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上海市初三化学中考二模冲刺复习压轴多选题专练.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20228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34.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度上海市初三化学中考二模冲刺复习压轴多选题专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学年度上海市初三化学中考二模冲刺复习压轴多选题专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学年度上海市初三化学中考二模冲刺复习压轴多选题专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学年度上海市初三化学中考二模冲刺复习压轴多选题专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学年度上海市初三化学中考二模冲刺复习压轴多选题专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度上海市初三化学中考二模冲刺复习压轴多选题专练.docx

《学年度上海市初三化学中考二模冲刺复习压轴多选题专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度上海市初三化学中考二模冲刺复习压轴多选题专练.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度上海市初三化学中考二模冲刺复习压轴多选题专练.docx

学年度上海市初三化学中考二模冲刺复习压轴多选题专练

2020-2021学年度上海市初三化学中考复习

多选题专题练习

命题人:

秦雷威2021.3.26

一、多选题

1.某溶液中溶质可能是HCl、Na2CO3、H2SO4、CuCl2中的一种或多种,为探究溶质的成分,兴趣小组的同学向盛有一定量样品的烧杯中逐滴加入Ba(OH)2稀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Ba(OH)2稀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Ba(OH)2溶液质量的变化趋势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溶液中一定没有Na2CO3和H2SO4

B.b点对应烧杯内溶液中只有两种溶质

C.c点对应烧杯内溶液中的阴离子只有OH-

D.沉淀出现前烧杯内溶液的pH不断增大

2.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选项物质除杂试剂或操作方法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试剂或操作方法

A

Cu(NO3)2溶液

AgNO3

加过量铜粉,过滤

B

氨气

水蒸气

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干燥

C

KCl固体

KClO3

加少量二氧化锰,加热

D

氢氧化钠溶液

碳酸钠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A.AB.BC.CD.D

3.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铜粉中的铁粉

将混合物加入过量的稀硫酸,过滤

B

除去N2中少量的O2

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铜粉

C

除去CO2中少量的CO

将混合气体通过炽热的碳层

D

除去FeCl2溶液中的CuCl2

加入适量的锌粉,过滤

A.AB.BC.CD.D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已知20℃时NaCl溶解度为36g,在该温度下将40gNaCl加入100g水中,则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28.6%

B.在密闭容器中,将6g碳在11.2g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21∶22

C.将镁和铁的混合物5.6g与2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可能为0.2g

D.将一定质量氧化铁和氧化铜的混合物,与足量的一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得到金属混合物2.4g及二氧化碳2.2g,则氧化铁和氧化铜的质量比为1∶1

5.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CuSO4溶液中的少量FeSO4

加入足量的铜粉,过滤

B

鉴别NH4NO3和NaCl固体

将两种固体分别溶于水,测量温度变化

C

鉴别棉线和羊毛线

分别灼烧,闻气味

D

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

将混合气通入足量的红热的铜粉

A.AB.BC.CD.D

6.在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4

10

1

21

反应后质量/g

0

12

15

待测

已知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Q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n。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反应后Q的质量为9g

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反应中Y和Q发生改变的质量之比为1:

1

D.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中X与Q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

3

7.下列有关做法正确的是

A.区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可以各取少量分别放入试管中,再加入等量的MnO2,并在瓶口放一个带火星的木条看是否复燃

B.除去铁粉中混入的镁粉,将混合物放入足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过滤

C.氧化钙和氢氧化钙可以通过取样加入水来进行鉴别

D.向某固体物质中加入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则该物质一定是较活泼金属

8.不另选试剂,仅利用组内物质之间的相互反应,就能将它们鉴别出来的是(  )

A.、、,B.、、、

C.、、、D.、、、

9.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或方法

A

NaOH溶液

Na2CO3

加入适量CaCl2溶液,过滤

B

CaO固体

CaCO3固体

高温煅烧

C

CO2

HCl气体

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

D

O2

水蒸气

通过盛浓硫酸的洗气瓶

A.AB.BC.CD.D

10.下列试剂中,能把Ba(OH)2溶液、稀硫酸、NaCl溶液一次鉴别出来的是()

A.酚酞试液B.Na2CO3溶液C.石蕊试液D.稀盐酸

11.某消毒剂制取的化学反应微观过程如下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B.反应物和生成物全部是化合物

C.甲、乙两物质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1:

1

D.该反应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

12.类推是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现有以下类推结果,其中不正确的是()

A.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碱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所以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C.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D.酸中都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都是酸

13.现有CH4和C2H6(乙烷)组成的可燃性混合气体,该混合气体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可能是(  )

A.18%B.20%C.22%D.23%

14.下列4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  )

A.氢气和氧气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B.电解水

C.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

D.过量红磷与O2充分反应

15.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方法中,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鉴别木炭和二氧化锰

分别取样,在空气中燃烧

B

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

闻气味

C

除去氮气中的氧气

通过红热的碳层

D

除去CO2气体中的CO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A.AB.BC.CD.D

16.已知:

