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载新城中心区城市设计说明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175050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万载新城中心区城市设计说明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万载新城中心区城市设计说明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万载新城中心区城市设计说明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万载新城中心区城市设计说明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万载新城中心区城市设计说明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万载新城中心区城市设计说明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万载新城中心区城市设计说明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万载新城中心区城市设计说明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万载新城中心区城市设计说明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冬季则较寒冷,1月份平均气温为5.3℃,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11.6℃(1977年1月30日)。

全县大部分地区一年中有五个月的气温在20℃以上。

鹅峰、马步为全县的暖中心,赤兴的岩前和西坑的白泉为冷中心,冷暖中心年平均气温相差2.7℃。

降水:

万载县年均降水量为1600毫米左右,年际变化较大。

最少的1963年只有1142.5毫米,最多的2002年2353.4毫米。

各地雨量分布不均,山区多于平原。

北部山区的高村,年均降水量达1849.8毫米,为降水量最多的地区;

南部高成的里山最少,只有1558.7毫米。

总的降水量分布呈北多南少的趋势。

降水的季节差异大,4-6月份最多,占全年降水量的45%左右;

11月至次年的2月降水量最少,只占全年降水量的19%,其他月份占36%。

日照:

由于地处中纬度(北纬28度),万载光照条件良好,全年日照时数为1693.2小时。

占可照时数的38%。

4-10月间,各月的平均日照时数在100小时以上,其中7-8月份最多,达240小时以上,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11月至次年的2月份,日照时间短,月平均日照时数在75-124小时之间。

  

风向与风速:

万载全年主导风向为北北东方向,全年平均风速为1.3米/秒,全年静风约占39%,东北风占13%,破坏性大风较少出现。

平均每年大风出现2-3次,大风多出现在6-8月间。

二)历史沿革   

万载历史悠久,3000年前就有人居住,孙吴黄武年间(222年-229年)开始单独设县,名阳乐。

建县时,县治设罗城,唐武德五年,县城迁至龙山下(今康乐镇)。

杨吴顺义元年(921年),置万载县,始用“万载”县名。

宋徽宗时更名为建成,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复名万载。

建国后隶属袁州专区,至1952年9月,改属南昌专区,1959年1月,划为宜春地区(今宜春市)至今。

万载县为湘赣两省咽喉。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黄公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万载生活和战斗过。

1932年至1934年期间,中共湘鄂赣边特委和湘鄂赣省委、省苏维埃机关在万载县小源(今仙源乡)先后驻扎三年之久,使万载一度成为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中心,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

三)社会经济   

至2002年底,万载全县人口为464252人,其中男244011人。

总人口比2001年增加了仅85人。

年平均自然增长率为5.25‰。

人口密度为271人/平方公里,与全市的指标基本相当。

全县非农业人口78058人,其中55375人聚集在县城所在地康乐镇,占全县非农业人口的75.9%,镇域常住非农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2.7‰,机械增长率为2.836%。

全县城市化水平为26.8%。

近几年全县的经济发展很快,政府重点扶持建材、化工、食品、机械、林产加工等行业,目的是要逐步取代烟花爆竹这一行业的传统主导地位,经过几年的调整现已初见成效,改变了万载县一头重的单一的工业经济模式,实现了工业经济的多元化。

农业采取以传统农业为主,有重点的加大投入,提高农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如正在进行的万载县有机农产品产业化工程。

九五期间,全县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超过10亿元。

三大产业的比重由1995年的51:

29:

20调整到2002的39:

31:

30,初步实现了由农业为主导向工业为主导的转变。

2002年底财政收入11613万元,工业总产值103237万元,农业总产值5498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71元。

四)道路交通  

万载县的交通运输,全部都是靠公路运输,水运仅存几个人渡渡口,因此,公路网络对万载就显得特别重要。

万载县的公路网络呈典型的树叉型,县域公路是以县城为起点的单向放射状结构,整个网络依托国道三二0和省道万上线、万芳线为主骨架,派生出到各乡镇、村组的公路。

二、项目概况 

本次规划区位于万载县城新城区,省际公路湘赣大道以北、万芳挂线以南、康乐大道以东、县际公路万芳大道以西区域,面积158.26公顷。

该地块东临三二0国道、名优特大市场、长途汽车站,南临城雕广场、城市花园住宅小区和三星级新源宾馆,西靠老城区。

是三二0国道由南昌和宜春进入县城的门户。

一)万载新城中心区现状与环境  

1、外部条件   

1)自然要素   

山体:

万载新城位于青山绿水之间,规划区东南面有群山,主峰仙姑岭高500米,规划区东南角为鸡笼山公园;

北望仙姑岽、三十把自然保护区。

区内山泉遍布,溪水潺潺,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植物2000余种,空气负离子含量是城区的50倍以上,是理想的天然氧吧。

水体:

乌溪河为龙河一条支流由东南向西北蜿蜒穿越本区流向老城区,河宽约5-15米不等,水质清澈。

流域面积12.4平方公里,主河长7.9公里,河道平均坡降16.9%。

2)周边环境 

区位关系:

该地区区位条件好,西抵老城区,东邻新工业园区,既能依托老城区快速发展,也能加强老城区与新工业园之间的联系,是未来城区的几何中心。

本地区地势较为平坦,大部分基础设施可以从旧城区延伸过来,可减少基础设施投入,有利于快速启动新城区的开发建设;

