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解析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实验高级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文科综合测试历史试题精校Word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21838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30.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校解析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实验高级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文科综合测试历史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名校解析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实验高级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文科综合测试历史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名校解析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实验高级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文科综合测试历史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名校解析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实验高级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文科综合测试历史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名校解析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实验高级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文科综合测试历史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名校解析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实验高级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文科综合测试历史试题精校Word版.docx

《名校解析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实验高级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文科综合测试历史试题精校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校解析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实验高级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文科综合测试历史试题精校Word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名校解析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实验高级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文科综合测试历史试题精校Word版.docx

名校解析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实验高级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文科综合测试历史试题精校Word版

高三文科综合测历史试题(2018年12月9日)

1.《论语·尧曰》表达了孔子对尧舜言论的认同,战国时期,“孟子言性善,言必称尧舜”,荀子也称赞“尧舜者天下之善教化者也”。

这说明

A.尧舜提出了早期的儒家学说

B.儒学理论不适应现实的需要

C.儒家学者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D.儒家借助历史宣扬伦理思想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材料可知孔子、孟子和荀子都表述出对尧舜思想言论的推崇,可知是儒家思想借用历史来宣传自己的主张,D项正确;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孔子而不是尧舜,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儒学理论不适应现实的需要,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儒家学者以复古为政治目标,排除C。

所以选D

2.唐太宗命高士廉以“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的原则,重新编订《氏族志》,“凡二百及十三姓,千六百五十一家”,李唐皇族为首,外戚次之。

《氏族志》的编订

A.反映了封建专制皇权的强化

B.凸显了儒家思想的影响

C.进一步压抑了世家大族势力

D.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唐朝加强君主专制的相关措施,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

题干中“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凡二百及十三姓”表明主要是官员,而专制皇权的强化是在明清时期,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儒家思想,B项错误;唐太宗不能容忍山东士族凌驾于皇族之上,为此修撰《氏族志》,提高李氏皇族的地位,扶植了庶族地主,压制旧士族势力,与题干“不须论数世以前”、“李唐皇族为首,外戚次之”相符,C项符合题意,正确;中央集权以国家职权统一于中央政府,削弱地方政府力量为标志,与材料中“重新编订《氏族志》”不符,D项错误。

故选C。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朝加强君主专制的相关措施

3.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朱熹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作注释,即《四书章句集注》。

他编著此书的主要目的在于

A.助人探究儒家义理

B.弘扬“致良知”的学说

C.促进儒佛道的融合

D.压制心学的进一步发展

【答案】A

【解析】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朱熹理学,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根据题干朱熹运用理学为儒家经典作注释,是推动儒家义理思想的研究,符合题意的是A项,题干中没有说到心学,排除BD项,理学就是儒家思想吸收了佛道思想的产物,这不是朱熹注释的主要目的,排除C项。

4.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朝在北京东安门内建立了东厂,设掌印太监一员,掌班、领班、司房无定员。

贴刑二员,“掌刺缉刑狱之事”。

东厂的设置从本质上反映出

A.中央机构的进一步完备

B.君主专制的强化

C.监察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D.宦官权力的扩大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作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的特务机关,东厂不是常规的中央机构,与材料中“从本质上反映出”不符,故A项错误;东厂是国家特务情报机关,由亲信宦官担任首领,只对皇帝负责,是皇帝的耳目和爪牙,与题中“本质上反映”相符,故B项正确;作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的特务机关,东厂不是常规监察体系的完善,与材料中“从本质上反映出”不符,故C项错误;宦官权力依附于皇权,与材料中“从本质上反映出”不符,故D项错误。

所以答案选B。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东厂的设置

【名师点睛】明朝富有特色的厂卫制度是其中央权力高度集中的结果,厂卫包括锦衣卫和东厂、西厂、大内行厂两大系统.从朱元璋开始设立锦衣卫,最终形成了厂卫制度.这一制度对明朝政治、经济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或隐或明的影响。

5.下图是中国近代机器设备进口年平均值的变化情况。

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洋务运动进一步发展

B.收回利权运动的推动

C.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丧失

D.清政府经济政策的变动

【答案】D

【解析】

题目要求的是“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而“洋务运动进一步发展”仅反映了1889——1893年时期的情况,与题意要求不合,故A项排除;收回利权运动与进口接机械设备无必然的逻辑联系,故B项排除;图示数据反映的是机器设备的进口情况,与关税自主权的丧失无关,故C项排除;据所学知识与图示的时间信息可得出当时清政府为了偿付大量战争赔款,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所有进口的机器设备的数量较多,故D项正确。

【点晴】解题的关键一是对图示中的数据、时间信息进行分析,二是联系时代背景分析归纳。

6.1901年,清政府实行“新政”改革,其原则是“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也。

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声称“事穷则变,安危强弱全系于斯”。

该原则表明清政府

A.意识到政治变革对维护其统治的重要性

B.对近代化的重要作用已经有了充分认识

C.已基本赞同维新派提出的社会改革方案

D.仍然没有冲出“中体西用”的思想藩篱

【答案】D

【解析】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清末新政,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根据题干中清政府实施新政的原则是坚持“不易者,三纲五常”,只允许在封建统治伦理范围内进行局部调整,可知其思想仍属于“中体西用”范畴,正确选项是D项,AB项表述错误,维新变法运动已经失败,排除C项。

7.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国共产党在汉口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认为封建分子与资产阶级已经叛离,“无产阶级将实行其领导权”,党应该“执行急进的土地改良政纲和创造乡村的革命民主政权”。

