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学复习提纲doc.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27282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2.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真菌学复习提纲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真菌学复习提纲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真菌学复习提纲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真菌学复习提纲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真菌学复习提纲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真菌学复习提纲doc.docx

《真菌学复习提纲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真菌学复习提纲doc.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真菌学复习提纲doc.docx

真菌学复习提纲doc

《普通真菌学》复习提纲

每位同学提出一个真菌开发项目,写出开发的依据、思路、方法。

第一章绪论

名词解释:

真菌;

真菌的定义:

真菌是指具有真正的细胞核,没有叶绿素,以孢子繁殖,生物体多数为分枝丝状体,细胞壁中含有几丁质的一类生物。

•特别需要说明的两点:

•1.过去一直被当作真菌一些的生物,如卵菌、黏菌,根据目前的研究,它们在进化历史的早期已与现代意义的真菌分离。

在新的生物分界系统中,已把它们从真菌界剔除,即不属于真菌了。

•2.过去一直未被当作真菌的一些生物,如曾被归在原生动物中的微孢子虫(Microsporidia),根据现代生物系统学的研究结果,它们与真菌具有很近的亲缘关系,美国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2002年已将微孢子虫归类于真菌。

真菌的种类很多,是构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部分。

具较权威的资料,目前已知的真菌种数约70000种,估计世界上的真菌总种数约为1500000,已知种数与估计可能存在的数目相踞甚远,仅占5%,这么大的未知数(95%)为真菌学工作者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表地球上部分生物类群的已知种数与估计种数

类群已知种数(万)估计种数(万)

高等植物27.032.0

藻类4.040.0

鸟类0.90.95

鱼类1.92.4

昆虫95.0800.0

真菌7.2150.0

细菌0.4100.0

病毒0.440.0

原生动物4.020.0

真菌学发展史

人们发现和利用真菌,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早期人们对真菌的认识是比较肤浅的,是很不系统的,真菌学作为一门科学,它的起始时期一般是以1729年意大利学者Micheli发表《植物新属》为标志的。

近代我国学者自己研究中国真菌,是从本世纪初才开始的。

1916年章祖纯发表了我国近代真菌学研究的第一篇报告《北平附近发生最盛之植物病害调查表》。

第二章真菌的营养体和细胞结构

重点:

真菌营养体的多样性;菌丝的变态类型;蘑菇圈形成的原因;菌组织的类型;真菌组织体的类型

1、真菌营养体的多样性

•1.菌丝体

•2.酵母状菌体

•3.具须的单细胞菌体

•4.虫囊菌体

酵母菌的菌体就是典型的非丝状单细胞个体,有时也将单细胞菌体称为酵母状菌体。

酵母菌的菌体常以芽殖方式生殖,有时芽殖可连续进行且不分离,而使多个酵母状菌体连成一串,形成类似菌丝状的结构,称为假菌丝。

无隔菌丝可以看作是一个多核的丝状单细胞个体。

产生无隔菌丝的真菌,有时在菌丝上也会出现少量的隔膜,例如在受伤的部位,在形成繁殖器官时,在衰老时,这类在一般情况下无隔的菌丝,形成的隔膜与本来就有隔的菌丝形成的隔膜是不一样的,这种隔膜是全封闭式的,其上无孔口。

而有隔菌丝上的隔膜不是全封闭式的,其上有孔口。

2、菌丝的变态

真菌菌丝在一般情况下,直径、形状等变化较小,多为均匀一致的管状菌丝,但在一些特殊的条件下,形态可发生较明显的变化,形成一些与一般形态不同的菌丝,即出现菌丝的变态,真菌中常见的菌丝变态有以下几种:

(1)厚垣孢子:

一些菌丝,特别是一些老化的菌丝,在不良的环境条件下,某一个或一些细胞的原生质浓缩,壁加厚,细胞变圆、膨大成为厚垣孢子。

(2)吸器:

有些在植物表面或细胞间生长的寄生真菌,从菌丝上产生一些具特殊结构的旁枝,伸入到寄主的细胞内吸收营养,这些特殊的旁枝称为吸器。

(3)附着枝:

由主菌丝上生出1-2个细胞的短枝,将菌丝附着在基质上,这种短的分枝称为附着枝。

(4)附着胞:

是在芽管或老菌丝的顶端产生的膨大部分,常分泌粘着物,借以牢固地粘着在寄主的表面。

(5)假根:

毛霉目真菌在基物上形成延伸的匍匐状菌丝,当蔓延到一定踞离后,即在基物上生成根状菌丝(假根),假根伸入基质中,起吸收营养和固着菌体的作用。

3、蘑菇圈形成的原因:

