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学生帮扶策略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3232048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4.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问题学生帮扶策略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问题学生帮扶策略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问题学生帮扶策略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问题学生帮扶策略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问题学生帮扶策略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问题学生帮扶策略Word格式.docx

《问题学生帮扶策略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问题学生帮扶策略Word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问题学生帮扶策略Word格式.docx

饭前要洗手;

午饭后要休息;

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

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

我认为,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所有在场的人对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回答报以热烈的掌声。

事实上,大多数科学家认为,他们终生所学到的最主要的东西,就是幼儿园老师教给他们的良好习惯。

二、现象透视

孔子说过: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儿童期是形成习惯的关键时期。

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你播种一种思想,就会收获一种行为;

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

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

播种一种性格,就会收获一种命运。

习惯对于孩子的生活、学习以至事业上的成功都至关重要。

行为习惯对于一个人的终生起着决定性作用,可以说,优秀是一种习惯。

学生不良习惯是怎样形成的呢?

(一)不利于成长的家庭环境——学生不良习惯的发源地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许多不良习惯表现在孩子身上,根源却往往在家长身上。

家长未能抓住教育的最有利时机培养孩子良好习惯;

有的父母自身行为不良,为孩子起了坏榜样;

父母教育方法简单粗暴;

家庭结构缺损,或家庭成员经常闹矛盾,孩子长期生活在不和谐的环境中;

有的家庭对子女过分溺爱、娇生惯。

(二)存在缺陷的学校教育——学生不良习惯的生长区

一是学校教育评价机制缺陷,使教师对矫正学生的不良习惯缺乏动力;

二是个别教师不重视师德修养;

三是教师教育方式不当,教法陈旧,不关心、尊重学生,甚至体罚学生,过分的惩戒或放任强化了学生的不良习惯。

(三)不尽如人意的社会影响——学生不良习惯的助推器

一是市场经济诱发了学生价值去向的功利化;

二是不良的社会风气、生活环境、文化氛围;

三是网吧、游戏厅等

三、解决方略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

“什么是教育?

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育家陈鹤琴认为:

“习惯养成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

(一)家校联动,形成教育合力

1.指导家长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一,家长要做好良好的师范,为孩子树立模仿的榜样。

第二,家长要督促孩子形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第三,家长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积极预习的习惯。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第一,初步了解教材内容。

如语文预习,初步认识课文的基本内容、文章的脉络、主题思想等。

第二,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

第三,找出重点、难点问题。

可与家人请教,也可把它记下来,上课时请教老师,并把其作为听课的重点。

第四,合理安排预习时间。

根据预习时间与听课时间间隔的远近,预习可分为三类:

近期预习(上新课前的预习)、中期预习(上新单元前的预习)、远期预习(新学期开学前的预习)。

(2)认真听讲的习惯

第一,做好准备,抓住特点。

听课之前要在心理(认同科任老师,喜欢这门课程)、知识(带着预习时发现的问题来听)、物质(学习的必需品)和身体(精力充沛,专心致志)四个方面做好准备。

第二,明确目的,心无二至。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一个人学习目的越明确,想达到的愿望和责任感越强烈,就越能长时间的严格要求自己。

第三.积极思维,理清思路。

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有了问题,“好奇心”就会驱使自己不断探究,积极思考和专心听讲。

“首因效应”,听课时一定要抓住开头,高度重视结课。

(3)细心消化的习惯。

“艺会在学,艺精在练。

第一,俯读仰思,质疑问难。

只有积极思考,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第二,适量练习,积极反馈。

(4)及时复习的习惯。

第一,抓住重点,及时复习。

复习应成为每天、每周、每单元、每章,每阶段学习结束后的必要活动。

第二,掌握方法,多样复习。

(二)循序渐进,加强具体指导

学校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的重要场所,教师是学生行为习惯的重要指导者。

学生行为出现偏差,很多时候是不知道该怎么做。

教师应扮演好督促与指导者的角色。

对学生的习惯给予明确的要求,要把习惯培养的内容做小、做细、做实,把习惯要求进行具体分解,循序渐进,一步一步地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

给学生提要求要尽量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提出具体、形象、直观,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培养要求,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和执行。

使学生在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逐渐培养良好习惯。

【案例】李云同学学习成绩不好,经常不做作业。

刘老师采用四

步训练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第一步:

要求他抄题目(解决“动笔”的问题);

第二步:

要求他抄作业(只要抄得好就奖励他喜欢的东西);

第三步:

借鉴学习法(对于不会做的题目,允许他先把优秀学生的作业看几遍,看懂了再自己做);

第四步:

独立自主完成作业。

四个月的指导和练习,李云同学逐渐形成了做作业的习惯,学习成绩也有所上升。

(三)正面强化,巩固优良行为

一位管理学家说过,奖励你所希望的行为比惩罚你所不希望的行为投入的资源少,而且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欣赏、鼓励好的行为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策略。

在学生习惯的养成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正强化”的原则,对学生的优良行为强化,对不良行为淡化,对好习惯用加法,对坏习惯用减法。

(1)以集体荣誉感激发行为动机。

北京史家小学案例

(2)以评优方式形成良性竞争

魏书生的学生不仅养成写日记的习惯,而且习作水平高。

魏书生巧用“无限积分制作文批改法”和“分组竞赛法”,通过评优来激发学生写日记的兴趣。

四、【案例】

大拇指的力量

四年级的黄斌满口污言秽语,打架伤人。

家长提起他就掉眼泪,老师提起他谈“虎”色变,但熊老师通过观察,发现黄斌有两个特点:

