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心理护理PPT文件格式下载.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3103071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11.0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糖尿病心理护理PPT文件格式下载.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糖尿病心理护理PPT文件格式下载.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糖尿病心理护理PPT文件格式下载.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糖尿病心理护理PPT文件格式下载.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糖尿病心理护理PPT文件格式下载.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糖尿病心理护理PPT文件格式下载.ppt

《糖尿病心理护理PPT文件格式下载.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糖尿病心理护理PPT文件格式下载.ppt(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糖尿病心理护理PPT文件格式下载.ppt

那么不良的心理状况对糖尿病的控制有什么危害呢?

我们根据近几年的临床观察和实践,总结出糖尿病病人常有以下几种心态。

糖尿病常见不良心理状况,糖尿病常见不良心理状况,1满不在乎型多为症状轻或无症状的糖尿病患者,这类患者大多平时身体健康,发病早期仅血糖升高而无典型的症状或症状轻微,不影响工作、生活、娱乐等,对糖尿病潜在危险性往往认识不够,对饮食不控制,经常贪口福大吃大喝,生活上不加节制,经常以车代步,缺乏体力活动,用药上不规律,经常吃上顿忘下顿,对治疗护理采取无所谓的态度,待出现严重并发症,才有所醒悟,错过了早期治疗时机。

举例1,半年前,张女士被确诊为糖尿病。

可是,她一直不能接受这一事实,怀疑化验结果和医生的诊断,心想:

家里人都没有糖尿病,我怎么会得呢?

一次又一次的化验,使张女士不得不承认自己血糖高,可她认为自己身体一直很好,无非就是血糖高一点,又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应无大碍。

所以,张女士抱着满不在乎、无所谓的态度,不治疗,也不改变饮食习惯。

结果,三个月后她昏倒在家,家人急忙将她送到医院急救。

原来,她因血糖增高而发生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

举例2,早在两年前,68岁的宋先生就在一次体检中发现了糖尿病,可他并没有把它当回事。

心想:

“这么大的岁数了,还能活几天啊。

”于是,宋先生既没接受治疗,也没控制饮食,该吃就吃,该喝就喝。

最近在一次意外事故中碰伤了脚,伤口总也不愈合,慢慢出现腐烂。

到医院才得知患了糖尿病足,医生告诉他需要马上截肢,这让他后悔不已。

糖尿病常见不良心理状况,这一类型患者要认真了解糖尿病发生、发展、转归,并发症发生后对健康的危害,了解糖尿病并发症对身体致残、致死的严重后果,在心理上对糖尿病引起足够重视,主动接受早期、正规的治疗。

年轻患者对知识的理解、接受能力较好,可以认真学习糖尿病的知识,或者看一些糖尿病书籍,从而充分理解早期治疗、长期坚持治疗的重要意义。

学会饮食控制,运动治疗,药物应用,把糖尿病的自我监测、自我护理贯彻始终。

糖尿病常见不良心理状况,2自卑抑郁型多见于年轻患者,尤其面临入学、就业、婚恋等情况的患者。

一旦发现自己得了这种慢性终身性疾病,表现抑郁寡欢、情感脆弱,认为无药可医,未来无望,对治疗采取消极抗拒态度。

对医务人员的询问随意回答,隐瞒病情,使采集到的病史有误,影响正确论断和治疗,最终导致严重后果。

举例,小王刚参加工作没多久,就被诊断为糖尿病。

自己的事业、新生活才刚刚开始,就遇见了这种“倒霉事”,一想到以后要吃一辈子“病号饭”,还得天天吃药甚至打针,小王觉得自己的未来就像一场永无止境的噩梦。

年纪轻轻得了这如影随形怎么也甩不开的病,小王认为都是父母基因不好,苍天对他不公。

从此,他对生活逐渐失去了信心,情绪低落,血糖控制得一塌糊涂,终日为“糖”所困,憔悴不堪。

糖尿病常见不良心理状况,该类型患者要明确糖尿病是可防可治的,患者的真正医生是自己,要有信心和希望。

从改变生活方式与饮食结构入手,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接受正规的药物治疗,重视血糖监测,使血糖长期达标,控制疾病发展,减轻和延缓并发症发生,提高生存质量。

