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版高中政治 :必修4 哲学与文化 知识点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201043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56.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2019版高中政治 :必修4 哲学与文化 知识点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统编版2019版高中政治 :必修4 哲学与文化 知识点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统编版2019版高中政治 :必修4 哲学与文化 知识点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统编版2019版高中政治 :必修4 哲学与文化 知识点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统编版2019版高中政治 :必修4 哲学与文化 知识点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编版2019版高中政治 :必修4 哲学与文化 知识点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x

《统编版2019版高中政治 :必修4 哲学与文化 知识点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2019版高中政治 :必修4 哲学与文化 知识点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统编版2019版高中政治 :必修4 哲学与文化 知识点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x

3,哲学的差异

(1)面对一定时代的社会生活,哲学家可以反映它的这一方面,也可以反映它的那一方面;

(2)可能正确或比较正确地反映,也可能不那么正确乃至歪曲、错误地反映。

(3)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就是因为它从最一般本质和最普遍规律的层面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二'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1.世界观: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世界观。

2・哲学与世界观:

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哲学是哲学家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3,世界观与方法论: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

第二框哲学的基本问题

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内容: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1)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不同表达: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哲学。

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哲学家,其表达哲学基本问题的概念和方式不尽相同。

教材网“相关链接”

1.在不同的哲学传统中,哲学基本问题有不同的理论表述。

2,在同一哲学传统中,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表述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

二、 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是一切哲学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分歧:

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2,区别:

(1)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3,形态

(1)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

古代朴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4,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

(2)唯心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两种基本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的统一。

教材5“相关链接”

1.世界观所涉及的问题,是关于整个世界的最普遍、最一般的问题。

2・世界观是哲学研究的对象。

三、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区别:

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哲学则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2・联系

(1)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教材00“相关链接1”

1.二元论的观点:

认为思维与存在是平行的,都是世界的本原。

2,二元论的趋势:

事实上并不存在彻底的二元论,因为任何二元论最终都会滑向唯心主义。

教材史0“相关链接2”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1)观点:

试图从某些具体的物质形态出发来说明世界的统一性,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2)评价:

这就把物质混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了,

带有明显的朴素和直观色彩。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把自然科学中不可再分的、最小的物质结构如原子看作世界的本原。

(2)评价

①使唯物主义克服了原先的朴素性和直观性,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②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直接混同于物质概念,把原子的属性等同于物质的属性,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受力学支配的机械运动,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或那些不可再分的物质结构。

教材21相关链接”

1.主观唯心主义:

把人的主观精神理解为世界的本原,认为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

第3页共26页

主观精神。

2,客观唯心主义:

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3,唯心主义

(1)产生:

如果把认识的某一片段片面地、夸大地发展,就会导致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虽然华而不实,但它的长期存在及其与唯物主义哲学的长期斗争,在客观上推动了哲学的历史发展。

就其局部作用而言,唯心主义哲学也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

第三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

1,阶级性: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争取自由解放斗争的必然产物。

2,科学性:

近代以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成果。

3,方向性: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它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

4・使命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就是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

5,进步性:

自从有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劳动群众就有了自己的精神武器,哲学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教材22“相关链接”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有其自然科学前提,有其社会科学前提。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核心观点: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

2,特征

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2,物质的含义: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3,物质的特性: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4,世界的物质性:

无论是天地自然,还是人类社会,在本质上都是物质的。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三、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即人脑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即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3・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没有高度发达的人脑,就不可能有人类意识。

4・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

离开了客观存在,就不可能有意识。

5・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第4页共26页

(1)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2)把唯物辩证的观点贯穿于社会历史研究领域,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3)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正确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运动规律,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革命的,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理论品质

(1)品质: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

(2)原因:

一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的历史,是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历史。

(3)意义:

依然具有强大的现实生命力,依然闪耀着光辉灿烂的真理光芒,散发出永恒的思想魅力。

教材23“相关链接”

1,实践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2,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与世界的关系方面,从实践出发理解周围世界。

3,在历史观中,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存在和发展。

4,在认识论中,把实践作为全部认识的基础。

5,离开实践,我们就不能科学完整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

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1.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

(2)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6,要求:

我们应当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则,坚定科学无神论立场,反对一切有神论。

第二框运动的规律性

一、规律是客观的

1.物质与运动

(1)运动的含义:

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物质的运动性

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

②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2,规律

(1)含义:

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客观性:

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3)普遍性: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都有其固有的规律。

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⑴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

(2)不仅能够认识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

(3)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毛泽东思想

(1)精髓:

实事求是。

(2)灵魂: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贯穿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3,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1)产生: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改革开放不同时期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贡献:

所蕴含的丰富的哲学思想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