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复习.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31145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复习.docx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复习.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复习.docx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复习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复习

 

 

————————————————————————————————作者:

———————————————————————————————— 日期: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复习提示:

第一、二课需要记住相关的文化或遗址的基本情况,第三课要记住课文所提到的传说时代的人物,如黄帝、尧、舜、禹等人的事迹。

第一课 远古居民:

1, 关于人类起源:

西方有上帝造人的故事,我国有女娲造人的传说。

2, 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生活在今天的云南元谋县),距今约170万年,他们已会用火和制造工具.(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3,1929年,考古工作者裴文中在周口店龙骨山山洞里发掘出一个北京人的头盖骨化石,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前,

情况:

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如额骨低平,眉骨粗壮,嘴巴前伸),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和天然火。

社会生活:

群居,北京人生活的环境艰险,使用的工具简单,单个人无法生存下去,通常几十个人在一起,共同劳动,分享受劳动果实,过着群居生活。

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

使用火的意义:

用火可以烧烤食物,驱逐野兽,还可照明,防寒。

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最多的国家。

4, 山顶洞人:

时间:

距今约三万年,发现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的洞穴中,故名山顶洞人。

体貌特征:

他们的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情况:

仍使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

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并同别的原始人群交换生活用品。

思想:

有了爱美的思想观念。

死后还要埋葬。

社会生活:

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组成的氏族,使用公有的工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

5,打制石器叫做旧石器,磨制加工的石器叫做新石器。

以使用旧石器为主的时代就做旧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为主的时代叫做新石器时代。

第二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1, 我国神话中有伏羲氏教民熟食,结网捕鱼和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传说。

2,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原始农耕,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3,位于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浙江余姚):

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前,是我国南方长江流域原始居民农耕生活的典型代表。

河姆渡人过着定居生活,住干栏式房子,会挖水井,使用磨制石器。

用耒耜耕地,种水稻。

会饲养家畜,会制陶器还会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南方地区潮湿,干栏式建筑的房屋上面住人,下面养牲畜,通风防潮)

4, 位于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

距今约五六千年,半坡遗址是原始农耕村落遗址。

半坡居民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屋内有灶坑。

他们用磨制石器与木质耒耜耕种,以石刀收割庄稼,粮食作物为粟,并且捕鱼、饲养家畜,并做彩陶,且学会了纺线,织布,制衣。

5,大汶口原始居民:

距今约四五千年。

大汶口文化的农耕经济和原始手工业都比以前有更大进步,农具有磨制的石镰、石锄等。

陶器有了精美的黑陶与白陶。

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私有财产与贫富分化出现,大汶口晚期的墓葬中贫富分化悬殊。

第三课:

华夏之祖

1, 华夏族的形成:

距今四五千年,我国黄河与长江流域有许多部落,相传炎帝与黄帝是当时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

炎帝与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打败东方的蚩尤部落,从此,炎、黄部落结成同盟,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2,人文初祖:

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服,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其妻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他的属下仓颉发明了文字,伶伦编出了乐谱,后人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

3, 尧舜禹与禅让制:

继黄帝之后,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尧舜禹,他们都因高尚的品德而受人爱戴。

禅让制:

尧舜禹时期推举有才能的人当部落首领,这种用原始民主方式推举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制。

禹因治水有功而成为部落联盟首领,当时社会生产发展,私有财产增多。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禹从部落联盟首领转变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

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复习提示:

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度确立的时代,因此注要意其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变革和表现。

百家争鸣是大变革时期在思想方面的表现。

也是本单元的重难点。

第四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1, 夏、商、西周被称为上古三代,也是我国奴隶制度形成与发展的三个朝代。

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位。

成为夏的第二代国王。

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就成了家天下。

夏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夏统治的中心地区在河南西部及山西南部一带,夏都阳城,并修筑了城堡、宫殿,建立政府机构,组建军队,制订刑法,设监狱,夏的国家机构是奴隶主压迫平民与奴隶的工具。

夏的最后一位君主是桀,夏桀残暴,约公元前1600年,夏被商汤灭。

3, 商朝建立:

一,夏桀暴政,平民与奴隶反抗斗争,二,商国逐渐强大,首领汤团结周围小国和部落,乘桀失去民心时,起兵攻夏。

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商是我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王朝。

商的强盛:

汤是商的第一个国王,也是位有作为的君主,他任用有才能的伊尹等人,要求臣下认真做事,要“有功于民”。

汤统治时,商越来越强盛。

盘庚迁殷:

由于水患和政治动乱,商朝曾几次迁都。

商王盘庚迁到殷后,都城稳定下来。

商的灭亡:

商的最后一位国王纣很残暴,使用炮烙等酷刑镇压人民.而此时,渭水流域的周国兴起,周文王任用姜尚等人,国力开始强大。

周武王见商纣王残暴,政治腐败,内部混乱,便联合西方和南方的小国,进攻商纣,公元前1046年,双方在牧野大战,商大败,纣王在鹿台自焚,商灭亡。

周武王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定都镐,又称镐京。

4,分封制的原因:

