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备课.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00620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4.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备课.docx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备课.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备课.docx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备课

第六单元备课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百折不挠”的主题为主线:

《天火之迷》向我们介绍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通过精确、细致地观察、研究和实验,揭开了雷暴的秘密;《厄运打不跨垮的信念》是讲清代谈迁在艰难的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他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诺贝尔》则记叙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难过程,表现了热爱科学、热爱人类的无私奉献精神;《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内容;

2.学会本单元31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绿线内的15个字也要求会认读,认识一个多音字;

3.理解本单元课文中出现的四字词语和成语,会运用“不足为奇”等词语造句;

4.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抓住重点段落和词句学习课文,感受“百折不挠”的单元主题。

5.学会有序观察看图,了解图意,根据图意展开合理的想象,再编写故事。

三、教学重点:

1.《天火之迷》:

重点指导学生复述整篇课文;

2.《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指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让学生明白数据的使用的作用,体会谈迁治学的刻苦和信念的坚定;

3.《诺贝尔》:

重点指导学生如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品文析句中体会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虽历经失败、痛苦,但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4.《滴水穿石的启示》一课的教学,应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三个重点句的意义,在品读中领悟滴水穿石的启示并了解作者前后照应,正反说明的写作手法。

四、教学难点:

1.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懂得在人生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会有希望;

2.感悟滴水穿石给我们的启示,学习这种持之以恒、“滴水穿石”的可贵精神。

四、教学策略:

1.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恰当运用电教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拓宽学生视野,增长自然科学知识。

2.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引领学生感受课文主题和精神;教会学生进行课外资料的收集,使学生做好课内外知识的迁移与吸收。

3.品词析句和品读相结合,重点理解重点词句和段落在文章中的表达效果,通过朗读,感受文章中人物的可贵精神。

4.有序看图弄清图意,展开想象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想象事情的结果,以学习小组形式合作学习,展开讨论,再完整地把故事写下来。

5.注重学生日常的读书、写字等正确姿势的培养。

五、教学时间:

19、《天火之迷》:

2课时

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2课时

21、《诺贝尔》:

2课时

22、《滴水穿石的启示》2课时

习作62课时

练习63课时

合计:

13课时

单元

第六单元

主备人

李宝升

执教人

李宝升

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

19.天火之谜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检查预习,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意.3、完成“雷暴、劈成两半、欣喜若狂、不足为奇”等词语教学。

教学

要点

重点:

继续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难点:

品词析句,初步从对人物言行的具体描写中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

教学

准备

自然界雷电常识,词语卡片

教学预案

个性设计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见过天火吗?

天火究竟是什么呢?

(播放视频)

  出示课文第一节,指名读,指导读通读顺。

从这一段介绍中你知道了什么?

从哪些词语感受到雷暴的可怕?

  小结:

正因为雷暴一直给人们一种神秘、恐惧的感觉,所以人们才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探索欲望,想搞清楚它到底是什么。

但是,限于当时科技发展水平,人们无法认识到雷暴的本来面目,于是人类就充分发挥了想象力的作用,西方人把雷暴看作是“上帝的怒火”,中国人则想象出了雷公、电母这样的天神。

齐读第一节。

  2、是谁解开了这个谜团?

简介富兰克林

  3、师:

富兰克林是如何解开这个谜的?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天火之谜》,课前预习了吗?

能说说你是怎样预习的吗?

  4、检查预习

  

(1)抽读生字词语:

雷暴爆炸毙伤颠簸拴上钥匙揭开劈成两半

(2)把下列词语读正确:

雷电交加不足为奇混为一谈冷嘲热讽怒发冲冠欣喜若狂无稽之谈安然无恙

  (3)理解词语

  (4)指名分段读课文,读后正音。

  二、再读课文,

  1、按照分好的段落,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

  2、课文主要说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默读课文,读后合作交流。

3、文中哪句话告诉我们答案了?

生活中有没有遇到静电放电现象?

与雷暴有什么相似之处吗?