、CaO+H2O=Ca(OH)2。

将一定量的CaCO3高温加热一段时间,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0.6g,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为6.0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来CaCO3中钙元素的质量为6.0g

B.加热生成的CO2质量为6.6g

C.将剩余固体继续加热最终可得到8.4gCaO

D.将剩余固体加到盛有10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静置,烧杯中有5.0g固体未溶解

17.搅拌下,向200.0gCuSO4的溶液中先逐渐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再逐渐加入铁粉,测得剩余固体质量与加入金属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对应的溶液为无色

B.n=6.5,m=9.6

C.c点对应的固体中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D.原溶液中CuSO4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0%

18.MgSO4和KCl溶解度曲线如下图1。

T℃时,将等质量的MgSO4和KC1粉末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0g水的两个烧杯中,搅拌、静置,恢复至T℃,现象如图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T1

B.若T=T2,则所加入的MgSO4和KC1质量m应满足41.7g

C.若T=T2,将甲、乙烧杯降温至T1℃,两烧杯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若T=T4,将甲、乙烧杯中的物质混合,充分搅拌,恢复至T4℃,一定有固体剩余

19.向一定质量Mg(NO3)2、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溶液质量与加入Zn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3种B.c点溶液中溶质为Mg(NO3)2、Zn(NO3)2

C.b~c段溶液颜色逐渐变深D.取d点的固体,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20.某同学取8gZnO、Al2O3、Cu的混合固体,加入20%的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共用去73g稀盐酸,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结束后,溶液最终呈蓝色

B.实验过程中一定有置换反应发生

C.反应后得到的溶液中水的总质量为62g

D.原混合固体中金属元素的百分含量为60%

参考答案

1.BC

【详解】

A、硫酸钡是不溶于酸的沉淀;由图像可知,滴加氢氧化钡溶液过程中,开始时没有沉淀产生,滴加到一定量时才有沉淀产生,说明溶液中有酸,且不可能是稀硫酸,因为硫酸与氢氧化钡能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沉淀,反应开始就会有沉淀生成。

则溶液中含有盐酸和氯化铜(氯化铜和氢氧化钡生成氢氧化铜沉淀),而盐酸不能与碳酸钠共存,所以原溶液中一定没有Na2CO3和H2SO4,正确;

B、b点对应的是氢氧化钡与氯化铜刚好反应完,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钡,盐酸与氢氧化钡反应也是生成氯化钡,故烧杯内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氯化钡,错误;

C、c点对应的是加入了过量的氢氧化钡,故溶液中含有生成的氯化钡和过量的氢氧化钡,故烧杯内溶液中的阴离子有氢氧根离子和氯离子,错误;

D、沉淀出现前,滴加的氢氧化钡与盐酸反应,使烧杯内的盐酸逐渐减少,溶液酸性变弱,溶液的pH不断增大,正确。

故选BC。

2.AB

【详解】

A、AgNO3能与过量铜粉反应生成银单质和硝酸铜,过滤除去固体金属,得到硝酸铜溶液,正确;

B、氢氧化钠固体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氨气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

C、KClO3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锰,不符合除杂原则,错误;

D、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都与稀盐酸反应,原物质被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错误。

故选AB。

3.CD

【详解】

A.铁粉能与过量的稀硫酸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粉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CO2能与炽热的碳层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CuCl2和FeCl2溶液均能与适量的锌粉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CD。

4.BD

【详解】

A、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将40gNaCl加入100g水中,不能全部溶解,充分溶解后,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

,选项A错误;

B、设生成的一氧化碳质量为x,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y。

根据题意可得:

,解得

故生成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

8.4g∶8.8g=21∶22,选项B正确;

C、假设5.6g都是镁,则:

假设5.6g都是铁,则:

故铁和锌的混合物5.6g与2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大于0.2g,选项C错误;

D、发生的有关反应为:

,,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从反应方程式可以看出,CO2中的O原子来源于CO和金属氧化物,则金属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金属氧化物的质量为2.4g+0.8g=3.2g。

设氧化铁的质量为a,则氧化铜的质量的为3.2g-a,则:

,解得a=1.6g,则氧化铜的质量为3.2g-1.6g,所以氧化铁与氧化铜的质量比=1.6g∶1.6g=1∶1,选项D正确。

故选BD。

5.AD

【详解】

A、硫酸亚铁与铜不能反应,加入足量的铜粉不能除去硫酸亚铁,方案错误。

B、NH4NO3固体溶于水吸热,使温度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可以鉴别,方案正确。

C、分别灼烧,闻气味,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线,产生烧纸气味的是棉线,可以鉴别,方案正确。

D、一氧化碳和灼热的铜不能反应,将混合气通入足量的红热的铜粉不能除去一氧化碳,方案错误。

故选:

AD。

6.AD

【分析】

由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