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精读培优练10.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11736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精读培优练1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文言文精读培优练1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文言文精读培优练1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文言文精读培优练1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文言文精读培优练1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文精读培优练10.docx

《文言文精读培优练1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精读培优练10.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言文精读培优练10.docx

文言文精读培优练10

[转载]文言文精读培优练10

原文地址:

文言文精读培优练10作者:

安徽阜阳李卫全

文言文精读培优练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韩子高,会稽山阴人也。

家本微贱。

侯景之乱,寓在京都。

景平,文帝出守吴兴,子高年十六,为总角,容貌美丽,状似妇人,于淮渚附部伍寄载欲还乡,文帝见而问之,曰:

“能事我乎?

”子高许诺。

子高本名蛮子,文帝改名之。

性恭谨,勤于侍奉,恒执备身刀及传酒炙。

文帝性急,子高恒会意旨。

及长,稍习骑射,颇有胆决,愿为将帅,及平杜龛,配以士卒。

文帝甚宠爱之,未尝离于左右。

文帝尝梦见骑马登山,路危欲堕,子高推捧而升。

 

文帝之讨张彪也,沈泰等先降,文帝据有州城,周文育镇北郭香岩寺。

张彪自剡县夜还袭城,文帝自北门出,仓卒

夕,军人扰乱,文育亦未测文帝所在,唯子高在侧,文帝乃遣子高自乱兵中往见文育,反命,酬答于

中,又往慰劳众军。

文帝散兵稍集,子高引导入文育营。

明日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文帝乃分麾下多配子高子高亦轻财礼士,归之者甚众。

 

文帝嗣位,除右军将军。

天嘉元年,封文招县子,邑三百户。

王琳至于栅口,子高宿卫台内。

及琳平,子高所统益多,将士依附之者,子高尽力论进,文帝皆任使焉。

二年,迁员外散骑常侍、壮武将军、成州刺史。

及征留异,随侯安都顿桃支岭岩下。

时子高兵甲精锐,别御一营,单马入陈,伤项之左,一髻半落。

异平,除假节、贞毅将军、东阳太守。

五年,章昭达等自临川征晋安,子高自安泉岭会于建安,诸将中人马最为强盛。

晋安平,以功迁通直散骑常侍,进爵为伯,增邑并前四百户。

六年,征为右卫将军,至都镇领军府。

文帝不豫,入侍医药。

废帝即位,迁散骑常侍,右卫如故,移顿于新安寺。

(节选自《陈书》)

(一)文言文精读方案设计

 

[第1段]

1.“韩子高,会稽山阴人也”,与《项脊轩志》中的“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句式一致,是判断句。

2.“家本微贱”中的“微贱”,可以联系课文《陈情表》“猥以微贱,当侍东宫”中的“微贱”,解释为(门第)低微。

3.“景平,文帝出守吴兴”从句式来看是被动句,译为侯景之乱被平定后,文帝出京镇守吴兴。

4.“文帝见而问之”中的“而”,是连词,表顺承。

5.“性恭谨,勤于侍奉”是省略句,前句首省略主语“其”,代指子高,句末省略宾语“之”,代指文帝。

 

[第2、3段]

6.“文帝之讨张彪也”中的“之”,与《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中的“之”,都是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7.“文帝乃遣子高自乱兵中往见文育”中的“乃”,结合上下文分析,应译为于是。

8.“反命,酬答于

中”中的“反”,是通假字,通返,译为返回。

9.“文帝散兵稍集”中的“稍”,结合语境推断,译为稍微、稍稍。

10.“王琳至于栅口”中的“至于”是古今异义,古义:

至,动词,到;于,介词,表处所。

今义:

表示另提一事或另一情况。

11.“别御一营”中的“御”,结合语境分析,是动词,译为统率、率领。

(二)高考题型专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日/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文帝乃分麾下多配子高/子高亦轻财礼士/归之者甚众/

B.明日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文帝乃分麾下多配子高子/高亦轻财礼士/归之者甚众/

C.明日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文帝乃分麾下多配子高/子高亦轻财礼士/归之者甚众/

D.明日/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文帝乃分麾下多配子高/子高亦轻财礼士/归之者甚众/

 

解析:

选A 先通读文句,根据上下文理解大意,然后断句。

断句应依据一些固定的标志。

本题所选择的句子可以依据一些名词和代词,比如“彪”“松山”“浙东”“文帝”“子高”等来断开。

断完要通读一遍,看有否讲不通的地方。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总角”指的是古时男子未成年时的发型,常用来指儿童时代。