让家属也接受糖尿病教育,在患者的日常生活中能给予强有力的支持、帮助、监督。

糖尿病常见不良心理状况,3废寝忘食型临床多见于事业有成的中年患者。

这类患者经常是忙忙碌碌、废寝忘食、呕心沥血,不太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有病也以“拖”和“挺”来对付,就医怕麻烦,怕浪费时间,经常忘记吃药,住院期间也不能很好执行诊疗计划。

举例,李先生是单位的中流砥柱,事业正处于蒸蒸日上之时,在一次体检中被查出患有糖尿病。

他不愿意让朋友、同事知道自己是个有病之人,担心别人特别是公司老板得知自己生病后,会影响他日后的发展,因此隐瞒了病情。

一次出差途中,因赶时间错过了午饭,李先生碍于面子没有提出吃饭的要求。

下午3时到达目的地时,他突然晕倒了。

医生说,他因没按时吃饭而发生了低血糖昏迷,糖尿病常见不良心理状况,那么这类患者要了解糖尿病并发症对身体的严重后果,来提醒患者注意警惕隐藏在年富力强背后的健康风险,了解糖尿病的基础知识和治疗控制要求,提高对糖尿病坚持长期合理治疗的重视。

糖尿病常见不良心理状况,4焦虑恐惧型由于糖尿病为慢性终身性疾病,随着病情的发展出现多脏器功能受损及各种并发症,尤其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发病急,易在短时间内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危及患者的生命,给患者及家属带来很大的经济上及心理上压力;

患者由于控制饮食,长期服药、注射胰岛素等带来的烦恼,对合并症的忧虑,对低血糖症状及各种合并症的防治措施所致副作用的恐惧、焦虑等负性心理,使其对生活失去信心,消极、悲观、易于烦躁、激怒。

举例,在被查出糖尿病后,李先生的心情就开始蒙上一层阴影,整天焦虑不安,“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也没几年活头了”。

恐惧急躁之下,他开始四处投医,八方求药,总寄希望于高超的医术与灵丹妙药,期待着出现“药到病除”的奇效。

随着各种方法都试过后,糖尿病并没有像他想象中那样“彻底治愈”,他开始产生消极、焦虑、抑郁等情绪,而血糖也开始忽高忽低,糖尿病常见不良心理状况,5知识缺乏型表现为对糖尿病知识缺乏了解,存在一些错误认识,比如较容易听信一些治糖尿病的“祖传秘方”、“可以根治”等广告、对降糖药物治疗存在一些错误认识等,自行购买假冒药品和保健品服用,而放弃了医院的正规治疗,致病情加重,延误了病情,还造成经济损伤和心理上的巨大负担。

举例,陈大妈刚刚退休在家,正满怀激情准备发挥余热、丰富幸福晚年生活,却被扣上了糖尿病的“帽子”。

这对陈大妈打击很大,满腔热情顿时化为乌有,每天沉浸在恐惧和担忧之中。

成了病人,陈大妈对生活中的各方面都非常重视,做任何事情都以糖尿病为中心。

以前的朋友也不来往了,一有时间就四处寻访名医,以期讨到灵丹妙药、祖传秘方,饮食上更是严格控制。

半年下来,陈大妈花了许多冤枉钱不说,人也越来越没有精神,还被诊断为营养不良。

糖尿病常见不良心理状况,这一类患者,要到正规医院看病,接受专业医生的治疗和指导。

对国家卫生部门批准的正规厂家生产的保健食品,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慎重选择。

但没有任何一种保健食品可以代替糖尿病的药物治疗,要加强糖尿病知识教育,矫正错误的健康信念,努力提高健康知识,避免治疗的盲目性和错误信息的干扰,出现病急乱投医并受游医的误导而贻误病情,经济受损。

同时患者家属也应接受糖尿病知识教育,了解治疗糖尿病的科学方法,了解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应该注意的事项,使他们能成为患者的支持者、帮助者和监督者。

