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场开发建设中有关问题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159997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9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电场开发建设中有关问题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风电场开发建设中有关问题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风电场开发建设中有关问题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风电场开发建设中有关问题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风电场开发建设中有关问题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风电场开发建设中有关问题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

《风电场开发建设中有关问题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电场开发建设中有关问题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风电场开发建设中有关问题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

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成为世界上利用速度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之一。

我国的风能储量丰富,近年来,政府出台并加大力度实施《可再生能源法》等一系列环境保护和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政策、法规,我国风电产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风电场的开发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大批中小规模的风电场投入商业营运,多个大型风电场的国家特许权示范项目也将相继建成发电。

风电场开发项目被视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并能带来可观的利润,受到许多企业的竞相追捧。

而风电场开发建设投资成本高,风险大,运营时间长,因此,在投资风电场项目时,企业应权衡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比较和评价,做出决策,以保证项目的成功开发。

一、我国风电场建设现状

(一)我国风能资源分布

我国的风能资源储量丰富,但由于地形复杂,分布并不均匀。

其中较为丰富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北方(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以及东南沿海及附近岛屿,内陆也有个别风能丰富点。

此外,近海风能资源也非常丰富。

1.北方地区风能丰富带:

包括东北三省、河北、内蒙古、甘肃、青海、西藏和新疆等省(区)近200千米宽的地带。

风功率密度在200~300瓦/平方米以上,有的可达500瓦/平方米以上。

可利用的小时数在5000小时以上,有的可达7000小时以上,可开发利用的风能储量约2亿千瓦,约占全国可利用储量的79%。

如阿拉山口、达坂城、辉腾锡勒、锡林浩特的灰腾梁、承德围场等。

该地区风电场地形平坦,交通方便,没有破坏性风速,是我国连成一片的最大风能资源区,有利于大规模地开发风电场。

2.沿海及其岛屿地区风能丰富带:

包括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等省(市)沿海近10千米宽的地带,年风功率密度在200瓦/平方米以上,风功率密度线平行于海岸线,可利用小时数约在7000至8000小时。

这一地区特别是东南沿海,由海岸向内陆丘陵连绵,风能丰富地区仅在距海岸50千米之内。

冬春季的冷空气、夏秋的台风,都能影响到沿海及其岛屿。

相对内陆来说这里形成了我国风能丰富带。

由于台湾海峡的狭管效应的影响,东南沿海及其岛屿是我国风能最佳丰富区。

我国有海岸线18000多公里,岛屿6000多个,这里是风能大有开发利用前景的地区。

3.内陆风能丰富区:

在两个风能丰富带之外,风功率密度一般在100瓦/平方米以下,可利用小时数3000小时以下。

但是在一些地区由于湖泊和特殊地形的影响,风能资源也较丰富。

如鄱阳湖附近较周围地区风能就大,湖南衡山、安徽的黄山、云南太华山等也较平地风能为大。

但这些不像两大带那样大的面积,只限于很小范围之内。

4.海上风能丰富:

我国海上风能资源丰富,10米高度可利用的风能资源约7.5亿千瓦。

海上风速高,很少有静风期,可以有效利用风电机组发电容量。

一般估计海上风速比平原沿岸高20%,发电量增加70%,在陆上设计寿命20年的风电机组在海上可达25年到30年,且距离电力负荷中心很近。

随着海上风电场技术的发展成熟,经济上可行,将来必然会成为重要的可持续能源。

(二)我国风电场发展现状

1986年4月,我国第一座风电场在山东荣成并网发电,容量105千瓦;

2008年,中国华电、中国华能、大唐集团、国风发电等多家风电开发公司投资建设新疆吐鲁番风力发电场,总装机容量在300万千瓦以上20多年间,两座风电场的规模竟然相差了近30000倍!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风电产业的高速发展。

为了推动我国风电产业的发展,我国开展了全国风能资源评价、风电场选址评价等风电建设前期工作。

并大力推行大型风电场特许权建设方式,选择10万千瓦级及以上大型风电场,由政府负责落实风电场资源、土地、环保、交通、电网接入和按中标电价收购风电可发电量等建设条件,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选择投资者。

从2003年开始,国家连续组织5期风电特许权项目,共计49个项目,确定了880万千瓦建设规模,有效地降低了风电的上网电价,促进了风电投资多元化,提高了风电装备国产化和本地化的能力和活力,促进我国风电规模化国产化发展。

随着《可再生能源法》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全社会对可再生能源重要性的认识,风电场开发商投资建设风电场的热情也空前高涨,中国风电场装机容量在2008年底再次超过人们预想取得飞速增长。

据统计,2008年中国除台湾省外新增风电机组5130多台,装机容量624.6万kW。

与2007年当年新增装机330.4万kW相比,2008年当年新增装机增长率为89%。

当年新增风电装机容量超过了2007年底全国累计装机容量的总和,位列全球第二名,2008年中国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215万千瓦,进入全球风电市场大国前四名。

2008年,中国除台湾省外累计风电机组11600多台,装机容量约1215.3万kW。

分布在24个省(市、区),比前一年增加了重庆、江西和云南等三个省市,装机超过100万kW的有内蒙古、辽宁、河北和吉林等四个省区。

与2007年累计装机590.6万kW相比,2008年累计装机增长率为106%。

二、风电场开发建设流程

风电场开发前景广阔,但其开发建设过程往往需要2—3年,风电场工程前期工作和风电项目建设具体流程分别见图3-1和图3-2。

图3-1风电场工程前期工作

图3-2风电场建设流程图

三、风电场的投资成本、风险与盈利模式分析

(一)风电场的投资成本

风电场是指将风能捕获、转换成电能并通过输电线路送入电网的场所,由四部分构成:

