D.儒学影响力不断增强

[解析]“孝”“义”是儒家思想主张的社会伦理观,从表格反映的“义门”代表人物的增多,反映出儒学影响力不断增强,故答案为D项;

材料没有反映经济发展情况,排除A项;

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材料不能反映政治统一与这种现象的关系,排除C项。

6.儒家在哲学的深度上不及道家,在法理的明确上不如法家,在人类平等相爱的理想上不如墨家,但它却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华文化的主流。

这主要是因为儒家(D)

A.以“仁”与“礼”为核心推动了国家的统一

B.以私人讲学的方式培养了众多信徒

C.主张以德治国始终受到统治者重视

D.不断发展完善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

[解析]春秋末年孔子就提出了“仁”与“礼”的思想,但当时并没有推动国家统一,故A项错误;

以私人讲学的方式培养了众多信徒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儒家思想并没有受到统治者的重视,故B项错误;

秦朝时的治国思想为法家思想,故C项错误;

西汉时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又采取了一系列尊儒措施,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故D项正确。

必修三第一单元第47讲

1.(2015·

海南)北宋僧人契嵩说:

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

这反映了(A)

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B.儒、佛开始出现合流

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解析]材料信息认为儒家思想强调“有为”而积极入世,佛教强调顺应自然趋势,不过分争取,进而使人心里安静,二者都是圣人的教导,其所出虽不同,但其实质都是让人主动适应社会,故选择A项;

北宋时,儒家思想吸收佛、道思想而发展为理学,二者并没有实现合流,B项错误;

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儒家思想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排除C项;

材料信息不能说明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D项不正确。

2.(2017·

海南·

2)“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A)

A.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不正,虽令不从

B.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

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解析]材料信息说明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不正,虽令不从”说明了修身的重要性,故A项正确。

3.(2017·

江苏·

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

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

“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

这种解释(D)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

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

[解析]孔子提出的“仁”是“克己复礼”,而朱熹是从“存天理,灭人欲”的伦理角度阐述的,显然与孔子的原本思想不完全一致,故D项正确;

朱熹是压抑人性,故A项和B项错误;

C项中“完全”的说法过于绝对。

4.(2018·

衡水一调)程颖、程颐兄弟认为,不是物喜己悲之乐,而是悟本达源之乐、超凡脱俗之乐,这种至善圆满之乐是建立在觉悟“自心”基础上的。

这反映出(A)

A.理学对修身养性较为注重B.理学有教人消极处世之意

C.佛道文化对理学影响至深D.二程彻底改造了传统儒学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宋代理学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准确判断的能力。

根据材料信息,题干中二程认为悟本达源的根本是“建立在觉悟‘自心’基础上的”,可见理学对于修身养性比较重视,A项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正确;

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C项属于对材料的信息的片面解读,排除;

D项中的“彻底”表述错误,二程学说是对儒学的继承发展,排除。

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

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

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

这反映出唐代(C)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解析]本题考查了唐朝时期儒、道、佛三教的发展历程,旨在考查学生从题目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题目中唐高祖、武则天和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笔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