这表明当时的中国共产党

A.正确地分析了国内的基本形势

B.已对国民大革命有所总结和反思

C.彻底克服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D.为中国民主革命指明了正确道路

【答案】B

【解析】

国民革命时期中共的革命方针、政策为本题主要考查点。

由材料可知,“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即国民革命失败前夕;中共五大提出了“无产阶级将实行其领导权”及中共应该“执行急进的土地改良政纲和创造乡村的革命民主政权”,这反映了中共已开始认识到掌握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进行土地革命的重要性,表明了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已对国民大革命有所总结和反思,故选B。

中共五大对民族资产阶级“叛离”认识具有不当之处,也没有提出开展武装斗争等正确的革命策略,故A错误;直至八七会议,中共才结束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在中央的统治地位,并建立了井冈山等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指明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故C、D两项错误。

8.下面两幅历史图片分别体现了古代和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源头

两者最主要的不同点在于

A.前者产生于奴隶制时代,后者产生于近代

B.前者属于直接民主,后者属于代议制民主

C.前者实质是专制政体,后者属于民主政体

D.前者排斥下层人民,后者容纳各阶层代表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雅典民主政治属于直接民主,英国近代民主政治属于代议制民主,故B正确;A是雅典民主政治与英国近代民主政治在时间上的不同,不是最主要的不同点,排除A;雅典民主政治不是专制政体,C错误;雅典民主政治适用于所有雅典公民,包括下层人民----平民,英国近代民主制度最初也有财产资格限制,并非容纳各阶层代表,D错误。

9.谢冬慧在《罗马法的借鉴价值》中指出,公元12世纪始,罗马法又为时人所发掘、整理和研究,再现昔日的辉煌,史称“罗马法复兴”。

由于特殊的历史需要,罗马法覆而不灭。

导致罗马法复兴的“特殊的历史需要”主要是指

A.建立人文主义世界观

B.复兴古典文化以促进思想的解放

C.实现代议制民主政治

D.调整商品经济发展下的种种矛盾

【答案】D

【解析】

试题解析:

本试题考查罗马法,材料中“罗马法又为时人所发掘、整理和研究,再现昔日的辉煌,史称“罗马法复兴”。

由于特殊的历史需要,罗马法覆而不灭。

导致罗马法复兴的“特殊的历史需要”说明罗马法主要是从调整商品经济发展下的种种矛盾出发,D项正确。

考点:

古代希腊雅典民主政治·罗马法·特点

10.19世纪中期,欧洲社会主义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完善,而与此同时兴起的民族主义潮流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这种现象从本质上说明

A.社会主义尚缺乏成功的客观条件

B.民族主义催生了欧洲的自由主义

C.自由主义是当时历史发展的主流

D.资产阶级决定着欧洲历史的发展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9世纪中期”可知是工业革命后,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导致三大潮流出现.社会主义运动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完善,而“民族主义潮流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所以这些现象的实质表明当时资本主义经济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故C正确;材料中“社会主义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完善”是指客观效果,不等于社会主义尚缺乏成功的客观条件,故A错误;B项是工业革命而非民族主义催生了欧洲的自由主义,且催生与材料中的“促进了”不符,故B错误;D项材料“19世纪中期,欧洲社会主义运动”表明社会主义兴起,历史的发展不再完全由资产阶级决定,故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了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引起三大社会潮流:

社会主义运动和工人运动发展(社会主义)、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自由主义)、民族解放运动(民族主义)。

11.据史料记载,美国有一段时期货币贬值,在许多地方几乎不能流通,公共信用降到极点。

政府当时无法获得资源,军队人员不足,难以为军队提供给养,整个国家体制严重失序。

导致该情形出现的原因是

A.邦联体制导致中央权力弱小

B.胡佛政府推行自由放任政策

C.经济大危机扩展到各个领域

D.“分权制衡”降低行政效率

【答案】A

【解析】

由“政府当时无法获得资源,军队人员不足,难为军队提供给养,整个国家体制严重失序”可看出当时的政府松散无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美国独立后的邦联体制造成的,故本题答案选A项;B项错误,自由放任强调的是政府不插手,让企业自由经营贸易,但不代表政府无权;C项错误,经济危机时政府是可以调动资源的;D项错误,分权制衡与材料无关。

【名师点睛】此题是材料型选择题,解题关键是正确解读“政府当时无法获得资源,军队人员不足,难为军队提供给养”判断出此时中央政府是没有权力的,结合所学的邦联体制做出选择。

12.下面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英国税收变化简表,表格信息反映了

A.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B.英美已经建立完整的社会福利制度

C.知识经济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引擎

D.英美等国削弱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表格信息可知,美国和英国降低了对高收入者的最高征税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府的高支出必然导致较高的税收水平,而材料中美英两国降低对高收入者的最高征税率,说明政府在削减财政支出,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D项正确。

材料反映美国和英国降低了对高收入者的最高征税率,与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无关,排除A。

材料没有涉及福利制度的信息,无法推断出英美已经建立完整的社会福利制度,且材料反映削弱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排除B。

知识经济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

【点睛】表格题的解答应该充分注意表格的时间范围(1981—1989,工党政府—撒切尔夫人时间)和数据变化(美国、英国税收变化)规律,提取有效信息为:

美国和英国降低了对高收入者的最高征税率。

然后按照材料要求,结合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的史实分析材料和选项即可知道正确答案。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的京师与各州县,均设有店宅务,负责政府公屋的出租与管理。

京师的左右厢店宅务,设“勾当店宅务”一员,“勾押官”各三四员,“掠房钱亲事官”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