B.“部伍”指的是军队的编制单位——部曲行伍,泛指部队。

C.“嗣位”指的是继承君主之位,“嗣”本义是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

D.“伯”是古代爵位称呼,旧时周代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种。

 

解析:

选A “总角”指的是未成年时梳的发髻,不分男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高性情恭敬谨慎。

与文帝相识后,尽心尽力地侍奉文帝,既常带着刀保护文帝的安全,也常为文帝端盘子送酒食。

B.子高聪明机警,全力帮助文帝。

文帝性子急躁,子高总是能够领悟他的意旨。

文帝在骑马登山时几乎要坠下山,得到子高的推扶才得以继续攀登。

C.子高忠心耿耿。

张彪偷袭城池,文帝逃出后,稍稍集合了一些游散之兵,子高将其引进文育军营中,并于次日与张彪作战,张彪败走。

D.子高作战勇猛,屡立战功。

征讨留异时,他统率一营人马,单骑冲入敌阵,伤了左颈,发髻也被削掉一半。

留异之乱被平定后,任贞毅将军、东阳太守等职。

 

解析:

选B “文帝在骑马登山时几乎要坠下山,得到子高的推扶才得以继续攀登”是文帝曾经做的梦,并不是事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长,稍习骑射,颇有胆决,愿为将帅,及平杜龛,配以士卒。

 

译文:

                          

 

                             

(2)及琳平,子高所统益多,将士依附之者,子高尽力论进,文帝皆任使焉。

 

译文:

                          

 

                             

 

解析:

(1)关键词:

“稍”“习”“胆决”“愿”。

(2)关键词:

“益”“论进”“任使”;定语后置句:

“将士依附之者”。

 

参考答案:

(1)等到成年后,(子高)渐渐熟习了骑射之术,(处事)很有胆识决断,希望成为将帅,待到平定了杜龛,(文帝)配给(他)士卒。

(2)等到平定了王琳,子高所统率的士兵更多了,依附于他的将士,子高都尽力加以选拔进用,文帝也都加以任用。

 

参考译文:

 

韩子高,会稽山阴人。

门第低微。

侯景之乱时,子高寄居于京师。

侯景之乱被平定后,文帝出京镇守吴兴,子高当时十六岁,在小时候他就容貌美丽,看上去像个妇人一般。

他在淮渚想要搭军队作战的车子还乡,文帝见了,问他说:

“你能侍奉我吗?

”子高同意了。

子高原名蛮子,文帝为他更名为子高。

(子高)生性恭敬谨慎,尽心尽力地侍奉(文帝),常常带着刀保护文帝的安全,也常为文帝端盘子送酒食。

文帝性子急,子高总能领悟其意旨。

等到成年后,(子高)渐渐熟习了骑射之术,(处事)很有胆识决断,希望成为将帅,待到平定了杜龛,(文帝)配给(他)士卒。

文帝十分宠爱他,不曾让他离开身边。

文帝曾经梦见骑马登山,道路险恶,几乎要坠下山去,子高推扶他而使他得以继续攀登。

 

文帝讨伐张彪时,沈泰等人率先投降,文帝占据了州城,周文育镇守北郭香岩寺。

张彪自剡县乘夜回军偷袭城池,文帝从北门逃出,事变发生在昏暗的黄昏,军队非常混乱,周文育也不知文帝在哪里,只有子高在文帝身边。

文帝便派子高从乱军中前往面见周文育,子高返回后,在昏暗中复命应答,又赶去慰劳众军。

文帝稍稍集合一些游散之兵,子高将之引入文育军营中。

次日,与张彪作战,张彪的部将申缙又来投降,张彪便逃跑到松山,浙东平定。

文帝于是将手下大部分的兵马配给子高,子高也轻视钱财,礼贤下士,归附他的人很多。

 

文帝即位,任命他为右军将军。

天嘉元年,封(子高)为文招县子,封邑三百户。

王琳到栅口时,子高在台内值班。

等到平定了王琳,子高所统率的士兵更多了,依附于他的将士,子高都尽力加以选拔进用,文帝也都加以任用。

天嘉二年,升为员外散骑常侍、壮武将军、成州刺史。

等到征讨留异时,(子高)随侯安都驻扎在桃支岭岩下。

当时子高兵强马壮,装备精良,另外统率一营人马,单骑冲入敌阵,伤了左颈,头上的发髻也被削掉一半。

留异之乱被平定后,(子高)任假节、贞毅将军、东阳太守。

五年,章昭达等人从临川征讨晋安,子高从安泉岭出发与他们在建安会师,在诸将中人马最为强盛。

晋安之乱被平定后,凭借功绩升任通直散骑常侍,晋爵为伯,增加的邑户连同之前的封邑共四百户。

六年,被征为右卫将军,回到京师,镇守领军府。

文帝病重,(子高)入内侍奉医药。

废帝即位,子高晋升为散骑常侍,仍任右卫将军,移营驻扎在新安寺。

文言文精读培优练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朱然,字义封。

尝与权同学书,结恩爱。

至权统事,以然为余姚长。

后擢山阴令,董五县。

权奇其能,分丹杨为临川郡,然为太守。

会山贼盛起,然平讨,旬月而定。

 