富兰克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9.天火之谜

雷暴现象

评价与反思

单元

第六单元

主备人

李宝升

执教人

李宝升

课时

第二课时

课题

19.天火之谜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检查预习,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意.3、完成“雷暴、劈成两半、欣喜若狂、不足为奇”等词语教学。

教学

要点

重点:

继续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难点:

品词析句,初步从对人物言行的具体描写中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

教学

准备

自然界雷电常识,词语卡片

教学预案

个性设计

一、通过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今天老师和同学们继续学习《19天火之谜》(板书课题)老师: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课题中的天火就指?

(雷暴)是谁揭开了天火之谜?

(富兰克林)二、梳理人物的主要行为

  1.出示:

这个谜团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解开。

  课文的哪几段话写了富兰克林解开“天火之谜”的呢?

  2.富兰克林是一名科学家,揭开天火之谜的过程,也就是他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雷电”进行研究的过程,请同学们再次快速地浏览课文三、四、五节,找出富兰克林进行“雷暴研究”的步骤。

  3.学生浏览全文,并画出相应的语句。

  4.你能说出富兰克林进行科学研究的步骤吗?

能不能用简洁的话说出来?

引导学生先用一段话说清楚过程,再用简洁的词语进行概括。

  提问——观察——推测——实验——结论

  3.我们用什么方法理出富兰克林的实验步骤的?

(找相关句子再归纳小标题的方法)

  三、细读“风筝实验”

  1..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风筝?

  在富兰克林完成风筝实验之后,书中这样写道,(出示)富兰克林欣喜若狂地喊道:

“成功了!

成功了!

我捉住‘天电’了!

  谁来读读这句话,引导学生抓住动词“捉”。

这里用了一个动词“捉”,我们平常“捉”什么?

(捉小动物)

  富兰克林捉的是“电”?

富兰克林用什么来捉电?

(风筝)

  风筝只是一个玩具,富兰克林作为一个科学家,把我们平常用来娱乐的风筝当作实验工具来捉电,这个风筝肯定是大有玄机的,你来找找,这个风筝与我们平常的风筝有什么不同?

  噢,原来一个普普通通的风筝在经过科学家的改造后,竟然成为解开“天火之谜”的工具,真是化腐朽为神奇呀!

  那你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说出风筝各部分的作用吗?

  (尖端的铁丝用来引电、淋湿后的麻绳用来导电、麻绳末端的铜钥匙用来放电、丝带用来隔电、风筝只是为了带着它们飞上天空,去找电)

  噢,经你这么一说,我懂了,如果把风筝去掉,不就是我们平常所讲的放电现象吗?

  3.需要什么样的天气?

  有了实验的工具还不够,《三国演义》中,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也得借了东风才火烧连营,大败曹操。

富兰克林也得借借这“东风”,找找东风是什么?

  出示“1752年7月的一天,天空乌云密布,雷电交加”,请学生朗读。

  联系上面的内容,我们知道了,乌云中藏着大量的“电”,这乌云不就是一块硕大无比的蓄电池吗?

难怪富兰克林要选择这样的天气了!

  4.怎么放风筝的?

  这一天乌云密布,雷电交加,与天气一样的还有富兰克林那翻腾起伏的心情。

富兰克林准备上风筝了,请拿起笔来,在文中划出富兰克林实验经过的句子!

  (出示:

富兰克林在儿子的帮助下,把一只风筝放上了高高的天空

  富兰克林站在房子里面攥住丝带。

  乌云掠过,富兰克林看到麻绳上的“纤维”竖了起来。

  一个炸雷,大雨倾盆,富兰克林看到麻绳被淋湿了。

  富兰克林用手指靠近铜钥匙,“啪”的一声,骤然闪现一道蓝色的火花。

  他的手臂一阵发麻。

  5.这真是一次非同寻常的实验,谁能用更简洁的话说清楚实验的过程?

  出示:

富兰克林先________,然后_______,接着______

  最后____________

  6.你是怎么样把这个过程说清楚呢?

你的方法与老师的一样吗?

  四、风筝实验的结果与作用

  1.风筝实验的成功,震惊了世界,它为何能够震惊世界?