同时,片区处于老城区的边缘,现状遗留建筑较少,农用地较多,在很大程度上能促进新城区开发的步伐。

交通环境:

规划区南部为省际公路湘赣大道、北部为万芳挂线、西部康乐大道、东部为县际公路万芳大道。

主要通过宝塔路、交通局路以及东大路与老城区相连。

市政设施:

地块北面有东门变电站(35kv),可以满足本区的用电要求。

2、内部条件 

1)地势:

规划区内为丘陵地貌,片区用地以农田、冈地为主,黄海高程一般在85-115米左右,最大高差达到30m,局部自然坡度大于10%。

冈地主要位于片区的中部地区,南部和北部,海拔较低。

2)用地现状:

片区范围主要在康乐大道和万芳线之间,湘赣线以北,东西宽约0.8km,南北长约2.5km。

片区内地势平坦,建成区绝大部分为农村居民点,各自然村星罗棋布,布局零乱,村民居住建筑以砖木结构为主,层数多为一至二层,环境质量不高。

大部分为农用地。

片区内水系较少,仅有零星水塘和一条小溪。

另外,沿湘赣线有部分单位分布。

地段北部内有35kv的架空电力线穿越。

3)现状用地平衡表  

序号 

用地性质 

用地面积(公顷)   

用地比例(%)  

1  

居住用地  

25.81   

16.31%   

2 

行政办公用地   

1.83  

1.15%  

3   

商业金融用地   

4.18 

2.64%   

4 

医疗卫生用地 

0.39   

0.25%  

5  

市政设施用地  

3.60  

2.27% 

6  

道路广场用地 

5.37  

3.39%   

7   

工业用地 

2.84   

1.79% 

8 

仓储用地  

1.15   

0.73% 

9 

农田   

91.96 

58.11%   

10 

菜地 

13.25 

8.37%   

11 

旱土 

3.26  

2.06%   

12  

林地  

0.39 

0.25%   

13 

水域及其他 

3.53 

2.23%   

14  

弃置地 

0.71 

0.45%  

15 

规划区总用地  

158.26   

100.00% 

二)万载新城中心区的建设重点  

1、万载新城区开发面临的关键性问题:

1)新城区开发将依托城市整体经济实力的全面提升;

2)新城区开发需要区域功能的重组;

3)新城区开发的前提是解决好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

4)培植吸引力是新城区功能开发的关键;

5)新旧城区的多维互动是新城区开发的有效保证;

6)开发体制创新是新城区开发的保证。

2、本次规划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万载新城开发体现在规划层面上,要求规划更注重土地利用规划及规划可操作性,这是是宏观、中观层次规划战略与意图的贯彻落实。

包括制订控制指标和控制措施,控制指标侧重在控制用地性质和开发强度,控制措施侧重在控制的手段、方法和程序上,包括产业布局引导、社会性公用设施的布点及规模、主要基础设施建设及生态环境的保护性控制策略。

本次规划需要重点解决:

1)产业发展的引导。

万载新城中心区是万载第三产业扩散的首选地段,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出发,一方面要控制产业的性质;

另一方面要合理引导产业的选址布局,形成地域功能分工与协作,避免出现无序分散的发展状况。

2)山水空间扩展及土地利用的控制。

针对城市空间扩展的动态性、土地利用的复杂性及过渡性特征,规划应注意地域开发序列上的衔接与过渡,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确定一定时间内拟开发的用地范围、地块大小及先后次序,引导山水空间的有序扩展。

为实现用地布局的优化,对部分已征用地项目要予以调整置换,存量土地资源要按总量控制投放市场。

3)生态环境的保护及生态景观的塑造。

城市环境是城市生态环境最容易受到破坏的地区,同时它又是城市空间地域内最有条件和最需要进行生态绿化补偿建设的地区,因此它是城市有机体景观生态环境的重点保护区域。

为维护该地域自然生态平衡,规划要合理地利用当地自然资源,严格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在场地利用上必须强调最大限度地保护性开发,划分出控制建设区、整理建设区、农业保护地区及自然环境资源特色地区,生态环境敏感地带将受到严格的控制,推行人本主义设计原则。

在景观构筑上尽量形成硬质景观环境与软质景观环境的相互协调融合,山-城-水-绿景观风貌的协调发展。

4)道路及市政公用设施的统筹共建。

新区开发有时序性,规划区内各种城市型设施并非高度连片发展,容易造成道路及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各自为政的局面。

规划应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统筹布置道路及其它市政公用设施,提倡设施共享,并严格保护其用地,防止被侵占。

5)村民还建房区的合理布局。

万载新城地区基本为农村地域,城市化水平和城镇发育水平均比较低,在现有基础上依然采用自下而上的城市化途径,必定付出巨大生态成本,并在区域内形成低水平竞争,不仅损害万载整体城市形象,同时对新城中心区域价值的提升构成威胁。

因此,在万载新城农村城市化的进程中,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不再走其他地区已经走过的“先分散、后集中”老路,应以城市组团的规模化整体发展来引导农村集中工业化、城市化,切实走城乡一体化发展之路。

新城村民还建房区的规划选址要相对集中,要逐步引导农民集镇型聚居形态的形成,这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二部分规划设计框架 

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5)国家、江西其它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6)《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