建安二十四年,从讨关羽,别与潘璋到临沮禽羽,迁昭武将军。

虎威将军吕蒙病笃。

权问曰:

“卿如不起,谁可代者?

”蒙对曰:

“朱然胆守有余,愚以为可任。

”蒙卒,权假然节,镇江陵。

魏遣张郃等攻江陵,郃围江陵,然中外断绝。

时然城中兵多肿病,堪战者裁五千人。

郃等起土山,立楼橹临城,弓矢雨注,将士皆失色。

然晏如而无恐意,方厉吏士,伺间攻破两屯。

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见外兵盛,城中人少,谷食欲尽,因与敌交通,谋为内应。

垂发,事觉,然治戮泰。

郃等不能克,乃彻攻退还。

由是然名震于敌国,改封当阳侯。

 

赤乌五年,征柤中。

魏将蒲忠、胡质各将数千人,忠要遮险隘,图断然后,质为忠继援。

时然所督兵将先四出,不暇收合,乃将帐下见兵八百人逆掩。

忠战不利,质等皆退。

九年,复征柤中。

魏将李兴等闻然深入,率步骑六千断然后道,然夜出逆之,军以胜反。

先是,归义马茂怀奸,觉诛,权深忿之。

然临行上疏曰:

“马茂小子,敢负恩养。

臣今奉天威,事蒙克捷,欲令所获,震耀远近,方舟塞江,使足可观,以解上下之忿。

惟陛下识臣先言,责臣后效。

”权时抑表不出,然既献捷,群臣上贺。

权乃举酒作乐,而出然表曰:

“此家前初有表,孤以为难必,今果如其言,可谓明于见事也。

”遣使拜然为左大司马。

 

然长不盈七尺,气候分明,内行修洁。

常在战场临急胆定尤过绝人权特使然总为大督功臣名将存者惟然莫与比隆寝疾二年,后渐增笃。

权昼为减膳,夜为不寐。

自创业功臣疾病,权意之所钟,吕蒙最重,然其次矣。

年六十八,赤乌十二年卒。

权素服举哀,为之感恸。

(选自《三国志·吴书》,有删改)

(一)文言文精读方案设计

 

[第1、2段]

1.“权奇其能”中的“奇”是意动用法,译为以……为奇。

2.“旬月而定”中的“而”是连词,表修饰关系。

3.“从讨关羽”是省略句,“从”后省略“之”,代指孙权。

4.“别与潘璋到临沮禽羽”中的“禽”是通假字,通擒,译为擒获。

5.“权假然节”中的“假”可以联系成语“狐假虎威”中的“假”解释为假借,引申为授予。

6.“乃彻攻退还”中的“乃”,结合语境分析,译为于是。

7.“由是然名震于敌国”,“由”是介词,译为从;“是”是代词,译为这。

 

[第3、4段]

8.“魏将蒲忠、胡质各将数千人”,第一个“将”是名词,译为将领;第二个“将”是动词,译为率领。

9.“忠要遮险隘”是省略句、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忠(于)险隘要遮。

10.“乃将帐下见兵八百人逆掩”中的“见”,结合上文“所督兵将先四出,不暇收合”来推断,“见”应是通假字,通现,译为现有的。

11.“孤以为难必”是省略句,和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赵王以为贤大夫”一样,“以”后省略“之”,译为“这”,在此处代指朱然的奏折。

12.“自创业功臣疾病”中的“疾病”是名词活用为动词,译为得疾病。

(二)高考题型专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常在战场/临急胆定尤过绝人/权特使然/总为大督/功臣名将/存者惟然/莫与比隆/

B.常在战场/临急胆定/尤过绝人/权特使然/总为大督/功臣名将存者/惟然莫与比隆/

C.常在战场临急/胆定尤过绝人/权特使然总为大督/功臣名将存者惟然/莫与比隆/

D.常在战场/临急胆定/尤过绝人/权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