1、风力发电机组:

风电场的发电装置。

2、道路:

包括风力发电机旁的检修通道、变电站站内站外道路、风场内道路及风场进出通道。

3、集电线路:

分散布置的风力发电机组所发电能的汇集、传送通道。

4、变电站:

风电场的运行监控中心及电能配送中心。

风电场投资成本(单位千瓦造价)是衡量风电场建设经济性的主要因素,主要由以上几部分形成。

在风电场项目的投资成本中,风电机组的制造成本大约占70%左右的比例,其余电气、土建、安装工程等费用约占30%。

图4-1风电场建设投资构成比例

资料来源:

《风电投资小常识》2006年11月,吴光军、李齐勇、杨学军

(二)影响风电场投资成本的主要因素

根据风电场投资成本的构成,影响风电场投资成本的因素可以归纳如下:

1.风电机组的制造技术

根据风电场建设投资构成比例,风电机组的制造成本直接关系到风电场的总投资。

风电机组制造技术关乎风电机组的性能和其单机容量,影响风电机组单位千瓦的造价,进而影响风电场的造价。

2.风电场的规模,即风电场的装机容量

根据规模效应,风电场的规模越大,机组规模越大,其单位千瓦造价越低,带来总造价费用的降低。

并且这种规模效应将使风电场单位千瓦的配套设施相对地下降,如与电网配套设施的建设费用等。

3.风电场选址

风电场选址、风电机组定位都选得适当,那么风电场就可以多发电量,风电场的经济性就好,若风电场选在交通便利的地方,运输成本就可下降等,这些也将使风电场的建设成本下降。

(三)风电场投资面临的风险

尽管风电发展迅猛且前景广阔,投资商投资风电场的热情高涨,但在风电场开发建设中,仍存在一定的投资风险,主要包括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经营风险、人才缺失风险和政策风险。

1.市场风险:

首先,上网电价的高低,将直接影响项目的收益。

大部分风电企业目前处于保本或微利状态,尤其是一些通过风电特许权招标获得的项目,很难取得盈利。

第五期特许招标虽然对投标电价的评价方案进行调整,但风电上网电价偏低的状况仍未发生根本性改观。

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办事处气候变化项目负责人陈冬梅表示,由于电价过低,迫使风电投资商进一步挤压设备成本,造成风电设备品质隐患,同时也不利于积蓄资金进行长期建设投资和技术创新。

其次,电网建设的可靠性制约风电市场的发展。

除风电装机容量外,上网电量问题的有效解决影响着风电场的建设。

我国的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三北”地区和海上,而这些地区恰恰是电网的薄弱环节,即风能资源与用电负荷地域不匹配。

有数据显示,受电网容量或电网建设进度所限,全国已有数个风电场停建、缓建甚至放弃规划。

此外,项目建设期内,机组设备、建筑安装投资可能存在变化,从而影响项目的收益。

2.技术风险:

随着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趋势加快,存在新品开发和技术更新换代等隐性成本。

同时随着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出台,对于风电设备要求逐渐提高,势必造成改造成本的增加。

我国风电设备生产技术存在许多局限,甚至成为了风电场未能达到预期发电量的主要原因之一。

3.经营风险:

目前国内风电行业普遍缺乏风电场选址、运营以及日常维护的经验,可能存在经营上的风险,进而影响风电场项目的收益。

4.人才缺失风险:

风电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的新兴产业,对富有技术开发与项目经验的专业人才的要求较高。

然而,国内风电产业处于成长初期阶段,缺乏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和管理人才,我国风电发展20多年来,培养的中高级技术人才较少,且层次偏低。

人才的匮乏,致使不少风电场重建设轻管理,配套的维修服务跟不上,设备效益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在装机容量不断扩大的情况下,风电专业人才的缺乏已成为影响风电产业发展的又一风险因素

5.政策风险:

随着我国风电产业的发展,各种配套政策不断出台,对风电制造业实施主体而言,其影响各有不同。

例如我国从2009年1月1日起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由生产型增值税转为消费型增值税,即企业购入设备的金额允许从销售额中扣除。

一方面,该政策使得开发商在购买风电设备等固定资产所需的实际价格下降,有利于设备更新和技术升级,在一定程度上拉动对风电设备的需求,使风电设备制造企业从中受益。

但另一方面,适合风电产业发展的地区,大多是偏远地区,风电产业发展甚至成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支柱”。

增值税转型后,这些地方政府发展风电的积极明显降低,最终可能会对整个风电产业发展产生消极作用。

(四)风电场的盈利模式分析

目前,我国风电产业还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盈利模式。

面对风电场开发的投资风险,投资商希望得到快速、有效的回报。

“风电场开发销售”模式为其开辟了一条投资通道。

这一模式的核心,是由风电设备生产企业的项目公司投资开发、建设风电场,并采用本公司的风力发电机组,待项目建设完成后销售项目公司股权后取得溢价收益。

世界著名的风机制造企业大多采取了这样的经营模式。

以印度Suzlon公司为例,凭借这种一体化模式,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发展成为印度风电市场的龙头企业,并在全球风机制造商中排第五位。

同样采取这一模式的还有西班牙的Gamesa公司,其风电项目开发、服务的利润已超过了制造业务。

而作为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风电整机生产企业,金风科技正试图将这一模式在中国进行复制。

金风科技加大力度开发风电场,并以此作为新的业务增长模式。

于2007年单独注册成立北京天润新能投资有限公司,专门负责风电场的开发销售,是公司新盈利模式的代表。

由北京天润选址成立风电项目公司,并统一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