一是争强好胜,死要面子,二是组织管理能力、号召力强。

熊老师让他从小组长干起,大组长,纪律委员。

熊老师与他约法三章,干好了就竖大拇指,这中间黄斌旧病复发过无数次,无数次被免职,但每次熊老师都给他个台阶和进步的机会,等他将功补过又不失时机的让他复职,到了四年级下学期,黄斌当上了纪律班长,学习稳步上升,硬笔书法名列前茅。

黄斌还在日记本上写下了“以德服人,以理服人”几个大字。

他还有缺点,熊老师经常提醒、警告、惩罚,但他也有优点,熊老师不失时机的向他伸出大拇指。

案例分析:

1.调查,寻找优点。

2.耐心,允许反复。

3.展示,扬长避短。

4.总结,及时奖惩。

话题二:

学习并快乐着

如何教育厌学的学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

一、问题呈现

一位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因为老师的一次罚站而自杀。

(一)厌学的含义与类型

“厌学”顾名思义就是不喜欢学习、厌倦学习,是对学习产生的一种厌恶的心理倾向。

按其承担,可分为一般厌学情绪和厌学症。

一般厌学情绪,是一种正常的不良情绪,或者说是一种常见的消极情绪。

主要表现为发牢骚,抱怨学习“太累了”,又不愿学习的想法,偶尔不写作业、上课开小差、逃课等。

这一类厌学情绪或行为通常具有短暂性,学习者能通过自我调整来克服,一般厌学情绪不会影响正常的学习,有时反而是学习者内心压力的一种发泄,一种自我调节。

厌学症与一般厌学情绪不同,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为上主要特征表现为:

在心理上对学习毫无兴趣、厌恶学习,把学习视为负担,害怕考试,恨书、恨老师、恨学校;

在行动上不认真听课,不完成作业,经常旷课逃学;

在生理上会出现头痛、胸闷、心慌、气短等症状,严重者一提到学习就恶心、头晕、脾气暴躁甚至歇斯底里等,无法从事正常的学习活动。

(二)厌学的主要表现

1.学习兴趣不浓,缺乏长远动机。

2.信心不足,自暴自弃。

3.图眼前实惠,需要层次低。

4.意志薄弱,克服困难毅力差。

(三)厌学形成的原因

1.父母期望值过高。

父母在学习上对孩子期望值过高的直接后果,是使孩子对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甚至丧失上进心和学习的自信心,最终产生厌学情绪。

2.家庭教育的缺失。

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过低,放任自流,一旦遇到困难,就认为学习太苦,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最终导致孩子厌学。

3.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

父母不和,家庭纠纷。

4.学习成绩差。

学习成绩差,是导致学生厌学的直接原因。

5.课业负担重。

6.学习动机不足。

学习动机不足,导致学习动力不够。

7.人际关系不良。

8.校园暴力。

(一)指导学生自助,走进厌学困境

1.树立自信。

教师要让学生坚信自己的能力,从简单的事情做起,成功一点,自信就会多一点,逐步培养自己的自信心。

2.制定合适的目标。

教师要指导学生制定切合自己实际的目标,增强自信心,并为下一步的目标继续努力。

3.改变学习态度。

著名的足球教练米卢说过:

“态度决定一切。

”著名教育学家鲍比·

迪波特说:

“在学习方面,你的最有价值的财富是一种积极地态度。

”态度的改变需要坚持进行积极地自我心理暗示和不间断的行为矫正。

4.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

5.掌握考试技巧。

6.培养意志力。

能不能走出厌学的误区,关键就是看厌学者有没有意志力,坚持下去。

7.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家校通力协作,帮助学生走出厌学的阴影

1.学校构建心灵的桥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象。

自知才能自信,自信才能自强。

厌学者因为自己的成绩差,而且与自我期望值有差距,完全否定自己,从而丧失学习信心。

因此,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要经常跟他们谈心,进行心理疏导,并引导他们对自己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每个人身上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关键是要学会面对现实,立足现实,从而进一步超越现实。

帮助学生充分接纳自我,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象。

2.家长寻找心理支点,增强孩子学习动力。

(1)多与孩子沟通。

别张口闭口学习,可以给孩子谈自己的童年,成长经历等,让孩子敞开心扉。

(2)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3)学会赏识孩子。

千万别唠唠叨叨,对孩子要努力给予肯定、承认,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赞赏,让孩子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4)关心孩子与同学的关系。

(5)给孩子一定的自由。

四、案例

《孩子,你不是傻子》、《高高举起的小手》

话题三

遥望远方的眼神

如何教育留守学生

一、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1.亲情缺失,性格叛逆。

2.道德滑坡,价值扭曲。

3.不爱学习,不守规章。

4.管理空当,容易早恋。

5.监护不力,存在安全隐患。

二、解决方略

(一)在生活上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

如班主任请留守儿童到自己家过节;

组织全班同学为留守儿童过生日;

通过家访指导监护人科学安排饮食,尽可能满足他们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

(二)在学习上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

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重视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动班干部或其他优秀同学与之结对,同伴互助,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树立学习信心。

(三)在心理上给予他们更多的引导。

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的缺失致使孩子变得孤独、抑郁、自卑,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严重的影响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

调查显示,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渴望父母的关爱,希望多与父母进行心灵交流。

有资料显示,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检出率高达57.14%。

因此,班主任老师要主动与留守儿童接触,引导他们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选择和辛苦,消除抱怨的情绪和被“抛弃”的感觉。

懂得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