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第15单元 第29讲 西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223628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12.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第15单元 第29讲 西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北师大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第15单元 第29讲 西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北师大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第15单元 第29讲 西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北师大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第15单元 第29讲 西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北师大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第15单元 第29讲 西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第15单元 第29讲 西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北师大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第15单元 第29讲 西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第15单元 第29讲 西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第15单元 第29讲 西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平民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个人主义情绪不断高涨。

(3)一些学者把研究方向由“神”转移到“人”。

2.智者学派

(1)基本思想:

用人的眼光考察和认识社会、政治、法律等问题;

特别强调人的价值。

(2)代表人物:

普罗塔哥拉。

(3)主要观点:

“人是万物的尺度”。

(4)评价

①积极:

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树立人的尊严和权威,率先吹响人类精神觉醒的号角,成为西方人文精神的源泉。

②消极:

造成人类为自身的发展而肆意破坏自然,最终危及自身生存的恶果;

为极端个人主义打开方便之门,不利于社会和谐与稳定。

[概念阐释]       人文精神的内涵

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

一种主张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尊重人的尊严和权力,关怀人的现实生活,追求人的自由、平等和解放的思想行为,这种精神对打破原始宗教对人的控制具有重大意义。

二、“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1)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忽视道德对人的影响。

(2)雅典社会道德沦丧,城邦制度日趋衰颓。

2.代表:

苏格拉底。

3.主要思想

(1)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希望重建人们的道德价值观。

(2)提出“美德即知识”,指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

(3)强调人们应当“认识你自己”,即认识自己的理性。

(4)强调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

4.评价

(1)进步性

①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重要表现。

②使哲学真正成为研究“人”的一门学问,把对人文精神的追求引向理性的道路。

(2)局限性

①对知识的内涵认识片面、狭窄,美德与知识不能画等号。

②美德与知识的关系并不成正比。

③片面地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易误辨析]       苏格拉底与智者学派

苏格拉底是与智者学派同时代的卓越思想家,但他不属于智者学派。

智者学派强调人的感性(自由),忽视道德;

苏格拉底强调人的理性(美德)。

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1.柏拉图

(1)著作:

《理想国》。

(2)主张

①雅典民主制度下的公民没有超越自己的个人利益达到认知真理的能力。

②严厉地批判雅典民主制度是一种不合理的制度。

(3)评价:

他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亚里士多德

(1)地位:

古希腊最后一位哲学大师,是当时最博学的人。

(2)思想贡献

①关注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强调在整个世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②认为人是政治的动物,主张由“中等阶级”来治理国家。

③采取科学调查的方式研究自然界,创建了严密的逻辑论证体系。

[轻巧识记]       三个“第一”掌握人文精神的起源

NO.2理解——史料研习·

史论归纳

比较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思想

史料一 ①“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

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

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②“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塔哥拉

史料二 你们不能只追求荣誉和享乐,要知道,③知识才是美德。

你们不能只注意金钱和地位,而不注意智慧和真理。

你们不要老想着人身和财产,而首先要改善你们的心灵。

金钱不能买到美德,美德却能产生一切美好的东西。

这就是我的教义。

——苏格拉底

[学会读史]

主旨归纳

信息解读

史料一:

智者学派的主张

①“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反对盲从、迷信神

②“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作用和价值

史料二:

苏格拉底的主张

“知识才是美德”→强调美德的重要性

[学会用史]

(1)根据史料一,概括普罗塔哥拉的主要思想,并评价他的这些主张。

提示:

主要思想:

提倡怀疑精神,反对盲从和绝对权威;

“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作用和价值;

重视人的感觉,强调人的自由。

评价:

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标准,肯定人的价值,树立人的权威;

否定了制度、法律和道德对人行为的约束力,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德。

(2)根据史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史料体现的苏格拉底的主张。

反映了雅典社会当时具有怎样的社会特征?

主张:

“美德即知识”。

希望重建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城邦制度。

社会特征:

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3)根据史料一、二,分析说明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思想的差异。

智者学派追求个人功利的最大化,忽视社会道德价值体系的建立。

苏格拉底主张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探求人的道德本性,确立和谐有序的社会道德价值体系,建立一种理性主义的道德哲学。

史论归纳

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

智者学派

苏格拉底

同点

哲学研究的重点

关注人(外在的)与法律的关系,“认识社会”

关注人(内在的)的伦理道德,“认识你自己”

对知识的看法

认为知识是公民参与公共事务、进行演讲的基础

强调道德以知识为基础,认为人必须有知识才能达到“善”,提倡“美德即知识”

对真理的看法

认为真、善、义、美都是相对人的需要和兴趣而言的,不存在绝对的真理,没有正确和公平永恒的标准

认为善、正义、真理都是实在的,重视道德修养,经常讨论幸福、美德、真理、正义等问题

对政治的看法

基本上适应民主政治的发展

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更偏向寡头政治

相同点

都关注社会,关注人;