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分封制的内容:

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及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天子作战。

分封的作用:

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西周成了一个强盛的国家。

分封制产生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的森严等级。

西周灭亡:

周后期,政局混乱。

周厉王残暴,发生了国人暴动。

数十年后,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第五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1,青铜文明不仅仅指青铜业的发展,而是指我国整个奴隶社会时期生产发展的状况,包括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商业等的发展和繁荣。

而青铜器已经渗透到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之中,最具代表性。

2,夏商西周的手工业:

 青铜器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夏朝时种类增多;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

著名青铜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西周时青铜器种类更多,大量用于祭祀。

三星堆文化约与商周同期,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

青铜面具、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是三星堆文化青铜器代表。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商朝时,就有烧制原始青瓷的瓷窑。

夏商西周时,玉器制造业发达,玉器雕刻工艺水平很高。

3,三代时期的农业与畜牧业:

商周时,五谷就已齐备(五谷:

稻、麦、粟、黍、豆)。

农业上已知道选种、施肥和治虫害。

商朝时已有了今天家畜、家禽的主要品种。

西周时,已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农具进行农业生产。

4,商业:

商周时代商业、交通发达,都城繁荣。

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5,夏商西周是奴隶社会,农业、手工业、畜牧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奴隶。

奴隶命运很悲惨表现:

(1)被迫在农田集体劳动,在手工业作坊做工。

(2)他们没有人身自由,受到非人待遇。

(3)奴隶主可以随意转让和买卖奴隶。

(4)奴隶被用于人祭和人殉。

第六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与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战国:

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

1,春秋争霸的背景或原因:

春秋时期,诸侯不再听从天子命令,天子反而依附强大的诸侯。

各诸侯国为争夺人口、土地和霸主地位进行战争。

强大的诸侯国迫使各国承认其首领地位,成为“霸主”。

 

2, 春秋五霸中最著名的三位: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的原因:

(1)齐国盛产鱼盐,经济富裕;

(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3)他改革军制,组建了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

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召集各诸侯在葵丘会盟,标志着他成为霸主.

晋文公称霸原因:

晋国位于黄河中下游,土壤肥沃,自然条件优越,晋文公早年的流亡生活让他更好的明白民间疾苦,他即位后整顿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为确立霸主地位奠定了基础。

晋楚城濮之战:

公元前七世纪后期,楚国势力发展至黄河流域,晋楚双方在城濮大战,晋军战胜楚军,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源自城濮之战的成语是退避三舍)。

晋楚的争霸延续了数百年,后来楚庄王打败晋军,成为中原霸主。

江南吴越争霸:

勾践的卧薪尝胆。

4,春秋争霸战争的影响:

消极影响:

春秋时的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极积影响:

诸侯国的数量减少,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加快了统一的步伐,客观上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5, 战国七雄

形成:

韩、赵、魏三家分晋,齐国大夫田氏取代原来国君。

形成七雄并立局面。

位置:

地图上东西南北分别是齐、秦、楚、燕,中间自上而下为赵、魏、韩。

战国时著名战役:

公元前四世纪齐魏的桂陵之战(围魏救赵的成语来源于此)和 齐魏的马陵之战(减灶计),公元前260年,秦赵的长平之战(纸上谈兵的成语来源于此),赵军大败,四十多万人被俘并坑杀。

东方六国从此无力再抵挡秦的进攻。

第七课大变革时代

1, 之所以为大变革时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制度的转型时期,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转型。

社会制度的变化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

社会的变革表现在政治、经济、思想等多方面。

经济方面的变革主要表现在牛耕和铁农具的普及,政治上的变革主要表现在各诸侯国为在兼并战争中不被歼灭,纷纷进行改革变法,力图富国强兵,立于不败之地,商鞅变法是各国变法运动中最成功的。

封建制度渐渐确立。

在思想文化方面,面对社会的急剧变化与礼崩乐坏的局面,产生了百家争鸣的思想盛况。

 

2, 经济方面的变革:

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

春秋战国时期牛耕推广,这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铁农具和牛耕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提高。

3,政治方面的变革: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阶级关系的变化,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

商鞅在秦国的变法效果最显著。

4, 商鞅变法的内容:

经济方面,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军事方面,根据军功大小授爵位和田宅。

政治方面:

建立县制。

国君亲自派人治理。

结果(意义):

秦国经济得以发展,战斗力增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5,都江堰地点:

秦国 岷江中游   修建者:

蜀守李冰   作用:

防洪灌溉  结果:

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

第八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1, 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

甲骨文是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甲骨文已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且数量较多,所以说它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一般认为甲骨文是由王懿荣发现的,发现于殷墟(今天的河南安阳)。

甲骨文发现的意义:

(1)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着重要的价值;

(2)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而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开始;

2, 金文:

商周时期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金文,也叫铭文。

金文比甲骨文更规范。

3,大篆:

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这种字体叫大篆。

4,竹书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