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DS物质安全资料表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3238851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362 大小:215.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MSDS物质安全资料表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2页
MSDS物质安全资料表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2页
MSDS物质安全资料表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2页
MSDS物质安全资料表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2页
MSDS物质安全资料表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MSDS物质安全资料表Word下载.docx

《MSDS物质安全资料表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MSDS物质安全资料表Word下载.docx(36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MSDS物质安全资料表Word下载.docx

-81.8(119kpPa)

沸点(℃):

-83.8

相对密度(水=1):

0.62

临界温度(℃):

35.2

临界压力(MPa):

6.14

相对密度(空气=1):

0.91

燃烧热(KJ/mol):

1298.4

最小点火能(mJ):

饱和蒸汽压(KPa):

4053(16.8℃)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

易燃

燃烧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闪点(℃):

无意义

聚合危害:

聚合

爆炸下限(%):

2.1

稳定性:

稳定

爆炸上限(%):

80.0

禁忌物:

强氧化剂、强酸、卤素

引燃温度(℃):

305

0.02

危险特性:

极易燃烧爆炸。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接触会猛烈反应。

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能与铜、银、汞等的化合物生成爆炸性物质。

消防措施:

切断气源。

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

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毒性

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美国TVL-TWAACGIH窒息性气体。

毒理资料:

动物长期吸入非致死性浓度本品,出现血红蛋白、网织细胞、淋巴细胞增加和中性粒细胞减少。

尸检有支气管炎、肺炎、肺水肿、肺充血和脂肪浸润。

对人体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

健康危害:

具有弱麻醉作用。

高浓度吸入可引起单纯窒息。

急性中毒:

暴露于20%浓度时,出现明显缺氧症状;

吸入高浓度,初期兴奋、多语、哭笑不安,后出现眩晕、头痛、恶心、呕吐、共济失调、嗜睡;

严重者昏迷、紫绀、瞳孔对光反应消失、脉弱而不齐。

当混有磷化氢、硫化氢时,毒性增大,应予注意。

急救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然,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防护

工程防护:

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

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但建议特殊情况下,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

眼睛防护:

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镜。

手防护:

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他: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

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他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泄漏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喷雾状水稀释、溶解。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

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贮运

包装标志:

4UN编号:

1001包装方法:

钢质气瓶

储运条件:

乙炔的包装法通常是溶解在溶剂及多孔物中,装入钢瓶内。

充装要控制流速,注意防止静电积聚。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

仓间温度不宜超过30℃。

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

应与氧气、压缩气体、卤素(氟、氯、溴)、氧化剂等分开存放。

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验收时要注意品名,注意验瓶日期,先进仓的先发用。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表1-002氧气

氧、氧气

oxygen

O2

32.00

7782-44-7

22001

无色无臭气体

溶于水、乙醇

-218.8

-183.1

1.14(-183℃)

-118.4

5.08

1.43

506.62(-164℃)

助燃

不聚合

爆炸极限(V%):

易燃或可燃物,活性金属粉末、乙炔

是易燃物、可燃物燃烧爆炸的基本要素之一,能氧化大多数活性物质。

与易燃物(如乙炔、甲烷等)形成有爆炸性的混合物。

用水保持容器冷却,以防受热爆炸,急剧助长火势,迅速切断气源。

用水喷淋保护切断气源的人员,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健康危害:

常压下,当氧的浓度超过40%时,有可能发生中毒。

吸入40%~60%的氧时,出现胸骨后不适感、轻咳,进而胸闷、胸骨后烧灼感和呼吸困难,咳嗽加剧;

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甚至出现呼吸窘迫综合症。

吸入氧浓度在80%以上时,出现面部肌肉抽动、面色苍白、眩晕、心动过速、虚脱,继而全身强直性抽搐、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

长期处于氧分压为60~100kPa(相对于吸入氧浓度40%左右)的条件下可发生眼损害,严重者可失明。

密闭操作。

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个人防护:

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避免高浓度吸入。

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避免与可燃物或易燃物接触。

5,11UN编号:

1072包装分类:

Ⅲ包装方法:

不燃性压缩气体。

仓内温度不宜超过30℃。

远离火源、热源。

防止阳光直射。

应与易燃气体、金属粉末分开存放。

表1-003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碳酸酐

carbondioxide

CO2

44.01

124-38-9

22019

溶于水、烃类等多数有机溶剂

-56.6(527kPa)

-78.5(升华)

1.56(-79℃)

31

7.39

1.53

1013.25(-39℃)

不燃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本品不燃。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吸入健康危害:

在低浓度时,对呼吸中枢呈兴奋作用,高浓度时则产生抑制甚至麻痹作用。

中毒机制中还兼有缺氧的因素。

急性中毒:

人进入高浓度二氧化碳环境,在几秒钟内迅速昏迷倒下,反射消失、瞳孔扩大或缩小、大小便失禁、呕吐等,更严重者出现呼吸停止及休克,甚至死亡。

固态(干冰)和液态二氧化碳在常压下迅速汽化,能造成-80~-43℃低温,引起皮肤和眼睛严重的冻伤。

慢性影响:

经常接触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者,可有头晕、头痛、失眠、易兴奋、无力等神经功能紊乱等主诉。

但在生产中是否存在慢性中毒国内外均未见病例报道。

眼:

若有冻伤,就医治疗。

皮肤: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空气呼吸器。

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

身体防护:

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5UN编号:

1013包装分类:

远离火种、热源。

应与易燃或可燃物分开存放。

表1-004氢气

氢;

氢气

hydrogen

H2

2.01

133-74-0

21001

不溶于水,不溶于乙醇、乙醚

-259.2

-252.8

0.07(-252℃)

-240

1.30

0.07

241.0

0.019

13.33(-257.9℃)

4.1

74.1

最大爆炸压力(MPa):

0.720

400

强氧化剂、卤素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或明火即会发生爆炸。

气体比空气轻,在室内使用和储存时,漏气上升滞留屋顶不易排出,遇火星会引起爆炸。

氢气与氟、氯、溴等卤素会剧烈反应。

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前苏联MAC(mg/m3)未制定标准

美国TVL-TWAACGIH窒息性气体美国TLV-STEL未制定标准

吸入

本品在生理学上是惰性气体,仅在高浓度时,由于空气中氧分压降低才引起窒息。

在很高的分压下,氢气可呈现出麻痹作用。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

密闭系统,通风,防爆电器与照明。

穿防静电工作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