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关于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的若干意见Word格式.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158836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关于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的若干意见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湖北省关于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的若干意见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湖北省关于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的若干意见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湖北省关于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的若干意见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湖北省关于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的若干意见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关于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的若干意见Word格式.doc

《湖北省关于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的若干意见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关于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的若干意见Word格式.doc(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关于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的若干意见Word格式.doc

但从中长期看,经济全球化的基本趋势不会改变,世界经济孕育着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新机遇。

国家对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我省交通等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区位、产业、科教、人才等比较优势更加凸显,扩大开放面临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

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是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潮流、抢抓发展机遇的客观需要,是适应区域激烈竞争态势、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必然选择,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举措,也是完善和落实我省“两圈一带”等重大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不仅有利于促进经济快速增长,更重要的是具有导向作用、激活效应,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竞争能力。

各地各部门要把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坚定不移地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以更开放的胸怀、更宽广的视野、更有力的措施,开创我省对内对外开放新局面。

  

(二)加快我省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以“两圈一带”建设为载体,以武汉开放开发为龙头,全面、深入实施开放先导战略,大力提升经济外向度和国际竞争力,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基本原则是:

坚持扩大内需与开拓外需相结合,以扩大内需为主,更加重视开拓国际国内市场,加快承接产业转移和“走出去”步伐,形成内需外需协调拉动发展的格局;

坚持开放发展与转变发展方式相结合,充分发挥湖北比较优势,扩大开放领域,提高开放质量,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促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坚持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相结合,做到内商与外商一起招,出口与进口一起抓,引进外资与对外投资并重;

坚持扩大开放与深化改革相结合,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努力形成更加有利于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

坚持外经与外事、外宣相结合,统筹整合和配置全省各种涉外资源,构建外经、外事、外宣、侨务、引智等多位一体的联动机制,形成助推经济开放发展的整体合力。

  (三)加快我省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

力争经过5年努力,使我省经济外向度大幅提升,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基本形成内外对接、“三外”互动、区域协调、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把湖北建成内陆地区扩大开放示范区,走在中西部地区前列。

到2015年,全省对外贸易、对外投资与合作在“十一五”期末的基础上翻一番,外商直接投资、引进省外资金保持稳定增长,农业、科技、教育、文化、卫生、金融、环保、旅游等领域开放合作取得显著成效。

  二、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四)加快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加快建设通畅、高效的区际综合运输大通道。

通过建设麻竹高速、大广高速湖北南段、汉宜、三门峡至宜昌、安康至张家界铁路和长江、汉江航道整治等重点项目,加快完善跨武汉城市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湖北长江经济带的全省“五纵三横”通畅、高效的综合运输通道。

打造以武汉为中心,至长沙、南昌、合肥等省会城市的2小时左右经济圈,至广州、上海、南京、杭州、郑州3小时左右经济圈。

加速完善城际间快捷的综合运输网络。

通过建设武汉城市圈外环高速公路、宜巴高速、保宜高速、武汉城际铁路和开通武汉至宜昌、襄樊等空中快线等,加快构建武汉城市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湖北长江经济带各自区域内城市间的快捷运输网络。

打造武汉城市圈内武汉至8城市的1小时左右经济圈,8城市之间2小时左右经济圈;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宜昌、襄樊、荆州等主要城市毗邻间3小时左右经济圈。

加强城市交通枢纽建设。

在大中城市逐步建成城市公共汽车电车专用道网络,加强各种枢纽场站设施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重点抓好武汉天河机场三期工程、武汉地铁、宜昌翻坝高速、宜昌三峡物流中心、襄樊鄂西物流基地、神农架机场、武当山机场等项目建设,开通武汉至欧洲、武汉至日本航线,完善城市枢纽场站集疏运体系。

积极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

加强国省干线公路改造和普通公路、农村公路建设,加快武汉新港、宜昌、荆州、黄石等主要港口的配套建设,搞好国省干线公路、千吨级航道圈、普通公路、农村公路与综合运输大通道的对接。

密切铁、水、公、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大力发展铁路与水路、公路联运,积极发展江海直达运输。

  (五)加强其他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发展核电,重点抓好咸宁核电项目建设,争取在2015年建成投产,争取“十二五”期间开工建设浠水核电项目,在鄂东负荷中心以外地区开展第三个核电项目前期工作。

适度发展火电,坚持贯彻热电联产优先、绿色上网优先、以大代小优先的发展模式。

优化水能资源利用,对清江、堵河、汉江等流域上的梯级电站进行整合,适时建设抽水蓄能水电机组。

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发电,重点发展生物质能发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

加强输配电能力建设,配合国家特高压电网规划的实施,建设受端电网配套工程,提高省外电力输入和地方承接能力。

加大油气管网建设力度。

完善能源战略储备设施建设,争取国家在我省建设国家级石油、天然气储备基地,布点煤炭交易(集散)中心、内陆核电基地,建立华中电力交易中心。

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在武汉建设华中地区大型旅游港。

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电子商务、招商引资等一批专项和综合信息平台。

加强通讯、水利、环保等其他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和优化对外开放的基础条件。

  三、拓宽开放合作平台

  (六)打造宽领域、多层次的经贸活动平台。

进一步发挥武汉会展产业的巨大潜力和优势,做大做强“食博会”、“机博会”、“农博会”、“华创会”、“台湾周”、“旅博会”、“金博会”、“鄂商大会”等一批我省自主举办的知名会展品牌。

