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解析高考化学试卷评价及备考策略Word格式.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165578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年解析高考化学试卷评价及备考策略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历年解析高考化学试卷评价及备考策略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历年解析高考化学试卷评价及备考策略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历年解析高考化学试卷评价及备考策略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历年解析高考化学试卷评价及备考策略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年解析高考化学试卷评价及备考策略Word格式.doc

《历年解析高考化学试卷评价及备考策略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年解析高考化学试卷评价及备考策略Word格式.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年解析高考化学试卷评价及备考策略Word格式.doc

(4)与NA有关的是非判断题,综合考查多方面的化学常识问题;

(5)浓度大小比较题、溶液pH大小比较题,主要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和盐类水解原理;

(6)化学平衡状态判断题、化学平衡移动问题分析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化学基础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有机反应类型判断题、有机官能团分析应用题、有机物同分异构书写和判断题,主要考查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和运用有机化学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无机框图推断题、有机框图推断题、化学实验试题等,考查分析和综合能力。

以上各种传统的命题方式在2005年的每套高考试卷中都被采用。

我们认为这些传统的命题方式之所以能够广泛采用,一方面是为了保持高考试题的连贯性和稳定性,另一方面这些被大家所熟知的题型确实有较好的区分度、较好的覆盖面,是多年高考的结晶。

另外,总起来看化学计算的难度不大,没有出现涉及较繁较难的化学计算题。

化学实验类试题的要求略有提高。

3.从试题新颖度方面分析

总起来看高考试题陌生不大,命题者没有刻意回避常见试题,有部分试题还是流行了很多年的经典题。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试题是命题者根据一些很常见的经典题作精心改编而成的,虽然看起来“似曾相识”,但做起来却是“新意迭出”。

这样命题可以既可以使绝大部分考生应考时有一个良好的解题心态、又会有较好的区分度。

4.从课程改革角度分析

2005年高考有多套高考试题出现了跟课程改革方向贴近的试题,这值得大家重视。

二.典型试题剖析

 

1.用传统命题方式编制的考查化学基础知识的典型试题

【例1】

(2005年.全国理综I.10)在pH=1的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是()

A.K+、Na+、SO42-、S2O32-B.NH4+、Mg2+、SO42-、Cl-

C.Na+、K+、HCO3-、Cl-D.K+、Na+、AlO2-、NO3-

答案:

B。

剖析:

酸性溶液中S2O32-、HCO3-、AlO2-不能存在。

所以A、C、D三离子组不能在pH=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

点评:

这种命题方式的最大优点是知识覆盖面大,一道题几乎可以考查到中学化学每一章的元素化合物知识。

所以每套高考试题中都有这类试题,其实高中化学课本中也有与这道题很相近的练习题。

【例2】

(2005年.上海化学.13)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盐酸 CO32-+2H+→CO2↑+H2O

B.硫化亚铁与盐酸反应 S2-+2H+→H2S↑

C.苯酚钠溶于醋酸溶液 C6H5O-+CH3COOH→C6H5OH+CH3COO-

D.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 Fe2++Cl2→Fe3++2Cl-

C。

碳酸氢钠跟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应为HCO3-+H+→H2O+CO2↑。

硫化亚铁跟盐酸反应应写成FeS+2H+→Fe2++H2S↑。

D中电荷未配平。

这种题型年年考,而且一般题中涉及都是一些常见的离子方程式。

【例3】

(2005年.天津理综.9)在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进行如下反应:

NO(g)+CO(g)1/2N2(g)+CO2(g);

ΔH=-373.2kJ∙mol-1,达到平衡后,为提高该反应的速率和NO的转化率,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A.加催化剂同时升高温度B.加催化剂同时增大压强

C.升高温度同时充入N2D.降低温度同时增大压强

升高温度、增大压强、加催化剂等措施都可以提高反应速率,增大压强、降低温度等措施可以提高NO的转化率。

主要考查运用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等基础理论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与往年一样,今年高考的多套试卷都出现了这类试题。

【例4】

(2005.江苏化学卷.12)常温下将稀NaOH溶液和稀CH3COOH溶液混合,不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A.pH>

7,且c(OH-)>

c(Na+)>

c(H+)>

c(CH3COO-)

B.pH>

7,且c(Na+)+c(H+)=c(CH3COO—)+c(OH-)

C.pH<7,且c(CH3COO-)>

c(H+)>

c(OH-)

D.pH=7,且c(CH3COO-)>

c(H+)=c(OH-)

AD。

不可能出现c(OH-)>

c(Na+)、或c(H+)>

c(CH3COO-),由此可判断A是错误的。

根据电荷守恒规律判断必定存在如下等式:

c(Na+)+c(H+)=c(CH3COO-)+c(OH-)。

若混合后溶液的pH<

7,必定是醋酸过量,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可能有如下两种:

c(CH3COO-)>

c(OH-)或c(CH3COO-)>

c(H+)>

c(OH-)。

pH=7时,c(H+)=c(OH-),那么必定有c(CH3COO-)=c(Na+),所以D所列情况不可能出现。

高考中常用这种经典形式考查弱电解质电离、盐类水解、溶液pH等基础知识。

今年有多套试题出现了与这道题类似的试题。

【例5】

(2005年.全国理综III.28)右图中每一方框的字母代表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