与真菌菌丝扩展形成的圆形菌落有关,在地上菌落年复一年的生长扩大,后来中部菌丝因缺乏营养和老化而死去,仅留下外围的菌丝,即形成菌丝环,菌丝环在地上不能被看见,形成子实体时即出现蘑菇圈。

4、菌组织的类型

疏丝组织:

菌丝体纠结得不太紧密,在菌组织中还可以看出长形的菌丝细胞,这种菌组织称为疏丝组织。

拟薄壁组织:

菌丝体纠结得十分紧密,在菌组织中的菌丝细胞呈近圆形、椭圆形或多角形,与植物的薄壁细胞相似,这种菌组织称为拟薄壁组织。

5、真菌组织体的类型

菌索:

真菌形成的有各种色泽或白色的绳索状结构。

菌索的外皮层由数层小型厚壁细胞组成,中央髓部为薄壁细胞组成。

菌核:

是菌丝紧密纠结形成的颗粒状休眠体。

真菌核:

完全由菌丝组成的菌核。

假菌核:

由菌丝与基质共同组成的菌核。

微菌核:

体积很小,由几层细胞组成,形成时往往大量出现的菌核。

子座:

是菌丝紧密纠结形成的形状多样的结构。

子座成熟后,在它的内部或表面形成子实体。

6、真菌的细胞结构

真菌细胞的基本特点:

真菌的细胞,一般也是外围为细胞壁,细胞壁内是细胞膜,再其内是细胞质和细胞核,细胞质中有多种细胞器。

特殊之处:

⑴真菌细胞中高尔基体不常出现;⑵有一种常见的特殊结构叫膜边体,它是位于细胞膜和细胞壁之间,其形状多样,功能不明;⑶有一种真菌独有的细胞器叫伏鲁宁体,卵圆形或球形,在半知菌和子囊菌中,它可与隔膜形成孔塞;⑷细胞壁成份特殊:

真菌细胞壁中均含有几丁质,不含纤维素,而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份是纤维素;⑸细胞核:

比其它真核生物的细胞核小,一般为2-3微米,能通过隔膜上的孔,核内的染色体更小,且不易着色,因此用常规的细胞学方法不易分析,以致于对多数真菌细胞核中的染色体数目还很不清楚;⑹大多数真菌的体细胞都是单倍体;⑺泡囊:

在真菌生长菌丝的顶端,都有大量的泡囊,它有双层膜包围着,有研究指出,泡囊与菌丝的顶端生长习性有关。

真菌的细胞壁都具有无定形的和纤维状的两类组分。

真菌细胞壁的结构看起来像是钢筋混凝土,其中微纤丝的结构与作用类似于钢筋支架,基质类似于钢筋混凝土中的周围的水泥。

真菌的基因组相当小,从大量真菌的检测中发现它的范围在1.7×107—9.3×107bp之间,DNA的含量介于原核生物和高等动植物之间。

第三章真菌的生长

重点:

菌丝生长单位;天热培养基,半组合培养基,组合培养基;嗜冷菌,适温菌,喜温菌;

菌丝生长单位(G)=菌丝总长度/菌丝顶端的数目

真菌获得营养的过程大体上包括消化和吸收两个步骤。

如果一种物质在大小、形状和溶解度方面能满足通过细胞原生质膜的条件,它可以三种基本方式进入细胞中:

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天然培养基:

由动植物组织构成,其成份未知的培养基,如培养食用菌的棉籽壳培养基,麦粒培养基。

木屑、段木、锯末等。

半组合培养基:

用成份未知的天然物质和成份已知的物质配成的培养基。

如培养食用菌母种最常用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

组合培养基:

成份和浓度都是已知的培养基。

嗜冷菌:

在10℃以下能生长良好的真菌。

适温菌:

在10-40℃下生长良好,大多数真菌属此类,一般生长的最适温度是25-35℃。

喜温菌:

可在40-60℃下生长的真菌。

与细菌、放线菌相比,真菌喜欢较酸性的环境,细菌喜欢碱性,放线菌喜欢中性。

第四章真菌的生殖

重点:

大型真菌,小型真菌;伞菌孢子印的制作过程及其应用;子实体,孢子果,子囊果,担子果;真菌无性繁殖的方式及无性孢子类型;分生孢子的发育方式:

外生菌丝式、内生菌丝式、外生芽生式、内生芽生式;真菌有性生殖的三个阶段,有性孢子的类型;性细胞的结合方式;同宗配合、异宗配合。

大型真菌”就是指能产生大型子实体的真菌。

与“大型真菌”相对的是“小型真菌”,它们个体微小,必须借助于显微镜才能看清。

伞菌孢子印的制作:

将成熟而且新鲜的伞菌菌盖从菌柄上取下,有菌褶的一面向下放在洁净的纸上,于室温条件下静置1~2个小时,然后移去菌盖,即可发现从菌盖上散落下来的孢子在纸上形成了一个明显的图形。