搭建新的经贸会展平台,打造若干规模化、常态化、吸引力强的活动平台。

整合各种会展资源,充分发挥武汉国际博览中心的功能,努力办成一两个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品牌博览会。

加快搭建我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重大活动平台,积极参与主办中博会,针对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继续组织举办好鄂港粤经贸合作洽谈会、鄂沪(长三角)经贸合作洽谈会、鄂京(环渤海地区)经贸合作洽谈会;

针对海峡西岸和台湾地区,在积极参加中国国际贸易投资洽谈会的同时,组织好湖北(海峡西岸)台资企业恳谈会,搭建引进台资的专题活动平台。

搭建日韩、美加、欧盟、东盟、澳新等重点区域的海外投资推介平台。

探索围绕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组织举办专题投资促进活动。

全面加强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对外交往,拓宽对外交流合作渠道。

创新平台运作机制,坚持政府主导、高层推动,同时充分发挥专业机构、中介网络、市场主体作用,提高专业化、市场化运作水平。

  (七)提升特殊监管区、开发区建设水平。

以武汉东湖综合保税区为龙头,促进东西湖保税物流中心和武汉出口加工区协同发展,实现“区港联动”、“区区联动”。

支持条件较好的城市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保税监管场所。

积极开展出口监管仓库货物“入仓退税”工作。

进一步加大对东湖高新区的支持力度,紧紧抓住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新机遇,努力把东湖高新区建设成为我省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的示范区,创新湖北的主体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核心动力区,全省改革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区,成为世界一流高新园区、全国高新园区排头兵。

推进黄石、襄樊等国家级开发区扩园升级,支持省级以上开发区扩区和调整区位,支持符合条件的省级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或高新区,支持区位、交通、产业基础较好的工业聚集区整合筹建省级开发区。

提升省内各类开发区的承载能力和配套功能,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加快形成一批带动力强的开放型经济增长板块。

积极探索直管、托管、代管、共建和一区多园、多区一园等多元化建设模式,鼓励发达地区的政府、社会经济组织、开发区、跨国公司、中央企业、战略投资者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共建我省开发区。

建立跨区域联合开发、委托企业成片开发等多元化开发机制,推行开发区公共服务项目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

进一步创新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对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分别赋予省级、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和部分行政管理权限;

规范工作流程,推行封闭式管理、零费率、无干扰式服务和“两集中一代办”等制度,提高服务效率。

  四、营造良好的开放环境

  (八)全面优化“软”环境。

优化“软”环境首要的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带头解放自己的思想,牢固树立环境是第一竞争力的理念。

要把优化政务环境作为全面优化“软”环境的重中之重,深化改革、转变职能,消除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完善制度,规范行政行为;

改进作风,加强执行力和能力建设,提升行政效能。

大力优化市场环境,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完善市场体系,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为企业营造宽松的融资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作用。

大力优化人文环境,倡导开明开放的理念,营造在开放合作中求发展的社会氛围。

建设规范的法治环境,是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根本保障。

要坚持依法行政、公正执法,严厉打击危害开放环境的行为,依法保护好企业和公民权益。

通过全面优化“软环境”,增强招商引资的吸引力和创新创业的内在动力,为项目投资、企业成长、全民创业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和良好的社会氛围。

  (九)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

减少审批项目、环节、时间,改革审批流程和方式,办好各级行政服务中心,提高行政服务效率。

进一步下放外资审批权限,授予各市州人民政府与省级人民政府相同的审批权限(法律法规已有规定的除外),推行在线行政许可。

除《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规定需国务院有关部门核准的项目外,其他项目不再办理核准手续,在商务部门审批后到同级有关部门办理登记、备案等手续。

省发改、经信、工商、海关、检验检疫、国土、环保、外汇管理等部门相关审批权限,凡国家法律法规未禁止下放的,配套下放。

建立重大产业项目、重点企业服务“绿色通道”,实行特事特办。

对重大产业项目实行由主要负责人牵头的联席审批制,为企业无偿提供咨询代理、专业代理等服务,在最短的时间内办理办结。

允许外商投资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府采购、国企改制等方面与内资企业公平竞争。

认真做好客商投诉调处工作,严肃查处侵害客商利益的行为,完善贸易摩擦应对防范和贸易救济机制。

  (十)继续推进大通关建设。

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增强口岸综合服务能力。

整合优化武汉新港口岸资源,推动宜昌、荆州等水运口岸升级,加快长江中游枢纽港和长江、汉江沿线口岸建设步伐。

拓展湖北电子口岸通关信息平台功能,实现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的信息交换、共享,加快口岸物流速度,形成政府执法与服务、企业办事与信息查询的通关、贸易、物流一体化大通关信息体系。

推进口岸、保税监管网点、园区通关联动一体化,落实货物“属地申报、口岸验放”,推行分类通关改革,提高通关效率。

实行担保通关,在企业提供银行等金融机构担保的前提下,采取先放后税等快速通关措施。

积极争取我省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享受“绿色通道”和直通放行资格、更多名优产品享受出口免验资格。

推动省内具备条件的市州设立检验检疫、海关办事机构。

  (十一)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充分发挥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龙头作用,加强创新创业基础平台建设,完善科技创新、技术转化、风险投资、公共服务、信息情报、人才引进等服务体系。

以各类开发区为主要载体,创建一批“人才特区”,推进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

搭建海内外人才创业平台,以东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社交礼仪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