(它打破了人们心目中对雷电的盲目认识,让人们知道它只是一种盲目的放电现象,这是一次划时代的进步。

)1.地球上空每年都会发生几十亿次雷暴,它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伤害,认识了电之后,富兰克林并没有停下“研究天火”的步伐,而是想制伏雷电,为此,他发明了——避雷针。

请同学们看下面的一段资料:

  当时,想知道电流的强度还没有什么仪器,为了制伏电,富兰克林干脆把电流直接通到自己身上,他根据电流在通过自己身体时造成的不同感觉为电流划分不同的等级,从无感觉,麻木,抽搐,昏厥……,多少次富兰克林都险被击毙。

也正是这样,电学的第一批数据才建立起来,逐渐成为一门单独的学科。

  读完这段话,你看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富兰克林?

(勇敢、执着)

  科学家不仅仅需要有科学的实验研究,更需要有勇敢执着的精神品质。

  五、说说方法,学会复述。

  1.到此,我们就学习完了《天火之谜》,同学们,咱们是不是可以下课了呀?

(故设悬念)。

噢,还没有,咱们看看课后的习题,还有什么重要任务没有完成?

  2.这么长的一篇课文,这么短的时间,怎么才能把它说清楚呀!

这真是难办呀!

你能帮帮老师吗?

生交流如何复述课文。

  3.开始复述。

 六、总结

 

评价与反思

 

单元

第六单元

主备人

李宝升

执教人

李宝升

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

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学会扣住重点词语展开想象,体会人物内心情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读中感悟。

  3、能正确认识数据在课文中使用的作用。

  4、通过文本的理解,感受谈迁坚定的信念和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的道理。

教学

要点

 1、感受谈迁坚定的信念和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 2、正确认识和理解数据在文中使用的作用。

理解和感受谈迁面临厄运那打不垮的坚定信念及不懈努力,并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有去为坚定信念不懈努力,生活才会充满希望的道理

教学

准备

PPT课件

教学预案

个性设计

一、复习导入,寻求突破口:

1、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2、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告诉老师,课文的主人公谈迁在你的心目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说话训练][指导学生用“因为……所以……”说一句话,将课文内容与人物品质相联系](因为谈迁没有被厄运打垮,所以我认为他是一个坚强的人;因为他用自己的一生编写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史《国榷》,所以我认为他是一个伟大的人;因为他从小就有了要编写一部详实、可信的明史的信念,并用自己的一生坚定这个信念,所以我认为他是一个有着顽强毅力,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3、综合同学们刚才的发言,我们可以形成共识:

谈迁是一个有着顽强毅力的人,是一个不容易被厄运打垮的人,他之所以如此坚强,源之于他心中有着一个坚定的信念。

同学们,人生的旅途充满风风雨雨,困苦、不幸常在不经意间给人以沉重的打击,谈迁也没能幸免。

4、出示句子:

“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1)学生齐读句子。

(2)思考:

细细品味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感受到了什么?

(3)交流:

①体会到谈迁非常难过。

“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帮助学生提炼出词语“寝食难安”。

  ②体会到谈迁很伤心。

从“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可以看出”。

提炼词语为“泪流满面”或“伤心欲绝”。

  ③谁能读出谈迁的难过、伤心?

(指名读、齐读)

  ④质疑:

同学们,读了刚才的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

  (A、谈迁为什么会如此伤心、难过呢?

B、他不思茶饭,他究竟在思什么呢?

  ⑤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边读书,边用笔批注。

  二、紧扣问题四、课外延伸,升华情感:

  1、同学们,谈迁是可敬的,他没有被厄运打垮,因为他心中有着一个坚定的信念。

古今中外,有许多人也像谈迁一样,在他们身上,我们能看到一种与命运顽强抗争的不屈不挠的精神,你还能举出几个例子吗?

  (身残志坚、拼搏进取的女青年张海迪:

张海迪:

女,1955年出生在济南,5岁时因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

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特的人生历程。

她无法上学,便在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又自学了大学英语,还学习了日语、德语和世界语,翻译了16万字的外文著作和资料;另外还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书籍和医科院校的部分教材,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

为了对社会能有所贡献贡献,她曾给农村的孩子当过老师,还曾用学到的医学知识和针灸技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

她以残疾之躯,完成了许多健全人都无法做到的事情,因此她成为一代中国青年的楷模,被誉为“中国的‘保尔’”。

  贝多芬一生清贫,作为世界伟大的音乐家,命运之神当然知道贝多芬是和最美妙的声音分不开的,但它偏偏要他和任何声音都拉开距离。

贝多芬在耳朵失聪后,依然与命运进行着顽强的抗争,坚持创作,完成了《命运交响曲》《合唱交响曲》等享誉世界的作品。

贝多芬的听力虽然过早地衰竭,但他创作的脍炙人口的大量音乐作品以及他一生所表现出来的同命运做斗争的勇气、意志和力量,作为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不会衰竭,它们是不朽的。

  爱迪生、李时珍……)

  2、从刚才介绍的人物身上,你们学到了什么?