都体现了古希腊文化中的理性精神和人文主义的本质

NO.3应用——对点训练·

落实强化

1.普罗塔哥拉晚年,其著作《论神》在雅典广场上被焚毁,本人被逐出雅典。

这主要是因为他(  )

A.公开提出了人文主义概念

B.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C.宣传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

D.指责和批判古希腊民主制度

B [普罗塔哥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人文主义思想,但人文主义概念是对近代文艺复兴时期核心思想的表述,故A项错误;

普罗塔哥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以人为中心,否定以神为中心,与当时人们敬神的思想不符,故B项正确;

普罗塔哥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以人的主观感受为核心,属于唯心主义,故C项错误;

普罗塔哥拉肯定古希腊的民主制度,故D项错误。

]

2.(2017·

洛阳模拟)苏格拉底不再着重研究宇宙、自然等问题,转而研究人类本身,即研究人类的伦理问题,如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

什么是国家,具有什么品质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治国人才应该如何培养,等等,从而实现了古希腊哲学由“自然哲学”向“伦理哲学”的转变。

这表明他(  )

A.注重提升公民素质

B.捍卫思想自由与民主权利

C.不满雅典民主状况

D.试图扩大公民的基本权利

C [结合题中信息可知,苏格拉底致力于研究“人才”“治国”等社会现实问题,这从侧面反映了苏格拉底对雅典民主状况的不满。

3.下列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思想主张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都具有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

B.都强调超自然对社会人生的作用

C.都重视人的作用而忽视道德

D.都是雅典民主制鼎盛时期的产物

A [苏格拉底强调“认识你自己”“美德即知识”,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把对人文精神的追求引向理性的道路;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强调理性的认识,他们都具有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

考点2|14—16世纪西方人文主义的复兴

一、文艺复兴

(1)14世纪,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在意大利产生,新兴的资产阶级逐渐形成。

(2)基督教神学垄断束缚人们的思想。

(3)新兴资产阶级需要在意识形态领域打破封建神学的束缚,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反对世俗封建制度和基督教神学的权威。

2.兴起:

反映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文化运动。

3.矛头:

反对世俗封建制度和基督教神学。

4.代表人物及作品

(1)彼特拉克

①代表作:

《歌集》寄托了作者关于美和精神品质的理想,表现了人文主义者以个人幸福为中心的爱情观。

②主张:

提倡用“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建立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

③地位:

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2)薄伽丘:

《十日谈》以爱情和机智为主题,刻画出天主教会的黑暗和腐败,嘲笑教士及封建贵族的不学无术和虚伪,称道商人、手工业者的聪明勇敢,赞美青年男女之间的真挚爱情。

5.意义

(1)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文学的高峰。

(2)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对基督教神学的批判,传播了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思想。

[轻巧识记]       用“三个一”记忆文艺复兴

二、宗教改革

(1)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的推动。

(2)天主教会对欧洲尤其是德意志的压榨。

1517年,马丁·

路德在教堂门口张贴《九十五条论纲》,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这场运动最初出现在德国,接着波及瑞士、英国和法国等西欧国家。

3.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1)马丁·

路德

①著作:

《九十五条论纲》

②思想主张

a.教徒通过虔诚信仰,就能使灵魂获救。

b.人人都有能力与上帝直接沟通,并不需用罗马教廷做中介。

c.反对通过繁缛的礼拜仪式及各种名目的“圣礼”来实现自己的信仰。

d.号召德意志民族的教会摆脱罗马教皇的控制。

(2)加尔文

《基督教原理》

a.主张“信仰得救”,人人都可以通过阅读《圣经》信仰耶稣而直接与上帝沟通。

b.提出了“先定论”的神学学说。

(1)积极性

①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和天主教会。

②动摇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2)局限性:

没有突破对神的信仰的牢笼。

[易误辨析]       “因行称义”与“因信称义”的区别

1.文艺复兴的性质和特点

史料一 文艺复兴(Renaissance)的意义有两个:

一是复生(rebirth),一是新生(new-birth),这两个意义都是不错的。

因为从一方面来看,①文艺复兴是希腊罗马的古文艺和人生观的复活,是一种复生运动;

从另一方面来看,②文艺复兴却是欧洲近古文化的先锋,是一种文化的新诞生。

——陈衡哲《西洋史》

史料二 大家知道,文艺复兴③挣脱了神的统治,确立了人的尊严。

但是那时的教会势力仍很强大,④人们是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基督教、否定上帝的口号的。

所以马克思说,人们只能“战战兢兢地请出古代的幽灵”,来为自己壮胆,也就是“借古喻今”的意思。

——《叶廷芳:

18世纪欧洲文化思潮中的“中国风”》

从“复生”和”新生”两个角度论述了文艺复兴的性质

①“文艺复兴是希腊罗马的古文艺和人生观的复活,是一种复生运动”→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