这个图形即为“孢子印”。

无性生殖是指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产生新个体的方式。

简单的无性生殖方式如:

裂殖:

酵母菌细胞一分为二。

菌丝断裂:

菌丝断裂,每一断裂段发育为一个新菌体。

芽殖:

在细胞上产生一个小突起,渐膨大而成为芽孢子,与母细胞分离而成为新个体。

真菌最常见的无性生殖方式还是以产生无性孢子的形式进行生殖。

常见的真菌无性孢子有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和分生孢子。

子实体是真菌产生孢子的结构,其功能与植物果实的功能像类似,果实产生植物的种子,子实体产生真菌的孢子。

有一些子实体结构比较复杂,结构复杂的子实体也被称为孢子果,其中子囊菌和担子菌的孢子果也分别被称为子囊果和担子果。

真菌的鞭毛属9+2鞭毛类型:

在电镜下观察横切面,见外面有一层膜,膜内有9对周围纤丝包围着2根位于中央的纤丝。

真菌的有性生殖包括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三个过程。

(1)质配:

是两个性细胞融合为一个细胞,但细胞核未融合;

(2)核配:

由质配带入到同一个细胞内的两个单倍体核融合为一个2倍体核(2N);(3)减数分裂:

由核配形成的2倍体核发生减数分裂,形成四个单倍体核。

真菌性的亲和性表现有同宗配合和异宗配合两种形式。

真菌有性生殖产生的孢子主要有以下几类:

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

子囊孢子和担孢子是单倍体孢子;卵孢子和接合孢子是双倍体孢子。

第五章真菌的营养类型

重点:

真菌驯化由易到难的顺序;土壤腐生真菌的消长规律及其原因;天麻与小菇和蜜环菌的关系;鸡枞菌同白蚁的关系;

糖真菌,纤维素真菌,木质素真菌;白腐真菌,褐腐真菌软腐真菌;木腐真菌;地衣,菌根;外生菌根,内生菌根;

人们在对野生食(药)用菌驯化栽培的实践中发现,自然条件下不同基质上生长的菌类,人工驯化成功的难易程度具有较明显的差异。

按照容易驯化成功到最难驯化成功排列,大致呈现如下顺序:

木生菌类、草生菌类、粪生菌类、土生菌类、虫生菌类、菌根菌。

在土壤上腐生真菌大都呈如下的消长规律:

毛霉目→担子菌、子囊菌、半知菌→高等担子菌,这一规律也称为土壤真菌的演替规律,首先出现的是初级生物,接着出现的是次级生物、三级生物、四级生物。

糖真菌:

只能利用简单的糖类化合物。

纤维素真菌:

可以利用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真菌。

木质素真菌:

能够利用木质素的真菌。

根据木腐真菌对木材中物质的利用情况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

白腐真菌:

可分解木质素和纤维素,木材在分解过程中不着色,保持白色,全为担子菌。

褐腐真菌:

主要分解纤维素,留下的木质素形成褐色的网,有时也分解一部分木质素,也全是担子菌。

软腐真菌:

限于在潮湿和水渍条件下对木材进行分解,只分解纤维素,木质素被完整地保留下来,为子囊菌和半知菌。

寄生真菌又可进一步分为活体营养的寄生菌和死体营养的寄生菌。

活体营养的寄生菌:

只能从活的有机体上获得营养,寄主死后即不能在其上生长。

死体营养的寄生菌:

既能营寄生生活,也能营腐生生活,营寄生生活时,一般是先杀死寄主的组织,然后从死组织上获得营养。

地衣是一些真菌与藻类共生形成的复合体。

能形成地衣的真菌被称为地衣型真菌。

菌根是真菌与微管束植物根形成的共生体。

菌根菌:

能形成菌根的真菌称为菌根菌。

菌根植物:

能与菌根菌形成菌根的植物称为菌根植物。

外生菌根:

菌丝在根的外围形成菌鞘,且菌丝伸入表皮层,不伸入细胞内,多是高等担子菌。

树木的菌根多是外生菌根。

内生菌根:

不形成菌鞘,大部分菌丝在根的组织中蔓延,并侵入细胞。

天麻是靠先后与两类真菌(小菇和蜜环菌)共生而完成从种子到种子生活史的。

天麻块茎生长阶段的营养全靠蜜环菌提供,但在一定的阶段蜜环菌又可以从天麻块茎中吸收营养。

以无性繁殖方法栽培天麻时一般是将小天麻块茎植入含有蜜环菌菌丝的基质中。

蜜环菌菌丝生长侵入到天麻块茎中,但这些菌丝可被天麻块茎中的溶菌酶溶解而被吸收利用,天麻块茎依此生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