  3、这也正是我们这篇文章的作者蒋光宇先生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出示句子: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齐读)

  4、老师再送你们几句名人名言:

(歌曲:

《从头再来》)

  

(1)如果在胜利前却步,往往只会拥抱失败;如果在困难时坚持,常常会获得新的成功。

  

(2)春天最难过的是没有收获的耕耘;人生最难过的是失去信念的寂寞。

  (3)幸福的泪由劳动的汗水酿成;失望的泪只有用奋斗才能抹去。

  (4)人生的拐杖就是信念。

  (5)如果大海里没有风浪,海燕绝不会美名远扬。

 

评价与反思

 

单元

第六单元

主备人

李宝升

执教人

李宝升

课时

第二课时

课题

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抓住课文中具体描定谈迁两次编写《国榷》的句段,品悟谈迁治学的刻苦和在厄运降临时的坚定信念。

2、通过朗读再现课文情境,在情境中升华情感,与文本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用“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激励自己。

教学

要点

重点:

体会编年体史书《国榷》诞生的来之不易。

难点:

体会谈迁面临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并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生活就会充满希望的道理。

教学

准备

谈迁的有关资料

教学预案

个性设计

 一、围绕“厄运”,体会编定历程的艰辛。

  1.有这样一句话“幸福是相同的,但不幸各不相同”,那么,对于史学家谈迁来说,他遭受的厄运是什么呢?

请同学们自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谈迁所遭受的厄运是什么?

(1)学生自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2)交流

  2.这是人生之大不幸,默读第二自然段,理解“为什么说书稿的丢失对谈迁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画出关键的词句。

  1、交流

  ①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句理解编定历程的艰辛

  ②指导朗读。

  二、体会《国榷》被偷后的悲伤与不屈。

  1、创设情境。

体会书稿被盗后,人物的内心。

  2、读中感悟。

书稿被盗后,谈迁的不屈,进而体会“信念的力量”。

3、综合同学们刚才的发言,我们可以形成共识:

谈迁是一个有着顽强毅力的人,是一个不容易被厄运打垮的人,他之所以如此坚强,源之于他心中有着一个坚定的信念。

同学们,人生的旅途充满风风雨雨,困苦、不幸常在不经意间给人以沉重的打击,谈迁也没能幸免。

4、出示句子:

“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1)学生齐读句子。

(2)思考:

细细品味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感受到了什么?

(3)交流:

①体会到谈迁非常难过。

“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帮助学生提炼出词语“寝食难安”。

  ②体会到谈迁很伤心。

从“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可以看出”。

提炼词语为“泪流满面”或“伤心欲绝”。

  ③谁能读出谈迁的难过、伤心?

(指名读、齐读)

  ④质疑:

同学们,读了刚才的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

  (A、谈迁为什么会如此伤心、难过呢?

B、他不思茶饭,他究竟在思什么呢?

  ⑤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边读书,边用笔批注。

  三、紧扣“重编”,品悟信念的不垮之志。

  1、自读第三自然段,画出最为感动的句子。

  2、交流。

  ①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句理解“信念的不垮之志”

  ②读中感悟,重编的艰辛,与信念的坚定。

  四、情感升华,拓展延伸。

  1、面对这部沾满泪水和汗水的史书时,你想对谈迁说什么?

2、由谈迁,你想到了哪些人?

3、感悟启迪。

4、交流收获。

  五、作业:

 写读后感

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信念→希望之光

  书稿被盗致命打击坚守信念从头撰写

评价与反思

 

单元

第六单元

主备人

李宝升

执教人

李宝升

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

21.诺贝尔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读懂课文,了解诺贝尔辉煌业绩,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

要点

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虽然经历失败、痛苦。

但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难点:

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诺贝尔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

准备

诺贝尔的资料

教学预案

个性设计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听说过诺贝尔这个名字吗?