糖尿病常见不良心理状况,6自责自罪型病人患病不能照顾家庭,长年治疗又需要大量金钱,造成家庭经济拮据而感到自责内疚,认为自己成了家庭的累赘。

糖尿病常见不良心理状况,这类患者应该了解目前虽不能根治糖尿病,但合理地控制饮食,适当地运动,科学地用药,良好的情绪,可以很好地控制病情,并能像健康人一样工作、学习和生活。

对待糖尿病的正确态度,影响糖尿病病情控制的因素,在临床工作中,医生发现患者的不良情绪常影响其康复,特别是40岁50岁的女性患者和60岁70岁的逻辑性患者,情绪变化幅度大。

这可能由于更年期精神紧张或情绪波动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促使血糖水平升高,病情出现反复。

此外,有的患者对自己的病满不在乎,无所顾忌,我行我素;

有的患者则表现为精神萎靡、情绪低落,甚至拒绝治疗;

大多数患者的情绪受血糖、尿糖指标所左右,当指标正常或接近正常时,认为完全治愈了,便放松饮食治疗,甚至自己停服降糖药物;

当指标急骤上升、症状重现时,情绪又紧张恐惧。

这种类型的患者情绪波动很大,不利于病情的控制。

对待糖尿病的正确态度,心理因素与人体疾病密切相关,对糖尿病患者而言更为突出,直接影响病人的性格、情绪、精神状态,造成“身心俱病”!

当被确诊为糖尿病时大多很难接受:

为什么让我摊上这个病?

真倒霉!

也有一种人是对糖尿病认识不足,认为现在没有什么症状,而对其掉以轻心,不加重视,照吃照喝不做节制,盲目乐观,致使糖尿病病情不断加重。

随着医学的发展也证实,现在已经完全肯定了,心理因素影响糖尿病的物质因素是肾上腺素,由于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抑制了胰岛素分泌,使其含量不足而导致血糖升高,,影响糖尿病病情控制的因素,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及复发中,情绪因素所起的重要作用是世界学者所公认的。

紧张、激动、压抑、恐惧等不良情绪,会引起某些应激激素的分泌大量增加。

这些激素是:

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神经末梢分泌的去甲肾上腺素、胰岛-细胞分泌的胰镐血糖素以及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

这些激素都是升高血糖的激素,也是与胰岛素对抗的激素,因而引起病情反复,影响了糖尿病患者的康复。

医生在平时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经常观察到,糖尿病病人的心理状态好与坏与糖尿病的控制好与坏有直接关系!

举例如下:

举例,例1:

某女性患者,50岁。

经临床治疗后,糖尿病症状已消失,血糖、尿糖化验指标正常。

但因一件小事和他人争吵,生气哭闹,于第二天感觉胸闷憋气,头晕乏力,查空腹血糖高达19.3毫摩尔/升(345毫克/分升)、尿糖(+)。

举例,例2:

某老年男性,70岁。

他认为,糖尿病好不了,也死不了,持满不在乎的态度,吃喝无度。

由于血糖长期处于高水平,而并发肾病(累及了肾小管),出现了蛋白尿、下肢水肿。

这时患者着急了,经耐心做思想工作,他明白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自觉控制饮食。

在以后的治疗中,能很好配合,血糖便逐渐下降,症状亦改善明显。

不良心理状况对糖尿病控制的影响,可见,患者稳定的思想情绪,消除不利于糖尿病治疗的因素,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糖尿病可引发许多心理问题,心理问题又可影响糖尿病的代谢控制.尽管糖尿病患者心理障碍的现患率很高,但至今尚没有学者将“心理问题”作为一种并发症提出并予以重视.糖尿病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应看做是一种严重的、特殊的并发症.糖尿病的心理因素已被心理学家认为是糖尿病患者的中介因子、基本病理因素.紧张生活事件对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有显著影响.糖尿病作为一种心身疾病,与情绪障碍密切相关.焦虑、抑郁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心理问题。

在1919年就报告一组伴有并发症的型糖尿病患者,测评发现74%患者的得分在临床抑郁范围,35%患者的得分在重度抑郁范围.宁布等人报告糖尿病患者的抑郁发生率比一般人群高13%20%,且不良情绪对糖尿病的代谢控制及病情转归有不良影响.故在药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