已知气态烃D(其密度在同温同压下是氢气密度的13倍)跟物质F反应时产生明亮而带浓烈黑烟的火焰。

请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物质的化学式(分子式):

A、B、E。

A:

CaC2,B:

H2O,E:

CO2。

根据气态烃D相对于氢气的密度是13可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6,可判断它是乙炔,再根据“D跟F反应时产生明亮而带浓烈黑烟的火焰”可验证这一推断是正确的。

所以A是碳酸钙、B是水、F是氧气、C是氢氧化钙、E是二氧化碳、G是碳酸钙。

无机框图推断题、有机框图推断题是高考的保留题型。

要注意,解答这类试题要求基础知识全面而扎实。

2.当年的社会热点问题和化学知识重点相综合的试题

分析2005年各套高考试卷发现,化学知识重点跟社会热点问题相综合试题比较多,特别是几套化学单科试卷这个特点更明显。

【例6】

(2005.江苏化学卷.1)2005年1月,欧洲航天局的惠更斯号探测器首次成功登陆土星的最大卫星——土卫六。

科学家对探测器发回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土卫六的大气层中含有95%的氮气,剩余的气体为甲烷和其他碳氢化合物。

下列关于碳氢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碳氢化合物的通式为CnH2n+2B.石油的主要成分是碳氢化合物

C.乙炔是含碳量最高的碳氢化合物D.碳氢化合物中的化学键都是极性键

科技新闻跟化学常识综合。

但要注意题中虽提到了“土卫六”的新信息,真正考查的还是化学常识问题。

烷烃的通式是CnH2n+2,但碳氢化合物包括烷、烯、炔等许多种烃类物质。

如苯乙炔(—C≡CH)等含碳量比乙炔还要高。

烃类物质也包含碳碳键等非极性键。

联系当年的科技热点问题考查化学常识。

这是一种常见的命题方式。

【例7】

(2005年.全国理综II.12)某酒精厂由于管理不善,酒精滴漏到某种化学品上而酿成火灾。

该化学品可能是()

A.KMnO4 B.NaCl C.(NH4)2SO4 D.CH3COOH

A。

高锰酸钾是强氧化剂,遇到乙醇会发生强烈的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会放出大量的热,易造成火灾。

考查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安全生产问题是当今的热门话题,这样命题体现了时代特色。

【例8】

(2005.江苏化学卷.14)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与普通高能电池相比,该电池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放电电压。

高铁电池的总反应为:

3Zn+2K2FeO4+8H2O3Zn(OH)2+2Fe(OH)3+4KOH,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负极反应为:

Zn-2e-+2OH-=Zn(OH)2

B.充电时阳极反应为:

Fe(OH)3-3e-+5OH-=FeO42-+4H2O

C.放电时每转移3mol电子,正极有1molK2FeO4被氧化

D.放电时正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增强

根据题给总反应式,高铁电池放电时必定是锌在负极失去电子,高铁酸钠在正极得到电子。

充电时,阳极上氢氧化铁转化成高铁酸钠。

放电时正极附近生成OH-离子,碱性要增强。

考查运用原电池、电解等基础理论解决新情景问题的能力。

试题又跟能源问题相联系使试题很有吸引力。

本文作者在2005年2月份给一家杂志社编制的一套理科综合试卷中,其中就有道题几乎与例8相同。

—N=N—

OH

|

CH3

—CH3

【例9】

(2005年.上海化学卷.11)苏丹红是很多国家禁止用于食品生产的合成色素。

结构简式如右图。

关于苏丹红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中含一个苯环和一个萘环

B、属于芳香烃

C、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D、能溶于苯

观察题给结构简式可知,分子中含有氮、氧原子,所以苏丹红不属于烃类物质,属于烃的衍生物。

分子中含有酚的结构、苯环连接有甲基,从这些都可判断这种物质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

根据溶解性规律,这种有机物应该能够溶解在苯等有机溶液剂中。

考查运用有机基础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能力。

试题还跟上半年“苏丹红”事件相联系,使人有种新鲜感。

有意思的是2005年高考在有三套试卷中出现了跟苏丹红有关的化学试题。

【例10】

(2005年.广东化学.18)背景材料:

①2004年夏季,特氟隆不粘锅事件引起公众关注;

②2004年冬季,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研究蛋白质的科学家;

③2005年初春,广东大部分进行了人工降雨;

④2005年春末,某高速公路发生液氯运输车翻倒泄漏事故。

下列相应说法正确的是()

A.特氟隆(聚四氟乙烯)的单体是氟利昂

B.蛋白质是由氨基酸形成的不可降解的高分子化合物,其水溶液有丁达尔现象

C.AgI和干冰都可用于人工降雨

D.附近人员应迅速远离液氯泄漏地点,并逆风往安全区域疏散

氟利昂是氟氯甲烷类有机物,四氟乙烯不是氟利昂。

蛋白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氨基酸等,所以说蛋白质可以发生降解。

氯气易顺风扩散,所以在液气泄漏撤离时一般应逆风往安全域疏散。

题中涉及背景材料都是近期发生的跟化学有关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