他是什么人?

谁来介绍一下?

2、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介绍诺贝尔的。

(板书课题,正音(诺nuò)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自由读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读后说说,你对诺贝尔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三、检查预习。

1、出示生字词,正音瑞典逝世残废斯德哥尔摩机械铁锤砸石头隧道毫不气馁颁奖开凿爆炸威力劈山筑路艰苦运输震撼遗嘱荒山野岭2、检查,说说读了课文你对诺贝尔又有了那些新的了解?

  出示:

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指名读)四、精读课文。

(一)师:

诺贝尔为什么要把整个生命投入到发明炸药的事业当中呢?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原因。

2、出示:

(1)小时侯……该有多好!

(谈体会、感受,读读)

(二)过渡:

诺贝尔发明炸药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呢?

请同学们读读5—9小节,完成填空1、交流,液体炸药,固体炸药,爆炸力更大的炸药(三)师:

这个过程中,诺贝尔经历了什么,付出了什么?

请同学们读读5—9小节,划出让你感动的地方,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

( 集体交流

(1)“1864年6月……毫不气馁“,气馁什么意思?

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失掉勇气?

除了面对弟死父残的打击,他还面临怎样的困难?

发挥想象。

失去亲人、朋友的情况下,他会怎么想?

(2)“小时候,诺贝尔看到工人们在荒山野岭用铁锤砸石头,他想,为了开通一条铁路或公路,要付出多么艰苦的劳动啊!

要是能够发明一种东西,一下子就把大山劈开,该有多好!

”1、为了他要发明炸药。

2、他在他的理想中也是这么说的:

“【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发挥自己的作用。

】” 3、他发明炸药的根本目的是?

 过渡:

出于对劳动人民的关心同情,为了科学、为了人类,他毫不气馁。

你还从哪些地方读出诺贝尔的毫不气馁的品质?

(3)经过四个年头……黄色炸药。

从四个年头你知道了什么?

他每一天都在与什么打交道?

(与危险、死亡相伴)你从几百次你有读出了什么?

过度:

对一个科学家而言,创造发明是永无止境的?

(4)有一次……成功了。

1.“亲自”“紧盯”你读懂了什么?

  2、你点过炸药吗?

点燃后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3、诺贝尔呢?

他是怎么做的?

他为什么这么做?

  4、他为了试验已经不顾自己的危险了,这是一种什么精神?

  5、近了!

近了!

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

  (害怕、紧张、激动、危险近了、成功近了。

  6、朗读。

  五、总结

 

评价与反思

 

单元

第六单元

主备人

李宝升

执教人

李宝升

课时

第二课时

课题

21.诺贝尔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读懂课文,了解诺贝尔辉煌业绩,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

要点

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虽然经历失败、痛苦。

但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难点:

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诺贝尔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

准备

诺贝尔的资料

教学预案

个性设计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诺贝尔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文章第一段,主要给我们介绍了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

二、【学习第二段】

  1、想一想课文第二段主要写什么内容?

  2、谁来具体地说说他分别发明了什么炸药。

  3、诺贝尔为什么要发明炸药呢,请你到文中找一找。

  4、谁来读一读?

  【投影第4小节】小时候,诺贝尔看到工人们在荒山野岭用铁锤砸石头,他想,为了开通一条铁路或公路,要付出多么艰苦的劳动啊!

要是能够发明一种东西,一下子就把大山劈开,该有多好!

  5、你能不能用为了什么他要发明炸药这样的句式概括地说一说呢?

(为了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他发明了炸药。

  6、诺贝尔小小年纪就知道关心劳动者,诺贝尔发明炸药的动机是来自于对人民的关心与同情,

  他在他的理想中也是这么说的:

“【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发挥自己的作用。

】”

  7、齐读。

师(大声的读一读,读出他的心声)(他要为谁发挥自己的作用?

再来一遍,读)

  板书:

读了他的理想我们知道了,他发明炸药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类,为了科学 生开始边读边划边写。

  师(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画是我们读文章的一种好方法。

  1、同学们哪些词句让你感动?

1864年9月3日,诺贝尔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但诺贝尔毫不气馁。

  2、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